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哪个是扶不起的阿斗
中国足球才是扶不起的阿斗,中国篮球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相比之下,国足输了比赛之后迎来更多的是球迷们的嘘声,而中国男篮则是得到球迷们的鼓励。
首先在取得的成绩上面中国篮球绝对碾压中国足球。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男篮不说在国际上取得多大的成绩,至少在亚洲还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而国足每年都在为世界杯这个遥远的目标努力,却连亚洲都走不出去。再怎么说,男篮至少还出现一位像姚明这样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球员,而国足这么多年来叫得上名号的没有几个,更不用说那些能够在国际赛场上打出名堂的球员了。
另外在项目的推广上,中国篮球的覆盖率更大。中国人喜欢看足球比赛,但不喜欢踢足球,不仅仅是因为太消耗体力,而且建造足球场的成本和所需空间过大。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篮球场的身影,但却很难找到一个足球场,相比之下足球场的建造和维修成本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承受得了的。因此足球项目在中国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相反篮球却更加容易让人们接受和喜爱。
当然在个人态度上,男篮比国足更加认真。单纯从身体素质来看,同样是训练,男篮可以练出一身肌肉,而国足愣是连块腹肌都练不出来,甚至还不如健身房的爱好者们;另外国足居然有时间去调侃男篮的失利,这不是对自己最大的嘲讽吗?
二、中国足球缺什么 足球文化低是硬伤
2014年6月,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坐在电视机前的国足却不停地“躺枪”。世界杯点燃了中国球迷的足球热情,也成为中国球迷心头永远的痛,人们边看世界杯边反思国足为什么总是徘徊在世界杯的门外。缺技术?缺精神?似乎都是,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国足缺技术,这是肯定的。不过,如果把国足失败的原因单纯归结为缺技术,恐怕未必能令人信服。国足什么技术流派都学习过,英法荷德西……只要是欧洲足球强国,国足都聘请过该国的教练,但结果如何?不仅如此,当年,我们还派出少年到巴西留过学,球员的技术或许提高了,但中国足球的水平未见提高。而且,随着中国足球联赛的发展,中国球员的技术水平应该比20年前有所提高,但国足已经从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常客退步到会被泰国队连灌5球的尴尬境地。显然,中国足球水平低的根源并不是技术层面上的。
国足缺精神,这也是肯定的。巴西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的两场比赛令中国球迷印象深刻。阿尔及利亚、美国两队都在加时赛被对手打进两球,凭这两个队的实力,扳平比分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被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这两个队并没有就此缴械,仍不放弃任何一次进攻机会,最终在加时赛快结束时各进一球。这粒进球并不能改变这两支球队的命运,但他们的执着和坚持赢得了球迷的尊敬。如果国足遇到这种情况,或许早就崩溃了。
在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看来,在三大球的比赛中,拼搏精神对足球比赛结果的影响最大。他认为,排球比赛中,技术实力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大概占90%,篮球大概占70%到80%,而足球则只占50%,这就意味着足球更容易出现以弱胜强的情况。国足遇强不强、遇弱更弱,肯定是缺乏阿尔及利亚和美国队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不过,王宗平认为,从巴西世界杯来看,我们应从更深层次,即足球文化方面来反思中国足球。
在世界杯的电视直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看台上一家三口看球的画面。曾多次到欧美发达国家考察体育教学的王宗平说,一家都是体育迷的情况在欧美国家很普遍,他们不仅喜欢看体育比赛,而且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育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国球迷很多,熬夜看世界杯的球迷也不在少数,但能走到球场踢球的人却不多。不参加体育活动、不踢球,是很难真正感受体育、足球的乐趣的。
这届世界杯出现了不少误判、漏判,有些误判直接导致了一些球队输球或被淘汰,但我们很少看到球员和球迷的过激行为,球员还是兢兢业业地踢球,球迷还在享受比赛的乐趣。反观我们国内的比赛,一旦出现误判或者出现争议判罚,“假球”、“黑哨”以及骂人声立刻响起。王宗平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中国足球曾经的假赌黑有关系,但也与缺乏良好的球迷文化不无关系。在许多人眼里,比赛就是比输赢,比赛的所有内容只有输赢。过于看重比赛胜负,往往使比赛被严重扭曲和扁平化,有了这种思维,自然就难以感受到比赛的魅力。
这两天,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
“中国为什么足球踢得那么差?”
“运气不好,老碰到强队。”
“技术不好,老被进球。”
“体育课都被其他老师占了!”
王宗平说,这个段子戳中了中国足球的软肋。巴西小孩上学前就会踢球,英国8到12岁男孩最向往的职业是足球运动员,美国小孩从小就会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篮球、橄榄球、棒球选手往往能成为校园明星。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也把中国足球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和校园足球上,但现在的事实却是,校园的足球场地越来越少,体育课不仅总被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强度和质量也在下降,成为温柔体育课。在世界杯期间,很多老师、家长都喜欢看比赛聊足球,但如果自家孩子、学生去踢足球,真正会有多少老师、家长支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里,能让足球在校园生根、在青少年身上发芽吗?
骂国足、批中国足球已成为人们一大乐趣,但不知有没有人反思过,我们对足球的喜欢有多少是叶公好龙式的?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缺乏浓郁氛围的足球沙漠里,是无法期待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更不可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国家队。中国足球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固然需要革新,但足球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形成,是不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言行一致的支持呢?
三、在中国,足球和篮球的地位谁更高
我觉得还是篮球地位更高一些。这可能篮球取得的成绩相比足球要好,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篮球毕竟多次取得过奥运会和世锦赛前八的成绩,而足球最好成绩就进了一次世界杯。这也是篮球地位高一点的一大原因。
另外从场地多少也能看出来,篮球场要比足球场多得多,到处能看到篮球场,而足球场就少了,除了像学校里面有,其他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四、中国足球为什么跟不上篮球影响力
首先,中国足球的水平在世界上还是很落后的.而我们的篮球在世界上并不弱.而且篮球里我们有姚明这样在世界最顶级联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球员.再看看足球呢?我们过内最好的球员,甚至还只能在可怜的英冠联赛里苦苦挣扎.仅仅是初于这一点,国人自然更愿谈论篮球而本能的忽略足球.最多在国足又输球的时候,凑个热闹骂骂国足.如果国足能拿下个世界杯冠军,我靠```那还有几个人不爱足球的?
其次么,个人认为```因为像NBA这种顶级的篮球联赛的比赛平时电视台都经常播.而足球的顶级联赛呢?~`全都在夜间,深夜播放,又是一周一次.甚至像英超,我们连转播权都没啊...我相信中国还有N多的人,都不知道在夜间还有那种足球节目.看的少自然兴趣就少了....
再看看CBA和中超,它们哪个更成熟?``没办法....我们中国足协腐败啊.
再说个比较直接的.
喜欢这些运动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吧?~你看现在学校,都是篮球场地多,足球场最多就一个.而且打篮球的限制比较少,需要的人也少,随便几个人就可以打.可足球一定要好多人才能踢.
虽然说其实只要搭两个门,有一个球,随便在哪,几个人就可以踢.但那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哎,不能强人所难....所以在中国自然是打篮球的人比踢足球的人多的多,篮球打多了,当然也更爱篮球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国情啊,你看像巴西,阿根廷那些国家就是踢球的人多.氛围的关系吧
其实说起来,不懂足球的人欣赏起比赛来的确比较困难.足球比赛的配合不像篮球比赛中的配合来的直白.一看就懂...既然不懂,自己又没尝试过,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精彩.何况现在足球那种花哨的踢法也越来越少了.
但篮球则不然,场面往往看起来更加火暴.
所以看篮球的人就多啦....
最后一点.嘿嘿```可能因为女生都觉得打篮球的男生比较帅,所以男生都去打篮球啦. HOHO
五、中国男篮为什么会退步
札幌,实在是个“晃眼”的地方。幻想在现实面前到底还是露出最软弱的一面。你以为自己武装到了牙齿,但对手早就瞄上了你白花花的肚皮;你以为有了明郅就世界二流了,但两连败后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入不入流;你以为距离目标已经很近很近,但我们却只能眼看对手扬长而去的身影越拉越长……
该赢下的对手还是赢不了,本就赢不了的,更是越输越难看。小组赛两连败,中国男篮头顶的光环正逐渐褪去颜色。“梦七”就不用说了,就算做梦咱也没敢指望赢人家一回。但却有很多人在为首战没能拿下意大利后悔,仿佛如果时光倒流就真能赢了似的——拜托,不要再给自己猛灌“忘情水”了好不好?10年前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篮还能赢阿根廷10分呢!现在你还敢假设这样的结果吗?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家在进步,咱们在叫喊“进步”,但实际上在退步。
你以为得到了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失去的更多。
是的,我说的是明郅以及中国男篮近十年来对选材“高大化”的疯狂追逐。平均身高2.05米——中国男篮已经拿下了世锦赛的一项“锦标”,但这却很有讽刺意味:海拔最高的中国队却总也抢不到篮板球。个子是高了,但速度没了,外线的准头也丢了,多变的跑动和掩护这些细节更是踪影全无。曾经以“小快灵”纵横江湖的中国男篮现在彻底变成了“站桩队”。
请注意这样一个细节:每当有队员被换下场,尤纳斯就过去连说带比划地“现场指导”——这是一个主教练该做的事情吗?跑位掩护传球这些基本功问题应该是在俱乐部甚至是在体校就该解决的,国家队要解决的应该是战术打法这类“高端命题”,但尤纳斯却不得不从体校教练作起。我很惊讶为什么有人会把矛头对准尤纳斯,连基本功都解决不了,战术又从何谈起?情形很像让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去给一个初中生当家教——其效果连拔苗助长也谈不上。
低水平的CBA联赛固然是制约国家队水平的重要原因,但在中国篮球从上到下“抓大放小”的目标指引下,我们注定是在“取长不补短”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不是说中国队其他队员不行只是在现在的篮球格局中光靠个头已经不能站稳脚跟了
美国从梦1到梦3哪个不强的要死没见过瘸腿的鸭子能跑几步的
乔丹是超级巨星吧那没有皮蓬等等的全力支援走不了那么远的
王治郅以前是强的现在感觉老了偶尔拉出来投个三分挠痒阿看了世锦赛就知道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配合想多走几步都不行
换上老八一的几个人都比现在的国家队强至少防守和3分不会输得那么惨
不过看看姚明国外的磨练使他长大了很多但出于个人想法还是希望其他位置上多点牛X的人物让那些老字辈也感觉到点压力别像中国足球那样踢自己的球让别人说去吧别自我安慰了
英雄注定孤独!
只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
因为,全世界的压力,全世界的眼睛,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他虽然是巨人,但不是超人!
就像诺维茨基,因为,他们都是英雄,而英雄,注定孤独……
参考资料:
历史问题了,首先中国人的体能跟不上,另外大赛经验太少,一有人全场紧逼就傻眼了,失误开始增加,心理素质开始下降,就没有配合了,全场就知道姚明了,可是只有姚明是不行的啊,篮球是团体比赛的不是靠一个人就能赢的,还需要有人站出来做幕后英雄啊,可中国篮球就少在这一点上了!一个人的光芒不可能照耀全场的,是要有人出来做棱镜的,这才能让全场都在着光芒之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