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能给我几个关于足球流氓的电影啊
1.最好的足球电影:《胜利大逃亡》
如果不是因为54届奥斯卡奖的评委集体打盹的话,这届奥斯卡的小金人无
疑会颁给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足球电影《胜利大逃亡》,这部由美国和英
国于1981年联合摄制的足球巨片除了由当时如日方中的硬派巨星史泰龙领
衔主演之外,还囊括了球王贝利和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以及一大批上世纪80
年代初红得发紫的足球巨星们。故事取材于二战时期一段真实的史实,讲
述了一群盟军战俘组成的足球队挫败纳粹德国的球队,从而粉碎其妄图利
用足球比赛挫败盟军士气的阴谋。影片高潮迭起,惊险曲折,特别是在结
尾之处,足球巨星们在绿茵场上的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镜头,至今仍深
深留在许多球迷和影迷的梦幻中。
2.最先获大奖的足球影片:《足球是我们的生命》
2000年,德国电影奖把男主角金像奖授予《足球是我们的生命》的主演乌
韦.奥克森内希,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足球电影获得电影大奖。这是《胜
利大逃亡》在54届奥斯卡败给《战火烈车》之后第18年的事。叫好叫座的
足球影片不能受到电影大奖评委们的青睐的主要原因,不知是因为足球运
动与电影艺术“文武不相容”还是因为电影圈子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球迷
太少的缘故?
3.最早一部女足影片:《胜利女孩》
尽管中国导演谢晋不顾年龄倾力投入《女足九号》的拍摄中,但这个领域
的第一却已被英国人抢了去,这部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胜利女孩
》讲述的是足球发源地英格兰的第一只女子足球队的故事。一大群女孩子
自发组织起来,向男性垄断的足球运动发起挑战,并取得成功,她们在追
求足球的同时,也追索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尽管英格兰女子足球至今仍
乏善可陈,但这部《胜利女孩》还是让我们看出了足球比胜负更重要的意
义——即追求与坚持的意义。
4.新闻最多的足球电影:《少林足球》
如果在电脑的搜索引擎中键入《少林足球》这几个字,你一定会被你得到
的东西吓一个斤头,在数以万计的新闻中,你会看到周星星改戏路赵薇变
丑女等之类花边新闻,也会看到《少林足球》遭禁映的多种揭秘信息,还
有该剧合作制片双方为利益打了起来,以及揭发该片抄袭不丹电影《小喇
嘛看世界杯》的内幕消息,其冲击力和残杀眼球度比好莱坞大片三分钟一
个高潮的力度有过之而不及。但这些并不妨碍该片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港
片,并获得该年度七项香港电影金像奖。
5.最黑的足球影片:《罚球区》
正当我们的球迷为充斥于我们稚嫩的联赛机体上的黑哨们痛心疾首的时候
,一部前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罚球区》进入我们的视野,该片描述俱乐部
老板们为了在球赛中获利,大搞幕后交易,行贿裁判和教练,踢假球吹黑
哨,最终闹出人命。尽管此片最终落入侦探片的俗套,但其颇具现实意义
的切入角度,依然有极强的关注意义。近期又有消息报道,国内著名导演
滕文骥将于7月开拍一部反映足坛“怪现象”的电影《黑哨》,据称葛优和
张国立可能加盟。但愿这部影片能顺利拍成,并有望和观众见面,这样,
在反黑揭黑影片领域就不让捷克人独美了。
6.最具人文关怀的足球电影:《球迷》
这是由一部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摄于1963年,讲述在某市工交队与医生
队进行冠亚军决赛前夕发生的球迷与球票之间的感人故事。司机球迷把好
不容易搞到的票弄丢了,他焦急地在体育场门口等票,结果与一位医生球
迷争抢一张票而上演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争斗,最后,他失败了,医生得
到了球票。但医生在胜利之时,却遇到一位待产的孕妇,出于职业本能,
便将票让给了司机,而司机球迷在得到球票之后,并没有去,而是用车将
医生送到医院,两个人为了做好事而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足球。
比起扔矿泉水瓶子叫傻X的某些球迷,这两个球迷的形象已近于天使,令人
感动。
7.最感人的足球电影:《我也有爸爸》
这部拍于1996年的影片最大的卖点是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大维出任男主角,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白血病孤儿与一个足球明星的故事。淘气而自卑的白血
病孤儿大志为了虚荣心,自吹自己是足球明星林天海的独生子。足球明星
出于同情也为了给他树立生活信心,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是一个平淡而真
挚的故事,于平凡中,给人以某种忍不住眼泪的冲动。如同烹饪高手手中
的家常菜,一样的佐料一样的调料,却就是不是一个味。
8.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足球电影:《京都球侠》
这是一大群相声和喜剧演员演出的悲剧片,姜昆、陈佩斯、唐杰忠等人所
饰演的引车卖浆者流组成的一只爱国球队“青龙队”与外国水手组成的“
海盗队”进行一场比赛中艰苦地胜战了对手,保住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的
胜利却成为卖国的朝廷杀他们的理由。这部由谢洪导演的影片巧妙地运用
了黑色幽默手法,比《少林足球》早15年拍摄的影片开了使用武功踢足球
的先河。但真正叫绝的,却是清廷大臣们在球场上面对对方的进攻,高举
令旗大叫“趴下”的镜头,这个场面使很多人笑过之后眼里包满泪水。
9.最没有创意的足球电影:《劣等阵容》
美国电影《劣等阵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只是《胜利大逃亡》的翻
版,只是纳粹集中营变成了美国监狱;战俘变成罪犯。而对手也由德国占
领军变为监狱看守。尽管有英国著名球星丹尼.球斯加盟,但整部影片仍
给人似曾相识,乏善可陈的感觉。
10.最让外行失望的影片:《防守反击》
本指望能赚影迷和影迷双重喝采的《防守反击》因其业余的足球水平而让
影迷和球迷失望,尽管片中的“包子”队员们鼓着胖肚子在场上很业余的
带球的动作很搞笑,但整部影片因其制作成本的限制和准备的草率,最终
以一场力不从心的业余足球而最终宣告失败。
还有凯拉耐特丽的《像贝克汉姆一样踢》
二、足球流氓的英国
英国足球流氓最为著名。足球流氓造成了许多足球场上的惨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足球流氓在全球范围内声名狼藉。英国国内媒体将其喻为“英格兰的灾难”。从8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英国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与足球相关的暴力活动。90年代之后,足球流氓活动在欧洲其他地区呈现逐渐蔓延的趋势,但英格兰国内的足球流氓则得到了大规模的镇压,这也极大改善了英国球迷在欧洲的声誉。尽管关于英国足球流氓发生暴力冲突的消息依然不时见诸报端,但多数暴力事件仅限于足球流氓自行组织的打架斗殴中,比赛日当天球场周边地区的暴力活动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鉴于过去英国足球流氓的不良记录,欧洲其他地区在承办大型赛事时往往与英国警方合作,将犯有前科的足球流氓列入监控名单,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予以严密监视,甚至禁止其进入境内。有人认为足球流氓是被社会排斥的弱势群体的一种反抗。英国警方的调查则发现,足球流氓的行为大多是心理因素所致,例如家庭关系破裂,发泄不满等。专门研究足球流氓的心理学家沃尔格雷夫则认为这是种族主义和右翼狂热主义的表现。英格兰最早的足球流氓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同城德比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暴力冲突。尽管当时前往客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数量有限,但仍不时发生主队球迷攻击当值主裁判和客队球员的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为避免引起警方注意,足球流氓开始穿着高档名牌时装出现在球场周边和酒吧,这种现象被称作“便装”(Casual),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具有完善组织形式的足球流氓团伙(Firm)开始形成。下表罗列了知名的英格兰足球流氓团伙:支持的俱乐部团伙名称埃弗顿郡路刀手(County Road Cutters)阿森纳枪迷(Gooners)、兽群(The Herd)阿斯顿维拉维拉青年(Villa Youth)、C帮(C-Crew)、维拉硬核(Villa Hardcore)伯明翰城祖鲁(Zulus)、祖鲁战士(Zulu's Warriors)、祖鲁军(Zulu's Army)、祖鲁人(The Zulu)德比郡德比狂热分子(Derby Lunatic Fringe)切尔西猎头者(Headhunters)利兹联利兹服务帮(Leeds Service Crew)米德尔斯堡米德尔斯堡战线(Middlesborough Frontline)纽卡斯尔联格雷姆林斯(Gremlins)曼联红军(Red Army)朴茨茅斯 6.57帮(6.57 Crew)谢菲尔德联刀锋业务帮(Blades Business Crew)托特纳姆热刺犹太军(Yid Army)狼队地铁军(Subway Army)西汉姆联城际帮(Inter City Firm)布莱克浦无赖(The Muckers)考文垂城古罗马军团(The Legion)米尔沃尔游击队(Bushwackers)桑德兰沃科西人(The Vauxies)、西伯恩便装(Seaburn Casuals)斯托克城顽劣四十人帮(Naughty Forty) 1973年两起恶性的球场暴力冲突导致英格兰的足球场开始全面设置护栏以分隔双方球迷。
曼联降入英乙联赛当年,由曼联足球流氓组成的“红军”即在全国各地频繁滋事。在一场英乙联赛中,一名博尔顿足球俱乐部的球迷在布鲁姆菲尔德路球场的科普看台后将一名年轻的布莱克浦足球俱乐部球迷刺死。
1975年,托特纳姆热刺与切尔西的保级大战开始之前,双方的足球流氓在球场内大打出手,这则新闻轰动了整个英伦。冲突的画面甚至出现在了英国的电视媒体上。
1978年3月,米尔沃尔与伊普斯维奇在足总杯四分之一决赛中相遇。在米尔沃尔的主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力冲突。斗殴首先发生在球场的看台上,随后就迅速蔓延到了内场和球场周边狭窄的街道。一时间,酒瓶、小刀、混凝土板漫天飞舞。多名无辜球迷甚至因此而遭殃。1985年3月,同样是米尔沃尔的足球流氓在卢顿再一次卷入了一起大规模骚乱中。当时两队同样是在足总杯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碰面。时任英国首相的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甚至设立了“作战内阁”来制定镇压足球流氓的对策。1985年5月29日,39名尤文图斯球迷在欧洲冠军杯利物浦与尤文图斯的比赛中殒命。灾难发生在布鲁塞尔的海瑟尔球场,史称“海瑟尔惨案”。
1985年5月11日,伯明翰城主场与利兹联的比赛开始前,一名14岁的男孩在圣安德鲁斯球场当场殒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足球流氓推倒了警方设立的隔离墙,最终酿成惨剧。随后,大法官博珀维尔介入调查。调查委员会将足球流氓活动形容为:“与其说是足球比赛,倒不如说更像阿金库尔战役。”1986年,足球流氓活动仍未有停歇的迹象。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各地的足球流氓活动已呈燎原之势。调查委员会做出的中期报告中甚至得出“基于现状,足球运动恐怕不能长久。”的结论。一时间足球运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足球流氓活动的威胁,甚至有人建议英国政府禁止球迷前往客场看球以最大限度地遏制足球暴力活动。
为彻底镇压足球流氓,撒切尔夫人表示将动用严厉的司法手段打击国内的足球暴力活动。这一提议得到了公众的热烈回应。时任体育大臣科林·莫伊尼汉引入球迷身份证制度来对足球流氓进行管制。
1988年1月,阿森纳的海布里球场,米尔沃尔的足球流氓卷入了其80年代第三次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兽群”与“游击队”的斗殴中,共计有41名肇事者被警方逮捕。
1989年“希尔斯堡惨案”(并非足球流氓活动酿成)之后,《足球观众法案》的出炉以及《泰勒报告》的问世加速了球场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但足球流氓活动依然在继续。1995年,英格兰与爱尔兰的比赛进行过程中,英格兰足球流氓向下层看台投掷杂物,并拆毁了球场的座椅。随后足球流氓与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共有50人受伤。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格兰与德国的球迷之间不时发生冲突。96年欧锦赛半决赛英格兰被德国淘汰之后,两队的足球流氓在特拉法尔加广场大打出手,多人因此受伤。甚至有一名俄罗斯青年在布莱顿被人误认作德国人后被刺伤。英格兰与其他国家的足球流氓冲突也不时发生。1998年世界杯期间,英格兰足球流氓与马赛当地的北非移民爆发冲突,造成了至少100人被捕。
进入21世纪,“便装”文化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部分时装品牌逐步成为了足球流氓的首选。甚至发生部分时装品牌为与足球流氓活动划清界限,将足球流氓热衷的款式从货架上撤下的现象。论坛、手机网站以及聊天室逐步成为足球流氓策划和组织斗殴的新渠道。部分足球流氓通过互联网在线互相挑衅。
英格兰球场周边的暴力冲突伴随着球场安监设备的完善而逐步减少。21世纪之后的足球流氓活动主要发生在远离球场的地点和国际大型赛事中。2000年欧洲杯,英格兰由于其足球流氓的斑斑劣迹一度甚至被威胁将禁止其参加决赛阶段比赛。2002年韩日世界杯和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英格兰足球流氓有所收敛。这也极大地改善了英国球迷的形象。2006年德国世界杯,出于预防足球流氓活动的需要,超过200名英格兰球迷在斯图加特被逮捕(其中仅有3人被指控参与了暴力活动)。而另外的400名球迷则处于警方的严密监控之下。根据当时警方的调查报告,这批球迷平均每人消费了至少17公升的啤酒。
尽管国内的足球流氓活动呈现日渐衰退的趋势,但死亡威胁已经成为足球流氓博取公众关注的全新手段。转投曼联的里奥·费迪南德和时任利兹联主席的彼得·里兹代尔都曾收到利兹联足球流氓的死亡威胁。瑞典籍主裁判安德斯·弗里斯克由于在欧洲冠军杯中充满争议的判罚收到了切尔西足球流氓的死亡威胁。2006年,雷丁的伊布拉西马·松科以及史蒂芬·亨特也同样成为切尔西足球流氓威胁的目标。索尔·坎贝尔和费尔南多·托雷斯都曾因为转会而收到死亡威胁。2004年9月,阿斯顿维拉和女王公园巡游者足球流氓的斗殴酿成了一人死亡的恶果。
在20年时间内,英格兰再未发生大规模的足球流氓暴力冲突。但2009年8月25日,这一切戛然而止。联赛杯第二轮,伦敦地区的一对死敌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相遇。比赛进行过程中不时有足球流氓冲入场内,而球场周边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斗殴,造成了一人被刺伤的后果。
2010年世界杯期间,英格兰1比4惨败于德国险些酿成了大规模暴力冲突。一名英格兰足球流氓在莱斯特广场点燃了一面德国国旗。一家冰淇淋专营店遭到了足球流氓的破坏。一名德国球迷在人群中被英格兰足球流氓发现,但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2010年12月1日,阿斯顿维拉和伯明翰城在联赛杯中碰面,共计有14人在暴力冲突中受伤,此时距离英格兰申办2018年世界杯投票不到24小时。足球流氓向球场内投掷焰火。英格兰足球流氓活动正在逐渐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009—10赛季,共计发生103起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足球流氓活动,而上个赛季这个数字仅为38。前足球流氓卡斯·彭南特认为英国经济衰退造成失业率上升、贫困和青年对社会的不满是造成足球流氓活动有所反弹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便装文化在苏格兰得到广泛传播。阿伯丁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流氓最先吸纳了便装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光头和朋克文化元素也逐渐融入足球流氓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艾尔德里足球俱乐部足球流氓组成的B区(Section B)。之前在全国占据优势的哈茨和流浪者的足球流氓逐渐受到了便装足球流氓团体(苏格兰本地称“暴走族”Mobs)。之后便装文化在苏格兰多支足球流氓团伙中开始蔓延。
80年代,阿伯丁和爱尔兰人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流氓团伙成为苏格兰最骇人听闻的便装足球流氓,其中尤以爱尔兰人的首府服务帮(Capital City Servise,简称CCS)为甚。进入21世纪,苏格兰的足球流氓活动呈现逐步衰退的趋势。但仍有部分地区的足球流氓依然在积极活动。
三、英国足球流氓都去哪了
英格兰的足球流氓,让很多人闻风丧胆,曾经有电影专门写了一些喝酒闹事的英格兰足球流氓。甚至他们让俄罗斯人有点担心,害怕在世界杯上搞出什么大事件,毕竟在2年前欧洲杯上,英格兰与俄罗斯足球流氓干了一架,还吃了亏,难免会想要报复。世界杯前,两国球迷还隔空打了嘴仗,说一定要干一票大的。至今为止,英格兰已经经历了三场比赛,所到之处除了一些喝高了的醉汉,还没出过什么意外。
但是,下一场比赛,英格兰队将转战莫斯科,是不是还能维持这样的平静,让人拭目以待。
6月28日,英格兰与比利时的最后一轮小组赛在加里宁格勒收官。这场比赛的看台几乎成为了比利时人红色的海洋,集中在一起的英格兰球迷只有两个较大阵营,大约3、4000人,其余的都零零散散的坐在比利时球迷之中,显得势单力孤。两国球迷再加上俄罗斯球迷,依然没有将体育场填满,看台上还出现了不少空位。
和南非、巴西世界杯相比,地处欧洲的俄罗斯对于英格兰球迷来说,行程算不上曲折奔波。然而此次世界杯,赛场内外的英国球迷可以说是各支参赛队最少的。此次世界杯首场小组赛时,大约只有2000名英格兰来到了现场,虽然近来人数有所增加,但依然是近年世界杯现场英格兰球迷最少的一次。据统计,在2014世界杯英格兰队的首场比赛中,现场约有5000名英格兰球迷,2010世界杯时这一数据为7000,而在2006世界杯时,更是有5万名英格兰球迷前往德国。
当然,这显然是俄罗斯人的刻意安排。2年前,法国欧洲杯1000名英格兰球迷被200多名俄罗斯球迷打得四散奔逃,事后连普京都表示想不通200多名俄罗斯球迷是怎么“战胜”1000多名英国球迷的?一直以来,英格兰球迷前往俄罗斯观战,安全问题一直被大众所讨论。
当然,这与英俄两国外交恶化,以及两年前欧洲杯上那次斗殴风波是分不开的。当时在法国,
世界杯前,俄罗斯足球流浪摩拳擦掌的消息满天飞。英国国防部曾向球迷发出警告,称在俄罗斯可能会受到人身安全威胁,媒体也连篇累牍的呼吁英格兰球迷到俄罗斯之后千万不可酗酒,应注意安全问题,因为如果有国民在俄罗斯受伤或受困,政府将没有足够力量施以援手。
为了减少英格兰球迷的数量,英格兰队的三场小组赛都被安排在了中小城市,交通并不方便。首场比赛在伏尔加格勒,距离莫斯科甚至是圣彼得堡都非常遥远,火车得坐上20、30个小时,英格兰球迷大多数都是请假来的,比赛前一天甚至是比赛当天到,然后第二天就回家休息,过几天再出发,要花20多个小时坐火车还真是抽不出时间。紧接着的比赛在莫斯科边上的下诺夫哥罗德,也差不多400公里;最后一场比赛甚至是在飞抵加里宁格勒,飞机少而且贵,因此很多球迷放弃了随队出征。而且,如果英格兰拿到了小组第一,他们的首场淘汰赛将会在顿河畔罗斯托夫,距离伏尔加格勒也不远;但不巧,英格兰小组第二出线,将会在莫斯科迎战哥伦比亚。这也让莫斯科如临大敌,或许将会有大批的球迷前来。
但是,英格兰即便是输了球,球迷们也一团和气来到胜利广场喝酒,甚至喝光了当地一家著名酒吧里的所有啤酒,给当地旅游场所结结实实的带来了一大笔收入。至于打架?俄罗斯人想多了,当然没有!
来源:封面新闻(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