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感觉欧洲的俱乐部投入那么大,却很少欠薪
足协的监管,还有来自于各家俱乐部代表组成的职业联盟的行业内部约束,都有效保证了俱乐部按时向球员发放工资。
欧洲的俱乐部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机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很少欠薪。
欧洲足球市场发展多年,商业化运作成熟,有稳定的电视转播费、门票收入、商业赞助、会员会费等多种形式的收入,而且也不会像中超那样给球员超过正常水平好几倍的工资,所以能够稳定运行,很多俱乐部甚至生存了上百年。
但是欧洲也偶尔会有俱乐部欠薪的情况,以前北京国安球员商毅效力过一家西班牙乙级俱乐部赫雷斯,由于俱乐部拖欠工资,球员集体裸体讨薪。
中超俱乐部由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俱乐部母公司投资,如果母公司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出现欠薪的情况。
此题目属于不严谨题目,欧洲的俱乐部投入大,只是几个老牌殖民帝国的俱乐部投入大,欧洲有三十几个国家,实际只有真正有水准运行按市场经济驱动的职业联赛,也就人们统称的欧洲六大职业联赛,更现在只有英超一家是真正有营利的联赛,其他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的联赛基本也是烧钱的联赛,目的是为本城市作世界营销广告,将足球运动当作市场经济引子,促进旅游业及大学科技产业兴旺而已,
欧洲的俱乐部几乎都是百年俱乐部。经营管理理念非常先进。
因为欧洲没有中国足协
欠薪?你当人家的工会假的?即使破产,员工的利益也是第一位的。
整个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都要遵守财务公平法案。严格限制超过自身盈利能力盲目扩张的投机行为。俱乐部亏损都要管,想随便欠薪,那是想多了
欧洲足协和俱乐部共同管理,账务透明。中国足协呢?
成熟的监管机制和良好的信用。
欠薪被查出来要被罚款扣分甚至降级
二、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
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
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新赛季中超联赛准入工作闹得沸沸扬扬,俱乐部限薪、欠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
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1目前中国足协、中足联和各家俱乐部仍然没有放弃主客场制,还在为联赛正常开赛而努力。对于各级俱乐部来说,生存,是第一根本。争取先活下去!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中超18家俱乐部当中,只有7家俱乐部不欠薪。
中超联赛正常开赛难度很大,除了疫情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新赛季准入工作。3月21日,据足球报报道,不欠薪的中超俱乐部仅有7家左右,其他中超俱乐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哪7家不欠薪?山东泰山、上海海港、河南嵩山龙门和四支升班马:浙江队、梅州客家、成都蓉城、武汉三镇。其他俱乐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纠纷。
中超各俱乐部递交了准入材料,初审普遍存在两方面欠薪:一是拖欠外教和外援,二是拖欠国内球员。外援和外教可以上告FIFA,要求中国足协敦促各俱乐部支付欠薪,否则将给予制裁。本土球员方面,俱乐部有一两年的缓冲期,欠款很容易变成呆账、死账。中国足协提出了清理欠薪的“三原则”和“四步走”方案。但是“法不责众”。
中超俱乐部大部分经营困难,没钱,还玩什么足球?多家俱乐部不执行欠薪裁决,若足协再逼迫,就宣布退出。足球报报道,各俱乐部以没钱为由拒不执行,“法不责众”成了很多有欠薪行为的投资人的手段。
足球报还特地提到了大连人俱乐部,2021赛季,大连人俱乐部属于纠纷“高发区”,从一线队到梯队多名球员被直接以不符合俱乐部需要为由,被直接解除工作合同,且不涉及后续赔偿金,只有极个别球员与俱乐部签署书面解约协议涉及赔偿。
大连人俱乐部纠纷案件引起足协仲裁委的高度重视,成立专门调查小组才将所有案件裁决清楚。足球报表示,大连人并不是纠纷的个案,其他俱乐部也有类似情况,被欠薪球员拿到裁决书后,要求支付欠薪,但俱乐部都以没钱为由拒不执行,也不给予延期执行的相应承诺文件,权当听不见。纪律委员会给予处罚,俱乐部并不重视,还表示再逼迫就退出或解散。
中国足协处理欠薪问题也很难。“法不责众”成了很多有欠薪行为的投资人的手段,拿疫情影响、资金困难作为一切不作为的借口。足球报表示,一些中超俱乐部,如果连2000万欠薪都支付不了,新赛季又怎能不再欠薪呢?
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2足球报撰文分析了中超联赛准入的进展,文章表示联赛准入目前来看比较困难,因此中超不知能否如期开赛,为此足协欲通过三原则+四步走的策略来解决各俱乐部的欠薪问题,保证新赛季的准入工作。
新赛季中超联赛准入工作闹得沸沸扬扬,俱乐部限薪、欠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此前已经有蒿俊闵在内的多名武汉队球员公开讨薪,除此之外中超各俱乐部的外债问题也被国际足联盯上,天津津门虎之前就曾因为与艾哈迈多夫的官司,被FIFA下令禁止球队引援,不过后来津门虎补齐了欠款之后,禁令被解除。
可以看出,向武汉队、津门虎这样的情况,中超并不少见,足球报就透露了目前中超联赛仅7支俱乐部没有欠薪问题,分别为浙江队、梅州客家、成都蓉城、武汉三镇、山东泰山、上海海港以及河南队。其余球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问题,这也导致中超准入不能如期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足协欲采取“三原则+四步走”的策略,帮助俱乐部过渡,从而彻底解决欠薪。
首先,关于“四步走”的内容,足球报也详细透露了相关信息,第一步足协要求各俱乐部尽快提供所有拖欠中方人员的详细薪资数额表;
第二步就是与俱乐部统筹协商,初步落实支付对象、额度、顺序,这就涉及到了上文提到的“三原则”,首先就是先救济低薪球员的群体,年薪较低的球员所欠薪水应一次性结清,薪资在中间段的球员,采用部分支付、部分延期支付的方式,而高薪球员所欠薪资,则要协商解决;
如果前两步顺利解决,那么第三步足协就要敦促俱乐部与球员签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若俱乐部还未如约支付,就可通过地方法院裁决。
不过至于第四步,足球报并未明说,足协目前也没有最终确定,文章表示大体的设想是,在未执行的合同部分,如果仍旧有超过税前500万的大合同存在,建议重新签订。
如果能够通过这个“三原则+四步走”的策略,彻底解决欠薪问题,那么对于新赛季中超联赛来说,无疑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么多的欠薪俱乐部,真的会如约按部就班的偿还欠薪吗?至少现在来说,有些俱乐部并不会按照足协的设想来走。
中超各支球队目前的经济危机,与股改息息相关,但是股改问题,又受限于俱乐部之前做欠下的债务,一环套一环,因此想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恐怕是一个持久战。
足球报就透露,有些俱乐部,被欠薪球员在拿到了裁决书后,要求俱乐部支付欠薪,但俱乐部都以没钱为由拒不执行,也不给予延期执行的相应承诺文件,权当听不见。纪律委员会给予处罚,这类俱乐部不但不重视,还表示如果进一步逼迫,就退出或者解散。
这些俱乐部这样不作为,似乎足协拿他们没有办法,法不责众成了这些投资人的手段,足球报的文章更是表示,有中超队连2000万的欠薪都不想支付,试想如果足协最终放宽准入条件让其通过准入,那么新赛季很可能继续拖欠着球员的薪水。
看来这个问题短时间内确实很难解决,如果最终真的影响到了新赛季的开赛,那么球迷们恐怕又得等一阵子才能享受足球的快乐了。
某些足球俱乐部或以解散为威胁拒绝支付欠薪33月21日,据《足球》报记者贾岩峰报道,足协出台三原则+四步走解决俱乐部欠薪,不过该记者还在报道中透露,有俱乐部拿解散逼迫纪律委员会。
文章中称,根据记者目前得到的消息,不欠薪的球队大致有这样几家:从中甲升上来的浙江队、梅州客家、成都蓉城、武汉三镇四队,加上中超原有的山东泰山、上海海港、河南嵩山龙门三队。除此之外的其他队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薪资纠纷。如果把中超看成20支队伍,虽然大连人和青岛队降级了,但是他们在去年的中超也有拖欠薪资的现象。
拖欠国内球员的部分,原定计划是给予相关俱乐部一到两年缓冲期,但根据实际调研发现,这样做并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现在的拖欠款项变成呆账、死账的可能性更大,球员权益更加无法得到保障。于是最新的情况是,中国足协要求从本赛季就分步骤清理对国内球员的欠薪问题。
足协准入部门的第一步,是要求各俱乐部尽快提供所有拖欠中方人员的详细薪资数额表,同时提醒各俱乐部要尽量做到真实准确。因为这个表格只是初审表,提出解决方案之后还要让每个被欠薪人员签字确认。
此次需要在表格中列明的内容包括:第一,仍旧在工作合同期限内且仍在俱乐部工作的球员的欠薪情况;第二,合约已经结束,但已经收到中国足协仲裁委发出的裁决书尚未支付的球员的拖欠情况;第三,不存在仲裁纠纷,球员合约自动到期,但在合同存续期间内,拖欠球员的薪资部分。
中国足协的`第二步是统筹协商,初步落实支付对象、额度、顺序。
第三步,敦促俱乐部与球员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即未支付的部分,敦促双方签订一个与行业性质无关,仅为债权形式范畴的法律文件,一旦俱乐部未如约支付,被拖欠部分可以交由地方法院来裁决和执行。
第四步,目前还未明确,尚在考虑中。大体的设想是,在未执行的合同部分,如果仍旧有超过税前500万的大合同存在,建议重新签订。这部分不做强制规定,但会建议,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来,尽管足协不再下发进一步明确强制限薪的文件,但降薪已经是大势所趋。
2021赛季,在中国足协仲裁委处理的大量合同纠纷中,俱乐部强行毁约造成的纠纷居于首位,而在涉及毁约纠纷的俱乐部中,大连人俱乐部属于纠纷“高发区”,从一线队到梯队,多名球员被直接以不符合俱乐部需要为理由,被俱乐部直接解除工作合同,且不涉及后续赔偿金,只有极个别球员与俱乐部签署了书面解约协议涉及赔偿。
大连人俱乐部的纠纷案件多到引起中国足协仲裁委的高度重视,甚至不得不成立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才将所有案件裁决清楚。
该记者还透露,被欠薪球员在拿到了裁决书后,要求俱乐部支付欠薪,但俱乐部都以没钱为由拒不执行,也不给予延期执行的相应承诺文件,权当听不见。纪律委员会给予处罚,这类俱乐部不但不重视,还表示如果进一步逼迫,就退出或者解散。
最后文章表示,所以,对于中国足协而言,现在处理欠薪问题也很难。“法不责众”似乎成了很多有欠薪行为的投资人的手段,拿疫情影响、资金困难为一切不作为的借口。某些中超俱乐部,连2000万的欠薪都支付不了的话,那又怎能相信他们对新赛季不再欠薪的保证?
三、中国足坛出事了
中国足坛赌球事件:
一场境外赌球事件点燃了中国足坛反赌球的导火索,反赌球风暴乍起。
以前辽足球员王鑫为突破口,中国足坛积弊多年的假球、赌球黑幕正在被拉开。
公安部一副局长“卧底”足协10年,司法强势介入足坛的决心已经宣告:中国足球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
在中超中甲会议宣布司法机关全面介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后的8个月后,指向利用赌球操纵足球比赛的调查终于获得实质性突破,共约20名涉案嫌犯被公安部门采取强制措施。
2009年4月,山西陆虎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前辽宁足球队队员王鑫因参与赌球在辽宁落网。此后,相继有足球界的“大佬”王珀、原广州市足协秘书长杨旭、山西陆虎足球俱乐部原助理教练丁哲等人被辽宁警方调查。同时被调查的还有3名“中间人”,他们涉嫌的罪名是“商业贿赂”罪。上述几人成为第一批因为参与赌球被刑事拘留的足球界人士。
王鑫等人被拘捕,拉开了中国足坛“扫赌打黑”的序幕。
公安部门对赌球的调查并没有止步于辽宁,迅速延展至山东、武汉、厦门、广州、陕西等数个省、市。包括俱乐部经理、教练、球员、足协官员在内的十多人被警方调查,上百相关人员接受警方询问。
“红色通缉令”揪出赌球第一人
在被抓捕7个月后,王鑫以“足坛赌球第一人”的面目出现在了媒体上。有足球记者推测,王鑫极有可能不是在退役后才开始从事赌球行当的。“在做球员的时候,这小子参与的多场比赛都存在疑点。”
此次王鑫事发,并非在国内联赛中赌球,而是因为2009年年初国际刑警组织新加坡国家中心局向中国公安部发出的一份红色通缉令。
红色通缉令的内容显示,2007年,王鑫在新加坡注册辽宁广原足球俱乐部,担任总经理兼领队。2007年3月至11月,王鑫在率领辽宁广原队征战新加坡联赛的过程中,以13万元的贿金,收买自己球队的8名球员。2008年,新加坡司法机关指控王鑫和他球队部分队员涉嫌操纵比赛结果,王鑫以在国内有官司应诉为由回到中国,拒不回新加坡接受审判。新加坡司法机关请求中国公安机关协助抓捕王鑫。
王鑫归案后,辽宁省公安机关并没有将其送回新加坡接受审判,而是作出了对王鑫立案侦查的决定。
经过调查,办案人员发现,在退役后,王鑫除了在新加坡打假球外,在中国内地足球联赛的一些场次中,同样有操纵比赛和赌球的“痕迹”。
到目前为止,警方唯一披露的消息称,在2006赛季中甲第17轮,广州医药足球俱乐部对阵山西陆虎足球俱乐部,为了稳妥拿到三分,在比赛前出现了幕后交易。
已被刑拘的王鑫后来回忆说,当时任山西陆虎俱乐部总经理的王珀给他打电话,通知他去广州,说丁哲已经联系好了广州医药足球俱乐部。到广州后杨旭交给他20万元。
拿到钱后,王鑫随后要求队员输球,不仅要输,还要多输,并且设计了以1∶5悬殊比分输球的比赛结果。
比赛当天,王鑫和王珀没有去球赛现场,而是去了东莞进行赌球。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警方已经侦破的几场比赛中,都是“假、赌”结合。假球都是为赌球而产生。“现在国内的中超联赛和中甲联赛大都已经在赌球集团的控制之下。”
王鑫赌球案的案情不仅惊动辽宁警方,也惊动了公安部。在案件上报后,公安部立即责成辽宁省公安厅全力操办、全国各公安系统积极联动,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国足坛抓赌行动正式启动。
王珀或引发足坛“地震”
王鑫赌球案,让一个人重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里。那就是王鑫在山西陆虎俱乐部任职时的顶头上司——王珀。这个52岁的男人曾经在中国足坛异常活跃,已然消失很久。事实上,即使没有王鑫赌球的事情败露,在警方得到的其他有关赌球的线索中,王珀也被多次提及。
王珀被警方逮捕后,他的斑斑劣迹再次被媒体翻了个底朝天:玩死5支球队,给球员下药,软禁教练,拖欠球员薪酬,被列入中国足协黑名单,足球界“大佬”的称号当之无愧。舆论普遍认为,一旦打开王珀这个缺口,那么中国足坛很可能会经历一次“地震”。
消息人士称,从2003年至2007年,王珀先后入主陕西国力、西藏惠通等6家俱乐部。“正是他肆无忌惮地赌球、打假球,玩死了这几支球队。”
2003年9月21日第16轮甲A联赛素有“西北狼”之称的陕西国力队竟然以1∶5败给四川冠城队。
有知情人士透露,仅此一役,王珀就从澳门庄家处赢得了7000万元,使得此后澳门庄家不敢再开国力盘赌球。当年那支国力队已经保级无望,便在多场关键比赛中涉嫌放水。
王珀被抓后,刘宏伟、阎毅也相继被警方控制。坊间传言,两人被警方控制,均与王珀有着很大关联。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是王珀“出卖”了这些昔日合作伙伴。
阎毅是王珀的旧部。2004年,阎毅从武汉队转会到陕西国力队,认识了王珀。国力的很多场次王珀为了控制结果,不让江洪上场,而指定阎毅。阎毅与王珀不清不楚的关系,注定王珀落网后,他被抓是“迟早的事”。
相对于阎毅,刘宏伟和王珀的关系疏远得多。刘宏伟被拘,在足球圈外人士看来,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但是,青岛海利丰队在中甲联赛的前几年,屡次在比赛中诡异失利或神秘取胜。
有圈内人士称,是青岛海利丰队与陕西国力队的一场“假球”把刘宏伟拖下了水。
媒体猜测,在中甲联赛的前几年,刘宏伟和王珀之间很可能是“盟友”关系。
王珀建立起的这种“盟友”关系正在被摧毁。随后,将有更多的人被牵扯出来。
足坛扫赌风暴已酝酿近10年
席卷大江南北的中国足坛扫赌打假风暴还在继续。但是,很多球迷在大快人心之余,又担忧这场风暴最终不了了之……当年的“足坛第一黑哨”龚建平被以受贿罪判刑后,那场急风暴雨式的“扫黑风暴”戛然而止。这一次,是否会往日重现?
中国足坛最早的赌球案例可追溯到1999年甲A联赛最后一轮的“渝沈之战”。在那场比赛中,至少有6支俱乐部被证明打假球。
中国足协对于“渝沈之战”这样严重的假球事件竟然也只作出了“消极比赛”的处理。
也许正是连“渝沈之战”这样的丑闻都能被轻描淡写,中国足球联赛中的假球、赌球开始愈演愈烈,甚至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2001年,中国足坛再次爆出同一轮多支球队联合打假球的事件,史称“甲B五鼠案”。
“甲B五鼠案”让国家有关领导震怒。中国足协对参与打假球的5家俱乐部作出了30万~80万不等的罚款,对负责人进行了严重警告,同时将替俱乐部送钱的方信终等6名球员逐出足球圈,并罚款10万元。就是这样一份处罚决定,从“甲B五鼠案”发一直锁在中国足协的抽屉里,直到8年之后才面世。
两轮足坛打假治黑下来,没有任何实质性斩获。
中国足坛第三次掀起扫黑反赌风暴后,一些圈内人士将假球、赌球泛滥的矛头对准了足球主管部门——中国足协。
2006年,有媒体记者在有证人证据的情况下找到中国足协,举报赌球案件,但结果却石沉大海。“因为足协管理缺位,才给做假球、赌球的人以可乘之机。”一位体育界人士说。
也正是考虑到中国足协在打击假球、赌球方面的“暧昧态度”,从2002年世界杯结束后,公安部等部门开始派专人关注和调查中国职业联赛的赌球、假球。
2001年5月22日的中国足协联赛工作会议,公安部派出该部治安局副局长吴明山作为代表出席。2003年8月,吴明山当选为中国足协副主席。
公安部门的强势介入,让查处赌球取得很大的突破。现在,公安机关已经开始收网。
一位知情人这样期待,“我希望更大的行动,更彻底的行动……”
这样的行动,也许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