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协的铁腕政策对于职业足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2月14日下午在上海,预计持续1个半小时的2020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会仅用时1小时左右就告结束。在中国足协如约公布新版“国内职业俱乐部限投、职业球员限薪”规定后,协会主席陈戌源当着媒体记者面儿,语气坚定地表达了中国足协坚决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的决心。无论新规落地“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在国内职业足坛全面打击金元足球,去泡沫以拒绝虚假繁荣的问题上,中国足协与各俱乐部已形成最大公约数。经过治理的中国职业足球或将迎来一个充满困难、挑战却不失理性的发展新时代。
陈戌源
出现在12月14日下午2020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会现场的国内三级职业联赛老总们,绝大多数都是在会前不久才抵达会场的,他们大多也都预定了当天离沪的机票、高铁票。有关未来三个赛季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限投、球员限薪规定细则的颁布不可谓不重大,只是因为各家此前已通过内部沟通、媒体报道等渠道对方案内容有所掌握,因此他们此行的意义或许在于配合中国足协履行规则发布程序。而这也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限投、限薪”新规的颁布与落实不可抗力。
如果问此次上海会议最大的“亮点”在哪里。那么无论是俱乐部代表,还是受邀全程旁听会议媒体代表们给出的答案都会是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的“总结发言”。陈戌源先是用4个“事关”解读了新规则推行意义的重大、“金元大棒”戕害中国足球与国内职业足球非治理不可之间的逻辑关系。中超几倍甚至10几倍于日本、韩国顶级联赛俱乐部投入与球员薪酬标准的数据清晰可见,陈戌源用“触目惊心”加以形容丝毫不为过。
陈戌源发言的重点当然不是复述各种道理,而是依据事实,表明中国足协治理当下国内职业足球刻不容缓的立场。有细心的媒体人注意到了陈戌源会议期间的部分表述。比如,他将相关俱乐部的高投入定义为“违背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具有不可持续性的危害行为”。还比如他感叹“大家还不觉醒,难道良心已死?”。
会后被媒体记者围住的陈戌源还坚定地说,“不当主席,也不搞‘下不为例’。”这样的表态对那些存在“阳奉阴违,不执行规则”侥幸心理的俱乐部或个人无疑构成了巨大震慑。熟悉陈戌源处事风格的人大多会作出类似“老陈敢说话”之类的评价。不过,在推行“限投、限薪”政策的问题上,陈戌源不仅敢说,实际更敢干。从公布的方案内容来看,中国足协在落实规则执行与监督的问题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对各类可能出现的违纪行为,也推出了空前严格、细致的罚则。比如,投入超标的俱乐部面临最多24个联赛积分扣除甚至被取消注册资格的重罚,还比如队员个人违规面临2年禁赛重罚等。
而在与会代表看来,中国足协本轮治理工作最大的“杀手锏”无疑是陈戌源所提及的“要求各俱乐部向中国足协上报年度财务报表”。据了解,针对过去多年来“阴阳合同”等污染国内职业足球环境、破坏联赛竞争秩序的各类乱象,中国足协在此次规则执行过程中引入了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作为未来国内职业联赛理事会(联盟)筹备工作组的实际牵头人,现任广州富力俱乐部董事长黄盛华、原江苏舜天俱乐部职业经理人刘军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携手工商、法律、财务界代表,为治理方案的出台集思广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堵住规则漏洞。
对于规则落地给俱乐部、球员带来“不适感”,中国足协有所预见,但对于规则无折扣执行,协会的态度异常坚决。为此陈戌源提出了郑重警告,“莫打‘擦边球’;俱乐部及个人一旦违规,无论名声、牌子多大,处罚坚决不留情面,决不搞‘下不为例’;不需要不执行规则的球员。”这既表明中国足协及其个人对各类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同时也表明“治理职业足球,去除金元足球泡沫,决不留退路”的坚定立场。
打击“金元足球”,并非仅仅由中国足协唱独角戏。事实上,在新规出台前,中国足协通过广泛调研,已经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国内各级职业联赛面临的处境与压力。在上海会议上,包括中超河北华夏幸福、中甲昆山FC在内的部分俱乐部代表纷纷表态,支持中国足协推行“限投、限薪”规则。华夏幸福俱乐部总经理李君在发言收尾时这样说道,“各位一定要坚持,希望明年开会时大家都还在……”,听似玩笑的一句话却直指广大国内职业俱乐部的痛点所在。“投资回归理性”其实早已成为俱乐部自身安身立命的诉求所在,“节能减负”实为众望所盼,他们自然没有理由与中国足协“唱反调”。
几乎在陈戌源做完总结发言同时,已结束本赛季亚冠联赛征程的中超4家俱乐部球队分别踏上回国征程。某种意义上,亚冠联赛是反映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现状、发展质量优劣的一面镜子。在本赛季亚冠赛场上,中赫国安队令人眼前一亮,但依然被没有什么大牌外援助阵的韩国蔚山现代队挡在8强阵营外。其余3队中,恒大、申花未能小组出线,上港止步淘汰赛首轮。面对以替补、年轻球员出战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球队,他们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优势。确切地说,左右各国俱乐部队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依然是其本土球员实力。中国球员与日、韩球员实力对比如何?答案其实就在比赛中。如果号称拥有“高配”的中超豪门在亚冠舞台上屡屡不堪一击,那么自然有人会发问,“是不是本土球员拿500万元年薪仍太多?”
刘奕
美联社北京时间12月14日以“中国(职业足球)限制薪酬以促使职业足球俱乐部及联赛长期可持续发展”为题,特别关注中国足协推出的“限投、限薪”新政。文章援引中国足协秘书长刘奕的话称,“人人都意识到这(金元足球)不可持续。这个泡沫必定会破灭。”而美国《福布斯》杂志也在专题报道中评价说,“近年来中超吸引国际关注的原因之一,是俱乐部对国际球星的无节制支出。但下赛季中超俱乐部将不得不遵守新的工资帽。”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足协在治理国内职业足球环境的问题上,与包括俱乐部在内的各方保持了一致,此举也在舆论上得到了广泛支持。“打击金元足球、去泡沫化以杜绝职业足球虚假繁荣”已经成为接下来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行动指引之一。
二、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有什么用
持D级证书者,可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
目前亚足联的等级教练员培训制度分为职业级(PRO)、A级、B级、C级四个等级,D级和E级是中国特有的级别,D级是中国足协和亚足联根据中国国情而设定的一个级别。
E级是足协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民间足球,6个级别的课程,必须从最低的E级开始,不得越级报考。并且在A级之后,还会有专业方向,如守门员教练、体能教练培训。
中国足协规定,D级证书有效期限也为四年,持有教练员证书的教练员,如果在有效期内不参加继续培训或上一级别的培训课程,证书则失效。
D级教练员主要是为中小学和基层培养足球教练,报名条件相对宽松,对象一般是体育教师、体育院校毕业生、退役足球运动员和足球爱好者。获得D级证书后,才能继续考高级别的证书。
扩展资料:
中国足协改革调整方案
1、改革足协内部管理架构
为加强青训工作,在原有青少部基础上,新成立男足青训部和女足青训部,为加强对职业联赛的分级管理,拟将原有的执行局拆分为中超联赛部、中甲联赛部、中乙联赛部三个新部门,将成立法务部,严肃查处赛风赛纪问题。
2、面向社会招聘专人人才
面向国内外招一批足球竞赛、训练、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担任青训总监、竞赛主管、裁判主管等职务,并将于明年开始试行中国足协与中超俱乐部、会员协会之间互相选派工作骨干到对方进行挂职锻炼的双向人才交流培养制度。
3、对俱乐部财务监管
成立准入审查部,并引入第三方审计公司,进一步加大对俱乐部账务的审查监管力度。新赛季继续实行引援调节费制度,严厉打击签订阴阳合同等违规违法行为。
4、裁判工作改革
2018年开始,每轮联赛都有计划的邀请国外高水平裁判员来中国执法,同时选派我国优秀裁判员赴国外联赛执法,通过双向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裁判员业务水平,推出职业裁判制度,建设一支职业裁判队伍。
5、建立健全五大青训体系
建立健全“俱乐部职业青训体系、省市体育局青训体系、城市青训体系、体教结合校园青训体系、社会青训体系”五大青训体系。
6、布局国际、国内两类青训中心
建立一批由中国足协主导、国内统一标准的青训中心和两大国际青训中心(欧洲和南美),选送国内优秀青少年球员出国训练和比赛。
7、突出青超联赛为青少年竞赛体系的核心地位
继续实施主客场赛制和单年龄段设置,推进校园足球队伍与职业U系列队伍同场竞技。各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在参加自己比赛的同时,也都要参加青超联赛。
8、深化教练员培训制度改革
下放D级教练员培训权给地方足协,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成立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扩大讲师队伍,增加培训频次。
9、完善运动员联合机制补偿与培训补偿制度
成立注册管理部,进一步严格球员注册、转会制度,对拒不执行补偿政策的俱乐部依据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如可以进行罚款、扣除联赛分红、扣除联赛积分、减少转会名额、限制球队球员报名数量、取消准入资格等)。
10、推动俱乐部名称中性化
各俱乐部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
11、加大扶持女足重振“铿锵玫瑰”
普及校园女足,完善青少年培养体系,改革女足职业联赛,提高女足队员的保障和待遇,加强女足国家队建设。
实施以“男足带动女足”、“男足反哺女足”的发展战略;对发展女足的职业俱乐部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以职业联赛带动女足发展。
12、2018赛季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外籍球员、U23球员出场相规定
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
外籍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次,中超联赛为不得超过3人次,中甲联赛为不超过2人次,中国足协杯赛中不同级别联赛球队之间的比赛,外籍球员每场报名上场规定按低级别联赛的规定执行。
如违反以上规定的球队,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还将视情节对该俱乐部做出进一步处罚。
13、冬季注册转会期继续执行收取引援调节费
在2018年两次注册转会期内,引入外籍球员资金支出未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人、引入国内球员资金支出未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人的相关俱乐部,不需缴纳引援调节费用。
14、港、澳、台地区球员参加职业联赛有关规定
每个中超、中甲俱乐部可以同时注册、报名不超过1名“港、澳、台本土球员”(守门员位置除外),其转入球员占用俱乐部当赛季国内球员转入名额。
在中国足球协会办理注册、报名手续时,港、澳球员凭“回乡证”、台湾球员凭“台胞证”办理。
15、职业俱乐部训练基地
训练基地应当达到至少四块标准足球场,其中一块为符合标准的人工草皮球场、一块带灯光设施。训练基地内应有各类功能用房,能够满足俱乐部各级球队的使用。
本俱乐部一线队和各级梯队不实际使用的,不认定为俱乐部的训练基地。
16、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
2019年,中超、中甲俱乐部具备U19、U17、U15、U14、U13梯队,并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中超俱乐部、中甲俱乐部精英梯队联赛及其他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中乙俱乐部具备U17、U15、U14、U13梯队,并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正式比赛。
17、关于精英梯队联赛的有关事项
2018年中超、中甲精英联赛将分为U19联赛和U17联赛。U19、U17联赛以分站循环赛的办法进行,全年各进行5个阶段比赛,每个阶段各分为4个赛区,每赛区4队进行双循环比赛,每队全年共比赛30场。精英联赛拟定在2018年3月至11月进行,具体赛程安排将同竞赛规程在2018年初下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工作会议说了啥?17条干货在这里
三、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外援政策
自2004年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外援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在该联赛的初创阶段,每个俱乐部被限制每年引进三名外援,且在比赛中仅能场上两人。到了2006年,中国足协对外援政策进行了放宽,允许各俱乐部注册四名外援,比赛中最多可以使用三名。
为了与亚足联及其旗下的亚洲冠军联赛规则保持一致,2009年实施了“4+1”政策,即每队最多可以注册五名外援,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来自亚足联成员国。在此之前,来自香港的外援球员被视为亚洲外援,但在2009年的会议之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球员被重新分类为国内球员,不再占用亚洲外援的名额。
每个赛季,俱乐部在外援的注册数量上被限制为七人,且赛季中可以更换两名外援。2010年,参加亚洲冠军联赛的球队获得了一些额外的外援政策优惠,但这一特权随后被取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超联赛规定守门员位置不得由外籍球员担任,这一规定保证了本土守门员在竞争中的位置。
总的来说,中超联赛的外援政策旨在平衡国际球员与本土球员的比例,推动联赛本土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