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麦vs捷克斯洛伐克(丹麦vs捷克历史交战记录)

来源:24直播网

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的国旗一样吗

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的国旗一样。

捷克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蓝、白、红三色组成。左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是两个相等的梯形,上白下红。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民族喜欢的传统颜色。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这个王国的颜色为红、白两色。

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象征着人民对和平与光明的追求;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象征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奉献的鲜血与取得的胜利。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谋求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捷克斯洛伐克于同年10月28日独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19年初,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东欧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同年6月16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在普雷绍夫成立,7月初为资产阶级政府和外国干涉军镇压。

1921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成立。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冲击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工人运动高涨。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次年3月,纳粹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在捷克地区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斯洛伐克地区成立受纳粹德国保护的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的盟友匈牙利(被称为“高地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爱德华·贝奈斯逃亡英国组织流亡政府。捷共则成立中央民族革命委员会,开展游击抵抗运动。

捷克与斯洛伐克的民族复兴——捷克斯洛伐克简史36

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不满情绪在德意志、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资产阶级中蔓延。封建体制阻碍了自由企业的发展,贵族掌握着政权,新兴资产阶级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被迫反对哈布斯堡政体,因为他们与广大农民一样,属于被压迫的民族。他们的基本民族权利被剥夺,无法拥有自己的学校,官方也不承认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为官方语言。于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加快了民族复兴的步伐。

捷克民族复兴始于启蒙运动的最后几年,玛丽娅·特蕾莎和约瑟夫二世的集权化改革对波西米亚王国产生了影响,波西米亚失去了独立性,捷克人被迫开始了被动的抗争。约瑟夫二世时期,波西米亚的经济在纺织、铁和玻璃等领域扩张,废除农奴的政策解放了大量农民,他们进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不仅扩大了城镇和城市规模,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也使城市地区说捷克语的居民比例增加。城市中出现的捷克知识分子阶层推动官方创建了捷克语言和文学的教授职位,捷克民族文化开始繁荣。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在波西米亚持续进行,捷克中产阶级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增长,民族复兴进入第二阶段,他们开始要求政治权利并扮演积极角色。到19世纪上半叶,波西米亚人口大幅增长,捷克语使用者比例上升,浪漫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民族觉醒提供了动力。约瑟夫·荣格曼成为捷克民族复兴的关键人物,他通过翻译外国作品为捷克语,出版文学和历史书籍,以及与摩拉维亚历史学家合作,推动了捷克民族概念的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和政治团体数量激增,推动了捷克文学、音乐的发展和有组织的民族自豪感展示。

斯洛伐克地区在民族概念上的发展相对较慢,但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努力。19世纪20和30年代,封建主义阻碍了工业化发展,引发了农民起义。斯洛伐克人向帝国政府请求保护教堂和学校,废除马扎尔化政策,但遭到拒绝。斯洛伐克自由主义者拉约什·科舒特推动了斯洛伐克改革和民族团结,尽管他的民族主义本质上是马扎尔人的,但他也关注斯洛伐克社会和经济改革,如农奴制的废除。

民族复兴的斗争中,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集中提出要求立宪、市民在议会中政治代表、普选和废除农奴制等。捷克资产阶级拥护奥地利一斯拉夫主义,认为奥地利帝国是保护捷克民族免受德意志资产阶级压迫的最好保证。面对平民的反抗和经济危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受到挑战。1848年革命在意大利爆发,法国成立共和国,极大地激励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推动了捷克的革命进程。至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开始烈火燎原。

捷克斯洛伐克历史

1918年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由斯拉夫人迁入并形成了西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9世纪时,大摩拉维亚帝国建立,封建社会开始。906年,匈牙利王国兼并斯洛伐克地区后,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10世纪上半叶,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了捷克公国。11世纪中期,捷克公国疆域扩展至摩拉维亚,封建制度迅速发展。108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捷克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4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与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联姻,约翰成为波希米亚国王。15世纪初,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引发了胡斯战争,反封建斗争席卷捷克各地和斯洛伐克部分地区。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兼并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

1617年,奥地利斯捷里亚公爵斐迪南成为捷克国王,次年禁止布拉格新教徒集会,导致捷克人民起义。图伦伯爵组成临时政府,捷克暂时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620年,捷克和巴拉丁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斐迪南复位,对捷克人民进行残酷镇压,使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发展。1781年,约瑟夫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诏令,促进了波希米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848年,布拉格人民举行起义,迫使奥地利当局废除劳役制。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谋求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捷克斯洛伐克于同年10月28日独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19年,东欧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次年,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获得解放,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并,割让给苏联的领土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

1949年至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成功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0.9%,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接近完成。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杜布切克担任捷共第一书记,发动“布拉格之春”改革。同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失败。1969年,古斯塔夫·胡萨克担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1989年,“天鹅绒革命”成功,联邦议会废除捷共领导作用等条款,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同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修改宪法,允许成立新政府,哈维尔成为总统。

1990年至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决议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再次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6月,公民论坛和公众反对暴力组织在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组成了联邦政府。11月的地方选举中,公民论坛在捷克获得多数席位,公众反对暴力组织和基督教民主运动在斯洛伐克获得多数席位。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获胜。同年11月25日,两个共和国领导人决定分离,通过解体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体国家,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

扩展资料

捷克斯洛伐克(英语:Czechoslovaki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是1918年10月28日~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联邦制国家,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面积12.79万平方公里,人口1563.8万(1989年)。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


24直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