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臭是因为技术,还是制度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
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
“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
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
“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
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假计划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
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
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采用纯计划的组织形式进行。
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
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
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不择手段造假,起点缺乏诚信
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假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
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假与污浊。
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假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假’,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
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
“下一个孙雯在哪里?”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孙雯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女足选手很多,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女足队,下面还有梯队。”孙雯说。正是那个年代的良好基础,中国收获了女足的“黄金一代”。
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跟男足一样,屡屡让国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让球迷愤懑,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心酸。
缺乏“精神”是现在中国女足输球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国女足重振辉煌的关键,在于中国足协要去精心播种,毕竟,“铿锵玫瑰”重新花开终需时日。
二、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
1.体制缺陷:中国足球受到的体制性问题困扰已久。长期以来,足球的管理和运作与政治和企业利益交织,导致管理体制严重落后于足球发展的需求。这种体制上的混乱,不仅阻碍了足球运动的进步,还催生了诸如假球、赌球等不良现象,反映出行业道德素质的缺失。
2.管理问题:中国足协内部管理的不完善,表现在足球制度、球员管理制度、教练选拔机制等多个方面。除了能力问题,更根本的是管理层自身作风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足球行业的健康发展。
3.后备人才短缺:当前,校园足球的普及程度远不如以前,缺乏足够的后备人才储备。没有扎实的人才基础,就难以培养出新的足球力量,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瓶颈。
4.技术水平不足:中国足球在技术层面存在明显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提高来弥补。相对而言,体制和作风的改进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时间积累。
三、中国足球是不是缺点什么
国足要取得世界杯冠军要经过很长的时间,需要做很多工作。而乒乓球被挡在八强之外,可能性要大一些,比如分组过早碰到像韩国那样的劲敌,比如没有派全部主力。这都是可能实现的。
关于中国足球,黄建翔有一个很好的分析。我认为他说得很对:
(摘录)黄健翔:首先我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所有在场的同学老师都可以参与现场的一个调查,请大家提出你们认为地阻碍中国足球发展或者是导致中国足球现状的第一大原因是什么?
回答:体制。
黄健翔:我听到的声音里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很抱歉的通知浙大的同学们,你们不比我以前讲座过的其他大学的同学在这方面更专业,所以还是要听我说,你们跟其他大学的同学是一样,你们首先想到是体制是国家机构,其实是错的,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在座的每一个朋友的身上,请问在座的男同学,在你们小学、中学时代,有谁能够每星期踢两三次足球的?有几个?粗略统计一下今天在场的人也就大约20个,今天来的这个礼堂是400多个座位,就算有一半的男人,只占十分之一,我相信今天来的都是足球爱好者,在你们当中这样的比赛也只有十分之一,所以说中国足球的普及是第一大问题。
我们踢球的人太少了,我们虽然人多,但是我们踢球的人太少,如果是按照足球的普及程度,人均会踢足球的,这个比例每万人当中会踢足球有几个?或者说踢过足球的人有几个?
这个标准来绘制一副世界地图,中国会是什么位置呢?估计也在旁边找53号拿一个放大镜,哦,中国,就像我们看到世界地图上(暗道而)、梵蒂冈基本上找不到。
今年我们派出进军世界杯20强的大概20个国家和地区,回来以后所谓的年轻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垂头丧气,备受打击,说的共同的一句话是什么?别看我们人多,咱们踢球的人太少了?
普及的严重的问题首先导致的是什么?是我们的选材问题,我们的足球运动员包括我们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是从小被挑出来去练,他们跟你们不一样,他们的生活环境跟你们不一样,这同时意味着你们被剥夺了接受这项运动的权利和机会,你们当中一些人给你们适当的机会,你们当中有中国的罗纳尔多,齐达内,但是你们没机会接触,背一个大书包去读书,老师也不敢,家长也不敢,有时间不如去读点书。
而那些去练体育的孩子被剥夺了被文化教育的机会,他们更没有天分,只能被填成一个普通的球员,他们的运动天分可能还不如在座的某些人。
运动天分包括什么?肌肉质量、神经类型、反应类型、反应速度、爆发力、耐心协调性,平衡能力甚至你的意志品质?我们的运动员是这样培养,从小在某个年龄段、某一个城市、某个省份,比如85年龄段,一共选出来100人,当他们10岁的时候是100人,当他们15岁的时候就剩下80个人,可能有的人腿断了,当20岁的时候就剩下60个人,就在这个人里面选,其实和他们同龄的其他人,根本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你们当中很多人比他们优秀很多,或者是比他们身体长的晚。
我们这个普及的程度造成了选材和培养渠道的问题,我们很多的队员跟我们聊天的时候都说,其实比他们有天分适合踢足球的人大有人在,当他们退役下来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人爆发力真好,一看他是学生出身,在学校里玩,没机会去接触,很多运动员说,我们只是腿没断这么坚持下来了就混口饭吃,其实论天分和头脑,其实有的人不适合干这个,文艺和体育,包括科研,最高兴的时候一定是你的天分,是你爸爸妈妈结合的一瞬间就决定你是球网贝利还是马拉多纳。
有一些愚蠢的记者在采访贝利的时候就问他,下一个贝利什么时候出现啊,他说没有了,我爸妈的工厂早就关门了。
国外是发现在高普及率的程度上几乎所有的男孩在小学都有机会踢球,这个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你喜欢不喜欢你是否有天分,你是否能坚持是另外一回事,这个机遇是对人人开放,这个高水平的教练去发现,这个人有超群的素质异乎常人,贝利、小罗就是这样的人,9岁、10岁就被教练发现了,人家是发现和保护,不要让他腿断了,高高兴兴不要让他精神和心理留下什么阴影。
比如说很小的时候被大孩子在球场上欺负,就会留下阴影,保护他的精神层面,在训练中克服自己的缺点,你耐心差没关系,让你高兴,但是你容易发胖,我就控制你少吃甜食。
罗纳尔多在10岁的时候小学的老师就写评语说这个人将来难以预料这个人的发展,对他不要让他发胖,让他每天咧嘴傻笑,基本上就可以了。因为在比赛的过程当中,我们球队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因为他一个人就把对方全晃过了,不用让他练耐力跑,长跑的时候就把自己埋起来,在他小的时候弥补你的耐心不足,把他的肌肉类型改变,把这种天赋超强的肌肉纤维组织改变,就没有现在的罗纳尔多了,就到多了一个平庸的人,但少了一个罗纳尔多,我们这种培养体制,只能是培养,因为在小的时候只有这些人练了,所以只能狠练。
每个人缺什么补什么,不练不行,因为你本身不是某一项单项的身体指标特别的超常,只能是把各项都练平均了。本身就是一个庸人,普及程度的严重不足就影响专业人才的发现和储备,在业余层面上地方会踢足球,我开玩笑地说,踢过足球的中国男人都很少,比如我们国家1%的男人会踢足球的有多少?
是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果我们有欧洲一个国家的男人会踢足球,我们肯定踢球部分超过韩国和日本,我们中国可能真正一星期能够踢两三次足球的男人不超过两百万,结论刘建宏更狠,直接是砍成了一半,是一百万,这决定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参与和了解,中国的民众当中看球的多,看球的文化很发达,真正观众当中有真实的对足球有真正理解的不多。
所以很容易被误导,所以有人指责我误导大家,这是可以理解的,干我们这个活也容易,真正踢过的观众也没多少,好糊弄。
在我过去的十年中主要是干让观众从专业准确的角度看懂足球和理解足球,起码是专业术语都整明白了,但是也有一个难度,就难在因为真正理解参与的人太少,所以容易跑偏,被足球记者误导,我不是针对某个同仁,去年夏天在荷兰世青赛,中国队一个球员正高兴,是一个上海某报的体育报记者,原谅是的她是一个女孩子,但是不能原谅的是她干了四年下来,是足球界的老记者了,报道过十强赛了资格都牛了,她一边说“角球是不是定位球啊?”我以为她开玩笑,她是上海体育大学毕业的,一个资深的足球记者问我角球是不是定位球?我就先给她解释什么是定位球,首先定位球是先从英文中来的,角球和点球、门球都算定位球,甚至界外球都算是,给她讲明白了,但是这样没有机会让我给她讲明白的记者大有人在啊,这些专业的记者是不愿意来的,他们觉得他们是明白的,其实我觉得他们都应该来听一听。
普及的不够在专业和业余方面的影响,刚才说了两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
我说的不见得完全,还有一个方面由于不普及,大家理解的程度和角度,思维方式,由于缺乏亲身参与,我们的球迷当中这种理解水平确实是肯定不如巴西、意大利和德国,别看德国国家队的水平一般,但是德国的业余足球非常的普及,每个周末有几十万场业余比赛在踢,尤其是小学、中学,大家对足球有一个好的理解,形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足球文化,如何看待?如何看待胜负、如何看待意外,人家的乙级联赛都能场场爆满。
因为有参与才跟这个足球距离近,这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它,我们不是对国粹有意见,我们什么时候足球的普及程度有麻将的普及程度的一半,就是会打麻将的人有一半会踢足球基本上无敌于天下了。
这个足球文化的积累,需要一个时间,这个话题说回来不是恭维同学们而是对大家寄予厚望,只有我们的设备经济更发达持续稳定发展50年,老百姓真正需要多种多样业余文化休闲的方式,无论是体育还是其他的,积极健康向上合法的,这一天储备和积累慢慢地走上正规,首先要靠你们,把国家的经济建设好,各项事业搞好,我们是太平盛世是老百姓高兴来消遣的事情,这个是国计民生。
足球文化的普及或者说这个角度理解还影响着什么,反过来文化也影响了我们人,影响我们家长、孩子,想投身足球的时候功利心,很多小孩如果家长花钱给他送去接受足球的培养和训练,就想着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将来要靠这个金饭碗,就不能当成一个爱好,有人生的丰富和理想,都是有一种功利心,我经常问这样的家长,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做的某一种事情都直接跟他的未来发生关系,起积极正面的作用,不带一点浪费这可能吗?反过来你真正这样强制灌输他将来用得上吗?
我们不说别的,从人的精神层面、情绪、性格与人沟通的角度来说,人没有一两面健康的情绪的爱好,我觉得很可怕的。古人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其交”这个人没有什么真性情。
前几年出了一个马家爵事件,从我这个从体育人物来讲,如果他有一项让他痴迷的爱好,如果踢足球、打篮球,或者是长跑,或者是举重,他都可以找到一个宣泄渠道,一个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渠道,因为那是一种语言,你们有一个爱好,你们会因此认识很多人而改变你的一生吗。这是一扇窗口,在成长期的大中小学生的世界观在形成的阶段积极健康的文体爱好,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
刚才说的是普及足球文化方面的一个缺陷,实际上直接说到阻碍中国足球发展,导致足球发展现状的第二大严肃是我们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大的优点和缺点,德国人讲秩序就显得呆板,古典音乐出了很多的作曲家,但是到了现代音乐德国人基本上没有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的积累,形成了民族性格和文化,有很多很多的优点,我只说我们文化当中不适合足球运动一些缺点。
比如说我们从小从幼儿园开始一路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听到老师校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的老师都喜欢乖孩子,不喜欢你太刺头,太另类,太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的幼儿园让学生背着手坐,西方的幼儿园小孩是愿意到怎么呆就怎么呆,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的教育就形成了一种从小给你灌输一种潜意识,就是认为我不要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会被老师批评,我尽量和大家一样。
但是人一定有个体的价值取向,我们怎么样保护自己的自我,只能是暗中的,甚至我们连正常自然的一些权利欲望,包括个人应该有的一些东西,都要被作用的集体主义、集体观念所压制。
我们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和西方世界观哲学观不一样,这样导致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当中,你们还没走入社会,还相当好一点,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你们比我们更享受更多的现代化的教育,所以你们比我们更有个性一些,但是我相信你们仍然会多少有些感触,我们这种文化观念让我们大家以任何一种方式划一个小圈子,无论是单位还是学校还是某一个团队,都会发现表面上看没个体,大家都挺老实和乖,但是暗地里没有集体。
我们是在这么一种扭曲的关系当中摆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所以上个世纪有很多我们民族的精英、学者、批判家们说过,包括西方人也说过我们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但是现在我们在进步和改变,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几十年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一代一代的新人出现。
这种现象到了足球场上,大家可以想一想同样的亚洲球队,我们和日本人、韩国人的差距在哪里?我们没有那种团队意识,这是一种习惯,你从小的习惯,你有一种潜意识,踢过足球的同学可能会理解我说的话,你在球场上很多时候是来不及思考,你的很多动作是平时形成的反射,你的思考过程是没有,是你平时日积月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踢什么样的足球。
我们的球员踢球的时候永远是被动的跑,因为他从小就没有真正的团队协作,我们所谓的团结、集体观念至上,其实是强制灌输,没有解决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人的内心深处是抵触,因为自己的正常的欲望被压制,必然要反叛,我们就不如日本队和韩国队的协作精神好,连协作的意识都没有,在球场身体是靠潜意识来支配,他就不肯多跑一步让队友的传球更方便一些。
反过来我们不如非洲和南美的球员有个性,敢于张扬、表现自己,因为从小谁敢这么干啊?都是被老师一路拍大的,等到大学毕业脑袋都缝了好几百针了,足球是最需要个体和集体的结合,个体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集体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团队协作的潜意识,就连条件反射都没有了,大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我跟很多队员交流过,我们的队员让我很惊叹,我说你们比齐达内功夫还好,为什么?齐达内在踢球的时候一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怎样把一个比赛球队怎么踢球,第一个动作是按照这个支配他的身体、支配他的潜意识,我们的队员比齐达内多想一道,我们的球员踢球的时候抬头一看,这个人不跟我好,我就不给他传,我一定要传给跟我好的那个,很多重量级的国脚都跟我说凡是比赛打好的时候都是精诚团结的时候,我们很多的比赛其实都是在场外就决定的结果,都是人际关系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对足球的影响,足球是一个上场人数最多,场地最大的项目,所以它更能折射它所依托的文化背景,西方的表演有一句名言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演员,我套用这句话大胆说一句“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足球队”,我们整体的进步,大家这些栋梁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会带动很多方面的发展。
最后才是体制问题,这个用一个反证法,各种各样的体制五,无论是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还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不论是个人宗教,你看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无论是什么,都有优秀的球队都有很多满意的战绩,都培养过很多优秀的球星所以说体制是最后一位。
大家可以想,同体制我们在奥运会还拿32块金牌,足球搞不上去,就是足协国家机构的问题,仍然不是,巴西有一亿六千万人口,就算一半是男的,大概有一半都会踢球,我们的同事在巴西采访,随时都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在踢球,各个年龄段都有,都让他们觉得我们的采访记者都是业余足球高手,到那儿都不好意思申请,难怪我们90年代甲A的初期说国内有一些所谓的经纪人跑到南美去,甲A的球队选一些人随便在街头就带回来两个人都好用。
但是巴西人有一个笑话,大家可能不知道,球王贝利以及巴利贝壳(音)都担任巴西的体育部长,但是都干不下去负气而去,因为堂堂的体育部长,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袁伟民,就搞不了巴西足协主席,他都不知道巴西到底有什么比赛到底在踢什么?
堂堂的足球王国,说起来可笑,大家知道巴西有正规的足球联赛吗?他们都各自为政,都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从来都是里约州打自己的联赛,他们是同时踢一个本州的联赛、踢一个巴西杯赛、还有踢一个南美洲的解放者杯,最可笑的是有一天,这个日子我记不住了,但是我要说一说,这一天伟大的圣宝罗队同时派出四个球队参加四场比赛,所以巴西足协主席这个位置绝对是金不换,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下面的集团反映下来,有赞助商的问题。
堂堂的体育部长贝利以他们在巴西的知名度,他们受人尊敬的程度比总统还要高,他们管不了足协主席特协拉(音),大家记得1998年世界杯在法国,在美国举行抽签一仪式,当时没有邀请球王贝利去参加这个仪式,他们是很黑的。
济科(音)40岁当了两年体育部长跟他都斗不过,在巴西连饭都混不上,没有一个球队请他当教练,后来只好去日本去踢“L联赛”,为什么济科在日本这么受尊敬,就是以后他40岁了有了带动日本联赛的号召力,确实带动了日本足球整体的发展,济科在日本待遇高极了,就特协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出人才,就是因为普及。
巴西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巴西人认为上帝是巴西人,他们也认为上帝在造足球和世界的时候,他们就问巴西人你们想要什么,巴西人就说我们想要最好的球员,所以巴西有最好的球员,这个就搭配了世界上最差的足球管理人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得世界冠军。
所以说体制是次要的,如果我们不普及,如果我们有常年每星期踢两、三次踢球的中小学生达到10万,让每一个中国球员的后面有几万人在盯着他的位置,他们一定会好好踢,如果是万里挑一,千里挑一,这些球员就根本不会想这些。
最后重复一下中国足球目前的状况直接三个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普及、文化、最后是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