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5年那支申花队队员都有谁
1号蔡建林,1965年生,守门员张惠康的光芒持久,蔡兄92年才开始出头,可惜94年,他第一反应一流、第二反应二流,预判站位好,动作舒展,却老容易脱手,总难登国内顶流殿堂,还因失误被骂成草门。95年高佳来了守第一场,未见过人之处,但第二场蔡兄上了,失误更多,于是,和主力地位告别了。96年才灵光偶现,97年拼回了上海滩门将的尊严,98年年初闪了一下,就退到教练席了,老了,老了……
2号姚俊,1969年生,右边后卫
疯狂的右路助攻,边路和刘军默契无言,联防与吴兵双塔峥嵘。但传球总拿捏不好火候,卡位总失于毛糙不严谨,动作大,红黄王。根宝用了比他更稳健的小老头莎萨,或者小阿弟朱琪,他无话好说。但是,我们不该忘记他曾在右路掀起的助攻风暴,当时是国内最热衷于助攻的边后卫,连李红军和魏群也比他“收敛”。
3号成耀东,1967年生,中后卫、左边后卫
“成龙”开始老辣,你可以不喜欢他的风格,但不能不承认他的有效。
4号吴承瑛,1975年生,左边后卫
94年是初生牛犊,95年却是牛犊发威,又是一个助攻的时候一往无前的家伙。尽管当时他的技术动作还显得生硬,但另一边过人架势圆滑成熟的姚俊改不掉的不动脑子意识差的软肋他小吴却没有过。于是,小吴开始发迹……
5号范志毅,1969年生,中后卫、后腰、前腰、前锋
“大将军”94年是联赛进球最多的后卫,95年对阵四川进了那个鱼跃冲顶至今犹新,对广州开始位置前提,最后干脆打起了前锋,然后呢,顺便把金靴、金球一起拿了吧。从此亚洲足球的名人堂不得不接受了这位霹雳火性子的中国人。
6号陈伟,1968年生,左前卫、前腰、后腰
当年的矮脚虎,他和张卫华有过一样的境遇:得了一次盲肠炎,位置丢了。不过,他95年留下来,跟着大伙儿尝到了冠军的滋味,然后春节一过完,就去豫园报到了,真造化弄人。
7号瓦西里,1966年生,前腰
俄罗斯斯米纳俱乐部把他几乎吹成了卡尔平。不过有些水土不服,客场对北京那场,和姜滨撞头后倒发扬了保尔精神,头缠绷带,照样和吕军这样的大块头争顶。但技战术上总踏不到徐根宝欣赏的步点上,很快就回国了。
8号张勇,1975年生,前锋、左前卫
他在一年多前的选秀中,硬靠那股子拼命三郎的拼劲挤掉了比他高了10公分,技术也不差的张佳平,94年也靠那股气势抢在飞一般的武明、射门花样百出的程海峰之前得到上场机会。95年足协杯主场对天津,被飞铲两次,被飞蹬踹(施连志)一次,被踩踏一次(霍建廷),还能站起来,快赶上星矢。其实他的脚下活儿还是很有些货色的,只是有和姚俊一样的弱点。
9号祁宏,1976年生,前锋、前腰
对韩国什么金星,客场对北京,瘦身影幽灵般地闪了两次。当足协杯客场对天津时,把令人窒息的两粒入球打得像弹玻璃弹子一样,后来还破了大连队城门……从此直到04年之前,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年年可以看到有那么一个瘦子,不晓得怎么跑动的,就把球捣鼓进对方的球门了,对方门将和后卫还在一脸茫然。
10号刘军,1970年生,右前卫、前腰
除了97年深秋的十强赛他是悲凉的国家队中不多的亮点外,其他时候,刘军就永远是一个样子,但也永远不会失效。如果全队打疯,他永不会是最风光的;如果全队疲软,那么只有他会坚挺到最后一秒钟。
11号李晓,1967年生,前锋
当年,虹口体育场里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上海人看到他,就好像布雷西亚人看到巴乔。科威特那个门将大概至今做梦也会怕他。但95年初那场肝炎……但鼓声掌把,人家02年还把甲A搅了个海覆江翻呢。
12号顾明青,1976年生,中后卫
当时是高高瘦瘦的杆子,一直没出场,96年干脆到浦东队去了,总算混了那么几年脸熟。
13号毛毅军,1970年生,中后卫、右后卫
这个高个子却曾是个软柿子。但根宝对他情有独钟,终于,95年足协杯主场对天津那场,腰杆儿硬起来了,毛豆子变成了铜豌豆,从此平步青云。
14号申思,1973年生,左前卫、前腰
申思——徐根宝,然后类似的故事一再反复,申思犹在,另一个主角换了又换。我们说什么好呢,申思啊,谁让你“上海男人”气质那么重……
15号吴兵,1968年生,中后卫、后腰
从一个“脚下活比较软”的工人球队上来的半调子,到稳坐甲A强队主力,再到穿印有“中国”字样的白衫,现在动辄要赶到郊区上班的工人师傅一定至今流传关于他的故事。
16号朱炯,1973年生,左边后卫、左前卫、前腰
他比申思矮小,但他勇猛;他球性一样娴熟,但他朴实。但始终没有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就在伤病折磨下退了。不过,这位模范党员值得每一个人敬重。
17号张毅,1973年生,前锋、右前卫
在对抗弱一档次的比赛中,他绝对是个技术流、意识流。但他好像一直没有“发育”好,最终也在伤病中默默告别。莫忘了,他也是个能把角球直接开进球门的人。
18号朱琪,1974年生,中后卫、右边后卫、后腰、右前卫
当他的长相被定格在“贵族”时,我们以为徐根宝不会看重他。当他在国奥队深夜泡吧被处分时,我们以为徐根宝会看不上他。但他还就是稳稳地保住了位置,然后越来越有花头,98年甚至在国家队主力阵容里头,霍顿很喜欢他。但99年好像脑袋发昏了,00年跑到四川去,接着养伤时间比训练多:四川队怎么成冤大头了。00年溜回来开过一次什么宋记蟹楼……看不懂这个人。
19号刘宁宇,1976年生,中后卫、后腰
申花建队初期,“19”号球衣总是无着,根宝看不上脚法秀丽但没有适应他“抢逼围”的蒋建明,小蒋去大顺了。张卫华盲肠炎告假,也借到大顺了,95年干脆就扎在那里了。程海峰94年被闲置了一年,近观徐根宝一再表扬这个前锋。95年在大顺队拿了个甲B并列金靴。刘宁宇面对一大堆重叠的位置,还是回青年队干主力吧。96年再回来,嘿嘿,我穿7号怎样?而后1978年出生的赵挺、李伟一,无名之辈走过场。最终97年开始,一个宝钢来的叫李诚铭的小伙子穿上了这件号码不吃香的球衣,一直穿到现在。
20号谢晖,1975年生,前锋
94年他就敲开过牛逼的王振杰的十指关。95年雨中对四川,他成名了……而后他的故事比任何一个比他水平高的人都丰富……如今05年、06年,他那句还想为国家队踢球,倒搞得像个老党员似的。还有谁的经历比他更丰富?
21号孔智立,1975年生,右边后卫、右前卫、前锋
训练中技术和作风都不错,但位置太重叠,96年跑去浦东后,磨成了平庸。
22号高佳,1965年生,守门员
95年的英雄,96年的狗熊。
23号瓦洛佳,1973年生,前锋
94年他把一个欧洲四流下前锋的门前三包意识发挥到了极致,教国内什么这尖刀那快枪的好不脸红。95年他把一个欧洲四流下前锋的粗糙庸碌表现到了极致,什么离门二米处打飞之类的。
24号莎萨,1963年生,右边后卫、右前卫、后腰、前腰
根宝说,申花队这支年轻的队伍,需要他这样的老兵。94年他的表现被沈阳那个同名的次一点儿,但运气更好。95年成了救火队员。等小伙子们把能学的学到了,对不起啦,您老既然喜欢上海,在浦东再待一两年吧。
二、中国足球历史上最好的前腰是谁
个人认为,是中国足球至今为止最出色的技术型前腰
彭伟国
开放分类:足球
国籍:中国
姓名:彭伟国
出生日:1971年10月3日
籍贯:广州
体重:68kg
身高:172cm
号码:10
场上位置:前卫
他9岁时便与弟弟彭伟军玩足球。13岁时入选广州队,1991年入选国奥队,1992年入选国家队。他业余爱好广泛,打得一手好台球,唱歌曲和跳迪斯高都有“两刷子”,还会玩高尔夫。
在今天的中国足坛,他是当之无愧的球星,他为中国队夺得广岛亚运会足球亚军立下赫赫战功,他曾入选亚运会足球最佳阵容。他就是被誉为“中场少帅”的彭伟国。
从马路边走来的球星
说起彭伟国与足球的缘分,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父亲了。彭志祥是广州市东山区公安分局足球队的教练。1970年,他有了第一个儿子彭伟国。老彭想,起码有儿子可以给他捡捡球。然而没有想到儿子却从捡球开始,爱上了足球,而且踢出了名堂。早在彭伟国5岁那年,父亲便把自己对足球的爱好“强加”给儿子。每天早晨都要领着彭伟国在家门口的马路上训练,并常常竖起几根木杆,让儿子一遍遍地带球绕杆。9岁,彭伟国被选进区体校足球班。13岁,成了广州市中心体校的队员。像许许多多青少年一样,彭伟国的足球生涯也是由业余体校开始的。他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很快在绿茵场脱颖而出,有“南粤少侠”之谓。
1990年彭伟国进入广州队后便打主力,1991年他先后入选中国青年队和国奥队,1992年又被洋教练施拉普纳相中而首次步入国家队中,并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杯比赛。
彭伟国自己最满意的一场是在这届亚洲杯赛上与西亚劲旅卡塔尔队的比赛。当时,中国队只有战胜卡塔尔队才能进入前4名,打平或输均不能获小组出线权。在这关键一役中,彭伟国一个人独进两球,为最后2∶1击败对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4年10月广岛亚运会时,他又以绝对主力队员的身份出现在中国队的阵容中,其尽心尽力的表现和精湛的球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足球队夺得亚运会银牌而实现了新的突破,彭伟国自然是功臣之一。回国后,他又幸运地入选了亚运会足球最佳阵容,而享此殊荣的只有两名中国球员。可以说,彭伟国已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不俗的中场舞步
彭伟国身高不足1.70米,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广东名将古广明、赵达裕,不知南国何以常有身体矮小的神奇小子活跃在绿茵场上?
彭伟国现任广州太阳神队的队长,是全队举足轻重的人物。
罚定位球是彭伟国的绝活儿,其刁钻的“香蕉球”常令对方的门将不寒而栗。去年太阳神队客场对八一队的比赛中,彭伟国以一记漂亮的弧线角度球入门得分,此球令球迷大开眼界。
去年在国家队里,彭伟国的表现也极为不俗,因此备受戚务生教练器重,是国家队绝对主力,是中国队进攻的组织策划者。
他头脑清楚,视野开阔,不但能很好地协调全队的攻防节奏,传出威胁大的球为队友创造破门得分的机会,而且常能捕捉战机自己进球得分。毫无疑问彭伟国的中场,是激情灿烂的,也是单刀直入的。
单说在广州太阳神队,他和胡志军就是一对绝妙的“梦幻组合”。彭伟国呼风,胡志军唤雨。’94甲A联赛太阳神队之所以能在各路诸强中夺得亚军,与彭伟国的组织策划,与彭胡二人“梦幻组合”极为有关。
有两场比赛最能体现彭伟国智慧与激情、技术与意识的完美结合。1994年中国国家队首次迎战意大利桑普多利亚队,下半场10分钟左右,范志毅在中场传球给彭伟国,彭伟国接球后连贯地一停、一拨、一吊,球便吊到守门员身后进了网窝。这一连串的技术动作和这个精彩的吊门入网,令球迷深深叹服,显示出彭伟国的机智和娴熟的技法。1995年国家队与乌拉圭劲旅佩纳罗尔队在北京交锋。彭伟国作为统领中场的大将,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高峰的一粒入球,就是他从中场截球后,突然一个长传,皮球不歪不偏正落在奔跑的高峰脚下,高峰迎球起脚为中国队射入一球。
可以说只要有彭伟国在场上,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太阳神队的进攻,入球都几乎与彭伟国有关。
球迷们为什么喜欢彭伟国?
男球迷说:他踢的是中国唯一的艺术足球,是东方的马拉多纳。
女球迷说:彭伟国长的像红豆,但比红豆有男人味。
听到这两种回答,彭伟国自己也被逗得笑红了脸。
彭伟国依然年轻,但他的笑容里,他的谈吐里,他的沉默里,时时透出一股成熟的将帅之气。
1996年,彭伟国再次入选中国足球最佳阵容。
稳健的攻防组织和绝妙的个人技术让彭伟国成为广州太阳神队和国家队当之无愧的中场核心。
开朗的笑容和可亲的气质让彭伟国成为无数中国球迷的天王偶像。
三、老八一足球队员名单有哪些
1、王振杰:守门员,1979--91,94年在队。1960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大连。1973年被刘国江选入八一少年队。他判断准确,反应机敏,扑救点球技术尤为突出。是八十年代八一队最为杰出的门将,他1981年入选中国希望队并出访了意大利,1985年入选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1985年获得年度全国金球奖”。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2、朱波:右后卫,1978--93年在队。1960年生,身高175CM,来自大连。1973年12月以边锋人选入选八一少年队,由于防守意识和技术突出,1年后改踢后卫。他在比赛中敢于助攻,长传球落点准确。他1981年入选中国希望队并出访了意大利,1983年--90年是国家队这一位置的不二人选。1983年入选全运会最佳阵容。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3、庄连胜:拖后中卫,1979--93年在队。1973年被刘国江选入八一少年队,比赛中发挥稳定,长于指挥是他的最大特点。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是八一队主力队员,他的位置几乎无人替代。曾被选为1982年中国希望队预备选手,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4、臧蔡灵:左后卫,1983--84年在队。1953年生,身高172CM,来自大连。1983年从空军队调入,他铲球技术好,补位及时,动作突然灵敏,素质体力俱佳,爆发力强,鱼跃头球、倒勾球较得心应手。1979--83年国家队队员。1981和82年被评为全国最佳阵容的左后卫。1981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他转去大连队效力。
5、贾秀全:盯人中卫,1982--91,93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大连。1977年入选八一少年队,他比赛认真,责任心强,速度快,善于断、抢、盯人,铲球技术好,头球技术高人一筹,身体素质全面,助攻、射门意识强烈。1980年参加了第22届亚青杯预赛,1982--83年再度入选中国青年队参加了第23届亚青杯和世锦赛。1983年入选全运会最佳阵容并获得金球奖,之后入选国家队。1984年获得第八届亚洲杯的最佳射手和年度全国金球奖”。1984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6、钟云越:拖后前卫,1982--86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68CM,来自广东。他个子小,机智勇敢,身体灵活,奔跑积极,拼劲足常能出其不意从对方脚下偷球,有一定的协调攻防能力。1982--83年中国青年队参加亚青杯和世锦赛的主力队员。他因病过早退役,1984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7、张宗本:内锋,1975--84年在队。1954年生,身高172CM,1975年从空军队转来。他速度快,注重战术配合,可打中前场的多个位置,1984年在队里的最后阶段还出任过右后卫。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他转去广州白云山队效力。
8、迟尚义:右前卫,1978--86年在队。1956年生,身高178CM,来自大连。1973年被潘永健选入昆部,1977年底入选八一队,身体条件虽不如哥哥迟尚斌,但意识好,传球落点准,防守和射门也不错,是八一队前卫线上的重要人物。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7年曾在大连公安队踢球。
9、盛柏华:中锋,1981--90,92年在队。1961年生,身高184CM,来自上海。1981年从昆明部队队入选,被誉为炮手”的他休力充沛、勤于奔跑,活动范围大,转攻为守时能及时回防。身材高大,是八一队八十年代中前期前场主要的制高点。1981年甲级队联赛中一人独得十二球,为夺冠作出重要贡献。曾被选为1982年中国希望队预备选手,1983年入选过国家队,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10、陈方平:左前卫,1982--86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75CM,来自武汉。他头脑聪明,身体灵活,动作快速,能控能突,传、接球有一定功底,能组织进攻,在场上常起核心作用。1980年参加了第22届亚青杯预赛,1982--83年再度入选中国青年队参加了第23届亚青杯和世锦赛。1984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7年他转去湖北队效力。
11、杨祖华:突前前卫,1978--88年在队。1956年生,身高172CM,来自大连。他在场上善于捕捉战机,及时跟进包抄,乱军中突然起脚射门。主要打突前前卫,是八一队80年代最稳定的一个射门点,在全军也堪称最优秀的射手。1980年打进9球为甲级队的第四号射手,1981年联赛射入12球和盛柏华并列队中第一,1982年打进15球为甲级队的第二号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