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足每天的伙食费到底是多少
160元。
对于我们的国足,相信很多人都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今年的世界杯上,克罗地亚一个小国竟然能走到最后,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国足一天的伙食费才160元,网友:受委屈了!
当然,世界杯期间,国足也是莫名其妙的躺枪,最近,还有很多人提议要解散国足,作为国足运动员,真的是哭笑不得,小编也为他们叫冤。最近却又传出关于他们的负面新闻,在参加中国U19足协杯中,赛事方每天都为国足运动员们精心备餐,每天价值160元的伙食,而国足们却嫌弃他们提供的伙食不好,像是喂猪一样。
国足一天的伙食费才160元,网友:受委屈了!
看到这里,有人说国足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代表我们国家的脸面,待遇方面确实应该好一点的。还有人这样说:当然要嫌弃啊,国足期间是200元伙食标准,世界杯后却改成了160元,任谁都要嫌弃的。反观我们的女足,伙食肯定是没有男足的好的,但是成绩却远好于男足,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差距吗?
二、男足饮食有哪些禁忌
这些天世界杯的气氛搞得火热,真真的让全天下的球迷们爽了一把。人是铁、饭是钢,男足队员们的伙食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才对,那么,他们比赛期间的饮食是怎么安排的,每餐都吃些啥?
男足饮食遭曝光,许多网友表示:吃得这么好,但是成绩却如此让人失望,真的是对不起那些菜呀!
国足每每去其它地方进行训练,或者是参加比赛时,都会有专门的厨师给他们做饭,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菜式应有尽有,据说,他们每餐一顿肉就要300元。有网友表示:吃得这么好,营养过剩,以至于成绩不佳,原来是跑不动啊!
这两天,网上对于江苏队训练后的“聚餐”有很大的争议,他们训练结束后竟然又是火锅,又是啤酒、可乐、红酒的吃喝起来,难道不知道这些都是被誉为运动员杀手的饮品?
其实,运动员在饮食上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他们训练、比赛都需要损耗体力,所以,他们的日常饮食自然与普通人不同,甚至也有很多的食物,运动员也是不能吃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运动员不能吃什么?
1、运动员是要补充水分的,毕竟运动量大,消耗大量水分。鸡皮、鸭皮、肥肉、肥肉肉皮、内脏等。还有,鱼类:鱿鱼、无磷鱼、黄鳝等等都不能吃。
2、由于运动员需要控制自己的体重,以免体重超标,所以,他们要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而且肉类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吃,如:羊肉、狗肉、猪肉;香蕉、菠罗、甘蔗、西瓜;小米、面食、藕、山竽;豆奶、蛋糕、冰淇淋、油炸食品、烧烤类的食物是不能吃的。
3、还有像:花生、杏仁、核桃;白酒、啤酒、饮料类的食物也是不可以吃的。
以上我们知道了运动员不能吃的食物名单,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运动员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要补充足够的热能
对于运动员而言,热量是维持生命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不管是运动场上的暴发力,还是比赛过程中的持久力,都是需要消耗身体的热能的,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这一点是绝对少不了的,每餐热量摄入必须达到50千卡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肌肉增长所需的足够热量。
2、要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想要身体充满能量,除了热量以外,身体里少不了的糖原也很重要。然而,人体补充糖原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日常饮食来达成目的,因此,可以通过运动员赛前和训练中的日常饮食来进行补充。
以上内容来自99健康网
三、中国男足有钱吗
中国男足有钱吗:有钱
联赛直播版权分成约占总收入的8%,目前的这部分只有中超有分成,中甲和乙没有版权,联赛直播都是免费,按照疫情前的水平计算,2019年是6500万,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2019年和2020年度中国足协年度财务报告两年亏损五千万。
报告显示2019年度协会各项收入合计8.2亿元,费用支出8.6亿元。所以中超直播版权占总收入的8%,体育总局拨款约占总收入的15%-16%。
足协只公布了2017年2018年两个年度的财务数据。2017年度协会各项收入合计7.6亿元,国家体育总局购买服务收入共计1.2亿元,占比15.8%,2018年度协会各项收入合计8.4亿元,国家体育总局购买服务收入共计1.3亿元,约占15.5%。
其实早在201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就已经撤销,中国足协成了社团法人,不再是总局直属事业单位,不再给总局上交利润了,反倒是总局在足球公益项目上还要加资金投入。
从201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就增加了足球公益项目资金,总局的主要资金源自财政拨款。换句话说,男足这些白胖的健将,纳税人还真是出了一份力,至少吃的每根海参都有你的汗水。
除了体育销售分成、转会费等其他收入,赞助商赞助占总收入的大头。男足踢得这么烂,却个个身价千万,女足夺冠才年薪十几万。
其实男足和女足一样,国家队都只发每天200的伙食补贴,男足的巨额年薪是足球俱乐部发的。
2017年底中超联赛财务审计的数据显示,中超16支俱乐部的总收入达到了70.82亿元,巅峰时,中国俱乐部在国际市场上签下了159位成员,涉及到的金额4.5亿美元,是其他亚洲各国联赛之和的3.4倍。
河北华夏拉维奇近三千万欧的年薪曾登上了世界足球运动员前十。随着疫情全球足球联赛停摆,很多俱乐部开始官宣给球员降薪,比如,2020年C罗所在的尤文图斯就降薪30%,梅西所在的巴萨降薪70%。
而中超球员武汉卓尔球员艾志波为抵制降薪,给出的理由众多,其中之一就是不同于欧洲俱乐部,球员收入依靠比赛转播及门票等,我们就算是不比赛也不会没有收入。
你说奇怪不,不靠直播版权,没啥门票收入的中超钱哪儿来的?答案就是赞助。中超停赛对俱乐部预算几乎没有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虽然一直说职业化,但是中超俱乐部根本没有走上职业化道路,仍是赞助商的联赛靠企业输血,足球俱乐部的价值不再踢球,而是成为企业宣传的附属品。
过去十年中超联赛基本上是被房企垄断,恒大,万达,建业,绿地,富力,华夏幸福等技术入场,房企一掷千金,球员动辄千万年薪。
开发商投得起,看中的就是超级IP带来的广告效应。广州恒大坐拥中超霸主和亚冠冠军,为恒大带来的宣传效应和俱乐部5.66亿广告收入。
另一方面,地方上也需要打造地方名片,地方给予支持,开发商掏钱换知名度,一拍即合,就算是白斩鸡又怎么样?球员的价值根本不在进多少球,给球队带来多少周边收入、门票收入,而是成为宣传表演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