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官网,中国校园足球为什么得不到普及

来源:24直播网

一、中国青少年足球学校有哪些

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促进足球发展改革以地方中小学校为基础而建立的特色学校。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1]

2018年9月29日,全国校园足球骨干师资第68期国家级培训班在重庆市南岸区结业。这一由教育部总体规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培训项目2018年共计培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近1.7万人。[2]

中文名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外文名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campus football

数量

2025年达到5万所

政策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意义

加强学生对足球爱好

设立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在3月16日的发布了《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并要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3]

设立目的

希望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推动成立大中小学校园足球队,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探索将高校足球竞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主要措施

促进足球普及

要求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以扶持特色带动普及,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扶持,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

完善保险机制

完善保险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希望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

扩充师资

要扩充师资队伍。通过培训现有专、兼职足球教师和招录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教练水平,鼓励引进海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到2020年,完成对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足球教师的一轮培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专业教育,为退役运动员转岗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3] [1]

首批试点

2015年,教育部计划在全国遴选并支持建设首批6000所左右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个左右的试点县(区)。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2015年,将根据国务院发展足球事业的整体部署,制定《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同时,遴选建设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计划在全国遴选并支持建设首批6000所左右的特色学校、10个左右的试点县(区)。此外,在推进各地普遍开展校内足球竞赛的基础上,分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四个层级,组织大、中、小学生足球联赛。

实施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骨干师资国家示范性培训项目,分期培训足球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及足球优秀退役运动员。我国还会与国际足球俱乐部在师资培训、引进技术、专家指导等方面开展合作。一些国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将送教上门。

根据教育部此前下发的通知,到2017年,将在全国遴选出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30个左右的校园足球试点县(区)。袁贵仁曾介绍,自2014年起,将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渠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个人推荐:NO1山东鲁能潍坊足校

NO2上海东亚根宝足校

NO3浙江绿城足校

NO4中国足协秦皇岛足球学校。

其他比较出名的有:马明宇足球学校,上海幸运星足球俱乐部(跟学校合作),北京三高(中学生)。另外有些俱乐部虽然没有足校不是顶级联赛球队但在培养球员方面还是不错的,比如大连毅腾,天津火车头。

二、中国青少年足球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

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中国足球的现状令人不满,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感慨万分。刘鹏说,中国足球的现状令全国人民很不满意,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必须深刻反省。青少年足球的基础如此薄弱,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如此匮乏,就是中国足球水平长期低下的重要的基础性原因。足球作为集体球类项目,它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它与个人项目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竞技性强的个人项目,虽然参与人数少,但通过适当选材、层次精雕细琢、科学训练,是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但是集体球类项目,特别是足球项目,需要众多选手共同参与、互相配合,众多球队相互交流、竞争提高,这就决定了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基础在于必须拥有相当大数量的热爱足球、参与足球、具有一定足球技能的足球人口。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青少年参与,就不可能孕育、涌现优秀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也就不可能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刘鹏举例说,巴西、阿根廷、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足球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几乎人人爱足球、人人踢足球,正因为他们拥有了大量的青少年足球人口,所以这些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站在了世界顶峰。据报道,在日本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青少年有50万人,而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7000人,差距不言而喻。“我们在对中国足球运动水平低下而扼腕长叹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极少、青少年后备人才极度匮乏的严峻现实。如果让目前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要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无异于想在沙滩上建摩天高楼”。感慨现实的同时,刘鹏提出:“我们必须从打好青少年足球基础做起,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绝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本着对中国足球未来负责的态度,从振兴中国足球的高度,痛下决心,花大力气狠抓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绝不要指望足球没有青少年的普及,就能提高水平。我们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抓基础,大力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这既是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推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运动的载体和手段,是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迫切的历史需要。”

三、中国校园足球为什么得不到普及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

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

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24直播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