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国足福星到被里皮无视 是什么毁了中超
国足公布了备战叙利亚的25人大名单,贵为中超半亿标王,国足曾经的福将于海无缘名单。本赛季已经坐穿板凳的他,已经彻底被唯状态选人的里皮遗忘。6月4日就是于海的30岁生日,但他现在恐怕无暇庆祝,因为他的职业生涯恐怕需要洗牌了。
于海是中国足球年少成名的代表,出道时的突破能力在中超无人能出其左右。2004年,年仅17岁的他就踢上中超,并在对阵鲁能的比赛中收获了自己的首粒进球和助攻。此后不足20岁的他就进入荷甲维特斯,同年打进中国人在荷甲联赛的首粒进球,破门的对象还是埃因霍温这样的豪门球队。07年土伦杯,于海和队友一起杀入决赛,创造中国土伦杯历史最好成绩。于海所在的边路成为国奥最犀利的进攻武器,在决赛1-3输给法国的比赛,于海打进了国奥唯一一粒进球,创造历史,那是中国足球最后一次在世界大赛逞威。那时的于海对于边后卫来说,是梦魇般的存在。
与董方卓的自甘堕落导致状态下滑不同,于海的滑落则是因为严重的伤病,在荷兰他经历了两次重伤。伤愈后的于海不再拥有犀利的突破,频繁的伤病让于海遭到了维特斯的抛弃。2009年年初,于海回到了母队陕西浐灞,虽然留洋之路就此终结,但于海仍然能在俱乐部和国足陷入水火之时战出来进球。
特别是国家队方面,于海堪称福将,65次代表国足征战,于海取得了12粒入球,平均5场就能打进一球,效率不低,而且关键球不少。2011年和2015年亚洲杯对阵乌兹别克和沙特的比赛都有关键进球,国足12强赛首战韩国,在国足0-3落后的不利局面下,也是于海通过机敏的跑位+精度颇高的射门帮助国足稳定了军心,最终2-3小负韩国。另外于海在对黎巴嫩和新加坡还打进过三个世界杯预选赛进球,12个进球有7个进球,都是在非友谊赛性质的正赛里打进,福星之外,更要承认于海对国足的实质帮助。
这也就是自2009年国家队首秀之后,虽然争议不断,但无论是高洪波、卡马乔、佩兰还是里皮,他几乎得到了国足历任主帅的青睐。虽然2015赛季以5000万加盟的于海被球迷戏谑为半亿先生,也引起了一些质疑之声,但他却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仍然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上港全面收购东亚后,大肆挥舞钞票因各方来投,孔卡、吉安、埃尔克森、胡尔克等锋线王牌相继到来,为了更好的使用于海,埃里克森将他打造成了一名后腰,于海在进攻端还保留锋线球员上佳的无球跑位意识和抢点能力,东亚四强赛3-0胜韩国,十二强赛对阵韩国的这粒进球都充分印证了于海的鬼魅跑位。
本赛季由于强力后腰艾哈迈多夫的加盟,加上足协的U23新政和取消亚洲外援政策,于海如今已经彻底沦为上港的边缘球员,上港踢了19场正式比赛,于海只捞到9场比赛的出场机会,且全是替补,超过半场的场次只有3场,无进球无助攻,大多数时间于海只能混迹预备队。此前国足对战韩国、伊朗的12强赛,于海虽然入围了最终名单,但是却未能获得出场机会。如今已经将板凳坐穿的他,自然无法进入唯状态论选人的里皮的法眼,昔日的半亿标王,如今已被人彻底遗忘。
二、让国足参加中超联赛这操作难度有多大
历史上无数次证明,这种做法是一种举国体育的倒退,是官员急功近利出成绩的心态作祟。
君可见,世界顶级联赛中,足球强国中,有那支是靠拿国家队到联赛中锻炼出来的?事实上,只有中国的官员如此热衷于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这种模式。从历史上看,真正将国家队放入联赛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只有新加坡一个成功案例,但实际情况是,新加坡的足球基础相当薄弱,因此只有这样才能选拔人才,锻炼队伍。
而作为一个已经有世界知名度的联赛(虽然是因为金元砸出来的名气),将国家队放进来,问题多多。
首先,国家队的成员是哪些?还不是各个俱乐部的人,那么这些人抽出来以后,俱乐部的成绩怎么保障?没有成绩就没有商业投资,没有商业投资哪个老板还陪你玩?毕竟现在老板们动辄大量资金的投入,是期望俱乐部能够有好的成绩,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商业回报的,在现代商业社会里,这是一场在商言商的游戏,不是举国模式的牺牲品。
其次,就算这些人能抽出来,他们的个人待遇怎么算?既然已经对俱乐部抽血了,必然不可能再奢望俱乐部开出这些人的天价工资了,那么他们的收入必然存在锐减,换位思考一下,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一年少拿几百万甚至千万,只为了国家利益?如果真是这样,里皮就不会无奈的愤怒的表示,有些人配不上中国队的球衣。所以,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一种国脚和边缘国脚们会想方设法让自己不被征召,这是一个悖论。
这还只是从人性上分析,要真实施,还涉及积分升降级等很多问题。
中国足球应该让更懂足球的人来管,1个头球当两个进球的笑话不应该在职业联赛发展了这么多年后再来一遍。
国家队进联赛,不可行!
三、为什么中超比国足厉害
中超成员比国足阵容稳定且外援水平高。
中超的俱乐部球员之间阵容相对稳定,磨合度更高,彼此套路更为熟悉,外援从名气到水平不断更新换代,而且这些外援都是俱乐部的绝对核心。而国家队一方面入选人员不断变化,导致磨合度差,很多时候都是临到大赛才组队磨合,风格难以固定,降低即战力。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简称“中超”,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创立于2004年,比赛时间是每年3月到11月。
四、国足打中超***什么水平
上游水平。国足最多算是国内竞技水平下做好了23点,跟上了国内的球速和对抗,和应该比恒大全华班强点,在国内一流,亚洲一流,欧洲二流。中超大部分球队的球速和对抗能达到欧洲水平,随便选些球员也是亚洲一流,所以中超才最重要(2点3点)。但打中超主要是给多少钱,有没有荣誉感。
选材。团队每条线有聪明人有老实人,搭配才行,老不配套,一颗老鼠屎知道吧,内斗太多,记住不是选出踢得技术最好的一批人。看高洪波选老人就知道,连里皮都要说人选错了,国青老是选打不上比赛的人,老说固定主力,
意识。团队靠球速和对抗,现代足球进步太快,咋们老是跟不上,看看法国、葡萄牙的表现,国内有俱乐部像那样踢球么。估计大多数球员都没有足球记者看的球赛多,富力和法国队很像,看看慢了一拍。国足与亚洲强队比典型的球速慢半拍,意识未跟上。
荣誉。现在不是毛爷爷在的时候了,十几个人造核潜艇,二十来人造原子弹,那时靠的理想信念。饱暖思淫欲,知人知面不知心。态度第一,团队第一。
做好1.2点或1.3点亚洲一流世界一流里皮老爷子估计可能做好1.3点,全靠阅历。
做好2.3点世界一流欧洲国家大多是做好了2.3点,一群聪明人,谁拼命啊。
做好123世界冠军
五、中国足球发展史
中国足球发展历史分为:中国古代足球历史和现在中国现在足球历史,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足球史:
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两个球门的踢法已经不见了,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是不用球门。这种方式运动的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最早的冰球运动)。玩时分为两队,每队数十人,球掷起后,两队争踢,以球在自己本方队员的脚下传递为乐。
中国现代足球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其后的时间内,是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被禁止了。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
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失去出线权。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中国队擦肩而过。1979年开始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但足球上与“洋教头”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
1992年,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请来了施拉普纳,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97年的戚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冲击世界杯力不从,所以惨败大连金洲,国人继续失望。
中国女足于1982年建立,但是长期以来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只有在1996奥运会,19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屈居亚军之后,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
在1915年到1934年,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这时,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扩展资料:
中国足球获得的成就:
1、1959年,中国国家队战胜了匈牙利奥林匹克队。
2、1959年,中国建国十周年在北京举行的“中、苏、匈三国足球对抗赛”上,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
3、1960年,在“中、朝、越、蒙四国足球的对抗赛”中,中国足球队夺得冠军。
4、1966年,中国足球队获得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的亚军。
5、1976年,中国足球队获第六届亚洲杯季军。
6、1978年,中国足球队获第八届亚运会足球比赛第三名。
7、1984年,第八届亚洲杯上,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这是建国以来中国足球队参加亚洲重大的国际比赛获得的最好成绩。
8、1987年,中国足球队获得二十四届奥运会小组出线权,虽然在决赛阶段未获得小组出线权,但终究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
9、1992年,中国足球队获得第十届亚洲杯第三名。
10、1994年,中国足球队获得第十一届亚运会银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