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足联能管中国足协吗 中国足球为什么怎么无能

来源:24直播网

一、中国男足成绩这么差,为什么还不解散

距离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最后的决战越来越近,中国男足国家队已经确定将提前集训,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足协之所以如此重视,根本原因是前半段的比赛国足表现太差。那么,既然中国男足成绩这么差,为什么还不解散呢?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回望过去,中国男足的成绩远没有现在这么差。自1976年参加亚洲杯开始,中国男足在国际大赛上也曾有过不少亮眼的表现,1984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亚洲杯亚军,1988年和2008年两次参加奥运会正赛,并参加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1998年12月,中国男足创造历史最高排名纪录,位列国际足联第37位。然而,男足的辉煌仅仅局限于2004年之前,从2004年亚洲杯之后,男足如王小二过年。

从2005年开始,男足仅仅主教练就换了十多茬,强如里皮,也未能一次性干满两年。在此期间,中国男足一会本土,一会学塞黑,一会又本土,一会又学西班牙,一会又回到本土,一会又学法国,一会还是本土,一会又学习意大利,然后又回到本土。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男足成绩越来越差,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足协各种瞎折腾。

中国男足成绩这么差,为什么还不解散?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不可估量的球迷基础。有一句话说得好,国足伤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虽然国足也曾给我们留下过许多难忘的瞬间,但更多的却是悲伤。但是,即便如此,中国球迷对于国足的喜爱却始终如一。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始终有球迷在支持,中国男足才能生存到现在。

不过,如果中国男足继续堕落下去,当球迷的失望累积的无以复加之时,中国男足也便迎来了解散之日。所以,奉劝中国男足,努力拼搏吧,否则到时候别怪球迷不客气。2022年世预赛40强赛最后的决战即将打响,期待中国男足能够打出精气神,取得一个能够让球迷接受的好成绩!加油!

二、中国足球为什么怎么无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中国足球屡战不胜,一是心理上处于劣势:韩国、日本等亚洲足球强国在足球上压制了中国数十年,使得中国面对这些亚洲强队难免惴惴不安,心理上处于劣势,输球也就在所难免了,至于更强的国际球队那就更恐慌了。再是技术上处于劣势:中国球员在技术上根本比不上他国球员,这是没办法的事,上述国家足球氛围比中国浓郁许多,很多人是为球而踢球,而中国很多人是为钱而踢球。目标不同,努力程度不同,成就也不同了。再接着是战术配合上处于劣势:他国球队(包括一些亚洲弱队)注重团队配合,战术意识、球员素养都非常高。而中国队队中每个人都想立功,都想争胜,球在脚下就带球独自带球狂奔、突破,然后被截断;即便冲到禁区,就算位置不佳、发力不稳也要射门,很少看到传给队友的(所谓“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群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最后是比赛经验处于劣势:韩、日、伊等亚洲强队都经历过足球最高竞技舞台世界杯的洗礼,对阵过德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顶级球队,比赛经验非常丰富,操控比赛能力也非常强,在面对几乎没打过什么国际比赛的中国球员自然游刃有余。除了中国国足本身原因,还有就是中国的足球环境了:中国足球氛围不够,家长不支持孩子踢球;上到足协下到裁判、球员一片黑暗,内部矛盾不断,黑幕重重。如此恶劣环境,国足如何发展?中国足球又如何挺立?如何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高洪波去年率领新一代国足3:0击败韩国,1:0胜法国,当时举国欢腾,大家都认为中国足球即将雄起。事实上,一两场比赛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高洪波的子弟兵当时面对的并非最强的韩国队和法国队,朴智星、朴周勇等绝对主力都不在场,法国当时内部矛盾重重(世界杯被淘汰就是内讧照成),而且韩、法也过于轻敌,给高洪波钻了个空子。不过,通过那场比赛也看到了国足的希望之处。初生牛犊不怕虎,邓卓翔、荣昊、杨昊等国足新一代小将拼得非常凶狠,一改昔日中国队“东亚病夫”的衰样,接连不断地冲击对方的阵地,反抢积极,回防迅速,进攻犀利,配合默契,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也将韩、法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国最终笑到了最后。中法战后法国巨星亨利也胜赞中国队不同以往的拼劲,特别称赞了门将曾诚的“狠”劲,扑球不要命,连他都感到害怕。为此,要想胜其他国家,振兴国足,除了整治足协高层、改善足球环境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国足畏缩不前、龟缩死守、浑浑噩噩的形象,不要做软脚虾,不要因为技术不如对方就不敢进攻。要敢拼、敢冲、敢闯,盗用《亮剑》中的台词:“狭路相逢勇者胜,倒在敌人的剑下不丢人,逢敌不敢亮剑才是最丢人的。”相信中国队多配合些,再多些拼劲,多打出些血性,也不会让人随意欺负了吧。其实国足本身并不算特别差,就是不敢拼,互相又不配合,球员在球场上完全就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输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唉……也不知何时能看到国足在比赛中拿出打架时的那些拼劲,如果能多拼一些,多配合一些,战胜国际强队也不是不可能的。即便输掉了比赛,只要肯拼命,也不至于被全国人民戳着脊梁骨骂吧。国足现在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啊……

求采纳

三、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臭是因为技术,还是制度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

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

“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

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

“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

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假计划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

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

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采用纯计划的组织形式进行。

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

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

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不择手段造假,起点缺乏诚信

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假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

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假与污浊。

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假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假’,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

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

“下一个孙雯在哪里?”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孙雯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女足选手很多,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女足队,下面还有梯队。”孙雯说。正是那个年代的良好基础,中国收获了女足的“黄金一代”。

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跟男足一样,屡屡让国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让球迷愤懑,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心酸。

缺乏“精神”是现在中国女足输球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国女足重振辉煌的关键,在于中国足协要去精心播种,毕竟,“铿锵玫瑰”重新花开终需时日。


24直播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