当前位置:

国足素材?国足差的例子

来源:24直播网

一、国足在世界上算几流

国足属于八流!第一流:夺得过世界杯冠军的球队,如巴西,阿根廷,德国,意大利,乌拉圭,法国,英格兰,西班牙等;第二流:多次杀入世界杯八强的球队,如荷兰等第三流:不属于一二流,但获得过洲际冠军的球队,如亚洲的伊拉克,南美的玻利维亚等;第四流:不属于一二三流,多次杀入洲际杯四强的球队;第五流:不属于一二三四流,洲际杯上进入复赛的球队;第六流:国家弱小,能参加洲际杯赛决赛阶段,并且表现不俗的球队,如本届亚洲杯赛的叙利亚,约旦等;第七流:国家足球发展时间较短,但能进入洲际杯决赛阶段,并努力完成自己目标的球队,如本届亚洲杯的印度;第八流:国家人口众多,全民关注足球,但足球水平不但停滞不前,反而后退很多,从亚洲的准一流沦落为现在的亚洲四流,世界八流,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队!

二、中国国足的毛病出在哪

国足的问题出在能力上,解决方法需要国家的扶持,提高联赛水平!怎么扶持说的简单做起来难!举例: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巴西对中国,第14分钟时,罗伯托·卡洛斯在距离球门25米处罚出一记飞火流星般的任意球直接破门,赛后日本媒体报道称球速达到了149公里/小时。国内没有任何一个球员能提出这样的球速,想想我们的守门员和球员连见都没见过这样的球速,又何谈扑出这样的射门呢?

第一,国家足协或者相关机构要和其它足球强国的俱乐部或者青训机构能够达成共识!接收我们对足球有兴趣且潜力比较不错的孩子去试训,甚至能够驻扎在人家那里从小踢球!这样可以经常和水平较高的球员踢球,增长实在经验。等孩子长大后回国,在国内联赛踢球带动国内球员整体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家长沟通,体系架构的组成,甚至出国经费,等等问题!需要国家各个相关机构部门协调等等!

第二,放宽政策,允许俱乐部可以引进更多外籍球员上场比赛,当一个球队有7到8名外籍球员打主力的时候,剩下的几名场上的国内球员也会不断的被高水平的外籍球员提高水平和能力,在平时训练的时候那些国内球员也能提高能力。这样的就能将国内联赛的水平提高,更能吸引国外高水平的球员,形成良性发展。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有着许多我们预料不到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相信,只要联赛水平提高了,国家队的实力才能提升。

三、中国足球历史

1、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而且蹴鞠成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初入皇宫时,曾因没有球踢而一直闷闷不乐。后来刘邦特意为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宫”,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另外,蹴鞠还成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2、足球发展: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内的足球队均为专业队,大多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名称也以各省市的地名为主。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属于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行业体协,比如铁道部下属的火车头队、军队下属的八一队、武警部队的前卫队等。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将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职业化的主要动机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完全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足球俱乐部”,不过其中很多是并未完全脱离原地方体委的个体,比如北京国安、广州太阳神。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国才出现了完全脱离政府机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而与此相反,诸如辽宁队、八一队等原专业体制下的老牌劲旅,则多年内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原有政府行政关系,最终面临降级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超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仿照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等欧洲先例,由各职业联赛俱乐部自主管理和运营赛事,逐渐脱离中国足协的管理。中国足协转而负责各级国家队比赛、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等任务,以及组织足协杯等其它赛事。

四、国足差的例子

1952年:中国队1-7波兰克拉维夫队,中国队1-5波兰卡托维茨队,中国队2-6波兰华沙队,中国队0-4芬兰队

1956年:中国队1-6南斯拉夫波黑队,中国队0-4南斯拉夫队

1959年:中国队1-6苏联火车头队

1978年:中国队2-6意大利国际米兰队,中国队2-6意大利曼图亚队,中国队0-4联邦德国二队

1979年:中国队0-4英格兰西布朗队,中国队1-6苏格兰凯尔特人队,中国队0-4意大利阿莱佐队

1983年:中国队1-5英格兰沃特福德队

1985年:中国队0-4伊朗队

1992年:中国队0-5美国队

2001年:中国队0-4伊朗队

2002年:中国队0-4巴西队

2004年:中国队0-6巴塞罗那队

2012年:友谊赛上,中国0-8输给巴西

2013年:中国队1-5输给泰国

2010年国奥队1-6不敌勒沃库森国青方面,在1993年进行的世青赛和2010年北爱尔兰牛奶杯邀请赛上,国青分别以0-5的比分输给了阿根廷和北爱尔兰。2007年,中国队曾以1-5负于日本、0-8惨败韩国。2009年,中国队1-7不敌澳大利亚、0-14输给美国、0-11负于智利。在国少方面,高洪波所率领的队伍在2000年亚少赛中,以1-7的比分不敌日本。女足方面,在2013年阿尔加夫杯上,女足国家队曾输给老对手美国0-5,2004年8月11日雅典奥运会小组赛首轮,女足国家队以0-8的比分不敌德国。女青方面,曾在2006年世青赛决赛上0-5不敌朝鲜。女少方面,2014年U17女足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中,0:4负于墨西哥

五、国足问题

国足到底有哪些痼疾呢?我认为,国足起码有以下三大痼疾:

一、进攻无力,缺少配合。

纵观中国对新西兰的比赛,表面上中国队占了上风。上半场前三十多分钟,下半场失球后的二十多分钟,球权基本都在中国队一方,控球率远比新西兰高,优势尽在中国队一边。但是就是打不开局面。为什么?仔细想想,中国队也不可能进球。中国队的进攻,有几次能达到对方禁区?即使到禁区边上,也一一被对方化解了。唯一在禁区里的两次,都是先下底,再传中,但运气不佳,都击中门柱或横梁,没有破门。整场比赛,看点也就这么点,其它时间,国足队员都在疲于奔命。中国队进的那一球,是乱军中取胜,说白了,就是瞎猫碰见死老鼠,开出的球正好砸在董方卓的头上,顺势一摆,球进了。

至于中国球员的表现,也都尽力了,但都是各自为阵,没一点配合。后卫拿到球后,一个大脚,拼命地朝前传,唯恐在自己后方被对方抢断;前锋呢,只好拼了命地去追,白白地消耗了体力。后卫的脚法也太臭,十有八九不能准确地传到前锋脚下,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一瞬间失去了。队员间就像一盘散沙,乱糟糟的,三条线不是离得太远就是挤在一起,没有一点章法。好几次,一个队员传出球(记不清几次、那个球员、什么时间)后,发力朝前跑,想和队友做撞墙式配合,可接球队员根本就没这个意识。可怜韩鹏,满世界追着球跑,特点一点都发挥不出来,再也没有了在鲁能的潇洒。我不懂,是球员不会呢,还是教练没要求,或是接球的球员长时间没碰球,想好好过过瘾。总之,占了上风的中国队没有一丁点配合,进攻乏力,今天踢平了新西兰,应该是很幸运的了。

中国队的表现,并不是今天偶尔为之。看看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二十强赛中的表现,哪一次不是如此。如此顽疾,竟没人看出?悲哀,中国足球队的悲哀,中国亿万球迷的悲哀,正如我在国足二十强赛出局时写的《中国球迷的悲哀》。

二、后卫无能,盯球不盯人。

中国队占尽场上优势,可就是先丢球了。并不是对方有多么好的技术和配合——如果是那样,我们也认了,也能体谅我们的足球水平低,体谅我们的球员,就像我们遭遇到西班牙、荷兰一样——可对方就两个人呀,一停、一吊,就摆脱了我们四个防守队员,形成单刀,直插空门,1:0,中国队出线希望遭受严重挑战。什么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后卫平行站位,没有纵深防御,球员无法补位,二是后卫漏人,被对方反越位成功。我们先不说后卫平行站位(这有可能是教练特意安排)的安排有无疏漏,但后卫漏人的问题是今天先失球的罪魁祸首。我们的后卫,两眼只盯着活动的足球,全不顾身边的人,就像一只捕食的青蛙,只对活动的小目标感兴趣。看看今天球员的反应:对方球员接球后,四个防守球员眼睛都盯着接球人的脚上球,全然不顾身边只有几步远的另一个对方球员;当对方传出球时,一切都已经迟了,更可笑的是我们的防守队员竟然从相反方向转身去追。我不知道当事人李玮峰作怎样的解释,应该说,李玮峰在这场比赛中表现还不错,但就是这个失误,李玮峰难辞其咎,中国队的三分变成了一分。

我并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用此来说明中国队的痼疾。后卫漏人,现在好像成了中国队的习惯了,不管是世界杯预选赛,还是热身赛、友谊赛,包括今天的奥运小组赛,我们的失球,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后卫漏人。后卫“盯球不盯人”难道是今天世界足球的时尚?但我看意大利的“世界最坚固的防线”,好像后卫专门是盯人的。我们的国足,教练不知请了多少,德国的、英国的、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的,还有中国本土的;足协也换了不少人,但好像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后卫漏人”问题,否则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有所改观呢?

就我们国足后卫现在的状况,接下来输球是意料中的事,小组出线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一种奢望吧,比利时比我们强,巴西更是大人玩小孩。我们的足协官员和教练应该醒醒了吧。

三、球技粗糙,却好卖弄。

说起球技,我们当然不能和小罗、梅西比。应该承认,我们的球技水平不如欧洲、美洲、非洲的球员,甚至不如亚洲的日本、韩国。

然而,我们的球员好像并不承认这一点。何以为证?你看场上,我们的国足队员,只要拿到球,总要在脚上踢它三四下,朝前带一带、朝旁倒一倒,非得两三人上来逼抢,否则是是不传的,就好象自己的球技有多高,而别人不知道一样。

结果是,短而灵的风格没了,亚洲人特有的灵活葬送了,不知何时何地学起了英国人的长传冲吊,可惜我们不能长成英国人的个子;

结果是,创造出来的一点空档被对方补位了,机会没了;

结果是,撞墙式的配合消失了,三角短传、小范围配合不见了,队员在前、后场上疲于奔命;

结果是,对方两三人一夹击,球丢了,大家赶快去堵漏洞,进攻机会转瞬逝去了;

结果是,十一个队员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配合,没有战术,没有章法,十一个人踢不过十个人;

结果是,力出了不少,汗流了不少,伤挨了不少,但,球还是输了,世界杯预选赛被淘汰了,奥运小组赛只存在理论上的出线了。

著名足球人张路在现场评论中不断说,一脚传球,配合配合,还举了欧洲好多例子。但中国球员好像没学过“一脚传球”,他们学的都是绝顶的足球功夫,就像电影里那样,可以用气功,把足球吸着、转着。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人,还有巴西、阿根廷人,他们没有足球功夫,没有球技,只会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只能玩低级游戏;中国球员可是足球祖师爷的传人,继承了老祖宗蹴鞠的衣钵,不卖弄一下,何以体现“熊猫功夫”!

这就是中国足球队三大痼疾。不知什么时候能出现个真正的“医生”,医治一下这些痼疾,否则,我们这个病人就要病入膏肓了。赶快撤换那些庸医吧,也让球迷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吧。

当国足能做好以下几件事的时候,出头之日指日可待:

1、净化环境没有一个好的行业环境,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不过这个在中国做起来比较难,这需要各方面的体制改革进行配合,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而恰恰就是这个决心,在中国包含的太多的暧昧;

2、正视自己,戒骄戒躁每当有一点成绩,不但行业自身膨胀,媒体也煽风点火,牛皮吹的满天飞,似乎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一战成名、功成名就。一直抱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国足球谈何发展?

3、合理分配,论功行赏例如不进球就从上到下不发奖金,只有底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象现在这样勇夫懦夫、有功无功一律乱赏,人人皇帝,日日笙箫。长此以往,国足一定会把原始的那一点点上进心也消耗殆尽,剩下的只有球迷的眼泪;

4、善待球迷,知恩图报没有球迷,足球连个屁都算不上!球迷才是足球的衣食父母、才是足球存在的唯一理由。好好善待他们,让球迷高高在上吧,把自己的不可一赶紧收起来。另外,足球这个行业如此富裕,在物质上也好好回报球迷们吧,该免票就免票,哪怕发给现场球迷每人一瓶水,他们的心也是甜的。因为,最可爱的球迷是最容易知足的,而不知所谓的“球星”才是最贪婪的。

国足啊,快醒醒吧,球迷们会回来的,你们也会强大起来的(很遗憾,这里无法用“再次”这个词语)!到那时,世界杯的大门才会真正向中国打开,而中国的球队和球迷,也才能真正的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面前!


24直播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