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与欧美足球的差距
何来痛苦?那是中国足球带来的阵痛,那一脚脚似传似射的脚法,那飘忽不定的走位,那牛气冲天的脾气,给了我无限的遐想,中国足球真的没救了,赛前我抱着无比虔诚的心态幻想国足赢下这场,再力克伊拉克,中国足球或许就能进十强赛了,可谁知道那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卡塔尔充当我幻想的刽子手,亲手斩断我的希望,还嘲笑似的说道:“想进世界杯?大哥,我也想啊。。。”或许中国真能出个英雄来挽救,但是那会是什么时候呢?
极具讽刺的是,两个小时后,欧洲杯开幕了,那可真是两重天地,快速的传递,毫不含糊的突破,况且这只是欧洲二流球队的较量,但是那种激情再亚洲能否看见?传球就像射门那般大力,球速如此之快,停球也不脚软,传接球的基本功,看着都是那么的舒服。叫国足去和他们配合,估计他们都不敢传球了,停个球两米远。不吓死人才怪。
差距,这就是差距!无可争议,是基本功的差距,是基本技术的差距,国足天天在训练什么呢?战术?看不出球员在赛场上执行了什么战术。更不用说什么技术了。。。
悲哀之声,长歌当哭。。。
另外在说说裁判的差距,国足这两场的裁判怎么看都别扭。或许我总想给中国足球找个借口,但是看看欧洲裁判的判罚,我才明白亚洲裁判的嘴软了。。。不贬低也不褒扬什么,欧洲人强壮嘛被摔几下也不算什么的,天天吃牛肉,可亚洲人体质多弱啊,怎么经的起摔啊?怎么办只好用黄牌保护一下吧,,,。。。
也就这样了,不想说什么了。。
1,停球
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毫米的后卫,是巴西球员。
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厘米的后卫,是西班牙球员。
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分米的后卫,是德国球员。
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0米,并形成射门,迫使对方门将做出扑救的后卫,是中国球员。
2,传球
能够做出50米外精确长传,找到场上队友的球员,是英国球员。
能够做出5米内精巧二过一的球员,是阿根廷球员。
能够做出5米内短传传丢,并且后卫前锋隔着50米就玩二过一的球员,是中国球员。
3,射门
能够在30米外劲射破门的球员,是德国球员。
能够通过精妙配合在门前3米打空门得手的球员,是葡萄牙球员。
能够在罚点球时把角旗打翻的球员,是中国球员。
4,带球
能够把球从本方底线带到对方半场的球员,是荷兰球员。
能够把球从本方底线带到对方底线的球员,是巴西球员。
能够把球从本方球员脚下抢断,并带到本方球门里的,是中国球员。
能够把球带得像亨利一样的,是大帝。
5,球风
能够对裁判鼓掌的球员,是欧洲球员。
能够对裁判说脏话的球员,是南美球员。
能够对裁判吐口水和追打的球员,是中国球员。
6,踩单车
能够连踩8个单车,得到点球的球员,是巴西球员。
能够连踩3个单车,突入禁区助攻的球员,是葡萄牙球员。
能够连踩半个单车,把自己摔成骨折的球员,是中国球员。
7,体能
能够狂奔90分钟,面不改色的球员,是韩国球员。
能够奔跑90分钟,气喘吁吁的球员,是欧洲球员。
能够跑动90分钟,汗流浃背的球员,是南美球员。
能够散步90分钟,倒地抽筋的球员,是中国球员。
8,速度
能够跑的比球快的球员,是荷兰球员。
能够跑的跟球一样快的球员,是英国球员。
能够跑的跟裁判一样快的球员,是马尔代夫球员。
连裁判都跑不过的球员,是中国球员。
9,态度
把足球当成生命的,是非洲球员。
把足球当成工作的,是欧洲球员。
把足球当成游戏的,是南美球员。
把足球当成儿戏的,是中国球员。
每次那些国脚门一输球,就说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就像世界杯刚结束,一位球员所说,我们的精神没有丢,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去韩国是旅游的,只是没有想到我们旅游的这么彻底,一场未胜,一分未拿,一球未进....最后贴一张众志城城的中国国家臭脚队合照......
二、中国足球的超白金一代
回放:从“超白金”到“废铁”
2000年1月,清幽怡人的毛家湾,一片绿色的草地和几个黑白相间的足球,这就是这届国奥队的起点。作为国内少壮派教头中流砥柱的沈祥福,带着手下第一批80名来自国内各地的足球少年,开始了他们为进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而战的使命。
2000年的亚青赛成为了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接下来的2001年是这支沈家军最为辉煌的一年:沈家军在15场比赛中取得了8胜3平4负的战绩,其中失败的比赛均是输给欧美强队。也是在这一年中,“超白金一代”的美誉不胫而走。
不过,少年英雄们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却日渐暴露出了平庸的本性:2002年,在韩国釜山亚运会0比1不敌日本国奥队止步8强,在卡塔尔十国赛上也仅仅以2比0战胜捷克取得一场胜利,只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进入四强。到了2003年,在与叙利亚队的奥运会资格赛中虽然主场2比0获胜,但在客场却以 2比3输给了对手,仅仅依靠张耀坤在最后阶段的进球以净胜球数淘汰对手得以出线。
2004年,是国奥队梦想的终点,但也成了他们梦想的终结。3月3日首战客场不敌韩国队之后,3月20日他们更在武汉主场拿不下马来西亚队,最后决战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四年之剑毁于两役,“超白金一代”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沦为“废铁一代”。
图:失意的沈祥福(右)本报记者郑迅/摄
症结:废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支曾被称为“超白金一代”的希望之师,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沦为任人宰割的“废铁一代”,在中国足球这个大染缸之中,“贵重金属”的贬值速度的确太快了。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国奥球员之殇,也是中国足球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
作为泱泱大国,中国足坛有前途的苗子何其之多?在本届国奥组队四年之中,前前后后被沈祥福征召的球员竟多达120人,这个惊人的数字足以令国外大多数同行羡慕不已。但在如此广泛的选择范围之中,竟找不出11个能够与韩日同龄球队抗衡的球员,除了培养机制问题外,环境和教练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于这一届国奥队来说,随着“超白金一代”名号加身,年少轻狂的本性让这些少年开始变得飘飘然。初露头角的杜威被认为“像极了当年的范志毅”,年轻的曲波更被冠以“中国风之子”的雅号,媒体的眼里只有英雄,于是在轮番的笔墨粉饰之后,这群少年竟也有了不少“贵重金属”的“气质”。职业联赛日渐混乱的大环境也成了令这批少年走形的“畸形模子”。“泡吧事件”在这支国奥队中一度成为最为轰动的新闻,惊闻此事的沈祥福也开始表示“要重新审视自己手下的这帮球员”。
当然,教练能力的缺陷也是国奥队沦陷的一大原因。世青赛后,随着队员年龄的增长和对手实力的提高,沈祥福带队的一成不变和球队优势的丧失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那时有媒体已经指出沈祥福这个“小学教师”已经江郎才尽,中国足协应该另选更有水平的“大学教授”来带领这支球队。但沈祥福的固执和足协的短见让时间优势彻底化为泡影,直到这帮本来充满天赋的年轻人在国产教练业已僵化的思维下被“残酷”地“误杀”。
三、2021年鲁能足校中超球员01年龄段
2001年龄段选拔队名单鲁能共8人入选
山东鲁能:孙启航、翟守峰、易县龙、阿卜杜、田玉达、玖希宏、卿锦、谢炆希
在山东泰山队2021年全年报名参赛(含中超及足协杯)的队员中,有27名球员出自鲁能青训体系,从1987年龄段的张弛到2005年龄段的陈泽仕,这17名球员的年龄最大差距已达18岁。
22年的时间里,鲁能青训人用自己的坚守将山东足球的希望火种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队史的联赛第五冠更是对传承最完美的表达。鲁能足校会在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的带领下继续努力前行,为山东足球及中国足球输出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