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一下当下中国足球文化
2009年岁末的中国,寒冷异常。而亿万中国足球球迷的心,也随着一场横扫中国足球界的“寒流”而跌入冰点。一场场假球被确定,一位位高官被逮捕,一层层黑幕被揭开。假赌黑丑闻的曝光,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割开了中国足球外表虚伪的面具,露出了下面隐藏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黑暗的真面目。的确,中国足球已经在歧途上越陷越深,亟待找到一条光明大道,可是这路,又在何方?
假赌黑事件的爆发让中国足球现状支离破碎。足协内部人人自危,唯恐自己也有东窗事发的时候;俱乐部之间互相猜忌,惟恐自己的利益受损;联赛和国家队更是已让人失去信心。看看我们身处的东亚足球大环境,在中国足球自废武功的这几年里,差不多和我们同时步入职业化的日韩,早已是亚洲足球的霸主和世界杯的常客;尚未步入职业化的朝鲜,羽翼也日渐丰满,凭自己的实力力压诸多亚洲豪强入围南非世界杯;而小小的中国香港,足球水平也进步神速,实力已不容小觑!而我们呢?除了一次次的从亚冠、世预赛、亚洲杯的战场上铩羽而归,一次次看着自己的世界排名滑向百名开外,一次次换帅、整顿却无济于事外,还有什麽?回头再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的联赛,假球、黑哨、内定、罢赛……似乎每轮比赛都少不了这些因素。甚至于,一片片绿茵场已然不是公平竞争的赛场而是各家足球俱乐部老总挣钱获利的“赌场”!金钱远胜于荣誉和尊严,这就是目前不少中国足球俱乐部所尊崇的理念!再看看球员转会,各家俱乐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设置高门槛阻挠转会,无视球员的个人意愿,妨碍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从当年的“陈涛事件”到现在的“徐亮事件”,中间有多少好球员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到头来,受损的,还是中国的足球力量。再看看球员留洋,一批批的人也不少,可就是没诞生一个像朴智星、中村俊辅那样威震欧洲足坛的大人物。再看看后备人才的发展,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原本属于他们踢球的场地却被用来盖高楼,足球学校更是少得可怜,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还有没有下一代?以上诸多的问题,怎么解决?中国足球职业化的道路已走了16年,我们得到了什么?难道真的只有假赌黑的恶习、一个用球迷的钱来欺骗球迷的联赛和一支“扶不起”的国家队?都说职业化是中国足球的出路,可是现在,出路没找着,却留下一堆问题!网球在中国起步晚,基础薄,然而仅仅小规模进行了一年的职业化探索,却取得了足球职业化16年都赶不上的好成绩。这真的令人反思!
拿我们的足球和欧洲足球强国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更明显的差距:五大联赛的比赛越到最后越能掀起高潮,而中国联赛最后时刻的场景多半是球员一个个倒地“诈伤”拖延时间;欧洲各大豪门球队都有自己的青训营,如米兰青训营、阿森纳青训营、皇马青训营……联赛各球队的预备队之间也有正规的比赛,而我们联赛的球队多半都没有完善的梯次配备,所谓的青年队平时就很少有踢高对抗的正式比赛的机会,更谈不上什麽青训营;欧洲足球强国很注重培养小孩子的足球兴趣,这种培养都是成体系的长期培养,而我们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只停留在中央的一纸空文和各级体育部门的置若罔闻;我们知道的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巴西总统卢拉皆是狂热的足球迷,英国首相布朗常常在唐宁街安排球员接见活动,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更是直接经营足球俱乐部的老板,而我们的上层在足球出现了丑闻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欧洲多数足球强国的球迷都很有素质,即使国家队的成绩不够理想,他们也会用各种方式支持球队,而近年来,每当中国队比赛时,球场的看台却越来越空,就算国家队成绩再不理想,球迷也不该弃之而去,这样的球迷才是职业的,才是当下中国足球队最需要的!即便现在我们和世界足球强国的差距是全面的,巨大的,但有了无数忠心球迷的支持,不离不弃,中国足球就拥有黑暗中的一丝光明。
当然,光明的未来离我们还很遥远,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做很多的努力。首先,赌球的毒瘤绝不能死灰复燃;其次,联赛水平要有所提高,俱乐部的经营要更加规范;再次,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要有一套完整的措施并落实到位;最后,全社会应该给予足球发展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的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全社会更多的鼓励和关怀而非再往伤口上撒盐。以上几点,就是振兴中国足球的必由之路,也许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可以等,只是希望这路走得不要太曲折。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从现在开始,踏实走好每一步,找准未来的方向,中国足球定会有否极泰来的一天!
2010年2月10日,中国男足在东亚四强赛中历史性的战胜了韩国队,令国人振奋!然而,一场胜利并不代表着中国足球已然赶上甚至超过亚洲强队。客观地讲,中国足球还只是亚洲二流,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正走向强盛的路还很远。欢喜过后,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有利的契机,大力发展足球,提高宣传和支持的力度,完善机制体制,彻底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让中国足球的带来惊艳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种长久的优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要借此东风,沿着正确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样中国足球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二、足球文化黑板报素材资料
足球文化黑板报素材资料01
足球文化黑板报素材资料02
足球文化黑板报素材资料03
足球文化
“激情桑巴”巴西:足球改变苦孩子的命运
印象中,亨利不是个大嘴巴,说话基本得体的。可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赛期间,他的确说过令1.9亿巴西人民内心不悦的一段话。“我小的时候,想整天都能踢球,但是父母告诉我,学习永远是第一的。”亨利说。“在巴西,他们从早晨八点一直踢到晚上六点的。”真不知道,亨利在何种情境下做了如上表达,总之巴西人民真是不爽,这不是明显暗讽,巴西球星都是出身于不爱读书的不良少年嘛。
准备回击亨利的巴西人多了,让我们听听前国脚小儒尼尼奥咋说的。“他(亨利)是位伟大的球员,但是他没有必要把自己处于政治的漩涡中。在巴西,有80%不能上学的孩子是因为家中实在没钱,而非他们的父母不愿。巴西的孩子们已经够苦了。巴西人都希望可以获得与法国一样的医疗健康和教育体系。”没有谩骂,甚至没有烟火气,只有淡淡的无奈。
亨利的话不中听,但平心而论,他还是点中了巴西足球文化中的内核——苦孩子,球星路,职业球员身份是苦孩子逃离倒悬之苦的最佳路径。道理虽然如此,也别戳人痛处嘛,亨利之不妥很明显的。上届世界杯前,读《足球经济学》的某一篇章,论及中产阶级的增加是英格兰队世界杯成绩欠佳的直接原因。如今,对照亨利这句冒失的大实话,愈加觉得《足球经济学》的作者真有真知灼见啊。
写那本书的两位都是经济学家,都有纯熟的研究方法,他们研究了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赛英格兰国脚的家庭出身,结论是一半以上都是穷苦百姓的孩子,其中包括小贝、鲁尼、希勒、坎贝尔、费迪南德、亚当斯、杰拉德等等一线球星。只有四位国脚的父亲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在16岁之后继续接受教育,只有15%的国脚出身所谓“中产家庭”。这印证了一个共识,平民家庭式孕育球星的最佳环境。当然,您会举出卡卡、皮尔洛作为反例,富人的孩子同样能吃苦耐劳攀至足球之巅。不抬杠,毕竟这个比例还是太小了。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约70%的英国人会在16岁左右离开学校择业。三十年过去了,这个比例反过来了,70%的英国人会在那个年纪继续选择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不二信条啦,40%的英国人会最终完成高等教育。更有调查结果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人占据了这个国家绝大部分的财富,几乎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中产的儿子成为中产的可能性大大的,父母怎会舍得孩子走上坎坷的.职业足球路,哪怕鲁尼周薪可以30万英镑。当足球仅仅是爱好,而不是改变命运的手段时,那冲击向前的动力顿时会减损不少,道理不言自明。当一个社会呈现中产阶层膨胀为橄榄形样态时,足球人才的储备将有告急的趋势,英格兰就是研究者给出的明证之一。弗格森爵士在自传中曾经写到,英国职业球员之所以酗酒成风,皆是因为球员出身产业工人家庭,自小到了周末就看父亲一醉方休,耳濡目染,不好喝酒那才怪呢。
巴西不是英格兰,相当数量的国民脱离贫困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那些依山而建规模巨大的贫民窟不时地提醒着所有人,战胜贫困依然是这个国家的艰难使命。1970年曾经随巴西队捧得世界杯的塔斯陶老人说:“国家太大,贫富差距很大。只有拼尽一切才能摆脱贫困,数千个孩子拼争一个职业球员的机会,那足球水平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拥有了内马尔、罗纳尔多和罗马里奥。”这道理很容易懂,有机会当然要有胆量,走进贫民窟体会一样生的欲望,可能会更有心得。
世界杯临近,巴西人也在花费笔墨来描绘自己的足球生态,偶然读来会突生感慨的。在《圣保罗报》上,巴西本土作家找寻到了一个低级别联赛球员弗拉维奥,小伙子在充斥着暴力和犯罪的世界杯城市累西腓长大,感谢足球让他得以有机会逃离犯罪和迷失,不少小伙伴活不过30岁,不是罪犯的就是警察的子弹会射穿他们的身体。
其实,类似的故事很容易找到,在本届世界杯巴西队中也有不少现成的。阿尔维斯如今在巴萨大富大贵,而他的童年是在巴西北部荒漠省份巴利亚度过的,那可是一个苦寒之地。阿尔维斯经常感慨,为苦涩的孩提时光而自豪,没有那段日子,根本不知生命的意义。父亲是清贫的瓜农,一家人的收入就靠几亩薄田,每早五点父亲起床务农,小阿尔维斯必也随后下地。地地道道的贫下中农的后代,足球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巴西队中后方大将丹特效力于拜仁,近一两年正当红,也是苦孩子堆里嚼黄连的主。在另外一座世界杯城市萨尔瓦多附近有一个产业工人聚居的小城——费德拉考,丹特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母亲是超市收银员,他的第一块足球场就是超市的卸货场。职业球员梦自小就有,但是丹特屡屡被大俱乐部拒之门外。最终,距离家乡2000公里之外松原的小俱乐部发来一纸试训通知。攥着这张运命之门的出入证,全家人一筹莫展,真没有能力给孩子凑足路费,丹特此时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卖了最心爱的游戏机,换得一张飞往南方的单程机票。后来的故事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去年联合会杯赛在与意大利队关键一战中,丹特打入一球,看台上的一家人不禁疯狂起来,因他的奋斗而改变命运的一家人是最充沛的正能量。
还有曼城锋将若奥也是绝好的例子,他16岁即代表科林西安队参加联赛,17岁挣钱给父母买了第一套房子,当把钥匙交到父母手中时,一家人想起了因车祸丧生的若奥的哥哥,不禁痛哭失声。正是哥哥的死让若奥迸发能量,要将一家人脱离苦海,最快的路径就是踢进职业足球俱乐部。若奥是苦孩子中的幸运儿,他们信仰足球。过往几年,又有数百万巴西孩子脱离贫困,互联网和电子游戏也在侵蚀着孩子们原本用来踢球的时间。当足球不再与命运有关,而仅仅是游戏而已,那球星路上就不再那么拥挤了吧,惊喜是不是也会少很多啊,普天之下是不是都一样啊?
三、伦敦足球文化
伦敦中部:切尔西(斯坦福桥球场)
伦敦中北部:托特纳姆(白鹿巷球场)、阿森纳(酋长球场)
伦敦西北部:沃特福德
伦敦北部:查尔顿(山谷球场)
伦敦东北部:布伦德福德[英乙]
伦敦东部:女皇公园巡游者、富勒姆
伦敦东南部:米尔沃尔
伦敦南部:水晶宫(塞尔霍特公园球场)温布尔登[英甲]
伦敦西部:西汉姆联(厄普顿公园球场)、莱顿[英丙]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足球已经浸透到英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足球在英国与其说是体育运动,不如说是一种体育文化。
球场
英国足球俱乐部大都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很多球场在经历了岁月的剥蚀之后,一副沧桑的模样,但现在的很多体育场要说出准确的年龄还真的不太容易,在我到过的体育场中,西汉姆联队的体育场是比较古老的,它的根基建于本世纪初,当初因为观众比较少,只建有一面看台,后来随着发展,不断在扩建,最后位于东面的世纪看台到1994年才完工。
这些体育场尽管比较古老,但设施都比较完善,四周的看台都有顶棚,对观众来说看球风雨无阻。这些体育场是专门的足球场,球场四周没有田径跑道。
不过随着英格兰超级联赛这几年很红火,国内观众人数猛增,而英国的体育场平均座位只有3万多个,因此包括阿森纳在内的很多俱乐部都在筹划修建新的体育场,但这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搬到新址可能会失去已经百年的俱乐部周围的球迷和氛围。
当然也有些俱乐部已经搬入新居,托特纳姆热刺队的新体育场建得特别豪华,左右看台顶段各有一个非常大的屏幕,随时播放比赛精彩镜头,座位也都是软椅。伦敦西郊乙级俱乐部威科姆队的新体育场更是别致,该体育场建在山坳里,四周的山坡上是碧绿的草地,山上是密密的树林,站在山坡上也能看到比赛。
球迷
每逢周末,伦敦各线地铁里都挤满了去看球的球迷,仅仅伦敦一个城市就有5支英超球队,甲级队也有四五支,其他级别的球队更多。球迷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尽管英超联赛的水平高,但有的球迷可能就喜欢某个乙级队,因此永远跟定自己喜欢的球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英国俱乐部历史悠久,别看有的俱乐部现在较为落魄,但想当年可能是联赛冠军。很多球迷都是“世袭”的,一个球迷之所以喜欢现在的一个俱乐部队,可能是因为他的爷爷或是太爷当时就比较喜欢这个俱乐部,他只不过是继承了“家传”而已。
最近阿森纳俱乐部在筹措建设新场馆时,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很多老球迷死后都埋葬在俱乐部周围,誓与俱乐部生死相依,阿森纳俱乐部也想把这些球迷的骨灰一同迁移到新的体育场,但由于人数太多可能比较麻烦,于是俱乐部出了一个告示,希望在新的场馆建一座纪念碑,把那些不能把骨灰迁到新址的球迷的名字刻在碑上。
球市
英超联赛每场比赛基本都能坐满观众,大部分比赛的门票提前一个月就卖光了。甲级联赛比赛观众略少,但除了像张恩华效力的格里姆斯比城队每场比赛会出现只有3000名观众的俱乐部队外,大部分比赛每场都能有80%的上座率。英国球市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是球迷比较固定,很多人都是俱乐部的会员,门票都是赛季票,一张票可以看整个赛季俱乐部主客场的所有比赛,方便又便宜。俱乐部也为吸引观众开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如一家3口票、情侣票等等。
所有俱乐部都设有专门商品店,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商品。主要的是印有俱乐部标志的围巾、帽子、衣服、纪念章等等,也有印有所有运动员名字的帽子、运动衫出售。每逢大赛,俱乐部也突击生产一些纪念商品,例如阿森纳队本赛季在欧洲冠军杯赛中主场迎战德国拜仁慕尼黑队时,就临时生产了印有这两个队名字的围巾,卖得非常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