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足球信息化平台(中国有多少球迷)

来源:24直播网

一、国足为什么叫海参队

关于国足为什么叫海参队如下:

海参队是指国足,国足有个名字叫海参队,意思是成绩不怎么样,却天天吃海参和鲍鱼等补品。

“国足海参”梗来源于一次对中国男足的采访,在国足1比3不敌越南之后,队长吴曦在采访中直言“每天会坚持吃海参,累的时候两根,大部分时间都是一根”,这也使得吴曦和国足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国足被称为"海参队"是由于中国国家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中表现不佳的调侃而得名。"海参"是一种海洋生物,外表软弱无力,缺乏防御力。

这个绰号可能取自中国国家足球队在比赛中缺乏实力和成绩不佳的形象。然而,这个绰号并不是官方的名称,而是一种调侃和讽刺,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或觉得不公平。

海参队是指中国男足。男足在1-3不敌越南后,队长吴曦在采访时说“全队每天都坚持吃海参”,网友们通过对比越南球员的艰难生活,认为男足吃着好东西却不给力,从此调侃男足为“海参队”,而“罪魁祸首”吴曦也被称作“海参队长”。

引发网友热议:

事实上,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海参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从足球运动员的角度来讲,训练之余吃根海参,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只不过,将海参和中国男足踢球的水平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

成绩不咋样,却天天吃海参、鲍鱼等补品,所以,球迷们不答应了,在足球界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们之所以被球迷吐槽,更多的还是吃的好,却没发挥出对得起海参的表现愧对球迷们的支持,看到部分国足队员在场上无精打采的精神面貌,球迷们更是对此非常不满,所以才对他们说自己吃海参有意见。

二、中国有多少球迷

按说,中国足协和国际足联都称得上是“权威机构”,但二者在这两项数据上的统计却“大相径庭”,而在注册球员上,足协说是8000人,FIFA却称多达71万之众,两家的数据相差甚远。在国足梦断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当口,这更让广大球迷感到“被噎着了”。有网友调侃,“FIFA毕竟是‘外人’,他们怎么可能有中国足协了解国情?”

FIFA:中国足球人口2600万

国足客负伊拉克后,一时间无论是球迷、媒体还是足球圈业内人士,均对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讨。而绝大部分人也将国足战绩不佳的原因,直接归为了青少年体系的缺失以及足球人口的匮乏。不过国际足联官网公布的一组全球足球人口的数据,却让这种观点有些“站不住脚”。该排行榜上,中国的足球人口数量竟然高居世界第一。

也许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的原因,也许是中国的足球人口“藏在民间”,总之,在FIFA官方公布的世界足球人口统计数据中,中国以26166335人排名第一。五夺世界冠军的“足球王国”巴西,这项统计竟“只有”1319.77万排名第五,差不多才是中国的一半。在足球人口方面,伊拉克才有54万人,约旦更是刚过12万,面对绝对实力并不算超强的两队,国足遭遇三连败,颜面尽失的同时发人深思。

注册球员差近90倍到底哪个真

有关注册球员的统计,两大机构的数据更是“差得离谱”。不管你信不信,国际足联公布的中国注册球员数有711235人之众,虽然相距德国的630.89万注册球员相去甚远,但依然可以排名全世界前15。甚至世界杯和欧洲杯双料冠军西班牙也不过65.32万球员注册。

然而中国足协的统计数字竟然是“可怜巴巴”的8000人。两者相差如此之大,人们不禁想知道足协如此“整齐”的数字出自何处?今年9月,中国足协曾给各省市体育局下发问卷调查,做“足球人口普查”。而调查的结果,中国足协对外公布注册球员数确实仅有8000。究竟哪个更接近于真实,哪份数据更加可信?

专家:两个数字可能都不准

有专家表示,由于中国足协和国际足联都未曾公布统计标准和详情,因此两组数字的准确度都值得商榷,可能都不准确。中国足协统计的很可能只是职业和半职业球员,而没包括学校和社区业余踢球者。以大约100支职业、半职业队计算,一个队约80人,总数接近8000人,也勉强说得过去。

而FIFA官网上的这一数据,统计的“标准”的标准和足协可能有本质上的不同,按照FIFA的一贯行事风格,学校和社区业余踢球者应该是在统计之内的。在国际足联看来,平常常踢“坝坝球”的“球员”,也是“足球人口”。所以,如此得出71万之众也无可厚非。

我国男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踢球的人口少,根本而言和男子三大球的排球、篮球一样

因为这三大球都是身体高强度对抗

特别是篮球和足球,还包括身体的碰撞,在高速运动中碰撞,还要在碰撞中保持技术动作的不变形

这就是所谓的高对抗,高强度,长时间的综合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而这是从小开始,营养、训练、竞赛等,都是没有解决的

这才是男子三大球不行的根本原因

三、是国足不配球迷还是球迷不配国足

主场0比4被哥伦比亚打穿,这是里皮时代最大的输球加上此前0比2不敌塞尔维亚,国足遭遇了里皮时代的第一个两连败。

舆论又炸了。很多人在说,“国足被打回原形”、“国足自取其辱”、“国足班门弄斧”……

有这个必要吗?

虽说哥伦比亚这次少了J罗和夸德拉多这些大牌,但它好歹是世界排名第13位的世界劲旅,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身体上,都是碾压。输0比4,是再正常不过的真实实力的反映。

何况,相比上一场,里皮这次一口气换了6名首发球员;何况,漫长的联赛刚结束不久,这个时间点上,国足球员的体能劣势被进一步放大。

里皮对热身赛的定位,看得很清楚:“我宁愿和强队比赛输了,也不愿像之前热身赛对菲律宾那样,赢了好几个球但却没有任何锻炼价值。”

一场惨败,让里皮在更多位置上试验了更多球员,让国足在认真比赛的强敌面前,进一步看清了自身进攻和中后场对抗方面的无力,热身赛的目的,其实就已经达到了。

一两场热身赛失利,就高呼“打回原形”,打回原形的恐怕不是国足,而是某些球迷自己。

纠结于热身赛的胜负而不是场上收获,是一种本末倒置。里皮看待热身赛胜负的“无所谓”,对应的是对锻炼球队的“有所谓”,这才是一位名帅应有的态度。

回顾中国足球历史,带国足热身赛成绩最渣的是谁?米卢。这位国足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带队期间,国足的热身赛成绩却只有可怜的6胜11平9负,胜率连25%都不到。

米卢把热身赛的功能用到了极致,他不断换人,疯狂试错,经常一场比赛换掉大半支球队,一度换到赞助商叫苦不迭,球迷媒体怨声载道。但他却在其中找到了最适合的战术和阵容,在关键的正赛中打出了最稳定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教练热身赛成绩好到飞起,到了正式大赛却是各种小组不出线,被弱旅欺负。

世预赛结束之后,里皮在国足的蜜月期结束,他最大的“敌人”正在浮出水面:球迷耐心和宽容的匮乏。

对于比赛,很多人只看重胜利,而不是球队从比赛中得到的东西;对于球员,很多人更喜欢的是玩梗、嘲讽和不断加深梗背后的刻板印象。

典型的例子,是这一场武磊的遭遇。几乎在所有的报道中,他错过的那次机会,都被定义为“单刀”,一次绝对的机会。然而事实上,机会是武磊靠速度自己创造的,而且当时还有三名对方球员围追封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次射门不进,都远远够不上“浪费”的标准。

如果不看比赛,只看“错失单刀”的标题,只看赛后满是嘲讽的舆论,你会发现,武磊就是个挥霍机会的败家子。因为国足和武磊,单刀球的界定标准,真是越来越宽泛了……

这公平吗?客观吗?对中国足球有好处吗?

里皮赛后建议,大家不要过多指责武磊,要看到好的地方,感谢他为球队创造出机会。但是,有多少人能听进他的建议呢?

一年前,米卢接受采访回顾当年的成功时说,“只有当天时、地利、人和都汇聚在一起,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那时候,不管是足协、球员、教练、记者还是民众,都恰巧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你知道,当这五个因素和谐同步时,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简单。”

他的话里,“恰巧”这个词,用得真实,我却读出悲怆。因为它透露出的判断,是这个成功过程的不可控制和不可复制。

米卢说,“中国可不喜欢等待。”

如果连里皮都不够格得到球迷的耐心,那么球迷也不够格得到一支更好的国足。

国足的成长需要耐心。


24直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