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日韩人真能从长相区别吗
一、韩国人与日本人的区别有哪些?
在于韩国人有一定比例的通古斯血统,突出特点是脸盘宽大且扁平,五官立体感不强。最常见的是韩国行会有一定的通古斯及阿尔泰血统,是韩国的竹岛长相类型,特征是脸比较大,鼻子较宽,嘴唇较厚,肤色较浅。其次还有满洲朝鲜姓释南通古斯人的外表场面,饼脸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以及萨模型是通古斯类型和东南亚人群类型的混合,主要分布在朝鲜沿海,肤色较深,脸型偏短宽。还有通古斯汉化行,实际上属东南通古斯人种,受汉人影响较大。蒙古褶较重,大而平的圆脸,黑直发为主要特征。日本人比韩国人更多样。
二、日本人与韩国人的区别有哪些?
最大的区别是日本有南岛类型,韩国人里几乎没有。南岛类型的优良遗传之一就是毛发茂密,而且看起来不易脱发。日本人里有很多染发狂魔,那种看起来好像怎么染都不太会脱发的南岛特征就比较浓。现代日本人其实是由日本原始土著绳文人和来自东亚的弥生人混血形成的。弥生人就是指日本本土以外来到日本列岛的人,一般说的是中国和朝鲜。弥生人一般五官细长,广末凉子就是十分典型又十分提升基因。日本皇室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弥生人特征,脸部轮廓较平滑,眼睛相对较小,而绳文人的特点是大眼睛,更欧式的眼窝,具有拉丁系人种面部特征。
中东、西藏、地中海地区的长相和部分日本人,尤其是男性长相类似绳纹基因比较明显的,一般体毛也会比较多,眉毛、胡须浓密,卷毛也多。日本、韩国还有一种比较稀少的人群类型,一人行,不过在中国的总数稍多一些,分布于环渤海和西南地区。
三、日韩与中国人的区别有哪些?
其实日本人、韩国人与北方汉族的长相差异还没有南北汉族大,黑龙江人与广东人的长相差异绝对比黑龙江人与日本人的差异大,东北人与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差异绝对比东北人与韩国人的差异大。我国幅员辽阔,是多民族国家,很难用一个长相类型去概括所有。
四、整体来说对比中日韩三国
韩国人的优点是肤色白,腿更长一些,同时相对的,日本人的轮廓也是的确深一些。不过要问中国人有什么优点,那就是他们有的,我们都有美女,就跟足球一样,假如化妆打扮加入高考,中国美女能占世界一半。
二、历届亚冠中日韩三国俱乐部队的战绩
1. 2004年亚冠东亚交战记录:申花0-1全北,磐田2-1申花,申花3-2磐田,全北0-1申花。
2. 2005年亚冠东亚交战记录:横滨0-1山东,深圳1-0磐田,水原0-0深圳,山东2-1横滨,磐田3-0深圳,深圳1-0水原。
3. 2006年亚冠东亚交战记录:实德1-0全北现代,大阪钢巴3-0实德,实德2-0大阪钢巴,全北现代3-1实德,申花1-0全北现代,全北4-2申花。
4.历届战绩:2003年,大连实德四强,上海申花小组出局;2004年,大连实德八强,上海申花小组出局;2005年,深圳健力宝四强,山东鲁能八强;2006年,上海申花八强,大连实德小组出局。
5.历届亚洲俱乐部冠军联赛冠军:第1届2002-03年,阿联酋阿尔-艾因队 vs泰国BEC索罗萨萨纳队;第2届2004年,沙特伊蒂哈德队 vs韩国城南一和天马队;第3届2005年,沙特伊蒂哈德队 vs阿联酋阿尔-艾因队。
6.历届亚洲俱乐部杯冠军:届次分别为1967年、1968年、1970年等,冠军分别为以色列的哈波埃尔队、以色列的马卡比队、伊朗的塔伊俱乐部队等。
7.历届亚洲优胜者杯冠军:年份分别为1990年、1991年、1992年等,冠军分别为伊朗的皮鲁兹队、日本的尼桑队、日本的横滨马里诺斯队等。
8.历届亚洲超级杯冠军:年份分别为1995年、1996年、1997年等,冠军分别为日本的横滨飞翼队、韩国的天马一和队、沙特的阿拉伯希拉尔队等。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亚洲足球联合会官方网站(中文)。
三、北京奥运会中日韩三国比赛结果
1.北京奥运会男子足球小组赛中,中国队与新西兰队比赛以1-1平局结束,对阵比利时队时以0-2失利,对阵巴西队时以0-3不敌。
2.在同一届奥运会中,日本男子足球队与美国队比赛以0-1告负,对阵尼日利亚队时以1-2败北,对荷兰队时以0-1不敌。
3.韩国男子足球队在小组赛中与喀麦隆队1-1战平,对阵意大利队时以0-3输掉比赛,但对阵洪都拉斯队时以1-0取得胜利。
4.北京奥运会女子足球小组赛中,中国队与瑞典队比赛以2-1取胜,对阵加拿大队时1-1战平,对阵阿根廷队时以2-0获胜。在1/4决赛中,中国队以0-2不敌日本队。
5.日本女子足球队在小组赛中与美国队比赛以2-2战平,对阵新西兰队时以0-1失利,对阵挪威队时以5-1大胜。在1/4决赛中,日本队以2-0战胜中国队。
6.在女子足球半决赛中,中国队以2-4不敌美国队。
7.在3、4名决赛中,中国队以0-2输给德国队。
8.韩国女子足球队未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比赛。
四、中国、日本、韩国作为近邻,三国足球方面能否组建东亚超级联赛
中国、日本、韩国作为近邻,应该加强足球方面的交流。以前赛会制A3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是要办成联赛性质,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升降级机制等等,可以说难度较大。
足球受政治和历史影响小,反而比其他东西更有可能联合。但三国要组建联赛,结论还是没戏。原因主要是市场和商业化不足。简单说,没赚钱没动力。如今三家的联赛都相对成熟,还有亚冠,各级国家队赛事。
想整就要与它们抢资源,抠时间,分饭吃。各球队也更辛苦,搞好了赚大钱,亚足联和西亚不爽肯定会干预搅和,搞不好没钱赚,球队不愿干活或出工不出力,两头不讨好。东亚足球市场肯定比不过欧美市场的吸金力,出力不讨好谁干?
联赛制行不通,各国都有自己的联赛,再组成另一个联赛,那自己的联赛取消吗?不取消就面临一个球队一周多赛,体力吃不消,因为参加三国联赛的肯定都是各国前几名的球队,他们还有亚冠要踢。亚冠,三国联赛,本国联赛,怎么协调?再就是距离。三个国家的球队虽说不太远,但是一比赛就得出国,这是个问题。
还有有美国在,三国想干啥事都难,比如说按照三国的优势,中国有市场和技术工人,日韩有技术但是市场小,三国如果组成经济同盟进行产业融合,世界上什么东西生产不出来?质量绝对是最好价格绝对是最合理的,但构想谈了这么多年一直不能落实。为什么?因为三国一联合立刻就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最强的消费能力,就没美国啥事了。
中日韩联赛前四名球队,可以组建一个超级东亚联赛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中超外援质量还是不错的,加上日韩顶级球员多在欧洲,能提高交流。只是有一点,主裁判和视频裁判都用哪个国家的呢?
五、中国足球和日韩两国相比差距在哪里
当孙、李、邵三人在欧洲顶级联赛上崭露头角之时,国人看到了中国足球大步追赶韩日的希望;当大连实德队在年初A3联赛和亚超联赛上出色发挥时,给人以中国甲A联赛已大大提高的感觉。但国内一些足球人士却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足球的差距正在与日韩进一步拉大。”事实上如果平均比较三国的俱乐部实力,中国联赛还是处在下风的。且不看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梯队人才能力上的差距,单单从中日韩留洋球员在欧洲的表现,我们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个判断的准确性。
差距,从旅欧球员的地位开始
我们的留洋球员在所效力的队中所起的作用绝对无法和日韩两国的球员相比。
李铁在英超赛场上赖以生存的是永无休止的奔跑和抢断,而孙继海除了两个进球之外,更多的也是充当清道夫的角色,长途奔袭飞身堵枪眼的镜头远远多于边路助攻的次数,而邵佳一也只是在发任意球的时候才可以看出他的功底。但日韩球员就不同了,中田英寿已经成为意甲劲旅帕尔玛之王;而中村俊辅在雷吉纳队不光是助攻列在第一位,而且进球数也列在队中第二位;荷甲费耶诺德队的小野伸二在荷甲联赛以及欧洲冠军杯上屡屡上演进球好戏。韩国的李永杓和朴智星正跟随恩师希丁克朝着荷甲冠军的方向前进,而宋钟国也在费耶诺德队中充当了进攻核心的角色。通过以上比较,日韩两国的大多数球员在各自的球队中都充当着主力的位置。
从中日韩的旅欧球员的比较中,很显然,中日韩足球水平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隐忧,从旅欧球员的位置萌生
中日韩旅欧球员的类型很有意思,除了邵佳一在1860队担当进攻的角色外,在英超中效力的中国球员都是防守型球员,而日本和韩国球员则都是极具攻击能力的中场球员。
这种旅欧球员位置差距明显地折射出中国足球的隐患。中国球员还停留在依靠身体踢足球的低水平上。日本球员的身体条件是无法跟中国球员相比的,即使与韩国球员相比也有明显差距。这种先天的不足迫使他们寻找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足球之路,这便是依靠技术、意识和先进的战术理念来战胜对手。而这方面正是中国球员的最主要差距,而技术上的不足又难以让我们发挥出我们特有的灵活、快速的特点。
出路,从年轻队员着手
日本足球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他们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培养后备力量。
中国足球要想紧跟日韩乃至世界足球的脚步,那么首先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固本培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完成“战胜韩国、挑战日本”的目标。其次,抓好本国联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中国国内的联赛才是中国足球的根本,一些制约联赛发展的东西一定要尽快铲除,否则“中超”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的另外一种奢侈演绎。再次,就是借助国外俱乐部尽快地为我们培养出优秀的球员,“借鸡生蛋”的做法对于足球发展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