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腊、奥地利、波兰、意大利、丹麦的首都是哪些
1、希腊首都雅典
雅典是希腊共和国的首都和世界文化名城,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留传至今,传说雅典是以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
2、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其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3、波兰首都华沙
华沙,波兰共和国的首都,也是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其位于维斯瓦河两岸、波兰中部。华沙是历史名城,著名的华沙公约就是在此签订。华沙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4、意大利首都罗马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其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
5、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是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根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典(希腊首都)
百度百科-维也纳(奥地利首都、世界音乐之都)
百度百科-华沙(波兰首都)
百度百科-罗马(意大利首都)
百度百科-哥本哈根(丹麦王国首都)
二、德国入侵波兰,意大利为什么再次选择逃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苏联发给德国肆虐欧洲的“通行证”,它不仅消除了来自东线的危险,而且还获得了苏联供应的物资保障,不用再担心来自海上的封锁。而苏联也粉碎了英、法两国试图“祸水东引”的阴谋,反将“祸水西引”。
猝不及防的英、法两国,不仅懊悔没有与苏联形成集体安全机制,而且将战争的主动权易手德国。尽管《条约》签署的第3天,英国与波兰结盟,表明自己强硬的态度,但和绥靖政策一样,都是为了避免战争。既是虚张声势,又怎能吓阻德国?
反倒把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吓得不轻。
1939年5月,为了形势的需要,德国与意大利签订了军事同盟,对法国形成两面夹攻的态势。可是,善于“留后路”的意大利,随即宣称,不会对英、法两国构成威胁,希望在3年内尽可能地避免冲突。这分明就是关键时候开溜的节奏。
果不其然,就在英国与波兰签订同盟条约的当天,墨索里尼以意大利严重缺乏物资,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由,不打算与德国“趟浑水”,与他们的先辈在一战时所表现的那样,在关键时刻再次选择逃跑,又一次“忽悠”了德国人。
意大利不能在“军事上介入”,让德国元首十分愤怒,但他还是希望意大利能一起出兵。首先,为了保证入侵波兰能“一锤定音”,德军准备了62个师,而在齐格菲防线上只有26个师。所以,意大利在法国后方形成有力的牵制,格外重要。
其次,入侵波兰,虽然离间了苏联与英、法两国的联盟,但欧洲各国对德国的警惕和排斥愈发严重,说得难听点,就是犯了众怒。为了让入侵显得不那么“孤单影只”,拉上意大利充当一下“门面”,意义还是很大的,并不指望靠其去赢得战争。
更重要的是,更能体现轴心国的团结。在当时国际上只有德、意、日三国结为军事同盟,算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间的同盟。入侵波兰,是体现盟友团结的最好机会,更能显示出轴心国的强大,尽管愤怒,但还是希望意大利能够军事介入。
但当意大利开出庞大的战略物资清单后,德国元首知道,意大利人再次选择了背信弃义,主要还是国力不行。无奈之下,只希望意军保持虚张声势的态势,并在宣传上与德国保持一致。墨索里尼答应了,因为德军一旦胜利,他还想捞取点好处。
单干的德军,没想到波兰这么“脆弱”。
1939年9月1日,对波兰来说是个“灾难的”日子,德军150万人在14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冲击下,分3路杀向其境内纵深。尽管刚刚复国20年的波兰,对防范德国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但一个月就亡国,难道波军是“纸糊”的?
一是,全世界领教了“闪击战”的威力。“波兰”一词在斯拉夫语中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为德军坦克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再加上波军的武器过于陈旧,有机动能力的也就是骑兵,根本无法抵挡德军的“钢铁洪流”。
更何况,德军的诸兵种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锤炼,协同作战的能力很强。战役伊始,其军火库、机场、铁路成为德军轰炸机的打击目标,坦克更是以每天平均60公里的速度推进,以至于波兰全国动员的时间都没有。
二是,由于德国侵占捷克,使得波兰的防线从2000公里增至2800公里,平均一个步兵师防守70公里的防线,无形之中分化了波军的防守实力。或许依托维斯瓦河构筑工事,让波军充满信心,但对机动性很强的德军来说,根本不是大问题。
更糟糕的是,波兰将1/3的部队部署在波兰走廊一线,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势上看,东北方的东普鲁士,西方和南方都是德国。也就是说,仗还没有打,波军主力就面临着三面包围的不利局面,完全没有了撤退、节节抵抗的回旋余地。
再加上“先天性”的机动能力差,两条腿无论如何赶不过装甲部队的速度。仅仅5天,德军相向出击,很快对波军主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一支再有勇气的部队,一旦被四面包围,士气瞬间瓦解,毫无战斗力,投降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整个波兰战役中,德军仅以伤亡1.4万的代价,取得了杀伤波军20万人,俘虏40万人的骄人战绩。波军的不堪一击固然有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以及无力抵御闪击战的攻击,但不顾地理劣势,将主力部队送入包围圈,加快了波军的灭亡。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三、铁运波兰到意大利需要多久
需要大约2-4天。根据查询百度地图信息显示,波兰和意大利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00至1500公里,波兰和意大利之间的距离较远,铁路运输通常比公路运输慢一些,但比海运更快。如果货物需要通过其他运输方式,例如海运或空运,则运输时间可能会更长或更短。
四、波兰是不是意大利的的
波兰,全称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Polska),中国古称孛烈儿,是一个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东部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相连,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北面濒临波罗的海。波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导致历史上连年的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再更改,而近年波兰无论在欧盟还是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亦与日驱增。波兰是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足球是波兰最受欢迎的集体运动,但真正体现其实力的则是体操,艺术体操以及跳水项目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主要由靴子型的亚平宁半岛和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大岛西西里岛和萨丁岛组成。意大利在北方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正式规定绿、白、红三色旗为共和国国旗。该国首都位于罗马;而米兰是世界时尚之都;都灵是意大利工业之都。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共和国,亦为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服务业、旅游业及对外贸易尤为突出,同时也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意大利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上拥有悠久的传统,拥有47项世界遗产并位居世界第一。
参考百度百科。
很显然波兰和意大利是2个不同的国家,一个在东欧,一个在南欧。
以下附上欧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