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足球明星排行榜前100名,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

来源:24直播网

一、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

“我的护球像亨利”

当中国前锋李毅亲口表示“我的护球像亨利”之后,效力于英超阿森纳队的法国球星亨利通过天空电视台表示,他对李毅的话感到受宠若惊。亨利说:“我注意到了他(李毅)的话,我感到异常荣幸,几乎就控制不住要掉眼泪,现在我的身体都在发抖。哪怕马拉多纳这么说都不会让我这么激动。人总在为我、舍甫琴科或者罗纳尔多中间的哪一个更优秀而喋喋不休,而他(李毅)在比赛中的护球动作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谁是世界第一前锋。”亨利还私下向媒体透露,法国队取消原定于今年来华比赛的原因并非因为经费问题。“作为曾经的世界冠军、欧洲冠军,我们不会惧怕任何一个对手。”亨利补充说,“当然,有他(李毅)的队伍除外。”

据悉,西甲巴塞罗那队的超级球星、巴西人罗纳尔迪尼奥日前向媒体表示,自己并非世界足球先生的最佳人选。“我本该拒绝领奖。”小罗沮丧地说,“当我手握奖杯的时候,我感到全身羞愧,因为有一个人比我更有资格举起它。”小罗最后向摄像机虔诚地鞠了一个躬,并希望中国最大的体育媒体能够替他转达对李毅的歉意。小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队友说:“我们甚至不敢看李毅的比赛录像。”

据可靠消息,AC米兰队公开表示有意引进这位公认的世界第一前锋。乌克兰核弹头舍甫琴科第一时间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他只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只有两个愿望,第一,达到李毅的一半水平;第二,成为李毅的替补。现在第二个愿望即将实现。”随后乌克兰人幸福地昏厥了过去。

不过,意甲职业足球联盟有可能通过一项法案:假如AC米兰如愿引进李毅,他们每场比赛只能上9名球员。

“我们别无选择。”尤文图斯主帅卡佩罗无奈地说:“即便如此,恐怕也无法阻挡(AC米兰)。我更认为应该制定法案规定李毅的上场时间,或者规定他每场比赛只能进3个球。”悲观的卡佩罗甚至想就此退出足坛。一个愤怒的国际米兰球迷怒吼道:“这不公平!为了(联赛)冠军,我们已经苦等16年,现在他(李毅)成了我们的对手,看起来我们又要等16年。”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多名国米球迷在听说李毅转会AC米兰的消息后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最后,正在法国戛纳参加电影节的球王贝利总结说:“我早就预言李毅会有今天的成就!”

产生背景:在5月25日和水原三星队比赛中,深圳队赢得比赛。赛后,身为前锋的李毅得意地说:“在没有多少时间的情况下,就在对手角旗处耽误时间,像亨利在场上那样护球。我今天这两下子还可以吧?”

此言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于是便有网友在BBS上发表了下面这篇文章。后来,一个天才中的天才网友写了篇《李毅大帝本纪》,迅速在几乎所有的足球BBS中蔓延。紧接着,又出现了李毅博客、李毅笑话集、李毅趣事等等,不一而足,让人大快朵颐。

忍不住说:看看李毅的“成名史”,从正面角度,作为一名快前锋,他成名于火车头,而成名历程更是由国青、国奥再到国家队,单纯的讲他的身体素质,相信无论哪一个教练看了他都认为这是一个可塑之材!侧面角度看,李毅在网络界迅速走红,无疑是因为其异于常人的思维:“天亮了”、“我就是球霸”、“看,我的护球像亨利吧。”相信也只有李毅敢在中国说这几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不怪李毅出名,怪只怪李毅大哥的经典台词!

我们应该感谢李毅,是他的口无遮拦令我们这些对中国足球几乎没多少看点的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对象,但归根结底,可怜而又可笑的李毅,只不过是中国足球的替罪羔羊。

九个教练开火车

一列铁路协会的专列在原野上飞奔,上面坐着迟尚斌、金志扬、徐根宝、陈亦明、霍顿、施拉普纳、沈祥福、车范根、塔瓦雷斯等几位。

开着开着火车停住了,大家不知怎么回事,叫来火车司机询问,司机说车前边有一段200米长的正常路轨不翼而飞,被换成窄轨了。问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迟尚斌:“那我们下车走着过去吧,虽然道儿不近,但走走总比呆这儿强。”

陈亦明:“没那么简单,肯定有人搞破坏!中国铁路大环境太差,假轨黑道太多了。为什么这段路铺窄轨?!”

霍顿叫过火车司机,说:“窄轨也是很先进的技术,很多国家都采用,你开开试试,开不动肯定是你车有问题。”司机为难地咧咧嘴,想说什么但没出声。

徐根宝在旁边大吼一声:“嘟嘟囔囔什么?!叫你开车你就去开!不听话我可换别人开了!”

施拉普纳语重心长地说:“是不是不知道怎么开呀?如果不知道怎么开你就往前开呗。”

金志扬拍拍司机的肩膀:“同志,打起精神来。是党员么(司机点点头)?那就更不要泄气了,给普通群众做个表率嘛,要有拼搏精神,拿出铁老大永远争第一的气势来。我相信你能行!组织上相信你能行!”

韩国人车范根一脸严肃地听了半天,最后说:“我刚才上下看了看这火车的零件,都很不错,关键是怎么组合,我打算把火车头拆了,重新组装成汽车,或者找找有什么可以做翅膀的材料,组装一架飞机……”话没说完,老车就被众人按在地板上一顿臭揍。

金志扬率领众人制服了外国人车范根,又狠狠白了一眼塔瓦雷斯,温和地问沈祥福:“祥福,你也发表发表你的看法,别老不吭声呀。”

老实的沈祥福说:“我服从组织安排。不过刚才我在后山看到几块铁矿石,还有一大生铁疙瘩也不知是谁扔的,敲了敲都是好坯子。不如在这儿砌个炉子,我们大炼钢铁,不信铸不出两条新轨。”

塔瓦雷斯听别人都发表完了意见,撇撇嘴说:“瞧你们那傻样,就这水平还好意思出主意!司机,过来!听我跟你讲。不就200米的轨么?你下车往后头走,把来道儿上拆一段轨,装到车前面不就行了嘛。怎那么笨呀!”

产生背景:这些中国甲A球队的名帅都有一些经典的口头段子。

忍不住说:因为外教想得总是很直接,把不该说的话都说了出来,所以虽然不至于挨扁,但频繁下课就不顺理成章了。

当球停在他们脚下……

如果冷静地推射入网?熏那他是德甲球员;

如果发力抽射?熏那他是英超球员;

如果在后卫的干扰下侧身凌空抽射入网?熏那他是意甲球员;

如果选择死角射入球门,那他是西甲球员;

如果没射进去并独自一人顺势倒下并判对方后卫犯规吹了点球,那他是世界杯上的韩国队员;

如果还不想射门想把对方后卫过一个干净,那对手是中国队;

如果对方后卫过来把球抢下并带球轰入自家球门,那这是东南亚老虎杯比赛;

如果一脚踢上看台,那是李铁;

如果比李铁踢得还高,那是周宁;

如果比周宁踢得还高,那是李东波;

如果比李东波踢得还高,那是人家美国在发射爱国者呢……

产生背景:在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臭脚已经不能再臭的情况下。

忍不住说:建议把中国足球运动员收进中国美式足球队,他们跑得快,球踢得高,这都符合美式足球队的选才标准,至于块头的问题,穿上那身鼓鼓囊囊的衣服,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二、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外部环境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二)“中庸之道”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三)自大与自卑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四)没有团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五)没有层次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六)不敢负责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七)要面子人们常用“死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八)太在意外界说法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九)不敢说话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荷兰,多少个德国?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就能见到一个足球场,而且相隔不远,很快就能见到第二个球场。不管到哪里,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多小孩子究竟在干什么?那么多城市为什么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找不出来?可在中国就很少能见到的场景。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十一)拜金主义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赌球”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

回答时间:2011-10-23 21:17:56

三、中国足球到底有多臭

1、足协的“赌”

中国足协自2000年后就酷爱豪赌,先是豪赌世界杯,结果世界杯倒是参与了一回,但中国足球却至少倒退了十年。2000年以前,好歹中国队还算是亚洲准强队,常年的亚洲老五。经此一赌,现在中国队充其量算亚洲2流,而且还是2流下游。连8强赛都混不进去了。现在又开始豪赌08了。不知南非世界杯时中国能不能赢香港。

2、鲁能的“嘴”

山东足球扰乱市场秩序,逆市而上,本无可厚非,谁叫人家是国企,不计成本呢。但鲁能从总经理到球迷都是能吹的了。动不动就中国最强队,中国皇马之类的言谈。今年四大皆空咱且不说,单说人皇马的荣誉是几十个联赛冠军,9个欧洲冠军拼出来的。虽然今年战绩不佳,但人家有那个资本,有那个资历。山东足球这些年仅拿过一个联赛冠军,有什么骄傲的。不要成绩不好,就说皇马成绩也不好的鬼话自欺欺人了。中国足球之所以不好,就是山东这样好大喜功,不愿自我反省的人太多了。

3、体育总局的“令”

中国足球区别于其他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足协并不能领导中国足球,足协上面还有体育总局这位大爷,没事就发一个莫名其妙的大令,足协的下官们,就德不管对错的执行下去。

4、联赛的“系”

世界大牌球队都有自己的二线队在踢联赛,比如拜仁青年队勒沃库森青年队 AC米兰青年队等都在各自国家的联赛踢球,但他们都不能与一队在同一级别联赛踢球。一旦升入顶级联赛就要将壳卖掉。中国的四川队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参照西方做法,足协令徐明卖掉壳,如其不卖,足协就可以将其降到下一级联赛。足协的不作为,也怪不得徐明。

5、青少年比赛高于成人比赛

世界各国公认的最高水平的比赛是世界杯,一个国家足球的最高任务是成年队。而中国确有自己的特色。奥运足球竟然高于世界杯且不说,连20岁以下青年比赛都成了举国关注的比赛了。真是天下奇闻。青少年足球运动是应重视,但那主要是提高青少年的技术水平,扩大参与规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要在世青赛上取得什么辉煌的成绩,在青少年就让队员打发成型。以损害未来的代价,在青少年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众所周知,成人队成绩才代表世界各国足球水平。并不是青少年成绩上去了,国家的足球水平就提高了。喀麦隆、尼日利亚都拿过奥运冠军,可以这些球员组成的国家队,现在连世界杯决赛圈都没进去。日本拿过世青赛亚军,可能说日本足球就是世界强队吗?德国、英格兰、法国、荷兰、捷克、意大利、西班牙等球队在奥运会和世青赛上的成绩甚至远不如中国,难道他们的足球水平就不如中国了。所以中国队在08奥运上成绩越好,我敢断定,再2010世界杯外围赛上摔的越惨。

6、政策的早令夕改

中国联赛的升降级改来改去就是明证。不知明年会不会再次宣布取消降级,可能性很大悠。以前联赛都快踢完了都敢改,何况明年联赛还没踢呢?

7、球迷的利益永远是无关紧要的

每年足协的政策都是先维护自己的利益,然后是俱乐部的利益。每次到最后都是损害球迷的利益。难道足协就怕球迷太多。

8、好大喜功

一个东亚运冠军一个东亚四强赛冠军和一次世青赛小组出现,三次鸡毛比赛(某记者说联欢会杯是鸡肋,那这三次比赛只能是鸡毛)就让我们的龙王乐的。

9、漠视现实,自以为是

中超联赛各队,除了某只不计成本的国企球队,实际都在亏损。中国足协却出台什么中超准入标准。什么盈利3000万等等。我敢断言,中国球队没一只达到这些标准的。足协明知不可为,各队都是弄虚作假,偏偏定这么高的门槛。欧洲五大联赛的准入标准也没这么高,基本只有两条:1、成绩合格 2、债务不超标

10、联赛永远是次要的

虽然我们年年喊联赛为本。但鬼都不信。


24直播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