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录片推荐中国
一部好的纪录片,能为你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10部纪录片带你领略辉煌中国。总有一部让你获益匪浅!
1、《美丽中国》

这是一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美丽中国》曾荣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历时4年拍摄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美丽中国》记录了大量珍贵、精彩的画面,无论是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重视和深刻的反思。
2、《辉煌中国》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该片共六集,分别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
3、《超级工程》

超级工程是时代的标志性符号。本片展现了五个重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夏》、《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
4、《河西走廊》

这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史诗的纪录片。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此外《河西走廊》与其他的纪录片不同,它大量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现出对应时期代表性的故事,每一集的主线人物和故事都呼之欲出。
5、《大明宫》

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大明宫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中国纪录片的著名导演金铁木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电视纪录片《大明宫》,更不惜斥巨资以数码技术还原整座绝世大唐帝国王宫的丰姿和豪情。唐朝的历史从封尘的岁月里一点点的被唤醒,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6、《布衣中国》

这是一部以中国近代服装为主题的纪录片,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很少见,在2014年于CCTV-9(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全片以11个普通人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服装演变的历史,更有传统服装制作过程的画面,从中国传统服装的本原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中国山河春秋的冷暖,一一呈现到观众面前。
7、《我从汉朝来》

这是一部用全新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有情怀的人文纪录片。汉朝人喜欢把他们的故事镌刻在石头上,作为地下墓室内壁的石材,历经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汉代的历史纪录片。全片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在中国大地上拍摄了一百多处历史遗迹,以及鲜活的现实情境、人物故事,借助汉文明留下的文化传统与生存智慧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新理解自己,校正前行的方向。
8、《大国重器》
本片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

9、《航拍中国》
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我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10、《舌尖上的中国》系列
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
二、展现未来实现美丽中国梦的事例
也许中国梦本该如此,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志的倔强傲岸。
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在任期间,面对家属“农转非”的多次机会,杨善洲要么直接推脱,要么将申请表藏进抽屉,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大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到了退休的年纪,组织上想安排杨善洲去昆明安享晚年,他又一次婉言谢绝。
长期乱砍滥伐,大亮山生态受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我要为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冲着这句承诺,杨善洲在卸任后一头扎进了荒草丛生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希望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自那以后,杨善洲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每天从早忙到晚,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老书记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栽到大亮山上,他甚至跑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积少成多,用马驮上山。
20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为林场争取了近千万资金,却从未私自动过一分钱。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杨善洲带领工人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87%。
绿化荒山,造福子孙,让绿色的世界带给我们清新的每一天,杨善洲做到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我的中国梦。让春季的风沙远离我们的生活,还我一片天然绿地。
也许中国梦本该如此,身残志坚,超越梦想一起飞,让大地的每一片土地都为我们喝彩加油,不负人生美丽的瞬间!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刘伟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当一名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
三、美丽中国***少年梦想***为题***500字作文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而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
开始记事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有钱,大人问:“小伙子,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梦想,有了钱你要去干什么呢?”“我要去买巧克力”“如果你有很多钱呢?”“我会去买很多巧克力”“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钱呢?”“我会把做巧克力的工厂买下来。”的确小时侯的我们,天真无邪,有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幸福与快乐是一曲不变的乐章。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只风筝,飘荡在蓝天中,然后慢慢的落下来。那时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与同伴嬉戏,经常去追逐蓝天白云,让欢笑随之飘动,整天做着斑斓五彩的梦。
认字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拥有一个篮球;当我抱着篮球的时候,又想要一个足球;当我踢着足球的时候,排球又成了我的追求。再一个有一个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我相信梦想其实离我并不遥远,只要耍耍孩子气,梦想就会实现。
慢慢步入小学,中学,高中…。就越会觉得压力的存在,从而不会了幻想,只知道死读书,没有了那些快乐的音符。
懂事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业要做。玩耍的时间一点点被剥夺,而我们一天中40%被禁锢在教室,很多时间在学习。但是面对学习,还是一种模糊的认识。
俗话说“难得糊涂”,对事物的理解,也由封建主义发展到资本主义,越大就越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开始涨高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尖子生,拿到很多的奖状;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同学之间能有鹤立鸡群的表现;在大家眼中能成为一名公认的好孩子。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实现这个梦想并不能靠要耍耍孩子气。之后,我学会了奋斗。
忙忙碌碌一天放学回家,真是悠闲,听听音乐,吃晚餐,返回学校。这样的日子很单调,也许有时候把许多的朋友想念,;有时候赶着上课还是一双睡眼。喜欢时尚的校服装,真想到处去走走,看一看。星期天的时间真很短,孩子脾气真想犯,慢慢懂了做人的辛苦和梦想真是太难,还好我会努力,看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起早赶晚,把握自己不再松散。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意的大学,最好能在北京。我为着梦想,在高中这条黑暗的水坛子里寻膳,每一天都苦苦寻找着充实自己的食物,为着前途的光明而努力。
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