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为什么不整顿
中国足球一直在整顿,只是整顿不过来。
北京时间2021年2月6号,媒体上更新了2021赛季中国足协备战的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足协刚刚又推出了新政策,是关于足球行业赛风赛纪教育和整顿工作,这有利于中超的良好发展。
国内媒体报道的内容大体如下,2021赛季中国足协下了大决心对中国足球进行大改造,推出了多项新政策,如限薪令、名称中性化等等,如今中国足协又有新政策下发,政策标题为《关于开展足球行业赛风赛纪教育和整顿工作的通知》,目的是为了让中国足球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内容有三点,第一、加强管理,思想统一;第二、培养球员、裁判的规则意识,提升各部门的素养;第三、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个细节的建设。
中国足协简介:
中国足球协会(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缩写CFA,简称中国足协)成立于1955年,会址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独立发展、独立管理、独立监督的单项体育协会。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的主要目标。
制定了包括“积极申办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国家男足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进入世界强队行列”在内的远期目标。
二、中国男足总是输球的原因是什么
大年初一晚上,万众瞩目的12强赛第8轮中国男足又又又又输了。
在客场对阵越南队的比赛中中国队1-3败给了越南队,无缘世界杯。
中国人非常喜爱足球,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男足总是输球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足球总是输的原因只是有一个:被房地产坑的!中国足球曾经辉煌过,至少没有这么烂!
中国顶级联赛创立以来,大连万达(实德)获得的冠军为8次!在上世纪90年代,大连万达原名大连实德以8连冠的成绩将大连足球、乃至中国足球推上巅峰!
但是,8连冠也成功地将大连万达地产与足球两个品牌在全国范围打响了。
从那里起,足球与房地产深深地绑在了一起。
从上世界90年代到2000年,火爆的楼市对足球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球场不够“足球是一个需要土地资源的运动项目……房子越贵,城市中的足球场就越来越稀缺,踢球的场地成本随之越来越高。当踢球变成一种奢侈,人口再多也很难出个梅西。”
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巅峰
2002年,中国足球曾打进世界杯决赛圈,但是,火爆的楼市地削弱了足球发展的微观基础楼市超速飙升无形中给中国年轻一代套上了经济的枷锁,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欣赏足球也就越来越有心无力。消费趋弱,中国足球发展自然也就愈发无力。
中国足球(男足)进入世界杯的时间是2001年10月7日,在这一年中国男足凭借出色的表现进入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这届世界杯就是我们所说的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
也正是这一年,火爆的楼市对足球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从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后,中国足球每次征战世界杯都以失败告终
专.家们说,失败的原因是俱乐部不行
俱乐部怎么不行了?
没钱!
没钱还不好办吗?拿钱砸!
2010年中国足球进入了金元时代,确切的说是房地产商式中国足球的金元时代,火爆的楼市抑制了足球发展的中国梦广州恒大、广州富力、杭州绿城、河南建业、天津泰达、上海申花等9支球队背后投资者均为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集团投资的足球队达到14支。
中超16支球队中有14支球队是由房地产商投资的
毫不夸张地说:“中超联赛实际上是中国房地产足球超级联赛”。
2010年,中国恒大花1亿元接手了广州广药队。恒大不但极为高效地解决了欠薪和债务问题,而且还在赛季开始前引入2名国脚级强援-郜林和孙祥。
当年就获得中甲冠军。
次年升入中超后,又以世界前十的薪水网罗到了巴甲MVP孔卡,球队提前四轮夺冠。
孔卡薪水之高,让外国球迷都忍不住调侃:连皇马的伊瓜因听了都吓一跳。
为什么开发商如此钟情足球呢?首先,足球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曼彻斯特、巴塞罗那、米兰、慕尼黑,这些远隔重洋的城市,能为不少中国人所知晓,足球队可谓居功至伟。
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比如国安之于北京、申花之于上海、大连队之于大连、广州队之于恒大、长春队之于亚泰。
其次,搞足球和搞地产非常相似。
房地产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见效快。只要钱到位,拿完地后,最快三个月就能出设计图,半年就能开始售楼收取预付款;职业足球也是如此,转会期斥巨资、开高薪签下几位大牌球星和教练,当年就能形成有效的战力,弱队立刻可以变身强队。
最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点,也与房地产老板的世界观高度契合
楼市在这10年间的疯狂悄然拉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中国的阶级固化,踢球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式,带来经济成功和阶级跃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潜在的机会成本则越来越大,这让从事足球事业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用搞房地产的思路搞足球,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呢?越砸钱成绩越差!正好范志毅说的,连越南都输了原因何在?花钱搞足球并不是问题,问题是钱没有花在该花的地方。
中超这些地产老板在入主球队时,都会强调自己计在长远,会大力发展青训、培育球市,口径一致得让人怀疑他们有一本共同的教科书。
而在正式入主后,他们做的事却与自己之前的声称完全相反——花钱买球星。
有球迷曾怒骂:”但凡这些年房企拿出转会费的一半来搞青训,也不至于走到青黄不接这份儿上。“
中超联赛将停摆,与房地产足球有什么关系呢?曾被誉为“亚洲第一联赛”的中超联赛,拖欠水电伙食费、球队人员无偿工作、能凑齐11个人就参赛、球员自掏腰包付路费……这是许多中超球队的现状。
因为给足球砸钱买成绩交楼的钱就少,把钱用在保交楼给足球砸的钱就少!
进不了世界杯,小组赛接连失利,与无法交房何其相似?!所以说:中国足球总是输的原因只有一个:被房地产坑的!三、中国球员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中国足球球员一代不如一代,有很多原因,希望克服困难,有好的结果。
第一,谈到中国足球所出现的问题,徐亮首先认为是在足球培养体制上:“我个人理解的为什么国足的水平达不到以前的水准。首先是我们1981年以前的这一波,我从小还是在体制内,免吃住、免训练费,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从2001年开始就没有这个所谓的进队这么一说,全叫私自班。由于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之后,足球这个项目彻底进入市场化,1994年进入职业联赛,说实话咱们亚洲赢过韩国、日本、伊朗,这些咱都赢过,所有人的目标包括展望,都是能够冲进世界杯,2002年我们确实冲进世界杯了。
第二,首先第一点,从整个的足球体制上,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后,徐亮谈到了球员培养的问题,“紧接着就是球员,我们那个年代在良好传承下,队员们所谓的职业精神,有好的职业传承,在这样好的足球传承下,一代一代出来的球员,骨子里有拼劲、有干劲,你踢成什么样很重要。你要是说能力有限,那你是不可能被入选的,教练也不敢让你上场,因为没人愿意拿主教练的位置去开玩笑,所以那会很少有去扯些乱七八糟的,很少。
第三,教练也懂得主体在哪,所以更多的是人才的培养,后来为什么说足球一代不如一代,就在这里,因为没有了传承,没有了精英的培养,没有优秀的教练进入基层,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是这样的结果。”
中国足协主席,足球分管负责人已经换了多少届了,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的有几个?当然这也与足球人才少有关,但矮子里面选高的,我认为专业的还是比外行人要好,为什么不给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人士机会呢?每一任足协除了喊的口号基本一致外,对足球都会有不同的理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难以从实质上延续发展,经常干了一半推倒重来,接着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踢球太难了,场地没有,学校不支持,体系没建立,这样的教育资源你让孩子们怎么热爱足球?以前的中国足球好歹还有好几个在一级联赛中效力的球员,现在直接就没有了,普通家庭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太难。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完善,想想看从十几亿人中竟然选不出一个亚洲一流的足球队这是多么的可怕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足球运动员都是一些贫困家庭出来的,但是国足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有钱家的孩子,首先在吃苦耐劳这一点肯定是不如还没出生的运动员。网上还留过一张图,别的国家都是好几个孩子在踢一个足球,而中国孩子在踢足球时都是人手一个用手来打中国足球水平不行,却在假赌黑上做的腥风水起。有点能力的球员,因为不给走后门,不踢假球,反而得不到机会被埋没,那些水平一般,家里有钱的反而进了国家队。严肃足球纪律加强监管势在必行中国对于国足的资金投入量特别大,从里皮的年薪就能看出,但是这样只会造成物极必反。国家对于足球非常的重视,先不说教练换了多少个国内的国外的知名教练都换过,足球运动员不论成绩与否,薪资都固定不变,赢了还会有更多的奖金,出工不出力照样赚的盆满钵满,球员早就被金钱腐蚀,缺少了体育精神,谁还给你卖命呢中国足球没有愿意去做那个“前人栽树”,每个球员都是为了俱乐部的荣誉去争,可是忽略了国家队的成绩,女排,乒乓球又或者现在的篮球,它们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有着一代接一代的领导者,前赴后继的维系着传承,可是国足没有,不仅仅丧失了精神而且就快要断掉传承,这也是从小的教育基础,并没有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