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中国国足始终不愿意请德国主教练
中国国家队的第一任外教就是德国人,人称“施大爷”的施拉普纳,1992年带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打入亚洲杯足球赛半决赛,当时的牛群、冯巩的小品《拍卖》还拿他的头发开涮,说他的头上也不富裕。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精神。
必须要承认的是施拉普纳水平不高随着1994年冲击世界杯未果,很多人质疑他是“国际骗子”,后来米卢兵败世界杯同样有人骂他。当时大众汽车赞助了一笔钱给国足选帅,因为是德国公司赞助所以就选了德国籍主帅,在来到中国之前其实他已经失业很长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其实他的商人身份要超过他的教练身份。
施大爷来到中国的第一天,鲜花、地毯、掌声不亚于国家元首的接待规格,国人等待一名高水平的外教许久,尽管此人距离高水准还差着18支德甲球队。
他曾将率领瓦尔德霍夫打入过德甲,这是他最大的功绩,至于“十佳主帅”其实准确而言是“月度十佳主帅”根本没有含金量,但是一名德乙水准的主帅执教当时国足够了吗,足够了!
豹子精神和把球往门里踢他给中国队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豹子精神”,其实和米卢的“快乐足球”异曲同工,鸡血成分更大,要求球员不惜体力去拼抢,结果国家队只剩下了拼和抢,场上踢法简单粗暴。
在中国他留下了一句名言: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踢,就把球往对方球门里踢。他绝对不是一位优秀的主帅,对于当时的国足只能说够用,其实第二任洋帅霍顿对于中国足球的影响更大,他给国足带来了成型的战术体系、阵型打法、训练方法等方方面面,2002年的成功其实也是延续了这样的体系。
克劳琛与最强国青队克劳琛是第二位国字号德国籍主帅,他的履历要比施拉普纳漂亮很多,韩国国家队主帅、慕尼黑1860主帅、沃尔夫斯堡主帅、带领凯泽斯劳滕拿下德国足协杯冠军、率领突尼斯闯进世界杯……德甲、国家队都证明过自己。
2005年的世青赛他带领着那支青年军小组赛三战全胜出线,淘汰赛2:3惜败德国,那应该是21世纪至今最让球迷们满意的国家队比赛,赵旭日、陈涛、郜林、王永珀、周海滨、冯潇霆风华正茂,充满了朝气与希望。
那一年的陈涛,入选了赛事最佳阵容,那一年的冯潇霆,跟梅西一起被评为世界未来十大球星。克劳琛是真正的有水平,当时他已经64岁了,为了球员不惜和足协领导对抗,给那群青年们带来了真正的足球理念和战术,而且都是经过国际大赛检验过的。
世青赛结束,他还想利用自己的人脉运作一些弟子留洋,不过最终因为俱乐部层面的问题不得不搁置,最后足协也终止了和德国的合作,克劳琛本身也和足协的矛盾较深被换掉。
德国模式不适合中国德国足球的模式适合中国吗?可能不。德国号称“铁血战车”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给人的印象是坚韧又顽强,韩国其实很像德国,同样的跑不死,同样的作风顽强,中国球员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训练量,国家队队当时选择施拉普纳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众赞助。
中国足球学过巴西,学过西班牙,学过德国,学过法国就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足球道路,施拉普纳“豹子精神”时期,球员们只学会了踢球生猛红黄牌满天飞,却丢掉了自己擅长的小快灵,卡马乔天价年薪执教结果一场1:5的惨败被球员做掉。反观日本一直坚持的巴西道路,让他们成了亚洲巴西队,韩国崇尚的“疯狗精神”成为了体能最好的亚洲球队,国足却在舍弃与得到间模糊了自己。
二、中国的足球和韩国的足球差距都在哪些地方
中国的足球一直是一个诟病,现在对于崛起的韩国足球,现在还有恐韩症。中国和韩国的足球差距还是存在的,我想在训练方式还有体能方面都是存在的。
在东亚这个地区,中国韩国日本都是一个在足球界主要的力量,恐韩症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存在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足球都被韩国足球死死的压制。
自1978年以来,中国和韩国的国家队上参与了很多的比赛,但是中国只得到了三场胜利,战绩可以说是非常的惨淡了。在俱乐部层面也是败多胜少,多次被韩国队打出大比分输球,尤其是在客场很多中国球队都难求一胜。
其实单论球队的身价,外援的实力,大部分中国俱乐部都远超韩国俱乐部,但为什么一到赛场上就不行了呢?除了战略战术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国内球员怕逼抢,体能差。
我们国内的球员相对来说基本功都不是太扎实,经常会出现一些停球5米远的失误。本身自己的技术就不是很好,在对手让你从容组织进攻时,还能打出一些配合,但当对手实施高位逼抢战术时,球员的失误就会显现出来,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球员很慌乱。而且对于我们球员本能本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遇到韩国对于的一些逼抢的时候,很大几率就会输掉比赛,在亚运会上可以看出,一般在上半场非常的厉害,但是下半场就不行了。
中国球员必须先成为运动员才能成为球员。所以马加特带队时疯狂的练体能,鲁能也从步行者队变为跑不死,经常在下半场发威。所以中国足球要想战胜韩国,一定要练好体能,在赛场上也对对手实施高位逼抢,这样才能克制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