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广沪的执教生涯
1980年到1984年上海少年队
1985年到1992年中国少年队
1993年到1998年中国健力宝少年队、青年队
1998年到1999年中国国奥队
2000年到目前深圳足球队
2005年3月9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任命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朱广沪在他的执教过程中曾先后与霍顿、内波姆尼亚奇、卡洛斯等十多名国外教练合作过,谦虚好学的他从这些教练身上学到了各种不同的足球思想,并加以研发灵活的任用,使他的执教风格兼具各家所长,并结合中国球员的特点。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强调整体、速度与逼抢,将防守放在第一位。执教深圳队以来,连续二年深圳队都是甲A中失球最少的队。
1980年到1984年上海少年队1985年到1992年中国少年队
1993年到1998年中国健力宝少年队、青年队
1998年到1999年中国国奥队
2000年到2005年深圳足球队
2005年到2007年中国国家队
2008年,朱广沪执教武汉光谷队,导致武汉光谷退出中超。
2009年,朱广沪重出江湖,重回深圳足球队,担任技术总监。
2009年9月开始执教陕西中新浐灞足球队签三年合同,2010年5月8日被解约。
2012年4月24日,据新华网英文频道介绍,在对原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受贿案的起诉书中提到,谢亚龙在2006年的时候收受了时任国家队主帅朱广沪所送的5万元。 2004年11月24日,首届中超联赛第20轮,深圳健力宝主场3-1战胜上海申花,提前两轮获得球队历史上第一个联赛冠军。这也是甲A联赛更名中超联赛以来,中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的第一个冠军。
深圳队阵容实力强大,这次夺得冠军,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冠军荣耀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深圳足球难以言说的痛苦,也是中国足球多年以来无法彻底根治的顽疾。
因为,这支夺冠的深圳队,已经被拖欠了七个月的工资和奖金。这样的一支队伍不但没有散掉,还能够拿到奖杯,是令人敬重的;但另一方面,如此强大的一支队伍,却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也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
在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和奖金的情况下,朱广沪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最终稳定住了军心,这才有了深圳队的优异成绩,连队员和球迷都承认,如果没有朱广沪,深圳队今年不可能打得这么好。
2000年,曾经的“健力宝青年队”主教练朱广沪成为深圳队主教练,2002年和2003年,深圳队分别取得联赛第五名和联赛亚军,这时候的深圳才成为中国联赛的劲旅。
2004年,甲A联赛更名为中超联赛,只有12支球队参加了首届中超联赛。而联赛第14轮北京和沈阳的比赛中,国安队对当值主裁判周伟新判罚不满,当即罢赛。
随后大连实德、北京国安等俱乐部开始了轰动一时的G7革命。最终北京国安因罢赛被罚3分,大连实德被罚6分。甲A时代霸主大连实德直接退出当年的冠军争夺。
没有了强劲对手的竞争,深圳队当年的中超算得上是顺风顺水。22场比赛深圳队取得11胜9平2负,仅丢13球,这样的成绩也让深圳健力宝队提前两轮获得当年中超的联赛冠军。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健力宝”的时代没有开始,就土崩瓦解。
深圳队获得冠军的热闹场面仅仅持续不到15分钟,庆祝活动结束后,面色铁青的主教练朱广沪将球员聚集到更衣室。更衣室里,也有很多前来拍摄深圳夺冠画面的媒体,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朱广沪竟然主动“开炮”:
“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可以决定,但是我们还要去做,还要去努力!把你们劳动付出的、应该得到的报酬必须要拿回来。我们能够拿到冠军,我们也能把我们应该享受的所有待遇拿到。”
这让人一头雾水的话,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更加详细的解释:“七个月的工资和奖金一点都没有给,我们的球员还这样地拼,我觉得太可爱了,可是我们上面的人,太可悲了。”
朱广沪新闻发布会上的话无异于点燃了一吨TNT,让本来被夺冠喜悦包围的媒体和球迷顿时被炸得目瞪口呆!
后来大家才知道,健力宝投资人张海在两年间,主业经营频频失策,而资本运作亦劳而无功。至2004年8月,张海被股东联手逐出。集团出事,球员的工资和奖金累计拖欠达到9000万。球队七个月没有发放任何工资和奖金,2004年的中超冠军,深圳球员一直是在饿着肚子的状态下获得的!
能够饿着肚子获得联赛冠军,深圳队的主教练朱广沪可以说居功至伟。众所周知,与共和国同龄的朱广沪,曾经是中国健力宝青年队的主教练,而这支深圳队的球员中,李玮锋正是朱广沪最得意的弟子。朱广沪的人格魅力,是团结球队获得冠军的重要保障。 2005年荣升国家队主帅后,一向谨小慎微的老朱继续高扬防反大旗,并在与日韩东亚四强赛的较量,及与德国国家队的热身赛上尝到了甜头。可是,中国队在亚洲的对手并不只是日韩伊沙,更多的是来自东南亚和中西亚的二、三流小球队,与它们对阵,迷信的老朱复制着4后卫+2后腰既定战术,依然是只有边路,不见中路的单一打法。与其说老朱对442阵型和边路进攻情有独钟,不如说这是投入最小、风险也最小的打法。
用“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来形容朱广沪,可能是再合适不过了。从亚洲杯前的信誓旦旦、豪言壮语,到大好形势全盘崩溃,朱广沪彻头彻尾地变成了“口贩子”。
纵观中国足球多年,国产教练难以逾越“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瓶颈。但上任伊始夺得东亚四强赛冠军,让朱广沪误以为自己是个“幸运儿”,由此开始对国足改造为所欲为。从2006年开始,朱广沪的口若悬河与低迷的战绩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曲线,当2007国足海外拉练以及热身赛惨败泰国导致骂声一片后,朱广沪的口水也终于进入了“大师”级别,一句“亚洲杯进四强”封住了所有质疑人的嘴,亚洲杯成为检验“李逵还是李鬼”的标签。
最终,国足轰然坍塌之后,朱广沪没能像男人一样立即兑现“辞职”的诺言。由此回想,朱广沪在执教国足三年(2004-2006)来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好像除了一度让媒体激动视为“真经”的口水和中国足球的一道伤疤,其他什么都没有。这点其实还不如某位电视台主持人,他的口水甚至可以收录成书娱乐大众,而朱广沪的这些恐怕只能“愚弄大众”。
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朱广沪喜欢吹牛,国脚也跟风。从打伊朗队到本场惨败,我们听到众多国脚牛气冲天的赛前誓言。比赛中还有一个细节是对国足大话王的一个莫大讽刺:韩鹏受伤倒地近5分钟,竟然没有一名队友上前嘘寒问暖一下,所谓国家队团结得像一家人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
中国足协应该吸取一下教训了!
执教战绩
友谊赛 2005.3.27萨拉曼卡西班牙 0-3
友谊赛 2005.3.30都柏林爱尔兰0-1
友谊赛2005.6.19长沙哥斯达黎加2-2
友谊赛2005.6.22广州哥斯达黎加 2-0
东亚四强赛2005.7.31韩国韩国 1-1
东亚四强赛 2005.8.3韩国日本2-2
东亚四强赛 2005.8.7韩国朝鲜 2-0
友谊赛 2005.10.13德国汉堡德国 0-1
东亚运 2005.10.30澳门中国澳门 10-0
东亚运 2005.11.1澳门中国香港 2-0
东亚运 2005.11.3澳门朝鲜 1-3
东亚运 2005.11.5澳门日本 2-1
东亚运 2005.11.6澳门朝鲜1-0
热身赛2005.11.13南京塞黑0-2
热身赛 2005.11.16长沙保加利亚0-0
热身赛 2005.12.27西班牙纳瓦拉联队 0-1
热身赛 2005.12.29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联队 1-4
热身赛 2005.12.29西班牙桑坦德竞技队 0-2
热身赛 2006.2.12广州洪都拉斯队 0-1
亚洲杯预选赛 2006.2.22广州巴勒斯坦队 2-0
亚洲杯预选赛 2006.3.01艾因伊拉克 1-2
热身赛 2006.6.3瑞士瑞士 1-4
热身赛 2006.6.8法国法国 1-3
热身赛 2006.8.10中国泰国 4-0
亚洲杯预选赛 2006.8.16天津新加坡 1-0
亚洲杯预选赛 2006.9.06新加坡新加坡 0-0
亚洲杯预选赛 2006.10.12约旦巴勒斯坦 2-0
亚洲杯预选赛 2006.11.15长沙伊拉克 1-1
热身赛 2007.3.24广州澳大利亚 0-2
热身赛 2007.3.27澳门乌兹别克3-1
热身赛 2007.5.16曼谷泰国 0-1
热身赛 2007.6.3美国美国 1-4
热身赛 2007.6.8美国皇家盐湖城0-1
热身赛 2007.6.11美国科罗拉多快速2-1
表演赛2007.7.1香港世界明星联队 2-0
教学赛 2007.7.4香港墨尔本胜利1-0
亚洲杯小组赛 2007.7.10吉隆坡马来西亚 5-1
亚洲杯小组赛 2007.7.15吉隆坡伊朗 2-2
亚洲杯小组赛 2007.7.18吉隆坡乌兹别克斯坦0-3
国家队执教总战绩:44战17胜8平19负
二、求朱广沪之前的中国历届主教练!
第1任:李凤楼(北京)
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于1951年在天津举行,目的主要是选拔第一届中国国家队。参赛队共有8支,分别是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代表队及解放军和铁路队。最后东北队、华东队、解放军队获前三名。第一届新中国国家队的领队是黄中,教练为李凤楼。
第2任:约瑟夫(匈牙利)
1954年,我国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决定派遣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这在当时的意义更有甚于我们今天的健力宝队赴巴西。赴匈牙利留学的共有25名球员,比较有名的有张宏根、年维泗、陈成达、曾雪麟等,领队是柯轮。中国队在匈牙利的教练是约瑟夫,他也是中国足球第一位外籍教练。
第3任:戴麟经(上海)
1957年上任,作为中国足球队的教练率队参加了第六届世界杯预选赛,但首战即负于印尼队而遭淘汰。
第4任:陈成达(上海)
1958年上任,一直到1962年,期间并没有大型赛事。
第5任:年维泗(河北扶宁)
1963年上任。中国队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这也是中国队第二次参加正式国际大赛。在比赛中,中国队胜马里队、平印尼队,获小组第一,但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以1比2负于乌拉圭队,未能更进一步。
第6任:方纫秋(上海)
1964年上任,仅仅任尽一年,没有大型赛事,后来又由年维泗接任。
第7任:年维泗(河北扶宁)
1965年接任,一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其中1974-1976年兼任领队,实际主教练的事务由广东鹤山任彬担当。时值中国足球复苏,1974年9月14日,亚足联在德黑兰举行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确认我国足球协会为该联合会正式成员,这是中国足球重返国际足坛的第一步。1974年,中国队参加了在伊朗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足球比赛,但小组未能出线。1976年,中国队参加了在伊朗举行的第六届亚洲杯赛,获第三名。
第8任:张宏根(上海)
1977年接任,其中无大型赛事。但在北京与美国宇宙队的一场比赛还是令人记忆犹新。当时宇宙队群星云集,贝利、贝肯鲍尔、巴西队前队长阿尔贝托都随队来华,但由于多是退役球星,体力不够充沛,场上拚抢不凶,贝利踢进了一个美妙的任意球,他助跑了大概有十几米,从距离球门大概三十米的地方一脚命中。中国队的进球队员是刘利福,他用左脚踢进的球力量不大,但很刁钻,并有些旋转。
第9任:年维泗(河北扶宁)
1978年再次接手,参加了当年的亚运会,在三四名决赛中以1比0击败伊拉克队,获得铜牌。
第10任:张宏根(上海)
1979年再接任,其中无大型赛事。
第11任:年维泗(河北扶宁)
1980年再接任,但在当年的奥运会预选赛失利后,年维泗辞职,他推荐苏永舜出任国家队主教练。
第12任:苏永舜(广东)
1980年亚洲杯赛之前接手国家队,但小组赛中未能出线。1980年底的时候,苏永舜带领中国队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最终由于遭人暗算含恨而归。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败后,苏永舜远走加拿大。
第13任:张宏根(上海)
1982年的时候再次接手,参加了当年的亚运会。
第14任:曾雪麟(广东梅县)
1983年的时候接手,曾于50年代时留学匈牙利。1983年首先参加了第23届奥运会预选赛,但小组未能出线。1984年,国家队在新加坡夺得了亚洲杯亚军,后卫贾秀全获得金球和金鞋两个奖项,迄今为止这还是最好成绩。1985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队意外地以1比2负于中国香港,未能出线,由此引发了“519”事件,曾雪麟被迫辞职。
第15任:年维泗(河北扶宁)
1985年在“519”事件后接手国家队,参加了1986年的亚运会。
第16任 1986-1990高丰文辽宁开原
1986年亚运会后,高丰文执掌中国队帅印,他带领的中国队取得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足球决赛权,这也是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级的国际赛事。1988年,中国队获得亚洲杯赛第四名。1989年,参加了第14届世界杯预选赛,在最后关头,中国队把快到手的决赛入场券拱手相让。1990年北京亚运会,高丰文率领的中国队在本土土作战竟然输给泰国,这届国家队也到了尽头。
第17任:徐根宝(上海)
1991年,中国足坛采取了一个新的举措,竞选产生国家队主教练,结果原国家二队主教练徐根宝在未遇到强烈竞争的情况下当选,这时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年龄开始限制在23岁以下,徐根宝因此一身兼任国家队和国奥队主教练。1991年底,徐根宝率国奥队赴吉隆坡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六强战,这支被国人寄予厚望的球队再次兵败而归,使徐根宝在国家队主教练的地位岌岌可危,参加完第二年的泰王杯之后就下课。
第18任:施拉普纳(德国)
1992年,中国从德国请来了施拉普纳担任中国足球队教练,徐根宝出任他的助手。施拉普纳上任后,首先对中国球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全国球迷肃然起敬。1992年,施拉普纳率中国队夺得第10届亚洲杯季军。然而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都未能出线,之后中国足协任命戚务生为中国足球队执行教练,施拉普纳淡出中国足坛。
第19任:戚务生(山东威海)
戚务生在1994年上任后,在当年的广岛亚运会足球比赛中获得亚军。1995年,中国队参加第26届奥运会预选赛,又未能出线。1996年12月,中国队参加了第11届亚洲杯赛,未能进入四强。1997年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又未能出线,之后戚务生下课。
第20任:霍顿(英国)
戚务生下课之后,英国人霍顿在1998年接手中国队,1998年亚运会上获季军,但199年的奥运会预选赛未能出线。
第21任:米卢蒂诺维奇(南斯拉夫)
2000年接手国家队,之后在亚洲杯赛上获第4名,但在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上率中国队出线,实现几代中国球迷的梦想,2002年带中国队征战世界杯,在3战未进1球尽丢9球之后下课。
第22任:阿里-汉(荷兰)
在2002年末的时候就任中国队主教练,参加了去年进行的世界杯预选赛,但未能出线,之后被迫下课。
第23任:朱广沪(上海)
三、朱广沪教练经历
2005年,朱广沪晋升为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后,他延续了以往的谨慎风格,继续坚守防守反击的战略。在东亚四强赛和与德国队的热身赛中,他的战术似乎初见成效。然而,面对亚洲的强敌如日韩伊沙,以及东南亚和中西亚的二线球队,朱广沪坚持4后卫+2后腰的固定模式,战术过于单一,仅依赖边路进攻,忽视了中路的配合。他的战术选择更多是出于对风险最小化的考虑,而非对胜利的追求。
朱广沪渴望胜利和出线,但他的保守策略并未带来理想结果。在亚洲杯预选赛和与泰国队的比赛中,他曾经的成功战术失效,球队的精神风貌也受到质疑。有人形容他的言行不一,亚洲杯前的豪言壮语与最终的惨败形成鲜明对比,使他被誉为“口贩子”。
作为国产教练,朱广沪在东亚四强赛的胜利后误以为找到了突破,开始大胆改造国足。然而,从2006年开始,他的言论与实际战绩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直至2007年海外拉练和热身赛的失利,他的“大师”称号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批评声。尽管他曾许诺亚洲杯进四强,但最终的结果并未如愿,留下了中国足球的一道伤痕。
在执教国足的三年间,朱广沪留下的主要印象是其空洞的言论和对球队的负面影响。与之相比,一位电视台主持人的言论甚至被制成书籍娱乐大众,而朱广沪的言论似乎只是“愚弄”了球迷。最令人不满的是,朱广沪的吹嘘影响了国脚,比赛中的冷漠细节揭示了所谓的团结只是虚假的承诺。
对中国足协来说,朱广沪的经历是一次教训,需要审慎选择教练,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扩展资料
朱广沪是中国本土教练之一。2005年3月9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任命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但是在执教国家队的比赛中,中国成绩不佳,带领中国胜少负多,与欧洲强队交手无一胜绩,在今年的亚洲杯预选赛中带领球队艰难出线。2007年7月18日,由他带领的中国国家队负于乌兹别克斯坦,以小组第三的成绩27年以来首次在亚洲杯小组赛中被淘汰,他也因此受到了各方面的指责,据悉,国足主帅有可能再次易主。8月,正式提出辞职。2010年5月8日晚,陕西浐灞足球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主教练朱广沪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