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和外国相比,不同在哪里
中国的体育事业发达,但也不乏有不足的体育运动,其中国足就是在大众眼中的弱势体育项目,与中国的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国足显然十分落后,中国能在其他的球类运动上有十分大的成就,为何偏偏在国足上相差巨大呢?那么中国足球和外国的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有差在哪些地方?
培养模式不足在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上,运动员的培养缺少灵活性,中国体育的培养模式大致都是相同的,但这种培养模式在足球上却有着大大的不足,这种培养模式不能够使人才被发掘出来。另外在比赛体制上,中国的比赛体制与欧洲相比,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运动员的激励上,中国培养人员会缺少对运动员的激励。
天生差距其实除了在人员的培养和挖掘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方人大多没有西方人生的健壮,这一点在篮球上也能看得出来,像姚明这样的NBA球星,在中国也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身材发育上都有着弱势的地方,所以欧洲足球运动员相比,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在力量和速度上还远远不能够与他们相比。
足球文化宣扬不足欧洲的许多地方都宣扬足球文化,甚至许多家庭也是足球界的精英家庭,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和足球的能力。但在中国,足球宣扬能力不够,有许多孩子不愿踢足球,甚至家长会心疼他们受伤而阻止他们去做踢足球这样的运动,这就大大减少了少年优秀足球人才的数量。此外,足球场地相比篮球场地也少的多,足球文化宣扬力度不够,国足又怎能蓬勃发展呢?
二、中国足球和外国的相比,差在什么地方
1.中国足球的现状与外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不仅仅是因为管理体制的问题,还因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缺乏。
2.长期以来,中国足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存在根本性的问题。足协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政治任务,而忽视了市场发展,导致足球运动缺乏自由和活力。
3. 2005年,中国足协选择瑞士盈方作为中国之队的市场合作伙伴,而非亚足联官方公司WSG,这一决策的失误也是中国足球衰败的外部原因之一。
4.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队被抽入死亡之组,这看似是命运的安排,实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当前中国足球面临的困境,预示着未来十年可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冰川纪。2010年和2014年的世界杯,中国足球的希望依然寄托在目前这批拼搏的球员身上。
6.张路老师曾指出,全国12岁到16岁年龄组参加正规训练的青少年不超过1500人,南非世界杯的无缘将进一步打击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7.为了避免未来十年的足球冰川纪,必须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让足球回归自由,回归社会,回归那些真正热爱足球的人们手中。
三、中国在外国最有名踢足球的人是谁
最有名的是李惠堂,1970年代被前联邦德国媒体评为世界足坛五大巨星,与少校左脚将匈牙利人费伦茨普斯卡什齐名。
稍后一点是容志行,再然后是李华筠(世青赛上被评为6大潜力巨星,与巴斯滕齐名)。贾秀全和古广明也有在外效力的经历,而且颇受好评。
现在孙继海邵佳一董方卓比较出色,孙继海在EA出的FIFA WORLD CUP 2006里更是以中国队的星级球员亮相。
国内方面则首推郑智,他是另一名星级球员。
四、不谈也罢***中国足球为什么踢不出去
次世界杯上,俄罗斯著名媒体《Newizv》这样评价中国球迷和中国足球。据其报道,本次世界杯有超过4万中国球迷购买了俄罗斯世界杯的门票,可见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还是很强的。
第二,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大多数是由私人公司控股,有其自身的问题。
第三,中国足协改革联赛,限制外援,推行U23政策,这样的行政手段对足球的发展未必有好处。
仅仅是体制或足协的问题吗?一定也不尽然。今天,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谈一谈中国足球为什么踢不出去?
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中,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在大多数人的内心,中国与外国比较的结果:一个是我们要赢,一个是起码我们不能输。凭什么呀?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也不过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我们样样都要强过他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永世讴歌,但事实是我们只是这个地球村里普通的一个成员国。
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擅长的,比如体能。
我们的球员大部分体能在一场球赛中能跑50000-90000米左右,而世界一般的职业球员能跑100000米左右,有的顶级球员能跑120000米,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说到底是人种上的差异,我们在这方面是弱项。我们参加一个本身在身高、体重、技能上均不如人的比赛,不赢也没什么太大的意外,相反赢了倒是意外了。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类型,一个亚热带地理位置的中国,我们的人种属性是偏中性的,我们比不上亚寒带、寒带人种的强壮,我们比热带的人要强壮些,这是根本的决定所在。
望采纳
五、曾经的中国球王叫什么
曾经的中国球王叫李惠堂。
1976年8月13日,当时的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当年曾流传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05年9月18日,李惠堂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李浩如是20世纪初香港建筑巨商连生建材公司的创办人,他在亲兄弟中排行第三。母亲是陈琼笙,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从小对他教育甚严。
1912年,由于家中兄弟姐妹较多,6岁的李惠堂就被父母送往老家广东省梅县(现为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接受基础教育,并在该地自学足球球技,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
1917年,父母将12岁的李惠堂接回香港,同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中学教育。他脑子非常聪明,不仅能用流畅的英语发表演讲,还能用中文填词做诗。
课余时间,他仍继续参与校内正规的足球训练和师生比赛,在同学中独胜一筹,比赛时踢球技术远远超过一些年轻的老师。因家中商务较多,他只读了两年中学,14岁那年就辍学回家协助父亲打理业务。
1922年,南华体育会举办“夏令营杯”足球赛,李惠堂就报名参加香港大坑村童子会足球队,担任前锋的他在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足球技巧,进球数为全场第一。
经过激烈的比赛,最终他带领童子会足球队取得了胜利,被观众和媒体誉为“足球神童”。
扩展资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中国足球水平也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羸弱的时局并没有挡住我们各行各业发展的势头。就在李惠堂17岁那年,他加入了当时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队——南华队。
李惠堂曾就读于皇任书院,那时的他就已经锋芒毕露。人高马大受过专业训练的英国足球好手一齐围攻他竟然都被他晃过,一脚射门射入球门。从第一场日本大阪的足球赛开始,李惠堂就已经多次带领球队夺得冠军。
1925年,李惠堂不堪外国人“东亚病夫”的侮辱,决心帮助中国人洗刷耻辱。于是来到大陆踢球。之后的李惠堂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面对不可一世的亚洲强队菲律宾队也是轻松终结其连胜纪录。
当时的旧中国残破不堪,但各行各业大师辈出。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形容李惠堂在足球事业上的贡献: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可见一斑。
之后的李惠堂多次在国家赛事上为国争光,除去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少数失利情况下。剩下全是1939年征战南洋中11:0这样的轻松大胜。
抗日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李惠堂不忍心做亡国奴。于是去了澳门踢球,并多次组织义赛,筹集善款。支持抗日救国。之后退役做起了教练员,1954年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一生踢进了1860个球。曾获得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曾经踢破球网,开辟倒地铲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惠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国年间,足球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