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足有没有希望进入2022(中国球员为何)

来源:24直播网

一、中国球员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中国足球球员一代不如一代,有很多原因,希望克服困难,有好的结果。

第一,谈到中国足球所出现的问题,徐亮首先认为是在足球培养体制上:“我个人理解的为什么国足的水平达不到以前的水准。首先是我们1981年以前的这一波,我从小还是在体制内,免吃住、免训练费,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从2001年开始就没有这个所谓的进队这么一说,全叫私自班。由于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之后,足球这个项目彻底进入市场化,1994年进入职业联赛,说实话咱们亚洲赢过韩国、日本、伊朗,这些咱都赢过,所有人的目标包括展望,都是能够冲进世界杯,2002年我们确实冲进世界杯了。

第二,首先第一点,从整个的足球体制上,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后,徐亮谈到了球员培养的问题,“紧接着就是球员,我们那个年代在良好传承下,队员们所谓的职业精神,有好的职业传承,在这样好的足球传承下,一代一代出来的球员,骨子里有拼劲、有干劲,你踢成什么样很重要。你要是说能力有限,那你是不可能被入选的,教练也不敢让你上场,因为没人愿意拿主教练的位置去开玩笑,所以那会很少有去扯些乱七八糟的,很少。

第三,教练也懂得主体在哪,所以更多的是人才的培养,后来为什么说足球一代不如一代,就在这里,因为没有了传承,没有了精英的培养,没有优秀的教练进入基层,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是这样的结果。”

中国足协主席,足球分管负责人已经换了多少届了,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的有几个?当然这也与足球人才少有关,但矮子里面选高的,我认为专业的还是比外行人要好,为什么不给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人士机会呢?每一任足协除了喊的口号基本一致外,对足球都会有不同的理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难以从实质上延续发展,经常干了一半推倒重来,接着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踢球太难了,场地没有,学校不支持,体系没建立,这样的教育资源你让孩子们怎么热爱足球?以前的中国足球好歹还有好几个在一级联赛中效力的球员,现在直接就没有了,普通家庭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太难。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完善,想想看从十几亿人中竟然选不出一个亚洲一流的足球队这是多么的可怕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足球运动员都是一些贫困家庭出来的,但是国足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有钱家的孩子,首先在吃苦耐劳这一点肯定是不如还没出生的运动员。网上还留过一张图,别的国家都是好几个孩子在踢一个足球,而中国孩子在踢足球时都是人手一个用手来打中国足球水平不行,却在假赌黑上做的腥风水起。有点能力的球员,因为不给走后门,不踢假球,反而得不到机会被埋没,那些水平一般,家里有钱的反而进了国家队。严肃足球纪律加强监管势在必行中国对于国足的资金投入量特别大,从里皮的年薪就能看出,但是这样只会造成物极必反。国家对于足球非常的重视,先不说教练换了多少个国内的国外的知名教练都换过,足球运动员不论成绩与否,薪资都固定不变,赢了还会有更多的奖金,出工不出力照样赚的盆满钵满,球员早就被金钱腐蚀,缺少了体育精神,谁还给你卖命呢中国足球没有愿意去做那个“前人栽树”,每个球员都是为了俱乐部的荣誉去争,可是忽略了国家队的成绩,女排,乒乓球又或者现在的篮球,它们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有着一代接一代的领导者,前赴后继的维系着传承,可是国足没有,不仅仅丧失了精神而且就快要断掉传承,这也是从小的教育基础,并没有打好。

二、中国足球队的世预赛对阵澳大利亚有希望吗

本次小组赛,首轮中国队对战澳大利亚以0比3大比分落败,比赛的局势可谓是一边倒,本次11月16日中国队将再次迎战澳大利亚。

老话讲得好: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2021年世界杯预选赛,留给中国队的机会也不多了。

有没有希望战胜澳大利亚,答案是非常有希望的。为什么这么说?

一、人如果没有梦想,那么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不论任何时候,你要问我中国队有没有希望战胜意大利、西班牙、巴西、韩国、日本等球队,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球队,会有什么前途?

作为足球热爱者,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世界最强,虽然这个理想确实很远大,类似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觉,但是并非不可能实现的,要有信心,虽然极有可能我们有生之年是见不到的。

竞技体育,每天都有以弱胜强发生,每天都有冷门爆出,为什么输给澳大利亚的中国队不能上演一次“黑马”,相信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

二、国足的队员都想证明自己

谁不想身披国旗,享受万人崇拜的荣耀。

国内球员想证明自己不比归化球员差,归化球员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这几场归化球员拼命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既然所有人都想全力表现、奋力争胜,为什么还是赢不了球呢?

无非是想表现自己,就得压制对方。国内球员和归化球员的融合问题,是必然存在的,如果解决得好,那么绝对是事半功倍,如果解决不好,那么就是事倍功半。归化球员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相信经过这几场比赛的磨合,归化和国内的球员求胜的欲望都很强烈,如果磨合到位,并产生了化学反应,国足在剩下的比赛全胜对手也不是不可能。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国内球员和归化球员能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用。

如果能,我认为世界杯出线不是问题。

三、国足教练李铁想证明自己

世界杯预选赛到目前,国足一胜一平三负,出线已经十分困难。作为主教练的李铁,排兵布阵受到广大球迷的诟病。不让归化球员发挥、关键时刻换下归化球员等操作让人难以理解,广大球迷纷纷表示“铁定出局”。

李铁也算是临危受命,我也很理解他的处境。用归化球员多了,会说他没战术,不锻炼国内球员;不用归化球员,也说他没战术。无论输赢都会挨骂,确实很难。不过,这不是借口,赢了球挨骂总比输了球挨骂好。

现在的李铁顶的压力太大了,虽然有董路为他转移火力,但这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想要喘口气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赢球。就算是输了,打出精气神,打出气势,相信球迷也会接受的。

所以,李铁教练必定是卯足了劲,全力求胜的。

四、总结

第一轮比赛,国足0:3输给了澳大利亚,在大多数人眼中,国足这场比赛输的可能性比较大。不仅因为中国输了澳大利亚,还因为上一场中国平了阿曼,此前阿曼1:3输给了澳大利亚。并且沙特和澳大利亚平手,沙特3:2赢了中国。

综合所有数据,中国队毫无胜算可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队可以跟澳大利亚打个平手,甚至说可以拼个赢球。

这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中国队现在进攻能力有目共睹,五场比赛进六个球,比起从前,现在的进攻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防守,五场比赛被进了10个球。只要重点做好防守,再偷一个进球,赢澳大利亚并非不可能。

中国必胜,足球精神必胜!

三、中国足球界名人有哪些

在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艰难征程中,曾经留下了无数个步履彷徨的背影,也尝遍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的苦辣酸咸,当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或金科玉律或啼笑皆非的“名人名言”。透过这些所谓的“名人名言”,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说的总比做的多,中国足球留给我们的,或许永远会是一把把的辛酸泪。

一、徐根宝: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

名言背景:1991至1992年担任中国队主教练的徐根宝,承载着国人对中国足球冲击巴塞罗纳奥运会的梦想。由于此前不久,王俊生刚刚当选为中国足协主席,对出线十分关注。徐根宝当着王俊生的面,表达了自己的带队决心:“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

然而,这一届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六强战前五战,2-1胜日本,0-1负卡塔尔,3-0胜巴林,1-0胜科威特,最后一战打平就可出线。但1992年1月30日这一天,中国足球史上“黑色九分钟”的悲剧诞生了。中国队在开场9分钟内被对手连进3球,最终1-3败于韩国,而这就此落下“恐韩症”。点评:徐根宝“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誓言,永远不能掩盖韩国人给中国足球带来的黑色九分钟的耻辱。

二、戚务生:我是国家干部!

名言背景:在施家军冲击美国世界杯失利后,戚务生接过了施大爷的枪,承担起了冲击法国世界杯的重任。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国足主帅时间最长的戚务生,可谓非常敬业,网罗了一批堪称史上最强阵容的国家队。然而,十强赛上,在出线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1997年10月31日,在大连金州,2:3负于卡塔尔上演黑色三分钟,最终失去了进军世界杯的希望。此后,对于戚务生的批评特别是要求其“下课”的声音铺天盖地的扑来。眼泪已经流干的戚务生,面对媒体的追问,终于说出了“我是国家干部!”这样一句名言。

点评:“我是国家干部”,戚务生的言下之意似乎想表达:既然我是国家干部,自然要服从国家的分配,媒体也罢,球迷也罢,都无法左右我的去留和前程。然而,恰恰是难以招架来自媒体与球迷的穷追猛打,戚务生还是知趣地交出了国家队的兵权。

三、米卢:态度决定一切!

名言背景:2000年,有着神奇光环的米卢来到了中国,狡猾,知性,率真,有女人缘,似乎是米卢足球以外的标签。然而,在足球之内,米卢也着实有两下子真功夫,针对一些大牌球员的甩大牌现象,他提出了堪称金科玉律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此言既出,在中国足坛风靡一时。而米卢,也着实创造了一段神奇,带领中国队进军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

点评:“态度决定一切”并没有帮助中国队继续进军德国,也没有帮助中国队在南非世界杯亚洲区20强赛上走的更远。这并不说明米卢这句话是错的,只是对米卢之后的中国队可能并不适用。

四、李金羽:我是亚洲最好的球员!

名言背景: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李金羽大出风头,绝对大羽,弯弓搭箭射大雕那记招牌式的庆祝动作,招惹的多少女球迷如痴如醉。此后,李金羽又驰骋甲A赛场,频频进球,陶醉在中超胜利中的李金羽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九强赛前的热身赛上,中国队击败科威特国奥队后,李金羽得出此结论:我是亚洲最好的球员!

点评:如果伊朗、沙特、日本、韩国不属于亚洲,如果伊拉克、卡塔尔、也门、巴林等国也能从亚洲划走,那么,李金羽无疑是亚洲最好的球员。

五、阎世铎:我们要小负巴西,平土耳其,胜哥斯达黎加,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

名言背景:2001年中国足球在米卢带领下,历史性的打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中国国家队在2002世界杯到底如何定位,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时任中国足协足协专职副主席的阎世铎信誓旦旦的表示:我们要胜哥斯达黎加、平土耳其、小负巴西,以小组第二名的身份晋级世界杯的16强。这也就是当时最著名的“胜一场,进一球”的出线理论。

点评:最终,即使有神奇教练米卢的“态度决定一切”,但中国国家队不但没有进军世界杯的16强,更是在三场小组赛的比赛中净吞九蛋而一球未进。

六、朱广沪:中国足球需要“疯狗精神”!

名言背景:朱广沪从阿里汉手里接过了国足这条锈迹斑斑的枪,中考是2007年亚洲杯,大考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出线。在不到三年的执教时间里,朱广沪为了激励国足踢好球,精心提炼了不少他自己的名言,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足球需要“疯狗精神”!

点评:狗没有疯,人倒先疯了。朱广沪的亚洲杯最终惨淡收场,还没有等到他用“疯狗精神”来打世预赛时,国足教鞭也提前交给了福拉多和杜伊。

七、李承鹏:看了《色·戒》知道女人靠不住,看了《投名状》知道兄弟靠不住,看了2007年的中国足球,知道上帝也靠不住了。

名言背景:从2002年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至今,中国足球就陷入了温吞水中,半死不活,僵而不死,死而不僵。2007年,中国足球从国足到国奥再到女足,可谓三线失利。而年底,中国队竞又抽中与澳大利亚、卡塔尔、伊拉克同组,征战世预赛20强赛。李承鹏无奈地在博客中写上了上述经典名言。

点评:看了李大眼的博客,知道中国足球评论家,一个也靠不住了。

八、李玮锋:我们确实非常努力,但机会往往不是留给这些努力的人。

名言背景:在6月7日第二次刷卡大战失利后,面对央视记者递过来的话筒,中国老球员李玮锋含着热泪,说了一大段鸣冤叫屈的话,最后一句就是上述这句新名言。

点评:“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而大头将此话活学活用,变成了自己的名人名言,不禁让人哑然失笑。试问国脚们:你们确实非常努力了吗?!

九:杜伊:我们还活着!

名言背景:中卡之战的失利,给国足的世界杯出线蒙上了浓重的“死亡”气息。在伊拉克爆冷击败澳大利亚之后,本来已脸色铁青的杜伊,居然又活泛起来了。6月8日下午5点半,国足在奥体中心外场开始了中卡之战后的第一堂训练课。杜伊表示,伊拉克队战胜澳大利亚队后,中国队的形势并非彻底绝望,“我们还活着!”此言既出,众人震惊。

点评:是的,理论上讲,国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也确实是活着。但面对比卡塔尔更加凶残的伊拉克与澳洲袋鼠,杜伊你究竟想让国足怎么个活法?

十:谢亚龙:即使死,也得要有气势!

名言背景:其实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谢亚龙,已经不止一次发表自己的名人名言了,2007年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时,就曾经引用经典古诗与近代抗日诗来激励、鼓舞中国队的球员。就在中国队2008年6月7日,主场输给了卡塔尔队之后,这位足坛掌门人再次引用周总理的“生死态度”鼓励大家打好最好两场比赛:死要有选择,要选择一种让大家尊敬的方式,我们现在还有两场比赛,希望大家打出风格、打出士气,即使我们出局了,也要有一种虽败犹荣的表现,换句话说,即使要死,也要死得有气势!


24直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