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弱势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足球联赛的公信力为什么每况愈下呢?从表象上看,是中国足球的战绩不佳所导致,但从实质看:伪职业化才是中国足球联赛的最大毒瘤。职业足球联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产业。放眼全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外国联赛当数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本国GDP的10%都与足球产业有关。职业足球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按市场规律扎扎实实推进职业联赛。但客观的讲:我们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一、联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带有很强的计划行政色彩。“以联赛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现阶段,足协作为联赛的组织管理者,与各俱乐部之间尚未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管理制度,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均比较欠缺。足协在中超赛制、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上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俱乐部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前不久关于中超南北分区的闹剧,不管是否由足协提出,但涉及到中超赛制等重大问题,俱乐部应该有发言的权利。但事先显然俱乐部对此一无所知。关于升降级的问题又在多大程度上曾经采纳过俱乐部的意见呢?至于利益分配:无非是广告经营、电视转播、门票等三方面。但由于观众重视程度不高,对俱乐部而言:门票收入其实连场地租金都不够。广告经营、电视转播这两大块经营权又牢牢的由足协把握。俱乐部的经营自主权非常有限。但这些现象说到底是与职业足球发展背道而弛的。频频的联赛为国家队、国奥队让步的措施目光是短浅的,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事实证明:鱼儿确实快跑光了。中国足球这几年的成绩的确可以用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来形容了。“以联赛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改变中国足球联赛运转机制弊端的措施在我看来一是成立职业联盟。足协关于职业联赛的总结报告不仅要面向总局,更要面向职业联盟。有关联赛赛制、利益分配等重大决策必须经职业联盟同意。说到底足协与职业联盟的关系就应该是总经理与董事会的关系。足协可以有相当大的联赛管理权利,但必须首要考虑足球投资者的利益。在各俱乐部的利益分配上:可按照各俱乐部的比赛成绩、体育道德与公平竞争、球市与市场开发、为国字号输送人才比例等多方面进行权衡。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利益分配政策,第二在现阶段行业自身杜绝联赛腐败的法律基础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司法必须介入。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对联赛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二、俱乐部市场经营开发能力普遍不强,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俱乐部经营理念、经营人才、经验都比较匮乏,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俱乐部亏多赢少,这与本身的经营自主权非常有限有一定的关系。但关键是缺乏市场经营与开发中的创新意识,习惯于照搬足球先进国家的经验与模式,没有注重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有机结合。俱乐部观念落后,对市场规律对俱乐部发展的指导作用重视不够,甚至关键时候依靠的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没能将弘扬球迷文化与开展市场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球迷既是足球文化的主体,也是足球经济产业中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球迷的消费就是俱乐部非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俱乐部对球迷的消费行为没有进行必要的组织、引导和规范。球迷多元化的消费潜力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同时,青少年培养体制还很不完善。除山东鲁能外,多数俱乐部对后备梯队培养不够重视。许多俱乐部二、三线队员在联赛中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为了追求比赛成绩,宁可花大钱让过气的欧美二、三流的外援上场,也不敢让有朝气的年轻队员上场一博。俱乐部后备梯队的日常管理训练不够规范、教练员自身素质偏低,多由退役的运动员构成,缺乏先进的足球理念。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本身就是对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的无视。尽管我们所谓的职业联赛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俱乐部的市场经营开发对足球投资者而言恐怕还是全新的课题。前几年职业联赛的火暴实际就是烧钱的结果。现在之所以冷清了许多,尽管与中国足球每况愈下的战绩有很大的关系,但从实质看,关键还是足球投资人回报过低、入不敷出。现阶段,投资者想到的最多的恐怕还是依靠成绩来提高本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但冠军只有一个,如果不是本地域球队的话,除了冠军,我们还记得谁呢?对于企业来讲,投资足球如果不考虑回报的话,这样的广告策略代价太大了,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大多数俱乐部不能在市场开发方面取得成效、无法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的话,即使中国足球成绩有一定提高,那么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注定是失败的。三、没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竞赛环境。回顾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十几年的短暂历史,假球、黑哨、赌球等一些非正常的现象严重侵蚀了职业联赛的肌体。缺乏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竞赛环境也导致一部分足球投资者退出联赛。其间发生的林林总总不必一一道来球迷也都清楚。在前文呼吁司法介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此。但就其行业内部而言一要杜绝派系,二建议垄断性的国有企业退出足球联赛。至于派系,04年因国安罢赛而引发的七家俱乐部所谓革命就是派系的现形。实德前几年横行江湖,派系功不可没。现在看明目张胆的派系好象没有了,但实质性的派系有没有?怎样从制度上根本上杜绝派系现象?依然任重道远。关于国有企业是否应该投资足球联赛?从本质上讲我不赞成也不反对。但对于垄断性的国企投资足球联赛,我认为不妥当。首先,这样的企业效益处于绝对的优势、财大气粗。相比其他俱乐部而言几乎不用考虑太多的成本,其他俱乐部花钱是自己出腰包,而垄断性的国企投入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一掷千金。这样与其他俱乐部就形成了一个不公平的投入对比。一个球星的年薪几百万,几乎可以顶得上一般球队全体队员的收入。不仅将足协的限薪令当为儿戏,就中国足球水平而言,也大大违背了基本的价值规律。其次,国有企业对足球俱乐部的管理是高薪低效的。外行领导内行在国内还可以勉强支撑,但在洲际大赛中则相形见拙。同时,过高的薪水也往往让球员处于养尊处优的环境,要求不严格、训练不刻苦、比赛没拼劲等弊端显露无遗。关键时刻顶不住压力,习惯性的崩溃不是人太傻,而是钱太多
二、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进世界杯呢
能举办世界杯的时候
一:至少要在申办前两届进入世界杯,得到国际足联的实力分!
二:韩国、日本、卡塔尔、澳大利亚正在申办2018、2022年世界杯杯。假如亚洲球队申办2018年世界杯成功的话,那我们需要再
2014年巴西世界杯、2018年世界杯中至少一次进入世界杯,2023年可以提交申请,那2034年的世界杯又会回到亚洲,中国就可以举
办!
如果亚洲球队申办2022年世界杯的话,那2027年可以提交申请,2038年就可以举行了!
如果亚洲球队没有申办成功的话,那2019年我们就可以提交申请2026年世界杯,但是那样的话2014年巴西世界杯我们是必须要参加
的!!
三:中国人民的足球热情必须要回到甲A时代,最低的底线是联赛的上座率要达到85%以上,否则很难获得国际足联的球迷分!
申办世界杯足球赛有时很容易,比如巴西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2014年世界杯的举办权;而南非在输掉2006年世界杯的申办大战
之后,也轻而易举迎来了2010年世界杯。
申办世界杯与申办奥运会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国际足联非常不愿看到的,他们非常希望像中国这样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参与世界杯的申办角逐,从而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进一步提高世界杯的地位和商业价值。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国际足联主席
布拉特屡屡向中国“明送秋波”了。
申办世界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好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澳大利亚媒体估计,他们的国家将为申办世界杯花费4500万美元。
我们中国如果花大把的钞票去给人家捧场,那可真就傻到极点了。
中国现在申办世界杯,会把世界杯申办大战捧热,但却很难申办成功。对中国来说,申办世界杯并不容易。
国际足联不久前宣布取消联合申办,因此也就取消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联合申办的资格。国内一些媒体认为这对中国申办有利,
其实此举最大的获利方是英格兰,他们不用再为国际足联内欧洲派系选票分流而犯愁了。
世界杯举办权的归属是由国际足联的24名执行委员投票决定的,其中4名执委来自亚洲足联,而提出申办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
的亚足联下属会员协会却有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中国虽有在国际足坛八面玲珑的张吉龙,但其影响却无
法和现任亚足联主席、布拉特的好友、卡塔尔人哈曼相比。中国如果提出申办,根本不可能得到亚洲的全部4张选票。
而非洲足球与欧洲足球交流密切,选票大多会流向欧洲,而不会支持足球弱国中国。至于美洲的选票,中国更难争取,北中美
和加勒比区足联主席杰·特纳在国际足联内部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连布拉特都要让他三分,这个地区及南美的选票大多都会被美
国抢走。
布拉特身为国际足联主席,并不能凭一人之力决定执委最后投票的结果。比如他曾公开表示,支持南非主办2006年世界杯,但
执委会就是不给他面子,最后选中了德国。由此可见,即使布拉特真心希望中国举办世界杯,他个人的意志也很难变成现实;尤其
是世界杯申办大战这样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混沌较量之际,布拉特很多时候也只能耸耸肩、摊摊手了。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赢得了世界杯举办权,也会面临一系列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后果。比如,届时大批的足球流氓将涌入中
国,对此我们不像欧洲那样经验丰富,将如何应对?为举办世界杯赛,势必增建一些专业足球场,之后如何利用这些场地,难道要
将它们当作“白象”供养起来?
举办世界杯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有人说,能给中国足球带来质的改变,此种论调简直难以理喻。2007年中国举办了女足世界杯
,现在我们的女足运动非但没有起色,反而每况愈下。可以肯定,中国男足在2022年之前肯定不会成为世界强队,甚至有可能拿不
到决赛阶段入场券。我们曾经一直盼望中国队能冲进世界杯决赛圈,2002年我们做到了,但结果如何?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在中国
足球虚假的繁荣泡沫破灭之后,是眼下在寒冬中苦捱时日。
举办世界杯即使能给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动力,那也只是外因,中国足球只能自我救赎。
世界杯早晚会在中国举行,我们有这个信心,但现在不是提出申办的时候。种种关于中国申办世界杯的肤浅简陋、哗众取宠的
论调可以休矣了,还是踏踏实实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
三、韩国主要政党派系和主张
深入解析韩国政坛:主要政党派系与主张</
韩国政治舞台上,众多政党各自占据着独特的立场和主张。首当其冲的是执政党——共同民主党</(129/300国会席位,14/17地方行政首长),作为进步阵营的代表,他们倾向于中间偏左。他们是金大中政治遗产的继承者,但在卢武铉败选后经历了风雨飘摇,直到2014年与安哲秀的联合才重拾力量。然而,内部矛盾频繁导致了一系列变动,文在寅派系在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曾面临湖南地区的流失,但最终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成为当前韩国政坛的核心力量。
与之相对的是最大在野党——自由韩国党</(108/300国会席位,2/17地方行政首长),源自保守阵营的中右到右翼派别。作为全斗焕-卢泰愚时代的延续,他们在朴槿惠政权后期因腐败丑闻而分裂,亲朴与反朴派别在“闺蜜门”事件中分化严重,最终形成了自由韩国党和新国家党等派系,尽管亲朴势力有所抬头,但整体上仍面临挑战。
正确未来党</(20/300国会席位)是2016年合并的产物,集合了中右的刘承旼派与进步主义的安哲秀派,一度成为国会第三大党。然而,内部矛盾和地方主义的分歧导致了分裂,刘承旼派的出走更是对其构成打击,安哲秀派的未来也显得尤为微妙。
其他政党如新保守党、正义党、民主和平党、我们共和党和民众党,各有其鲜明的立场和特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利益集团。近期的民调显示,共同民主党以42.0%的支持率领先,自由韩国党紧随其后,而其他较小的政党则反映了更广泛的多元声音。
韩国政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使得每个政党都在不断适应和调整,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利益而博弈。深入了解这些政党,是理解韩国政治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