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几大俱乐部之间的恩恩怨怨。
1、足协的“赌”
中国足协自2000年后就酷爱豪赌,先是豪赌世界杯,结果世界杯倒是参与了一回,但中国足球却至少倒退了十年。2000年以前,好歹中国队还算是亚洲准强队,常年的亚洲老五。经此一赌,现在中国队充其量算亚洲2流,而且还是2流下游。连8强赛都混不进去了。现在又开始豪赌08了。不知南非世界杯时中国能不能赢香港。
2、鲁能的“嘴”
山东足球扰乱市场秩序,逆市而上,本无可厚非,谁叫人家是国企,不计成本呢。但鲁能从总经理到球迷都是能吹的了。动不动就中国最强队,中国皇马之类的言谈。今年四大皆空咱且不说,单说人皇马的荣誉是几十个联赛冠军,9个欧洲冠军拼出来的。虽然今年战绩不佳,但人家有那个资本,有那个资历。山东足球这些年仅拿过一个联赛冠军,有什么骄傲的。不要成绩不好,就说皇马成绩也不好的鬼话自欺欺人了。中国足球之所以不好,就是山东这样好大喜功,不愿自我反省的人太多了。
3、体育总局的“令”
中国足球区别于其他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足协并不能领导中国足球,足协上面还有体育总局这位大爷,没事就发一个莫名其妙的大令,足协的下官们,就德不管对错的执行下去。
4、联赛的“系”
世界大牌球队都有自己的二线队在踢联赛,比如拜仁青年队勒沃库森青年队 AC米兰青年队等都在各自国家的联赛踢球,但他们都不能与一队在同一级别联赛踢球。一旦升入顶级联赛就要将壳卖掉。中国的四川队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参照西方做法,足协令徐明卖掉壳,如其不卖,足协就可以将其降到下一级联赛。足协的不作为,也怪不得徐明。
5、青少年比赛高于成人比赛
世界各国公认的最高水平的比赛是世界杯,一个国家足球的最高任务是成年队。而中国确有自己的特色。奥运足球竟然高于世界杯且不说,连20岁以下青年比赛都成了举国关注的比赛了。真是天下奇闻。青少年足球运动是应重视,但那主要是提高青少年的技术水平,扩大参与规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要在世青赛上取得什么辉煌的成绩,在青少年就让队员打发成型。以损害未来的代价,在青少年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众所周知,成人队成绩才代表世界各国足球水平。并不是青少年成绩上去了,国家的足球水平就提高了。喀麦隆、尼日利亚都拿过奥运冠军,可以这些球员组成的国家队,现在连世界杯决赛圈都没进去。日本拿过世青赛亚军,可能说日本足球就是世界强队吗?德国、英格兰、法国、荷兰、捷克、意大利、西班牙等球队在奥运会和世青赛上的成绩甚至远不如中国,难道他们的足球水平就不如中国了。所以中国队在08奥运上成绩越好,我敢断定,再2010世界杯外围赛上摔的越惨。
6、政策的早令夕改
中国联赛的升降级改来改去就是明证。不知明年会不会再次宣布取消降级,可能性很大悠。以前联赛都快踢完了都敢改,何况明年联赛还没踢呢?
7、球迷的利益永远是无关紧要的
每年足协的政策都是先维护自己的利益,然后是俱乐部的利益。每次到最后都是损害球迷的利益。难道足协就怕球迷太多。
8、好大喜功
一个东亚运冠军一个东亚四强赛冠军和一次世青赛小组出现,三次鸡毛比赛(某记者说联欢会杯是鸡肋,那这三次比赛只能是鸡毛)就让我们的龙王乐的。
9、漠视现实,自以为是
中超联赛各队,除了某只不计成本的国企球队,实际都在亏损。中国足协却出台什么中超准入标准。什么盈利3000万等等。我敢断言,中国球队没一只达到这些标准的。足协明知不可为,各队都是弄虚作假,偏偏定这么高的门槛。欧洲五大联赛的准入标准也没这么高,基本只有两条:1、成绩合格 2、债务不超标
10、联赛永远是次要的
虽然我们年年喊联赛为本。但鬼都不信。
回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中国足球经历02年世界杯第31名的佳绩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以谢亚龙为核心的中国足协的英明领导下,中国足球与周边国家发展了睦邻友好的关系,交流方式也多种多样,由单纯的竞技转化成全武行。而对手,不再是日韩,而是伊拉克等在战火中沐浴的国家!
在亚洲,中国足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都是中国足协的功劳。泰国人高兴,因为他们能战胜中国队,结束了多年的“恐中症”;东南亚人高兴,因为他们的博彩因为中国队小组出局在亚洲杯大赚;韩国人高兴,因为他们从中国队身上拿走冠军;日本人也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球迷的“大义灭亲”,而不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国队最高兴,因为他们出名了,国际足联为此特意罚款4500美元。钱么?中国足球有的是钱,4500?你罚我45万我都给的起。东亚四强赛冠军?毛!我们要的是世界杯,你们这个垃圾比赛,我们不放在眼里!
伟大的中国球员,他们继承了先驱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优良传统,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吃红牌没事。我们的球衣不就是红的吗?专为中国球员量身定做的!
让我们赞扬一下我们的中国队吧,奥运散打冠军我们拿定了,奥运会足球赛的红牌我们承包了,当然,奥运足球金牌没分量,我们要申办2018年世界杯,等着吧,在伟大的中国足协的领导下,全体中国队员将高举“人不犯我,我偏犯人;牌不在多,有钱就行;踢得再差,奖金照拿;足协领导,金枪不倒”的伟大旗帜,为开创中国足球社会新局面而奋斗!
3月15的中泰之战让我很惊讶,我认为中国国家队现在就解散是最好的选择,看到他们在场上的表现实在太业余了,没有斗志,没有精神,所有的只是在应付所在的比赛,最后我觉得都回家抱孩子吧!兴许在孩子那能够找到他们的满足.一个喜欢足球的大连人.
我觉得现在想要最快速度的提高足球水平,我建议如下方案:1加强球员管理,使得有潜质的球员留学西方联赛的路平坦。不要怕自己联赛成绩不好,否则中国没有出路。
2借签日本,澳大利亚的发展思路-从西方引进些“过气”球星。(过气:年龄大了,无法在联赛立足的,准备退休的。但是如果象罗纳尔多这样虽然状态不在却仍然能算二流球星的球星,我们依然欢迎他加入我们的联赛。我想他们加入我们的联赛就是来退役的不是来赚钱的,所以应该不会太贵,再贵恐怕也没有某些中国球员的工资贵吧??)让他们来到我们的联赛和我们的球员踢比赛,言传身教,使我们耳闻目染,最后形成良好的氛围。
3足球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在运动中进球的比赛,因此,加强锻炼球队是最根本的目标,最好是和西方球队签定每年的友谊赛的约定,定时锻炼队伍是个很重要的决定
如何才能加入中国足协??我要整治中国足球
总之很佩服你,你想加入那里估计要有人脉,你没看足协的领导们天天都
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
输球表面上是球员水平不行,但为什么球员的水平会不行?
中国这么多人就找不出11个水平高的吗?
表面上中国人是多,克真正从事职业足球的人能有多少?据统计中国的职业注册球员是2万。在日本,这个数字是20万。
日本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
中国老说是从13亿人选11个人,其实是从2万人中选11个人,怎么能比得过人家的人才资源?
因为在中国,要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是需要大量金钱做支持的。足球学校的学费只有富人才上得起,所以是从有钱人中在选人。穷人想踢球?想都别想!
而且中国足协的官员选拔制度有着极大的问题。纵观那些足球强国,有哪个国家的足协是位于体育总局旗下的?人家的足协都是独立机构。这也就造成了足协主席由体育总局来任命的世界奇观。你说谢亚龙他一个跑步的懂什么足球?根本就是乱弹琴!这样的人怎么来领导整个中国足坛?而且出不了线他们是不会负责任的,表面上免去足协主席职务,实际上只是被调到体育总局其他部门继续腐败。上任足协主席阎世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出不了线不用负责,他们这群龟孙子就更加有恃无恐了。
一个国家的足球想要发展必须从联赛抓起,因为联赛是基础,是培养队员的温床。各大足球强国的联赛管理机构都是职业联盟,由各大俱乐部联合组成,任何俱乐部都有发言权,联赛盈利每个俱乐部都有份。可是中国的联赛由中国足协一手操控,盈利部分由足协全数掌控。而且中国足协的帐目是不对外公布的。赚了那么多钱用到哪了?怎么用了?谁也不知道。倒是足协官员的肚子一天天见长,四川地震也不见哪位足协官员捐款。因此本应属于俱乐部的利益都石沉大海了。俱乐部没有利益,自然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再加上中国足坛一贯的黑暗,愿意赞助的赞助商也是越来越少。培养人才无论从硬件到软件都是需要钱的,俱乐部没钱,怎么培养人?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的没落,实在是体制的没落,不要再骂球员了,不要再骂教练了,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输。
只战胜自己,就不必参赛(谋省中考模拟作文)
运动员中有一句经典的话:重要的是战胜自己。我考证不出这句话的知识产权属于哪位“不著名”的运动员,因为著名的运动员大多不说这句话。但我知道谁引用这句话都不算盗版,所以,无论是大赛前还是大赛后,爱说这句话的人都不少,但我发现说这句话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历次比赛都拿不到冠军的,二类是一到了比赛就心理压力过大的人。
赛前就知道自己是陪太子读书的,那光辉瞩目的领奖台是给别人搭建的,自己的成绩无非是别人名词递进时的基数,这个时候如对着采访的镜头,说出那句经典之话:“贵在参与,重要的是战胜自己。”那就是拿着涂了油彩的遮羞布这么一晃,就只剩下“光彩”了。语言的奇妙就在这里,就像曾国藩讨伐太平军时,把属下准备汇报给皇帝的战况材料中写到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虽说战场的局面照旧,但曾国藩却用那支笔把一支草包的清军“改造”成了顽强的队伍,慈禧太后听着也舒服多了,但剿灭太平军却不能用笔呀。
竞技体育比赛要的就是名次,战胜所有的对手,才能拿金牌,战胜的仅仅是自己,连铁牌也没人给你发,如果我们图的就是战胜自己,完全可以在自家的庭院之中“较量自己”嘛,就不必“千里赴戎机”,费银子,耗体力了。就像中国足球队,球迷宠,收入高,素质差,却自恋,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在亚洲是弱旅,早就战胜自己了,但就是战胜不了别人,这样的球队国家还养着干啥?难道就为了给国人添堵吗?让他们玩“战胜自己”不就行了吗。
那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战胜对手。战胜不了所有的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所有的对手战胜还没有失败感,又来一句“我战胜了自己”,可你自己能办奥运会,还是能办世界杯呀,不能办吧。这次奥运会国际友人们都来到了咱们的家门口,我们给人家的最高礼遇就是“战胜”对手。运动场上让人家尊敬你的前提就是你还是我的对手,被剑客击中,被拳击手打到,都不会成为今后的敌人,反倒是那些“屡战屡败”的对手,你就是拿高价的出场费邀请人家“强者”来打一场热身赛,人家都懒得来。
无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只要去参加竞技体育比赛,就要想到:我就是为了战胜对手才来的。战胜不了所有的对手不是失败,但战胜一个对手也是一次胜利,千万别把自己先当作了战胜的对手,战胜自己的事儿留着回家时再干。
竞技体育不是锻炼身体,伸伸腿弯弯腰,随着音乐做体操,竞技体育的精髓在于胜败,如果只是一个强者的游戏,那么这项运动也无法长久,李永波有句名言: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它的标准就是胜败。是啊,我们培养一个金牌奥运选手的资金在2004年大约是一亿人民币,如今就不止这个数了,不战胜对手,就不如把那些钱都用来发展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活动了。
运动员千万别拿“重要的是战胜自己”来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竞技体育战胜谁都重要,就是战胜自己不重要。
读书,一个拯救中国足球的法宝!
一提及中国足球,难免会使国人产生一种黯然神伤的感觉。尽管中国足球已经走过了几十年
的风雨历程,然而,一种灰暗的阴影却始终难以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那么,中国足球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呢?是管理体制问题,还是技术战术水平问题,或者是青少年后备人材培养问题?在笔者看来,导致中国足球多年以来发展状况止步不前的原因,它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几种病因之外,还有一种原因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球员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养问题。
也许有人会问,足球是一种体育项目,它怎么会与文化素养扯到一起去了?不错!足球的确是一种体育项目,然而它更是一种具有“头脑性”的团体竞技项目。在绿茵场上,只懂得用脚去踢球的人,他所为我们展现的顶多是一种匹夫之勇;而唯有懂得用心去踢球的人,他才能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智者之谋。
在此方面,作为我们近邻的韩国、日本,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一种文化足球理念的内涵。据
相关资料统计,在韩、日联赛效力的本土球员中,9 0%以上均为大学生,另有极少数球员为高中生。而在我国职业联赛效力的本地球员中,拥有初中以上文凭者居然仅占5%,大多数球员都是初中未毕业,更有甚者,连小学都没有读完。
由于文化知识的贫乏,将会使球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低下程度淋漓凸显,而以此种思维,也将会很难在赛场上拥有一种对形势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教练员技战术安排部署的领悟能力。曾有一位在中国短暂执教的世界级教练,下课之后扔下这样一句话:“我在很多国家都取得了成功,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在中国失败了。我的思想、我的战术,根本就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执行,我真的很困惑!”而同样的话,俄罗斯的涅波说过,韩国的金正男说过,巴西的拉扎罗尼说过,前南斯拉夫的米卢也说过。由于文化素养的低下,将会很难使球员在赛场上拥有一种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拿中、韩两国男足相比较,也许有很多人不
理解,韩国球员的身体条件要远逊于中国球员,个人能力也不见得比我们高出多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身强体壮的中国队却屡屡俯首于韩国队呢?在绿茵场上,中国球员也许并
不缺乏个人技术和体能,而唯一缺乏的却是韩国人的那种无私的爱国情怀以及忘我的拼搏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豪情的释放,才会激发起韩国球员凝聚成一支具有献身精神的战斗团
队,并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英勇前进!
在中国这方足球土壤上,至今我们所看到的仍然是一种贫瘠,而这种贫瘠确是必然的,因为首先在土壤成分中就太缺乏知识的成分。也许,我们不能说文化素养将决定足球的一切,但套用这样一句话:“文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能的!”而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渠道,唯有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提高了文化素养,才能使中国球员在绿茵赛场上,拥有一种智慧的果敢,一种爱国的豪情和一种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团队作战欲望,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二、张谦***中国足球失掉血性了吗
鲁迅先生曾经作过一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在当时的年代用以警醒国民,振奋精神。倘若先生在世,且为一介球迷,料想他是绝不会作出类似文字来评介中国足球的,盖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而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球迷,至今看球已近20载光阴。然则这近20年来,我亲眼目睹了89年的狮城兵败,92年的吉隆坡速败,97年的金州溃败,乃至今日的武汉之败。日韩沙伊蹂躏过中国足球,巴林泰国戏耍过中国足球,甚至连马尔代夫也曾让中国足球颜面尽失。而今天,在一场瓢泼大雨中,皮肤黝黑的马来西亚人也让中国足球再度蒙羞。
想起了一首歌,“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如果只看这一句的话,倒与今日之气氛恰如其分。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还能让千疮百孔的中国足球感觉到什么才是痛吗?
倘使凭借这些失败而推断中国足球失掉了血性,那可以说是谬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一直珍藏着两副画面:一是1988年在东京国立竞技体育场那场酣畅淋漓的2:1,一是于根伟那粒将中国足球送进世界杯神圣殿堂的入球。虽然,只有这可怜的两次闪光,但也足以慰藉苦难的中国球迷。
不要把那个印度裁判作为替罪羊,他瘦弱的身躯担当不起如此重责——心宽体胖的闫世铎主席倒可一试。我一直以为,裁判因素在两支实力相当的球队交锋中才可能真正起作用,而在两支实力差距太大的球队交锋中所起的负面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裁判可以漏判一粒点球,但他不可能吹掉我们的每一个进球。正如4:1狂扫国米的那支罗马队。
不要把运气因素再纳入到赛后总结中去,一个门柱球说明不了运气有多差,差的是学艺不精,差的是心理素质和比赛作风。
也不要把天气原因作为输球的借口,虽然马来西亚人可能比我们更习惯于水战,可他们几时又见识过摄氏3度的低温呢?也许,也会有人遗憾,我们其实应该把主场搬到昆明,而不是一马平川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否则,能将这群瘦小的东南亚人拖死。
罢了,不要为失利再找借口了。在电视屏幕上,我看到的是一群毫无斗志的散兵游勇,看到的是手足无措的主教练,看到的是痴心不改的球迷。无数双眼睛看到的是一场拙劣的比赛,是一场与天气截然相反的“雷声大,雨点小”的进攻。足球比赛拼的不仅仅是身体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必胜的信心。连马来西亚人都没有像我们赛前所预计的那样龟缩后场死守保平,而是防守反击打得有声有色。这究竟是“艺高人胆大”还是对中国足球的藐视呢?
我感觉不到悲哀,只是想,长此以往,中国足球莫不如去参加东南亚老虎杯,陪越南人、泰国人玩玩。
但倘若以此来揣测中国球员们失掉了血性,非但是谬误,我觉得简直是污蔑。
球迷们应当记得左树声的掷地豪言“男子汉就应该踢足球”,应当记得唐尧东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队门前的飞身冲顶,应当记得杨晨的头缠绷带血染黄沙,甚至还应当记得同样的这支国奥队当年在世青赛上的惊艳表演。然而惊艳终归只是惊鸿一瞥。如同更早些时候在墨西哥世青赛上与巴斯滕、普罗辛内茨基被同评为“六大希望之星”的李华筠,如今早已是过眼云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惊醒他。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我记得在中韩之战之后,刘建宏与金志扬指导曾说,只要剩余的比赛全胜,国奥照样出线;而在中马之战之前,刘建宏与肖笃寅指导又在津津乐道于多拿净胜球的问题。仿佛我们的对手只有韩国,而我们能在51的长沙会战中酣畅淋漓地拿下韩国,并以净胜球的优势登上开往雅典的班机。
我忍无可忍,通过手机短信交流平台发了一条信息给他们“不要再探讨净胜球的问题了,那样毫无意义,能拿下比赛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很遗憾,主持人在比赛中并没有播放哪怕是一条球迷留言。大概是骂者甚众吧。
大多数媒体,尤其是当它担负起报道中国足球的责任时,习惯性的是扮演墙头草的角色。赢了,一好百好;输了,一了百了。但我们也不能藉此来评价媒体也失去了血性。毕竟,黄健翔在解说中也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这也许是本届国奥队在奥运会预选赛上最后的有意义的四分钟了”。
我十分怀念《足球之夜》刚开播那两年的张斌与刘建宏。在每期节目中,他们对中国足球进行着深刻而理性的批判,那是《足球之夜》最让人难忘的一段黄金岁月。后来,也许是受中国足球大环境的影响吧,张斌走到了幕后,而刘建宏渐趋中庸。
我不否认刘建宏等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不要再为中国足球造梦了,就像当年把这支国奥队罩上“超白金”的光环那样。
国奥兵败汉城之后,我曾经说“国奥熬不到51长沙会战的那天”。很不幸,这个预言实现了,而且实现得如此之快。这其实不是我的本意,我本以为起码应当是在战完伊朗之后的。
中国足球的奥运梦想已然破灭,但中国足球却绝不能失掉了他的血性。剩余的四场比赛并非只是一个过场,对伊朗,我们有1:4和0:4的耻辱;对韩国,更是无须赘言。我只想对这群国奥的战士们说——如果他们还配得上“战士”这个称号的话——你们可以不做历史的缔造者,但你们必须做荣誉的捍卫者。
祥子其实是个好人,但好人一般不聪明,所以好人也通常没有好报,尤其是吃中国足球这碗饭。而对于那个性质为民间团体,却每每以官方姿态发号施令或者睥睨天下的协会及其领导人,我实在无话可说。
就在准备落笔之前,我想到了31号国家队还将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与中国香港交手,脑海中突然闪现了一个词
三、请高人分类欧洲足球队
东欧: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
俄罗斯斯洛伐克乌克兰阿尔巴尼亚等国;
中欧: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个国家的统称。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南欧:包括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摩纳哥;
北欧: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
在足球地理上也可以这样划分
不过要点出三点
第一、俄罗斯一般不叫他东欧球队罗马尼亚属于南欧也属于东欧
第二、传统意义上,足球中划分并不是那么细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说东欧球队北欧球队然后并不太区分中欧、南欧、西欧
第三、英国因为隔着英吉利海峡与大陆相对在一定程度上以英国的角度会称他们都是大陆球队
如果看打法其实不可一概而论
目前世界的足球流派主要分为3派:欧洲派(以德国和英格兰等为代表)、南美派(以巴西和阿根廷等为代表)和欧洲拉丁派(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
欧洲派代表德国在2006年世界杯中大放异彩,他们不仅依靠着东道主的优势,还有充沛的体力、使用的技战术和顽强的意志力。德国队的打法比传统欧洲派打法更完善,他们的技术也比欧洲派更加细腻,在这些基础上,他们保留并升华了欧洲派的勇猛凶狠、斗志高昂。
所谓欧洲拉丁派,指欧洲派与南美派高度融合的一种流派,技术上融入南美派的娴熟、精巧、细腻、多变;战术上推崇欧洲派的快速、简单、实效。欧洲拉丁派的四大豪门代表是: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2006年世界杯四强之中,欧洲拉丁派占了三席,而西班牙的表现亦很不错,只是被“同门”淘汰。
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共同特点就是守强于攻,他们的顽强防守让对手颇感无奈。周所周知,在赛会制的比赛中,得中场者得天下。因此,意大利可以在世界杯中让进攻华丽而防守不济的杰克铩羽而归,法国可以让攻强弱守的巴西黯然回家,葡萄牙可以让整体实力极强的英格兰无计可施。
而这三支球队的完善的防守体系,来源于他们出众的技术和精巧的战术:意大利的防守堪称是一种艺术,防守反击战术是他们成功的基础,虽然他们已经没有维埃里那样出色的前锋,但却拥有着极强的中场创造力;法国的中后场相当强大,有里贝里的冲击力,还有亨利这样的前锋将一个个中场创造的杀机转变为进球;葡萄牙在2006世界杯中在几乎没有前锋进球的情况下依然高歌猛进,依靠的就是主教练斯科拉里的战术设置和球员自身的技术水准,还有强大的意志力。目前,足球行家趋向于流派划分为三类,即欧洲派、南美派和欧洲拉丁派。其理论依据是:流派是一个集合概念,是若干国家某种打法风格的粗略反映。流派形成的过程主要受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社会观念、身体条件和主观追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是流派正确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三种流派在技、战术、身体、心理方面各有优势。
1.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三大流派的特点
欧洲派特点
英国、原西德都属这一流派。在技术上,讲求时机与实效。他们的运、控球动作简捷,多采用一次性出球并以中长传配合见多,运射频繁有力,头球争夺能力强,抢截凶狠;战术上,打法较为简练,整体意识强,气势逼人,充分运用中长传球快速通过中场,直接威胁球门并不失时机地争抢射门,前场进攻多以远射、头球、外围传中和包抄冲门为主。防守上多采用区域盯人与人盯人混合运用,逼抢勇猛凶狠;身体上,最典型的特点是有不间歇奔跑的体力,其次是具有强健高大的体格、爆发力量和速度;心理上,充满自信心,情绪高昂,勇于冒险,作风泼辣,意识顽强,尤能适应快速、凶猛打法的竞争环境。
南美派的特点
巴西、阿根廷一直是南美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技术上,脚下功底深,动作细腻,灵活娴熟,并有良好的控球能力。善于在激烈的拼抢中以巧妙地摆脱和个人的运球突破对方,创造局部人数优势,造成以多打少。抢阻注重于稳妥,特别讲究出击时机和效果。战术上,整体进攻组织严密,以短传推进为主的配合方式快速通过中场,节奏感、特别是即兴应变力强。讲求突然性,表现在对方阵地防守中,善于抢点,以突然性进攻渗透防守,以不失时机地突然远射、冷射威胁球门。防守上追求集体作战,注重同伴间的保护与补位。身体上,具有与技术动作协调一致的灵活素质,同时、空间甚小的逼抢环境中,常常善于以灵活的身姿突破重围。此外,完成动作的爆发性力量和起动速度也十分突出。心理上,自信沉着,作风顽强,情绪稳定,思维灵活,具有适应现代足球凶抢的果敢品质。
欧洲拉丁派的特点
欧洲和南美派两大流派的风格特点,各有其令人着迷之处。就近些年来足球发展的状况看,两大流派在各取对方之长,以丰富自身的风格特色。在这种追逐中,欧洲拉丁派便应运而生了。所谓欧洲拉丁派是指欧洲与南美流派高度融合的一种派别。在这一流派中,目前普遍认为法国、意大利结合得较好,可谓是典型代表。
这一流派的最显著特点是:技术上融南美的娴熟、精巧、细腻与多变为一体;而在战术配合上,则更推崇欧洲的快速、简练和实效。
2.足球文化的视角
足球思考的文化视角,目前还难以肩负对足球本质审视的重任。因为,他迄今取得的成果,充其量是对足球发展的不同风格的现象探源。最典型的莫过于以“桑巴舞”概括巴西的足球风格。而意大利的链式防守,可归因于意大利民族多处战争状态,甚至可溯源到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民族特有的防御心理,因为时常各城邦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让各城邦神经高度紧张,枕戈待旦,以防止对手的侵袭。德国足球讲究攻守平衡,这与德意志民族讲究思辨,恪守理性,强调生命意志服从性律动等文化性格如出一辙,德国足球队员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攻守张驰有序,富于生命力强意志爆发的整体纪律感、秩序感、韵律感的确让人深深感动,可其“足球机器”式的呆板,在球场上缺乏创意也常常让人失望。
当今世界足球大融合的大背景同样是文化的大融合,欧式、拉美式足球大碰撞,各国球星走南闯北,跨洲越洋……,也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势在必然行的融洽走势,在此发展之中,每一个本体文化应吐故纳新,蓄其精华,弃其糟粕。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体现着民族的个性。同时,在处于世纪之交的现代社会,我国的足球运动要有国际眼光,决不能关起门来,与世隔绝。不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很好地吸收外国文化;不吸收外国文化,民族则很难生存、发展。
3.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走中国足球自己的路
足球起源于中国,根据史料记载,中国至少在距今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了足球活动,这已是被世界确认的历史事实。在美国出版的《世界之最》巨册中也如此记述了这一事实。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虽发明了足球但并不拥有足球,面对古人,应反省一下现在的中国足球,十几年艰辛,屡战屡败,症结何在?
当前世界足坛各种流派各种打法正呈现一股互相借鉴互相渗透融汇的潮流,但这股潮流并不是把各家风格趋于同化、呆板化;相反,却是朝着各家风格更加丰富更具个性的方向发展。我们学会了某家欧式风格后,不结合自身条件,社会文化特点发展自己的风格与打法,其后果是永远赶不上前者发展步伐。所以,应认清足球的改革已经深化到观念的变革--文化层次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现代足球规律的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华融入到足球中去,不仅要研究足球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研究足球的特殊规律,更要花大气力下大功夫研究中国现代足球文化这个更加特殊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