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足坛解散的球队
中超联赛的冠军江苏苏宁在夺冠后几个月时间不到就宣布停止运营,这无疑给整个足坛带来了震惊。除了江苏队,还有其他中超球队也选择了退出,这些球队的退出对中国足球的打击巨大。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已经有多支中超球队相继退出。十年时间,退出中国足球的已经差不多有50支职业足球队了,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从今年江苏苏宁的停止运营,再到天津泰达(津门虎)的生死未卜,中超球队的退出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中甲部分球队也存在很大的疑问。去年,天津天海就是以中超俱乐部的身份保级成功,但最终还是难逃解散的命运。中甲赛场,上海申鑫、广东华南虎、四川隆发等老牌队伍也相继退出。
2020年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解散大年,除了天津天海、广东华南虎、上海申鑫、四川隆发,还有深圳鹏城、吴越钱唐、曹州、南京巴兰塔、辽宁队、南京沙叶、福建天信、延边北国、吉林百嘉、银川贺兰山、保定英利易通等球队退出中国足坛。老牌俱乐部辽宁队也难逃解散的厄运,2020年,中国足坛退出了16支球队。
从2011年开始,到今天为止,中国足坛已经解散了45个球队,其中2012到2014年三年时间退出了15支职业足球队。在2018年到2020年这三年时间,中国足球就已经退出了24支球队,这个时间也是中国足球职业队解散退出最高峰的时期。近五年时间,中国足球就已经将近30支球队解散。十年的中国足球退出浪潮中,老牌球队的退出也不乏其例。
2021年,中国俱乐部还有多支球队存在解散退出的可能,中超冠军也在等待消亡。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进入到27个年头,退出的足球队可谓多不胜数。十年时间中退出的职业队接近50支球队,连老牌球队或争冠球队都无法生存。
在中国职业足球的路上,传统球队、老牌球队或争冠球队都不重要,如何生存才是王道。
二、足球俱乐部基本上没有盈利的,是不是公司退出的原因呢
从中国足协第一次推出球员“工资帽”开始,就开始“脱金足球”,想挤出俱乐部的水分,然后在2020年推出了增强型的“限薪令”,这无疑是一个希望通过降低俱乐部成本来实现收支平衡的问题。只说降薪,不赚钱,国内中小足球俱乐部解散的原因让球迷们心疼不已那么到现在为止,“限薪令”起作用了吗?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B赛区被解散的球队数量已经超过参赛球队总数的三分之一,A赛区有三家以上的俱乐部被解散。“工资帽”和“限薪令”出台仅两年,就解散了大约20家各级足球俱乐部,其中有许多著名的老俱乐部,如广东华南虎、延边北国、辽宁宏远和上海沈心。按理说,这个政策应该有助于他们生存。为什么这些俱乐部不能再经营下去了?比较好的网友开玩笑说:这些俱乐部都活出了“金元足球”,而不是“限薪令”。
足协提交工资表的最后日期已经过了,九家俱乐部已经对足协的政策做出了解散的回应。这九家俱乐部以不发工资为由,不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所有比赛。表面上看,他们选择退出中国足球是因为资金问题。如果我们深入挖掘,问题似乎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很多社团解散是因为没钱吗?足球协会的规定也是一种激励其实这9家俱乐部的解散跟足协的一个规定有关系:球队必须中和自己的名字。这九家俱乐部只是这项规定的第一批竞争者,他们使用的方法也非常果断,他们解散自己的球队,不再自己打球。以解散的方式与足协竞争,意味着这个规定真的伤害了很多球队最根本的利益,否则9家俱乐部都不会解散。
如今,许多投资足球的企业希望通过足球为自己做广告。因为中国足球是超级IP,很多公司都是通过中国足球的舞台而出名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恒大。在恒大买下广州中医医疗队的尸体之前,有多少球迷知道恒大是房地产公司?恒大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出名。正是恒大在中国足坛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其知名度。其实“限薪令”的出台确实有其意义,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俱乐部盲目吹捧大牌,炒作球员价格,导致德国不到位的情况。但是,恐怕足协已经养成了中国人说话只说一半的老习惯,那就是节流只是手段,增收节支才是最终目标。
中小俱乐部很少有恒大、上港、国安这样的大企业背景支持,但有当地中小企业支持,甚至有体育局、当地足协支持。之前的主要收入来自玩家交易,门票收入,代言收入。俗话说,可以培养几个明星,可以调去卖钱,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成绩,然后适当加个背书。这个收入可以让俱乐部有吃有喝,球员也值不少钱。
三、延边金学建怎么挣的钱
该人的挣钱方式为:
据说金学建是在上海赚的大钱,回到延边办厂,曾冠名中乙的“珍本堂·桑黄茶”,就是他的企业。
金学建,出生于1978年,是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延边北国足球俱乐部所有者。金学建以足球运动员身份代表延边北国足球俱乐部参赛,司职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