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和外国的相比,差在什么地方
中国足球不自由当然没有人站出来负责,因为世界杯和中国足协无关,中国足协现在只负责奥运政治任务。退开一步说,哪怕有人站出来负责,或杜总或福主或龙王,他们负得了责嘛?他们引咎了,转身去谋一份其他差事,承担恶果的是谁?是最不应该承担恶果的球迷。找人负责,其实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不负责的游戏体系,一个不负责的机构,一群无法负责的人因为奥运牺牲世界杯,只是这两年中国足球闹剧新篇章的内因,外因之一,是2005年选择瑞士盈方、而非亚足联官方公司WSG,为中国之队的市场合作伙伴。接下来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被抽入死亡之组,顺理成章。内外结合,药到命除,没有一点偶然因素,没有一点其他可能,impossible is everything。这样的一出闹剧谢幕后,未来十年,中国足球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冰川纪。2010年没戏了,2014年,还得靠这些在水滴球场滴汗滴血的人拼争,即便到时候场边嗤笑和发呆的,不再是杜总和福主,这些人的竞争力能有多强,我们心里都没谱。所以从2008开始,我们就得看2018的希望,只是希望在哪里?希望在此刻正在踢球的青少年身上。张路老师不止一次说,现在全国12岁到16岁年龄组参加正规训练的青少年,不会超过1500人。南非无缘,带来的间接打击,会导致这个数字进一步萎缩。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形成这一切被动局面的根源,当然是我们的足球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我们有着一个集政治服役和社会服务两大功能于一体的管理者,于是服役不成功服务不到位。中国足协骨子里更是在服役的,所以服役服务一有冲突,他们肯定先放弃市场,以牺牲中国足球自由为代价,去谋取政治任务的完成。这样糊涂混沌的管理体制,怎么可能“水滴石穿”,完全是以卵击石。所以二十年来,中国足球都在背着莫名其妙的十字架爬行,看着别人一步一步的超越。要避免未来至少十年的足球冰川纪,要避免水滴悲剧的再次上演,要避免中国足球走向灭亡,只有还中国足球以自由。把它还给社会,还给那些真正爱足球而不是玩弄足球的人们吧。
二、同样都是中国足球,为何男足和女足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1.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与女足相比有明显差距。男足在亚洲杯和世界级比赛中的最佳成绩为亚洲杯亚军,而女足则在亚洲杯和世界杯上取得过冠军和亚军,并在奥运会上进入过八强。
2.尽管成绩出色,女足的待遇却远远不及男足。男足队员的身价常常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民币,而女足队员的月工资通常只有几千元。
3.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是,男足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起步晚于女足,面临的竞争更激烈,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度更大。女足虽然起步早,但与世界足球的发展基本同步。
4.另外,女足在全球范围内缺乏职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而中国可以通过举国体制的专业培养方法来弥补这一点。国外女足发展更多依赖于业余训练和学校体育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这有助于拓宽人才来源,但中国女足能够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资源取得成绩。
5.男子足球市场的巨大关注度为男足提供了稳定的观众基础和赞助,即使表现不佳,也能得到支持。女足则面临生存压力,收入较低,这种环境过滤掉了不够敬业和缺乏能力的球员,留下的球员不仅能够承受艰苦的训练,还具备强烈的战斗精神和荣誉感。
6.近年来,女足的发展也遇到了挑战,内部消耗严重,人才基础不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运动健康发展规律。职业化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
三、我国国内足球和外国相比,差距在哪里
我国国内足球和外国相比,差距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差距,西方足球是工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产业足球,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优良的历史传承;中国足球群众基础及市场需求均比较好,但与市场化转轨中发展对接有错位,资金过热而人才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管理方式粗放,行政干预过多,忽视产业化人才培养。
第二个方面的差距,中国队员在喜欢足球方面远远不如日本队员。中国队员只是为了踢球而踢球,心里并不怎么喜欢足球,日本队员则相反。日本队员作风顽强,有必胜的信心。中国队员却是作风松懈,想赢怕输。日本运动员训练刻苦,超额完成训练任务。中国队员却是在应付,身体素质远远不如日本队员。
第三个方面的差距,日本队员专心训练球技,精益求精,中国队员却是抽烟喝酒文身,对球技不感兴趣。日本队注重配合,协同作战。中国队却是个人逞能。日本队员懂得足球是在全方位对抗,中国队员只是表面上知道踢球。
第四个方面的差距,选拔机制要选拔出来有天赋的球员,没天赋的练不出来,要特别重视身体协调性的选拔。在正式比赛之前,要对球员的基本功进行足够的训练。这也是中日球员的重大差别。
第五个方面的差距,日本球员很享受足球,停球,技术,基本功很好,很喜欢球,反观国内球员看到球很紧张,很恐惧,怕犯错,像拿到烫山芋,赶紧甩给别人背黑锅,很不自信来自于能力,基本功的不足!
第六个方面的差距,主要差的是基本功,就好比一个人武功太差,平时又懒得训练,训练强度就像过家家一样,上场不被按地上摩擦才怪!再就是心态,遇到什么都能崩溃这样的心态能打过谁?
四、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水平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差距非常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中国足球普及率比较低,踢球的孩子比较少,这导致很难出现足球人才;
2.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没有接轨,这导致踢球意识和战术方面都非常落后;
3.中国球员没有在高水平的联赛锻炼,竞争意识和拼劲相差很远。
中国足球被人说了这么多年,主要的问题大家其实都知道,但说和做之间相差太遥远,没有大的格局要想让中国足球有长期的进步还是比较难。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最大的差距就是普及率非常低,身边的孩子基本上不踢球,喜欢踢球的孩子也因为费用昂贵,无法承担,这也是中国足球一直不能够普及的真正原因。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根本没有接轨,除了武磊基本上都没有出国踢球的经验,这导致踢球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拼劲都相差很多,这也是中国足球一直落后的原因。
一、中国足球普及率低导致没有足球人才
喜欢中超的球迷都知道,很多俱乐部一个位置上面就那么一个可以踢球的球员,中国足球普及率低,没有人参与踢球,足球人才也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中国足球越来越落后。
二、中国足球并没有跟世界接轨
中国已经对外开放,但中国足球却没有给世界接轨,球员都不想出去踢球,中超联赛大家也看到了这些球员的表现,球员不到高水平的联赛去锻炼,这就导致他们踢球的意识和技战术方面出现全方位的落后,这也是中国足球跟世界足球的差距。
三、中国球员竞争意识和拼劲完全没有办法跟国外职业球员相比
中国足球因为踢球的人比较少,每个俱乐部球员之间的实力悬殊也比较大,这就导致竞争意识并不强,拼劲方面也不够,足球水平也一直上不去,从理念到技战术再到最后的态度方面,中国足球跟世界足球都有差距。
五、中国足球和日韩两国相比差距在哪里
当孙、李、邵三人在欧洲顶级联赛上崭露头角之时,国人看到了中国足球大步追赶韩日的希望;当大连实德队在年初A3联赛和亚超联赛上出色发挥时,给人以中国甲A联赛已大大提高的感觉。但国内一些足球人士却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足球的差距正在与日韩进一步拉大。”事实上如果平均比较三国的俱乐部实力,中国联赛还是处在下风的。且不看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梯队人才能力上的差距,单单从中日韩留洋球员在欧洲的表现,我们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个判断的准确性。
差距,从旅欧球员的地位开始
我们的留洋球员在所效力的队中所起的作用绝对无法和日韩两国的球员相比。
李铁在英超赛场上赖以生存的是永无休止的奔跑和抢断,而孙继海除了两个进球之外,更多的也是充当清道夫的角色,长途奔袭飞身堵枪眼的镜头远远多于边路助攻的次数,而邵佳一也只是在发任意球的时候才可以看出他的功底。但日韩球员就不同了,中田英寿已经成为意甲劲旅帕尔玛之王;而中村俊辅在雷吉纳队不光是助攻列在第一位,而且进球数也列在队中第二位;荷甲费耶诺德队的小野伸二在荷甲联赛以及欧洲冠军杯上屡屡上演进球好戏。韩国的李永杓和朴智星正跟随恩师希丁克朝着荷甲冠军的方向前进,而宋钟国也在费耶诺德队中充当了进攻核心的角色。通过以上比较,日韩两国的大多数球员在各自的球队中都充当着主力的位置。
从中日韩的旅欧球员的比较中,很显然,中日韩足球水平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隐忧,从旅欧球员的位置萌生
中日韩旅欧球员的类型很有意思,除了邵佳一在1860队担当进攻的角色外,在英超中效力的中国球员都是防守型球员,而日本和韩国球员则都是极具攻击能力的中场球员。
这种旅欧球员位置差距明显地折射出中国足球的隐患。中国球员还停留在依靠身体踢足球的低水平上。日本球员的身体条件是无法跟中国球员相比的,即使与韩国球员相比也有明显差距。这种先天的不足迫使他们寻找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足球之路,这便是依靠技术、意识和先进的战术理念来战胜对手。而这方面正是中国球员的最主要差距,而技术上的不足又难以让我们发挥出我们特有的灵活、快速的特点。
出路,从年轻队员着手
日本足球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他们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培养后备力量。
中国足球要想紧跟日韩乃至世界足球的脚步,那么首先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固本培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完成“战胜韩国、挑战日本”的目标。其次,抓好本国联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中国国内的联赛才是中国足球的根本,一些制约联赛发展的东西一定要尽快铲除,否则“中超”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的另外一种奢侈演绎。再次,就是借助国外俱乐部尽快地为我们培养出优秀的球员,“借鸡生蛋”的做法对于足球发展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