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队名单
截至2023年6月27日,中国足球队名单共24人,具体如下:
1、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刘殿座、韦世豪、邓涵文、谢鹏飞、高准翼。
2、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王大雷、孙国文、刘洋、陈蒲。
3、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张佳祺。
4、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武磊、颜骏凌、张琳芃、蒋光太、王燊超、徐新、魏震。
5、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艾克森。
6、河南足球俱乐部:王上源。
7、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王子铭、李磊。
8、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王秋明、明天。
9、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林良铭。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始建于1924年,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中国队在国际足联最高排名是1998年12月的世界第37位。国足先后12次参加亚洲杯足球赛正赛,2002年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比赛。
历史球员:
1、范志毅
1969年11月生于上海,原国家足球队队长。1998年效力英格兰甲级联赛水晶宫队,并成为当年年度最佳队员,并担当过该队队长。1995年、1996年两度获年度中国足球先生称号,1995年金靴奖,1996年银靴奖,2001年荣获“亚洲足球先生”。
2、李玮锋
司职后卫,中国国家队原队长。曾效力于韩国水原三星,是首位效力韩国联赛的中国球员。李玮锋作风勇猛,身体强壮,一对一防守能力强,是中国最好的中后卫,擅长头球,使他赢得了“大头”的绰号。
3、杨晨
曾担任1996届国奥队队长,1998年10月入选国家队。1998年8月14日在德国甲级联赛首轮比赛中,杨晨以主力身份代表法兰克福队出场并打满90分钟,成为第一位征战欧洲五大联赛的中国人。
1998年9月8日在联赛第三轮对门兴格拉德巴赫队的比赛中,杨晨攻入一球,成为首位在德甲联赛进球的中国人,这也是中国人在欧洲五大联赛中的首粒入球。
二、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名称采用中性名称,对此你有何看法
足球队伍的名称可以说是我们认识一个足球队的第一印象,所以说在这一方面一个足球队有一个好的名称也是会受到我们很大的关注。在我们国家的足球协会就肯定对于俱乐部的名称有着一系列规定,这一些规定也是为了规范管理。在热点上就有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名称采用中性名称,网友们对于这一个规定都表示非常关注,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对于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名称采用中性名称这一件事情来说,以下所述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
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名称采用中性名称,我认为这肯定是为了这一些足球俱乐部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而作出的一系列规定,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说足球队的名称很乱的话,那么肯定在这一方面也是会让我们很头疼。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采用中性名称,在这一方面也是我们国家足球队的一系列体现,所以说在这一方面也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些足球队的力量。足球队在这一方面就应该积极的配合中国足协的这一些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在今后的日子当中发展得更加好。我们国家的足球力量肯定也会因为足球协会作出的这一些规定,而变得更加强悍。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采用中性名称,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规定,这能让我们国家的这一些足球队伍名称有一系列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在认识一个球队的时候更加方便,并且使得这些球队彰显中国力量。
对于中国足协要求各家俱乐部名称采用中性名称这一件事情来说,我的看法就是上述这些。
三、中性名政策是什么意思
中性名政策是要求国内所有职业俱乐部、球队名称要中性化的意思。
面对山东《新时报》的采访,体育学者、体育产业专家易剑东评价了中国足球俱乐部中性名政策。易剑东说:这一政策可以说是用心良苦。首先,足协希望俱乐部名称能与地方文化更有机结合,彰显这一区域的地域文化,而不是某个企业。再者,就是希望把体育文化的个性、特色体现出来,实现与体育内在精神实质的融合。
最后,这一政策也是希望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每个企业都有其独有的企业文化,如果能创造性把自己的企业文化,与俱乐部体育文化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冠名,这也是一种更‘高级’的展示形式。可以创造性地在俱乐部名称上做一些深度加工、挖掘。目前来看,要求俱乐部把企业名称完全去掉也未必合理。
中性名政策的不足之处:
1、职业联赛伪职业
咱们虽然号称是职业足球联赛,甚至进入职业化已经是第28个年头,但是其实本质上还是足协拿着行政大棒进行粗暴一言堂管理的伪职业联赛。各级职业联赛的足球俱乐部,对于联赛中的各种商业广告、赛事转播等等几乎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2、联赛商业价值低
现在的体育赛事,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行为或者说是一门生意。比如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欧冠以及欧洲五大联赛,而且都是商业价值巨大的生意。
3、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推进中性名,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能让一支球队不管背后投资人如何变化,但是球队的名称永远不变,就像不管张家父子投资国际米兰之前还是之后,人家还是一直都叫国际米兰。
四、中超球队为什么起中性名
根据中国足协规定,2021赛季的中超、中甲和中乙各职业俱乐部名称必须“去企业化”,采取中性名称,否则中国足协不予注册资格。据悉,此次中国足协的更名规定,意图也在于向欧洲豪门俱乐部看齐,这些球队在官方指定的秩序册里不会出现球队具体的冠名商名称。
放眼世界上的职业联赛,几乎都是中性化的队名,欧洲五大联赛几乎找不到一支名称中带有投资人广告的球队,这是因为在高度商业化的联赛当中,中性化队名已经成为了基本要求和常规操作。毕竟在众多的赞助商中,不可能将其中一个作为队名而冠名,这样对其他赞助商是不公平的,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全部都不冠名。因为联赛的运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就算球队不冠名,也可以依靠赞助和分红来经营球队。
但对于中超的俱乐部来说,基本上都是由单一投资人注册,冠名球队其实就是母公司的一次广告宣传行为,这就难怪有舆论认为,中超俱乐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甚至可以理解成是一家企业组成的球队来踢中超。富力投资人张力就认为,如果中超职业联盟将联赛的营收做到50亿元以上,中超球队可以依靠大量的分红和自身的广告营收来生存的话,彼时才是推行中性化队名最合理的时机。到那时,就算足协不强推,中超球队也都会自己中性化名称。
据报道,“中性名要求的细节比之前的草案要更严厉,强调去企业化,各队可以从突出人民地位、城市行政、名胜山水、文化符号等方面着手了。”此外,其中还列出了一组符合足协要求的队名,例如江苏金陵、广州人、北京首都、上海海港、山东泰山等。
中超球队队名去企业化,是吸取欧美日韩等先进足球地区的经验的举措,或许是培养长青球迷、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好途径。球队名称中性化则会让俱乐部更注重品牌内涵的塑造,而不再只是以冠名的方式强行将企业名称强加给观众。球队名称的中性化还会让球迷有更多的归属感,让球队更加具有地域化特点,对于球迷文化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超中性名之所以要更改,中国足协的初衷在于向全世界职业联赛看起。但确实目前中超还存在一些现实情况,也是需要中国足协考虑在内的。
五、中超为什么要改中性名
因为国家鼓励俱乐部去商业化。
2015年3月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中国足协在2020年12月通知要求,各职业俱乐部需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相关更名工作。
中国足协2021年3月29日正式公布新赛季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名单,16家中超俱乐部在更名后首次统一亮相。
部分中超更名情况一览
广州恒大→广州队
江苏苏宁→江苏队
河北华夏幸福→河北队
深圳佳兆业→深圳队
武汉卓尔→武汉队
青岛黄海→青岛队
广州富力→广州城
天津泰达→津门虎
山东鲁能→山东泰山
上海上港→上海海港
重庆当代力帆→重庆两江竞技
河南建业→河南嵩山龙门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2021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更名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