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足球居然是第二!
里约奥运会的火热进行,让体育运动又一次大火,运动员们的高颜值外加开挂一样的技术,引得一大批小粉丝爱上了体育,下面,小编为您搜罗,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足球居然是第二!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位:举重和摔跤
除了极少数专业人士和有对力量训练有需求的人以外,国人是很少很少会将举重做为业余运动的。但是爱看啊!每当有举重比赛的时候,在国内还是有着相当的观众数量的。
第九位:拳击
这个也是国人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不过这跟全世界都一样,都只是欣赏而不会将拳击做为业余爱好,起码绝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第八位:武术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不少人会习武,尤其是在河南及广东,但这真的只是一种爱好,因为很少会有用武的地方,民间也缺乏相应的武术赛事。
第七位:台球
台球在国内可是相当的流行,大至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小到村里,都有台球的身影。由于台球是室内运动,又不需要耗费多少体力,所以深得民众的喜爱。 CCTV5转播斯诺克比赛时收视率一直非常稳定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六位:游泳
我国也算是个游泳大国,在国际赛场上游泳一直有着不错的成绩。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多,对运动健身越来越重视,游泳爱好者也都逐渐的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游泳健身,现在中国3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游泳,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提高。
第五位:羽毛球
羽毛球可以说是一项全民运动,由于其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只需一副球拍和一张网就可以进行,在乡村甚至用跟竹竿当网就可以进行。而在国家调研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羽毛球在国内的大众观赏率(电视和现场观看比赛)为5.9%,位列第五位。
第四位:体操
中国是体操运动项目强国,每个年代都有世界级的名将出于中国,体操王子李宁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体操史的一个传奇。不过由于这个项目对专业要求非常高,没有专人指导和专业的训练是很危险的,所以普通民众很少进行体操锻炼,但是爱看!体操在国内的大众观赏率(电视和现场观看比赛)为6.8%,位列第四位。
第三位:乒乓球
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中国队抗衡。赢得世界冠军相对容易,但是要做到国内冠军却是非常非常难,这是我们国家乒乓球实力的真实写照。乒乓球在国内的大众观赏率(电视和现场观看比赛)为7.1%,位列第三位。
第二位:足球
中国足球水平虽然很糟糕,但是喜爱足球的人是相当多的,希望有一天图片上中国队真牛可以实现。足球在国内的大众观赏率(电视和现场观看比赛)为10.4%,位列第二位。
第一位:篮球
篮球是中国人最喜爱的第一大运动,中国人对美国nba的痴迷简直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看看每年科比、詹姆斯的中国行,那些自发云集的粉丝不把交通堵死都不算完。篮球在国内的大众观赏率(电视和现场观看比赛)为34.9%,完全碾压任何一种运动。今天是nba总决赛第六场,你觉得骑士和勇士谁会最终夺冠呢?今年FMVP会是谁呢?
二、为什么中国没有足球人才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
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
“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
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
“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
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假计划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
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
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采用纯计划的组织形式进行。
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
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
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不择手段造假,起点缺乏诚信
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假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
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假与污浊。
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假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假’,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
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
“下一个孙雯在哪里?”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孙雯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女足选手很多,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女足队,下面还有梯队。”孙雯说。正是那个年代的良好基础,中国收获了女足的“黄金一代”。
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跟男足一样,屡屡让国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让球迷愤懑,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心酸。
缺乏“精神”是现在中国女足输球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国女足重振辉煌的关键,在于中国足协要去精心播种,毕竟,“铿锵玫瑰”重新花开终需时日。
三、08奥运期间广东电视体育台收视率是多少
央视放弃中超体育赛事直播混战
[ 2005-11-03 ]
--------------------------------------------------------------------------------
“以前熬更守夜,锁定的是央视5套,看的是张慧德、张路、黄健翔解说的意甲、德甲。现在花样多了,到了周末,基本上从9点开始,我就握着遥控器,看完央视转播的意甲,再看ESPN转播的英超,苏东的解说情绪澎湃,和英超的风格很匹配。有时看完英超,打个盹到早晨,再转到东方卫视看姚明的比赛。周末这样度过,实在很过瘾。”对于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现状,我们可以拿这位住在成都新鸿路、有10年收看国际赛事直播经历的资深球迷老冯的话来表述。如今的央视失去了中超转播权,也没有获得如今被球迷赞誉为最“性感”的英超转播权,只能勉强靠多年来持续转播的德甲等支撑台面,央视在体育赛事转播方面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央视停止中超转播,事实证明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杀招”:中超逐渐淡出老百姓的视线,给中超的影响力带来巨大损害,同时央视也失去了国内赛场这块最大的蛋糕。
●中超、英超、冠军杯
央视丢掉三大蛋糕
2003年,由于在转播价格上与中国足协出现分歧,央视在和东方卫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中超联赛的转播权,这是央视第一次无法转播国内顶级赛事。四川电视台一位资深编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的印象中,1998赛季结束之后,中国足协开出了一场至少15万元的转播价位,这让央视心里多少有些准备不足,央视作为全国媒体的老大和联赛推广的功臣,面对足协的‘哄抬物价’,心里自然难以容忍,这为2003年转播权的谈判破裂埋下了伏笔。”
央视停止中超转播,事实证明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杀招”:中超逐渐淡出老百姓的视线,给中超的影响力带来巨大损害,同时央视也失去了国内赛场这块最大的蛋糕,“你想啊,当时央视在转播甲A时,虽然转播比赛每场要亏损15万元,但是通过当晚深度报道甲A的《足球之夜》栏目又可以盈利50万元左右,平均下来每轮利润能达到35万元左右,一年20多轮比赛,总利润在七八百万元之间,而且收视率也是相当可观,一般比赛维持在8%左右,最高的时候是10个百分点,不转播中超了,央视的损失也不校”四川电视台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失去中超这块大蛋糕,央视在近年收视率迅猛上升的英超转播中也尝到了苦头,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调查表明,英超联赛在中国包括广州、深圳、上海以及四川等十几个电视台所有的体育节目中平均收视率都排在第一位。调查还表明在25-44岁的中国男性中,大约有60%热衷观看英超,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也成为了英超的忠实观众。当然,冠军杯也是央视永远的痛,这个屡屡创造收视神话的欧洲最顶尖赛事,虽然都在北京时间凌晨上演,但一直是资深球迷心中的必看“宝典”,吸引着国内上百万的电视观众,据连续多年从ESPN购买冠军杯转播权的四川电视体育频道一工作人员透露,“冠军杯一直是球迷最喜欢的体育转播节目,去年的冠军杯决赛全球大约有3亿球迷观看,在四川地区的收视率也接近20个百分点。”
●E S P N的英超和冠军杯在国内的收视率要略胜于央视的德甲和意甲收视率。
ESPN、东方卫视、广东卫视三大对手“围攻”央视E S P N对央视的最大优势是,他们拥有英超和冠军杯在亚洲地区的版权,虽然不能直接面向中国内地转播,但E S P N通过把自己的节目卖给内地各地方有线电视台的方式,让自己的节目进入到中国市常由于央视只有德甲、意甲、西甲的转播权,E S P N给内地观众带来的英超和冠军杯,对央视国际足球的转播形成强大冲击。E S P N的著名解说苏东是随着英超进入中国而逐渐被国内球迷所熟悉的,苏东说自己是和E S P N在国内的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英超是1997年进入中国的,冠军杯还要晚两年。英超最早在国内只有北京、广东和上海三个地方有转播,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的有线电视台购买了我们的英超和冠军杯节目。”正是凭借英超和冠军杯这两个王牌项目,E S P N在国际足球赛事的收视率上抢了央视的风头,据苏东透露,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他了解的情况是,E S P N的英超和冠军杯在国内的收视率要略胜于央视的德甲和意甲收视率。
继前年力压央视买下中超的转播权之后,上海文广集团为了更好地开发中超市场做了很多努力,从去年开始,中国香港无线和有线电视台都在转播中超比赛,今年E S P N体育台卫星频道也向全亚洲转播2005赛季中超联赛。这让在内地不吃香的中超转播,在中国香港及海外的市场火了起来,文广集团也有意借此向央视证明中超转播并非鸡肋。今年文广集团又买下N B A所有姚明比赛场次的转播权,大有与央视的N B A直播火拼到底的架势,对文广集团的一系列举措,负责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白李表示并非针对央视,不过他也承认,“作为地方媒体,我们与中央电视台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我们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否则就会被淘汰。”
作为国内最早开设专业体育频道的地方电视台,广东卫视在体育转播上的竞争力不容忽视。不过,与上海文广集团的中超转播权相比,广东卫视现在所拥有的中甲转播权确实没有收视率的竞争优势,对此广东卫视体育中心总监卢晓峰认为转播一些低收率的节目完全是为了尽义务。对于广东体育频道收视率一直不错的事实,卢晓峰低调地表示,“主要是我们台的体育节目做得早,经验比较丰富。”回避了与央视形成竞争的话题。
一旦有类似奥运会、世界杯这类的重大赛事,央视总是风光无限,收视率高得出奇。央视转播2004欧锦赛20天总收入达到6个亿以上,转播2004奥运会半个月总收入达到4个亿。
●国际大赛、意德联赛、中国之队三大“独卖”支撑余威
2002世界杯转播权的争夺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但央视成为最后“赢家”。四川电视台体育部一资深记者称,由于转播世界杯必须要有转播权范围内一家拥有广泛覆盖能力的电视机构的认可,才能申购世界杯转播权,而在中国,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其他机构根本无法做到。再加上有关领导也曾明确指示:除中央电视台外,任何地方台不得以任何形式购买世界杯转播权。此举一是为了保证转播质量,二是为了保护中国球迷的利益,三是为了规范国内电视市常类似的例子还有诸如奥运会以及世乒赛等赛事,“这些都是央视完全垄断的,其他地方台只能望其项背,一旦有类似的重大赛事,央视总是风光无限,收视率高得出奇。央视转播2004欧锦赛20天总收入达到6个亿以上,转播2004奥运会半个月总收入达到4个亿。”
另外,意甲、德甲也是央视体育转播的重头戏,从1995年开始,央视就开始转播德甲,在国内拥有大量的观众,同样,意甲联赛也在中国球迷心中拥有相当地位,再加上在这两大赛事上都由名嘴黄健翔解说,其解说风格深得球迷喜爱,地位无可动遥央视每年在意甲、德甲转播上收入上亿的数据也证明央视在此转播领域上的“独卖”地位。
除此之外,央视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中国之队的独家转播权,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与足协签订5年转播合同。在未来5年内,中央电视台将成为“中国之队”一切境内比赛的独家电视转播媒体。根据规定,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的5年时间里,中央电视台将成为国内惟一一家有权转播“中国之队”境内比赛的电视媒体。虽然中国队无缘明年的德国世界杯,但是中国足球队和即将组建的国奥队都是中国球迷相当关注的焦点,签下“中国之队”5年的转播权,是央视抵抗各地方台的一件“致命武器”。
●电话采访:
央视人说
随着电视媒体引入市场化,一向居于垄断地位的中国电视台体育赛事直播受到越来越多地方台的挑战。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体育新闻部副主任张斌。
劲体娱:现在,央视5套是不是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
张斌:作为全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电视传媒,中央电视台自开台之日起就身感压力巨大。为了给观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节目,我们每天都在给自己不断施压。
劲体娱:上海台、广东台和ESPN分别将中超、中甲以及欧洲冠军杯的转播权买断,而央视5套对失去这几块大蛋糕,作何感想?
张斌:这很正常。我们面向的观众是全国的,在赛事选择上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只能挑选绝大多数观众喜欢和需求的节目。
劲体娱:央视5套没有直播中超、英超、欧洲冠军杯,请问央视是出于什么考虑,不购买这些全国大部分球迷都喜爱的赛事的直播权?
张斌:至于购买何种赛事的直播权,这是我们台上的经营抉择,也是商业秘密,再说,我所在的部门也不是负责直播的,因此这个就不方便说了。
劲体娱:针对目前各地方台的挑战,央视有什么措施没有?
张斌:我们一直在不断创新自己的节目内容,但这并不是针对地方台所谓的“挑战”而展开的。前不久,我们才全新改版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力求第一时间为观众奉献更为丰富、更高端、更时尚的节目。
E S P N有优势与央视非对手
在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地方电视台的体育节目能与央视体育频道抗衡。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初,海外媒体E S P N这个专业的体育频道进入中国市场后,正在逐步改变这样的局面。已经在E S P N工作了11个年头的资深解说员苏东,在接受采访时提到,E S P N作为体育赛事的推广者,最大的优势是“国际平台、专业性和权威性”。
劲体娱:E S P N的节目进入中国市场有多长时间?
苏东:我们的节目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是英超,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劲体娱:在E S P N的节目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里,你们的收视率是不是每年都呈现上升的势头?
苏东:我所知道的是,自从我们有了英超的独家版权之后,很多以前的意甲和德甲的观众都越来越多地注视英超了。收视率的情况我们没有具体的通报,但现在比以前发展得更好这是事实,特别是我们在国内南方的覆盖率比较好。
劲体娱:从你所说的来看,E S P N在中国的市场现在开发得很好,央视体育频道作为中国国内最强的专业体育频道,是不是会影响你们发展中国市场,或者换个说法,你们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不是央视?
苏东:不能说是竞争关系,我们更强调合作。毕竟我们的频道没有落地,就是说我们在国内没有专门的频道,我们的节目国内只能在三星级以上酒店以及涉外公寓能看到,除此之外都是通过地方电视台购买节目信号的方式出现在国内的电视节目中,这样我们与央视就不存在竞争的问题。
(来源:《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