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球员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中国足球球员一代不如一代,有很多原因,希望克服困难,有好的结果。
第一,谈到中国足球所出现的问题,徐亮首先认为是在足球培养体制上:“我个人理解的为什么国足的水平达不到以前的水准。首先是我们1981年以前的这一波,我从小还是在体制内,免吃住、免训练费,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从2001年开始就没有这个所谓的进队这么一说,全叫私自班。由于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之后,足球这个项目彻底进入市场化,1994年进入职业联赛,说实话咱们亚洲赢过韩国、日本、伊朗,这些咱都赢过,所有人的目标包括展望,都是能够冲进世界杯,2002年我们确实冲进世界杯了。
第二,首先第一点,从整个的足球体制上,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后,徐亮谈到了球员培养的问题,“紧接着就是球员,我们那个年代在良好传承下,队员们所谓的职业精神,有好的职业传承,在这样好的足球传承下,一代一代出来的球员,骨子里有拼劲、有干劲,你踢成什么样很重要。你要是说能力有限,那你是不可能被入选的,教练也不敢让你上场,因为没人愿意拿主教练的位置去开玩笑,所以那会很少有去扯些乱七八糟的,很少。
第三,教练也懂得主体在哪,所以更多的是人才的培养,后来为什么说足球一代不如一代,就在这里,因为没有了传承,没有了精英的培养,没有优秀的教练进入基层,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是这样的结果。”
中国足协主席,足球分管负责人已经换了多少届了,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的有几个?当然这也与足球人才少有关,但矮子里面选高的,我认为专业的还是比外行人要好,为什么不给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人士机会呢?每一任足协除了喊的口号基本一致外,对足球都会有不同的理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难以从实质上延续发展,经常干了一半推倒重来,接着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踢球太难了,场地没有,学校不支持,体系没建立,这样的教育资源你让孩子们怎么热爱足球?以前的中国足球好歹还有好几个在一级联赛中效力的球员,现在直接就没有了,普通家庭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太难。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完善,想想看从十几亿人中竟然选不出一个亚洲一流的足球队这是多么的可怕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足球运动员都是一些贫困家庭出来的,但是国足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有钱家的孩子,首先在吃苦耐劳这一点肯定是不如还没出生的运动员。网上还留过一张图,别的国家都是好几个孩子在踢一个足球,而中国孩子在踢足球时都是人手一个用手来打中国足球水平不行,却在假赌黑上做的腥风水起。有点能力的球员,因为不给走后门,不踢假球,反而得不到机会被埋没,那些水平一般,家里有钱的反而进了国家队。严肃足球纪律加强监管势在必行中国对于国足的资金投入量特别大,从里皮的年薪就能看出,但是这样只会造成物极必反。国家对于足球非常的重视,先不说教练换了多少个国内的国外的知名教练都换过,足球运动员不论成绩与否,薪资都固定不变,赢了还会有更多的奖金,出工不出力照样赚的盆满钵满,球员早就被金钱腐蚀,缺少了体育精神,谁还给你卖命呢中国足球没有愿意去做那个“前人栽树”,每个球员都是为了俱乐部的荣誉去争,可是忽略了国家队的成绩,女排,乒乓球又或者现在的篮球,它们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有着一代接一代的领导者,前赴后继的维系着传承,可是国足没有,不仅仅丧失了精神而且就快要断掉传承,这也是从小的教育基础,并没有打好。
二、那么多的归化人员,为何还是撑不起中国足球
在叙利亚铁定第一情况下,世界杯40强预选赛,中国足球必须剩下比赛全胜才有机会进入世界杯12强赛,于是有人问:那么多的归化人员,为何还是撑不起中国足球?
对此,大蜀黍想说,今年是归化元年,国足归化人员不是撑不起来,而是需要时间。
由于之前40强赛预选赛,中国主教练里皮挖的坑实在太深,导致中国跟叙利亚的分差根本逆转不过来。为保障万无一失,所以新教练李铁一上任就召集多名归化国脚,这么多规划是否有效果还是未知数,因为只打一场比赛,而且是面对弱旅关岛,但是在这场比赛中,归化国脚艾克森跟阿兰都进球了,而且阿兰还进了2个,从首场归化国脚的表现来看,可以打80分。
归化球员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一件好的事情,可以快速地提升国家队的实力,比如日本足球这样强队有归化,现在菲律宾、叙利亚这些球队也有归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中国足球彻底崛起,还要从根本上一步一步地去改变,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增快增强国力,走进世界强国顶峰。权宜之计!现阶段是最好办法!曾经日本在启用归化球员时,也遭到其他亚洲国家的指责,认为这是‘犯规’。但现在其他国家这么做,也没什么可惊讶的。”经过十几年归化发展,归化国脚一直为日本足球做贡献。
最后,艾克森、李可、侯永永、布朗宁、罗伯特-萧初、钱杰给,布朗宁、高拉特、埃尔克森和费尔南多、阿兰、洛国富,这些归化球员有的已经上场比赛为中国争光,并打进球,有的还在归化的路上,更有的还没有进国家队大门,大门已经给他们关闭了。
如果所有的归化球员都能进国家队,这套国足首发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不说能不能横扫亚洲,起码世预赛出个线还是问题不大的。振兴中国足球的良药,不是单单靠青训(30年发展不起来),也可以通过归化道路走捷径(正在进行中),赌赢了有功,赌输了大不了走人。大家要有耐心,还要有恒心,更有共同努力。
三、中国约有多少足球迷
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曾在中国几个城市对足球迷的情况作过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14岁以上的1.7221万名受访市民中,有3456人承认自己是足球迷,占受访总人数的20.8%。有人由此推算,中国城市的足球迷约占人口的两成左右。
有专门研究球迷行为的学者,根据球迷对球市的参与程度,把他们划分成4个级别:边缘球迷,其人数的比例为7%;初级球迷,人数的比例为64%;中级球迷19%;高级球迷8%。
边缘球迷是指足球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但对足球所知不多;初级球迷略懂足球的技战术,知道一些球星的名字;中级球迷参加球迷会,经常到球场观看球队训练和比赛,能对赛事进行分析,对球员的表现评头论足,还收集球星的签名、海报和照片,对他们的轶事如数家珍;高级球迷通常是球场拉拉队的策划者,又是到外地观赛的带领人,看球看出门道,评球入木三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加入球迷行列。据北京和广州的调查,女球迷的比例占17%,即平均每6位球迷中,有一位女球迷。女球迷中,不乏知名度高的人士。
四、如何看待中国足球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职业联赛的技战术水平和足球界的整体素质没有什么提高,可以说是原地踏步甚至还不如计划体制下的“赛会制”,于是为了刺激市场,投资人不择手段打假球,贿赂裁判,用“激素法”强心,用以维持逐渐没落的足球市场,在功利主义的摸爬滚打下忽略了青少年足球的建设,“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谈,他们的功利思想,不会,也不可能为足球这个拖累企业的产业作长期的投资,青少年足球教练素质低下,任人唯亲,就更不要说他们更为孩子们灌输什么先进的足球意识和教导知识性极强的技战术理念了。一代又一代,不同的人重复走着前辈技术粗糙、能力底下、非合理身体接触对抗的老路,不论甲A还是中超,其联赛的含金量和欣赏性何从谈起?频繁的失误,缓慢的进攻,摔跤式的身体对抗,无聊的拖延比赛时间。。。这样的联赛水平,难道不是明日黄花蝶也愁?观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对于这种乏善可陈的联赛,没有必要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上面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斫择欣赏价值更高的国外联赛更能让真正的球迷赏心悦目,何乐而不为?失去了球迷,等于失去了足球的市场,没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民营企业俱乐部,急于脱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足球明显成了“不良资产”,被更多不愿意再烧钱的老板们所遗弃。总而言之,造成不良的恶性循环的一切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来限制资本利益下所衍生的假、恶、丑现象,既然没法根除而流之于皮毛的应付,对中国足协来说,他们的生存条件不已市场为基础,因为他们的体制是“应试”性质的,对于更多的足球领导,他们的任务是上级指派下来的诸如“08奥运”的任务,于是,在任务业绩与足球发展两相权衡下,他们更倾向于前者以此升官发财。但是他们不知道,没有良好的联赛作保证,中国足球就是“断了线的风筝”,会越行越远。他们不能做到真正已球迷利益为本,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投资人,专业体制下的主管部门怎么能够出来职业体系下的东西呢?所以,不可能,08奥运不是为中国足球的年轻人作出的牺牲,真正牺牲的,是中国足球的未来。制度,像一支无形的手支配着一切,甚至违背客观规律,颠倒是非黑白.
五、中国足球迷最多的省是哪一个
顾名思义
当然是山东省啦
山东一个是人多
鲁能泰山队拿冠军的时候
全靠球迷的支持与呐喊
球迷是一支球队的助力器
没有球迷就没有好的成绩
这次奥运会阿根廷对阵巴西
我们中国的球迷是多么的热情
两支队伍谁被淘汰了都很可惜
更是球迷一阵欢呼一阵尖叫的
把比赛推上一个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