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和家猫的优缺点是什么如果你养养哪种
野猫比较怕生,而家猫不会~
不过野猫相比之下下手会狠一点~可以只是玩只是咬,如果是家猫也许咬你的时候牙会发抖因为它不敢用力气.但是野猫咬起来会很实在,虽然都是玩但力度不同,毕竟家猫如果用力主人会打它.
野猫的环境比较苛刻,不过,它也会很快适应室内生活,不过最好家大一些,毕竟还得需要一些空间,练爪子就不用想了.肯定会的.
家猫如果是母猫生过宝宝后主人把宝宝给人它发现少了会上火,这是真的。不过比不上野猫,如果野猫的宝宝差点被人带走,它容易跟你玩命~我就遇到过,只不过抱了它宝宝一下,差点没过来咬死我.
如果要养的话,野猫的确好一些,不过最好趁小一点从野猫住的地方抱出来留点野性~但不要太多.因为野猫比家猫好养活些而且,也比较有个性,不过长太大太个性了我觉得你应该受不了.
家猫和野猫的区别 家猫和野猫有什么不同
野猫的攻击性比较强,在野外生存的它适应能力比家猫更强;野猫一般靠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鱼虫为食,而家猫有人类饲养,一般吃猫粮;野猫的寿命一般比较短,家猫有人类的照顾一般活得比较长。家猫和野猫的区别
1、野猫的攻击性比较强,在野外生存的它适应能力比家猫更强。
2、野猫一般靠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鱼虫为食,而家猫有人类饲养,一般吃猫粮。
3、野猫的寿命一般比较短,家猫有人类的照顾一般活得比较长。
4、野猫的性格相对比较暴躁、易怒、警惕性高。家猫一般比较温顺、亲近人类。
5、野猫的毛质比较粗糙,家猫的毛比较柔软。
家猫与野猫的区别是什么
野猫不易被驯服为家猫,因为野猫是独居动物,夜行性。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捕猎。吃啮齿动物、昆虫、鸟类和一些小的哺乳动物。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品种不同
1、家猫
食肉目、猫科、猫属、家猫种。
2、野猫
食肉目、猫科、猫属、野猫种。
二、形态特征不同
1、家猫
家猫的雌雄性个体彼此相似。体形小,身长0.3~0.5米。全身毛被密而柔软,有光泽。体色由蓝灰色到棕黄色。家猫的体型瘦削,而肌肉发达,结实强健。锁骨小,发育不全,不与肩带、胸骨相连接。头圆而较大,吻部短,眼睛圆。颈部粗短,四肢较短些,粗壮而沉重。尾长、末端钝圆。
2、野猫
野猫,头体长630-700毫米,颅全长80-106毫米,体重3-8千克。皮毛颜色相当多变,从浅灰黄色到红色,并有很多不规则的黑色或红褐色斑点,颊部有2条小的褐色条纹。体被小的实心斑点,有时融合成条纹。喉部和腹面经常呈浅白到淡灰色。
三、生活习性不同
1、家猫
家猫恋人,家中无人时家猫常外逃。家猫虽属食肉目动物,但由于长期在人们的驯养下,食性逐渐变杂。喜食鱼肉等腥味食物。家猫对蛋白的需要非常高。动物性蛋白通常比植物性蛋白更适宜于家猫的需要。家猫的食物以动物内脏和鱼、虾及杂粮为主。除了人类的喂食,它们的捕猎范围也相当广泛,主要的猎物包括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鱼类、和一些节肢动物。它们有时也会啃食某些植物的叶子,这只是为了协助吐出梳理毛发时吞咽进去的毛球。
2、野猫
野猫是独居动物,主要是夜行性。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捕猎,但有时也在白天活动。独居,有领地性。终年居住在其他哺乳动物挖好的洞穴中。单独在夜间或晨昏活动,白天隐匿于树穴或灌丛中。行动敏捷,善于攀爬,潜行隐蔽接近猎物,突然捕食。领域性也很明显,通常每个个体大约占据3~4平方公里的领地,但当领地内食物不足或者寻找配偶时,也常到领地以外游荡。
主要吃小型啮齿动物、鸟类、蜥蜴和蛙等,也食鱼类和昆虫等。苏格兰野猫较多的捕食兔子,亚洲野猫捕捉雉类、沙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猫
家猫和野猫它们是同一个物种吗
它们是同一个物种。
家猫就是野猫训化而来的,就如同狗是狼训化而来的一样。
现在所有的家猫品种都是通过世代选育和种内杂交人工培育的,从基因上说与野猫没有区别。
许多家猫离开人居环境后,很容易重新野化,它们在野外的适应能力比狗强得多。
野猫和家猫其实就是同一个物种,野猫和家猫的区别是什么呢
野猫和家猫其实就是同一个物种,野猫和家猫的区别是什么呢?
野猫和家猫其实就是同一个物种,只是一类是流浪在外漂泊的,另一类是饲养在家里面的。也可以说家猫是由野猫训化了以后而得来的,就像狗是狼训化过来的是一个道理,现在一般家里面养的猫都是通过一步步的选育和杂交通过人工培养出来的,但是要从基因上来讲这两种猫是没有区别的。
其实一般的家猫只要离开了人类家庭的环境就特别容易被野化,不得不说的是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比狗狗还要厉害一些的,那么这两种猫咪还有什么其他的区别呢?1、野猫流浪在外是被饿过的,所以它相比于一般家猫要能吃一些,它害怕吃了这顿没下顿,所以就算吃饱了也会继续吃。2、家猫会比较害怕生人,野猫就不会,因为它们经常流落在外见过各色的人。3、野猫认路认人的本领要比家猫强许多,野猫比家猫要更加要强。
4、野猫是独居型的动物而且一般会在夜晚的时候出没,但有时候也会在白天有所行动,也因为独居,所以野猫的领地心理特别强,它们常年都住在其他哺乳类动物挖好的洞穴里面。5、用抓老鼠来比较的话,野猫的战斗力要强于家猫,并且有些家猫根本就不会抓老鼠,而且野猫的弹跳力、灵敏度都比家猫更好。6、野猫的皮毛会比家猫硬一些,没有家猫的猫那么舒服。7、野猫的性格比较具有攻击性,而家猫的性情会比较温和一些,但是特别依赖于自己的主人,而野猫就会更加独立一些。
这两种猫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同一类的,只是由于它们所生长的环境不同,造就了它们的性格特点,相比较而言大部分的家猫是不如野猫的,但是野猫没有家猫那么温顺容易亲近人,也是属于较难被驯服的一类小动物,而且野猫的活动量比较大,要求的居住环境要够大,最好是能有条件对它进行放养。
野猫和家猫的区别
野猫和家猫的区别
我觉得野猫较有强大的狩猎。
1.形态特征:野猫体型通常较小。
2.行为习惯:野猫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和狩猎本能。
3.生存环境:家猫对室内设施和家居生活更为适应。
4.社交能力:野猫性格独立,与其他猫科动物和人类保持一定距离。
5.繁殖方式:野猫繁殖季节会发出求偶叫声。
6.基因差异:家猫的驯化过程使其性格更为温顺。
家猫和野猫的运动习性有什么区别吗
野猫的活动范围可以涵盖好几百英亩,然而家猫大部份时间都在睡觉或静静坐著。
一项新研究显示,当你的猫儿离开房子,它的活动范围可能比你想像得更远,它大概可以在约五英亩(约6,120坪)大的范围内活动。
但是,即使大胆的家猫比野猫的活动范围小,它们的活动范围有时会超过370英亩。一般来说,被豢养的猫平时很少走动,尤其在夜晚;它们也不会去太多不同样貌的栖息地。而且当猫饲主听到它们其实睡得很多时可能也不会太惊讶。
这是第一次研究有关猫去哪和它们在人类不在时做些什麼的纪录。虽然猫喜欢自认为神秘,但瞭解它们的活动模式,最终或许可以帮助人们保护猫儿和它们所居住的环境。到处闲晃的猫会追猎鸟类及其他动物,而且它们也会传播疾病给野生动物、人类和其他宠物。
服务於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的伊利诺自然历史调查所(Illinois Natural History Survey,INHS)的兽医及流行病学家Nohra Mateus说:「如果你的猫儿跑到外面,你没办法知道它在外面发生了什麼事,这对你来说,是很难去做有根据的选择。」
Margaret Slater,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ASPCA的兽医流行病学家说,先前只有一个研究使用无线电项圈去比较被豢养的猫与野生的猫。在德州进行的那项研究发现野猫闲晃的范围比被豢养的猫更远。当一群野猫在被选定的位置餵食时,闲晃的范围比没被餵食的野猫来得小,但是它们仍然比可以自由闲晃的家猫走得远的多了。
在新的研究中,Mateus和同事们把特殊项圈挂在全部都在厄巴纳-香槟校区生活的18只被豢养的猫和24只没有人饲养的猫身上。所有的项圈都装设无线电发报机。超过半数的项圈也配有活动传感器,可以测量倾斜和振动,用来纪录活动中的猫在做什麼。
追踪这些猫16个月後,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组猫不管是在活动的距离范围或活跃的时间,都有显著的不同。
研究人员发表在野生动物管理杂志(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上说,当家猫在一个范围内徘徊不到2公顷(约6,050坪)的同时,野猫活动的范围平均达157公顷。其中甚至有一只野猫走了接近550公顷。而野猫们也在很多不同的地理景观间游荡,包括了农场、草地到森林和城市地区。
在每天日常的基础上,家猫是轻松多了,有80%时间在睡觉或静静坐著。比起它们的野生同伴,它们没有积极活动的时间占了62%。
即使在它们醒著的时间,家猫也是相当放松的。它们只花17%的时间做低强度的活动。高强度的行动只占3%的时间。相较之下,野生猫儿有14%的高度活跃和23%参与低强度活动的时间。
在一个较小的39只猫的样本中,研究人员表示,12只家猫的其中一只被汽车撞到後死亡。在此同时,23只野猫中的6只死亡或被推定死亡。其中,两只被土狼咬死,一只被发现在大型垃圾车里面,有三只消失了。
Slater说:「我觉得这像是给猫饲主的警惕…如果你允许猫儿出外,它很有可能会惹上麻烦并且被杀掉。」
Slater补充,这项研究也支持绝育、餵养和提供野猫避难所的论点。这些努力缩小了这些动物的活动范围,使身为猎物的动物们少了压力,并减少与外出的家猫冲突的风险。也许对爱猫人士来说,最有趣的是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见,让他们知道这些毛茸茸的朋友们整天整夜在干嘛。
Mateus说:「就在昨天晚上,我坐在外面跟朋友们聊天,而他们的猫也跟我们一起待在前廊。」
Mateus问她的朋友们,他们是否曾经想过猫儿离开主人身边是去了哪里。猫主人说猫儿只会在房子周围徘徊。但是当他们接受Mateus的建议,跟著猫儿的行踪时,主人们才发现原来它们都会停在对街邻居的後院。
Mateus说:「他们说,『嗯~我们最好在猫儿惹麻烦前先把它抓起来』。知道这些猫儿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会走多远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