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足球故事体现足球精神的征文
19世纪末,一个英国商人拿着一个圆圆的皮球来到了巴西。他告诉巴西人,这个皮球是用脚来踢的。巴西人看着这圆圆的玩意调侃的说:“这个家伙像地球。”,英国商人意味深长地纠正:“它不是地球,但是它能征服地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二战前,苏联的基辅迪那摩有一支响誉欧洲的球队。基辅迪那摩队员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向上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作风,令对手们敬畏。
不久,战争的魔爪伸向了苏联,迪那摩的队员们毅然放下手中的足球,抓起步枪,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火之中。
几年后,也许是命运之轮的安排,几个迪那摩的队员再次相聚在一起,不过,他们是相聚在纳粹战俘集中营中。
在那里他们被剥夺了反抗的能力,终日过着奴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
一天,一个高高在上的德国军官向战俘们宣布,德国的某个将军要来此视察,为了迎接将军,集中营将举行一场德国士兵与战俘之间的足球比赛。
基辅迪那摩昔日的队员们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战俘队,他们知道,唯一的反抗机会来临了。
临时组建的战俘队中有一半是迪那摩队员,也许德国军官知道迪那摩球员的厉害,所以在比赛前以命令的口吻对战俘说:“战俘们,你们听着!今天你们只许败不许胜。否则后果自负。”
队员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上场后应该做些什么。
比赛开始了,也许离开足球的时间太长了,迪那摩队员们显得有点被动,踢得有些吃力,不过他们以积极的拼抢,来弥补生疏的球感,那强硬的作风,让德国人吃尽苦头。而他们早已把德国军官的威胁置之度外。
时间可以消磨他们的球感,时间也可以使他们配合生疏,但是时间不能影响他们的竞技精神和对足球的热爱——即使是以死相威胁。
上半场结束,比分是2比2。
在中场休息时,德国军官气急败坏的冲进战俘队的休息室,凶神恶煞的吼道:“下半场不许进球。如果谁胆敢进球,死神就会迎接他!”
迪那摩的队员们怒火中烧,眼中迸射着仇恨的火花;血液像泛溢的密西西比河汹涌澎湃……
他们要爆发!像火山那样,轰轰烈烈震慑天地!他们要爆发!像洪水那样,势不可挡吹枯拉朽!
上场的时候,大家相视一笑,心中传达着一个共同的信念……
下半场比赛,迪那摩的球员们势不可挡。他们爆发了!像火山!像洪水!满腔的怒火和仇恨使他们的腿变成了枪!球变成了弹!不停的向德国人攻击!一次!再一次……
迪那摩的球员进球了,一个,两个,三个……
他们用进球捍卫了祖国的荣誉——哪怕枪对着自己!
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即使是死也不在分离!
还有那刚强不屈的斗志;坚韧不拔的精神
不断地向同胞们传达心中的信念——胜利会属于我们!
终场哨声响起,全场比赛结束,战俘队7比2获胜。
第二天,七名基辅迪那摩队员被押赴刑场……
不久德国在战场上节节溃败,直至二战结束。
“是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二战后的欧洲满目沧痍,人们的生活大都比较贫苦,在风车小国,一个贫苦的家庭中降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取名:“约翰。”
约翰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工人,却酷爱足球。然而无情的战争夺去的他做职业球员的理想,现在他的梦想可以延续到儿子身上了。
然而生活的艰辛使约翰的父亲倒下了,他在临终时说:“将来……我的儿子的身价会值10000英镑!”
那时,约翰才7岁。从此,开始了母子相依为命的日子。
约翰的母亲在阿贾克斯俱乐部做清洁工,在她的苦苦哀求下,俱乐部接收了小约翰做球童。
从此,才十来岁的孩子,即要到俱乐部干活,又要到大街上买报。
而母亲希望俱乐部让约翰做一名球员,可俱乐部的官员看着这个削瘦的孩子,摇了摇头。
约翰酷爱着足球,即使身体疲惫,他也要抽上时间练球。由于身份低微,约翰只能一边帮球员们捡球、擦鞋,一边默默地把训练内容牢记在心,然后在一个没有人的角落里练习。
艰苦、乏味的生活也曾经使约翰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是每当他看见母亲那含辛茹苦的眼神;想起父亲的遗愿。他又默默地抱起足球。
日复一日……
生活的艰辛,咬咬牙就能挺过,丧失了理想才最可怕!没有勤奋和等待,那能摘到梦中的橄榄枝!
几年后的一天,教练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削瘦的身影,正在独自练球……
他发现了一颗巨星……
不久,球场上有了一位光芒四射、展翅飞翔的削瘦身影,他身披14号战袍,人们叫他“飞人”,他就是约翰……
“将来……我的儿子的身价会值10000英镑!”
约翰就是——约翰·克鲁伊夫。欧洲足球史上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
有人说,足球仅仅只是一种游戏。
是的,足球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有人为它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这种游戏能让人产生追求,令人疯狂;这种游戏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和遐想……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飞翔的克鲁伊夫;永远的14号!
二、欧洲足球流派有很多,德国足球是什么打法
欧洲足球流派有很多,像英式打法:身体强壮长传冲吊,前后飞奔节奏很快;英伦三岛和爱尔兰、北爱都是这种踢法;
欧洲拉丁派:身体比南美强一点技术糙一点,节奏慢花活多也最有观众缘;法国、西班牙是主要代表;意大利防反:最无聊的踢法,82那届得冠是最多人不服气的;
另外还有荷兰式全攻全守、北欧式冲吊打法流行一时。2010年过后,西班牙的崛起令传控打法盛极一时,直至2018传控足球全面溃败,现在各国又开始回归自己擅长玩法。
那么德国足球是什么打法?德国足球的打法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不过被说的最多的是“全攻全守”、“擅打逆风球”和“点球专家”。德国队从“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在足球场上大放异彩开始到传控打法彻底成型之前,德国队很善于在被对手打进1到2球的情况下逆势翻盘,不管是后来在比赛时间反超对手,还是将对手扳平后拖入点球大战,最后用点球击败对手。
二十世纪的德国足球更多的依靠身体素质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戴夹板缠绷带上场司空见惯。场下矛盾再大,上场就是一个整体。彼此呼叫照应,进退如潮水。从打法上说最多也就是个“全攻全守”,而且发明权还在荷兰人手中。看以前的德国队就是喜欢他的雄壮和激情。
印象中德国人最擅长的就是翻盘和点球大战。包括唯一一次欧洲杯金球致胜,结果也是比尔霍夫干掉了对手。不过现在的德国队心理素质貌似不咋地!欧国联0:6就惨败给了西班牙,这是为什么呢?
14年率队拿下世界杯,看来已经是勒夫执教的巅峰了。之后,勒夫的成绩每况愈下,即便改变打法、清洗老将,都未能让德国重新回到一流强队行列。面对优秀年轻球员井喷的法国、西班牙、英格兰,德国已经走在了后面。借用一句话,留给勒夫的时间不多了。
之前的德国其实是很均衡的,长短结合,边中结合,进攻有冲击力。防守有硬度,即使拿不下对手对手也很难拿下的德国。现在盲目追求传控,而不顾自身球员的技术特点,打的不伦不类,很多无效传控,得势不得分。可惜现在的德国球员,脚下花活儿多了,强大的意志力没了。
三、真正的足球精神是什么
什么是足球?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足球下很多不同的定义。每个定义都是对的,但又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会有分歧的。我认为足球是面多棱镜。静止的足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旦它滚动起来,就像一个有着七十二变本领的孙悟空,在不同时候可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人们玩耍时,足球是游戏;在体育项目中,足球是竞技;在比赛中,足球是胜负;在社会生活中,足球是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足球是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足球是政治;在战争时期,足球是和平;在和平时期,足球是战争。足球可以成为百姓常人的娱乐,可以成为民族之间的角力,也可以成为国际关系中政治家们手中的牌。在当今世界,除了战争,几乎没有什么体育项目、什么社会活动,能够像不会说话的足球有如此这样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足球的多元性确实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发挥能量的余地。足球代表着什么?足球代表着公平竞争的精神、人类和平的期盼,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与文化底蕴。足球自其诞生时起就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中,同样是足球却体现着不同的足球文化和足球精神。熟悉足球的人,都不难发现和感受到,在国际足坛赛场上滚动的足球,不仅是国家之间足球技术水平的抗衡与较量,也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交流与碰撞。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王”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有什么样的足球文化和足球精神,就有什么样的足球,可能是一个比较靠得住的判断。什么是足球文化?世界各国对足球的理解和发展思路,以及所形成的足球文化有很大不同。但在国际足坛中许多足球发达国家对足球的认识有三点是比较相同的:第一,足球是国民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第二,足球最能调动和激发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第三,足球是社会情感的宣泄桶和安全阀。英国政府一位主管体育的官员曾经幽默地说:“在英国,如果进入足球场的人越多,到政府门前游行静坐的人就会越少;在足球场上叫喊声越高,骂政府的分贝就越低;足球比赛还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犯罪率。足球的这些贡献连政府都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