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国时期中国国足是亚洲第一当时的国足战绩如何
其实这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吧,因为民国时期,国足真的是强大的,我们无法想象,当时民国时期最早接触的外国文化就是综合性教育场所,里面都有很多的足球队,然后国人们也开始迷上了踢足球,而且当时民国时期的足球队还参加过,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首次对战的对手就是英国,不过0比2不敌,由于首次参赛,所以经验不足,所以,在柏林奥运会失利后,中国被欧洲各国观摩邀请友谊赛,开始了欧洲的踢球之旅。
其实,足球就是起源于中国,只不过当时人们把它叫做蹴鞠,而现代足球把它发扬光大的是英国,在当时的民国,英国踢足球,可是有绝对的话语权,1926年的时候,曾夺得九届足球冠军的英国足球队对来到了中国上海,准备参加史考托杯足球赛,大家以为会一如既往的夺得比赛只过令人吃惊的事情。
中国足球队竟然以4比1的大比分,直接刷新了当时的世界足坛,洗刷了亚洲人,不能踢足球的这一个制裁,只不过我们发现似乎现在的中国国足似乎越来越弱,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与当时民国时期的各种纷乱有关吧!因为民国的时候,既处于大变革时代,其中又经历了国共两党的内政,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没有机会一直将娱乐生活放在首位吧!这才导致了中国国足的没落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我说的这也仅仅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具体实际情况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默默的支持着中国国足,期待着他们能有更好的明天吧。
二、民国时期中国足球是在什么情况下组成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民国,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启蒙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国足球颇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1、名号与评论
名号:“中国铁军”
评论:
“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日本媒体)
“既生瑜,何生亮”(日本媒体)
“你们的球艺不错,要是体力好,阿森纳队必拜下风。”(阿森纳主教练)
“要是你再年轻10岁就好了,我一定把你留在阿森纳队,无论如何也不让你回中国。”(阿森纳主教练,指李惠堂)
2、战绩
远东运动会,9次冠军1次亚军
1936奥运会, 0:2负大英帝国
1948年奥运会,0:4负土耳其帝国
在亚洲,欺负日本是家常便饭,经常打出4、5个球的大比分,压的日本足球十几年抬不起头。
3、人物
李惠堂(东亚球王)、谭江柏(谭咏麟的父亲)、张邦伦(远东第一门神)、容启兆(领队)、张学良
李惠堂:已有网友对李惠堂其人做过非常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细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个帖子里看。
谭江柏:谭咏麟之父,生于广州,外号“谭铜头”,是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的国家代表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当时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之在后香港曾效力东方甲组足球队,为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获2003年第26届香港最佳足球明星选举的“球坛荣誉大奖”。
张邦伦:拥有远东第一“铁门”之称,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1948年和1952年,曾两次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尤其在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国家队队员张邦伦荣幸地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
容启兆:又名道兰,香山县南屏人。早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攻读化学。历任光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大学总务长、教务长、副校长等职,曾任暨南大学化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上海新亚制药厂副厂长兼总化学师。容启兆业余爱好体育,擅长足球,曾任中华全国体育会、上海市体育会、上海足球联合会常务理事。1948年,时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的容启兆,作为中国国家足球队的领队,率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
张学良:作为一个政治家,张学良无疑是异类,他本人非常关心体育的发展。当年资助过刘长春,于1932年也资助过那时的国家队。但是,当1936奥运会举办之时,张学良将军再想资助,却有其心,无其力了。
4、经费
当时,中国经济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衰败,经过民族资本主义10余年的发展,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各地军阀,也比较重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东北的张作霖、张学良;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白崇禧。但真正投资足球的几乎没有,国民政府也没有相关的预算,大家都在往军事或实业上投钱。
那时,中国足球队的筹钱方式也非常可怜,无异于江湖卖艺。为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所有工作人员集体出动,分别向国民政府中央各院部、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寻求支持。经过一番在全国从上到下、铺天盖地式的“化缘行动”,共筹集资金17万元,但仍缺5万元。协进会决定,足球队自筹资金,提前两个月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以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
于是,在国内被人顶礼膜拜的足球偶像们摇身一变,成了闯荡江湖、卖艺谋生的“戏班子”。他们转战东南亚各国,打友谊赛,辛苦60余天,只筹到5万,为了节约经费,在两个月的旅途中,乘船时,大家选择最低等的舱位,住宿则找最便宜的旅馆里最便宜的房间,有时,全体队员共住一间大统间,若床位不够,还需打地铺。吃饭,则是自己买菜,自己下厨,不知“下馆子”是何滋味。
5、主教练与球队训练
教练:颜成坤,他对足球一窍不通,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个球迷而已,但他挖空心思,想借担任教练之机出国游览。最后,凭借着南华体育会主席、香港中华巴士公司经理的双重职务,既有财又有势,他如愿谋得这个事关全队胜败命运的职位。
当时是没有训练条件的,既没有什么好的场地,也没有训练经费,主教练对于训练方法也是一窍不通。那时候,唯一的训练方法就是打比赛,打表演赛,既筹集了经费,又锻炼了队伍。
6、球员选拔
当时的体育主管部门对足球队的选拔工作非常重视,“凡我中华足球选手,务求网罗无遗,以期组成一个全国荟萃的劲旅”。为此,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特地成立了足球选拔委员会,考察全国各地的顶尖足球选手。经过3个月的选拔,1936年4月,中国足球队22人名单正式公布。其中就包括李惠堂和谭江柏。
7、历史瞬间:
奥运第一赛:0:2负英国
1936年8月6日,将永远载入中国足球史。这天下午5点半,中国队第一次亮相世界赛场,与英国队在柏林康姆逊球场狭路相逢。当时的比赛观众多达万人。不过,他们都是冲着世界劲旅英国队来的。比赛一开始,早已洞悉中国队虚实的英国队便严密看防李惠堂,使其纵有绝技也难以施展。上半场,中国队攻势凌厉,一次下底传中后的破门,可惜被裁判吹为越位。
两队以0比0结束上半场后,中场休息时,在场的西方记者纷纷在广播中感叹,中国队出人意料,不同凡响。下半场,双方易地再战,由于在东南亚连续征战,再加上抵达柏林后舟车劳顿,中国队逐渐体力不支,最终以0比2告负,就此结束了中国足球在世界赛场的“首演”。
民国奥运最后一赛:0:4负土耳其帝国
比赛之时,天公不作美,细雨霏霏。双方健儿在赛前热身时,衣衫就已湿透。球场也有积水,球重地滑,控球很不容易,中国队原先布置的短传渗透战术显出劣势,而土耳其队球员身高马大,占尽优势。开赛不久,土耳其队前锋即发动强大攻势,屡屡进犯中国队禁区;中国队几位前锋—谢文良人小体轻,常常滑跌;张金海几次冲门,都被土耳其队高大后卫抢截出界;何应芬跑动被阻,徒劳无功。中卫宋灵圣、刘松生被迫留后,死守家园,不敢压出;后卫侯榕生认真对付,疲于奔命。土耳其队几次角球,虽然都没有成功,但一边倒的场面已经预示了中国足球队的失败。二十分钟后,土队传切配合默契,高吊中国队门前,高大中锋及时插入与守门员张邦伦争抢落点,猛一甩头一锤成功,中国队丢失了第一球。其后中国队虽然急起反攻,但因盘带过慢,足球屡屡被土队后卫夺去,边线吊中,也常常无人接应,上半时比赛土队以一球领先。
下半场,两队易地再战。中国队诸将体力消耗殆尽,土队则越战越勇,几次单刀直入,守门员张邦伦几乎应接不暇。中国队前方诸将无所作为,后防则陷入苦战;竭力支撑十五分钟后,中国队后卫铲球落空,被土队右边锋插入,扫射又得一球。此后,中国队前锋众将精疲力竭,行动迟缓,进攻形同虚设;后防队员,苦苦抵御,又被对方攻入两个头球,最终以0比4受挫。中国队初赛失利,便遭淘汰,最后,在18支参赛队中名列14。
8、大事记
1924年中国足球队成立
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
1936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1948年,中国足球再一次参加奥运会
自1913年到1934年二战之前,中国足球,远东运动会10年9冠
三、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队怎么样
中国国家足球队始创于1924年,在1931年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
民国时期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正式国际比赛,最终获得亚军。从此,中国足球在亚洲鲜遇对手。1913年至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第一届获得亚军,21年间,中国队蝉联9届远东国家足球冠军。
当时的远东运动会,每逢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队交战,动辄打出5比1,4比0的大比分。上海远东运动会,中国队5比0大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上,中国队5比1战胜日本队再次获得冠军。为此,日本报纸的号外标题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从此,“中国铁军”的赞誉不胫而走。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了足球选拔委员会,考察全国各地的顶尖足球选手。经过3个月的选拔,1936年4月,中国足球队22人名单正式公布,“亚洲球王”李惠堂、香港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名列其中。然而,中国足球队的奥运之行却充满艰辛,差点儿因5万元而难以成行……为解燃眉之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所有工作人员集体出动,分别向国民政府中央各院部、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寻求支持。经过一番在全国从上到下、铺天盖地式的“化缘行动”共筹集资金17万元,但仍缺5万元。又是一番紧急讨论,注定了中国足球队的第一次走向世界之旅多灾多难。协进会决定,足球队自筹资金,提前两个月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以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1936年5月,中国队从上海出发,转战越南、印尼、缅甸、印度等国,在两个月的27场比赛中,24胜3平,不少当地华侨甚至焚香拜佛,欢迎中国队的到来。
为了节约经费,在两个月的旅途中,乘船时选择最低等的舱位,住宿则找最便宜的旅馆里最便宜的房间,有时床位不够还需打地铺。到达“卖艺地点”后,大家不是担心强队不与中国队比赛,就是害怕天公不作美,导致雨天无法比赛,因为这样都难以吸引大量观众,减少门票收入。更滑稽的是,为了防止当地主办单位从中作弊,比赛时,替补球员都要到赛场的各个入口处“监票”。当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获胜一方可获得更多的门票收入,所以,主力队员一场不落地把27场比赛踢完,即使有伤病或体力难支,也要咬牙坚持。整个东南亚之旅,中国队共获得近20万港币的收入。到达印度孟买后,中国队给因经费短缺而滞留国内的中国奥运会代表团汇去5万元,解决了整个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经费问题。双方在孟买会合后,一起前往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柏林奥运会足球赛制一开始就直接抽签踢淘汰赛,若首场告负便打道回府。一路历尽磨难,中国队首场便对阵英国队。不过,英国人的情报工作做得好,中国队东南亚之行的骄人战绩,他们早有耳闻,李惠堂的名声,也早已传至英伦三岛,为此英国王室特地给英国足球队发来专电以资鼓励。
1936年8月6日下午5点半,中国队第一次亮相世界赛场,与英国队在柏林康姆逊球场狭路相逢。当时的比赛观众多达万人。比赛一开始,早已洞悉中国队虚实的英国队便严密看防李惠堂,使其纵有绝技也难以施展。上半场,中国队攻势凌厉,一次下底传中后的破门,可惜被裁判吹为越位。两队以0比0结束上半场后,中场休息时,在场的西方记者纷纷在广播中感叹,中国队出人意料,不同凡响。下半场,双方易地再战,由于在东南亚连续征战,再加上抵达柏林后舟车劳顿,中国队逐渐体力不支,最终以0比2告负,就此结束了中国足球在世界赛场的“首演”。尽管输给英国队,但脚下技术、战术素养丝毫不弱。赛后,中国队的表现引起欧洲各足球强国的关注,英国报纸也对中国队评价极高,于是,欧洲各国邀请中国队前去比赛的电报接连飞来。在法国巴黎,中国队战平法国职业联赛中的强队巴黎红星队,李惠堂技惊四座。赛后的晚宴上,红星队的总经理拿着工作合同直接找到李惠堂,让他留在巴黎,并许以优厚待遇。当时,国际奥委会禁止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李惠堂一口回绝道:“我还要继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在英国伦敦,中国队战平英国职业联赛冠军球队哥灵顿队,观战的阿森纳队主教练指着李惠堂惋惜地说道:“要是你再年轻10岁就好了,我一定把你留在阿森纳队,无论如何也不让你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