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的海军作战事例尤其是美国,日本,俄罗斯的.
先说美国:
1、俾斯麦海海战。美VS日,1943年3月1—3日,持续3天。作战中,美军战死13人,受伤12人,4架飞机击落;日军13-14艘商船被击沉,7艘驱逐舰被击沉,死亡人数达3000多人,损失战机59架。
2、中途岛海战。美VS日,1942年6月日本发起对中途岛的进攻。结果:日军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被击沉。此战标志着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
3、冲绳岛海战。1945年初,美军占领吕宋岛及硫黄岛后,决定攻占冲绳岛。战役以日军失败告终。日军死亡9万余人,被俘7400人,岛上居民死亡约10万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被击沉16艘、击伤4艘。美军伤亡7万余人(含非战斗减员2.6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被击沉36艘,击伤368艘。这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损失最重也是最后一次战役。美军占领冲绳岛后,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达到了为进攻日本本土建立战略基地的目的。
日本:
1、马来亚海战。马来亚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发生在马来亚的一场海战,日军在此战中击沈2艘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夺取太平洋及印度洋之制海权,亦使马来半岛之失陷成为定局。
2、瓜达尔卡纳尔海战。
3、珍珠港战役。1941年12月7日6时,日本第一波飞机(40架鱼雷机、49架俯冲轰炸机、51架水平轰炸机和43架战斗机,由渊田美津雄率领)从航空母舰起飞。7时55分,对珍珠港内所有大舰和机场上的飞机发起突然攻击。日军的攻击持续约1小时,击沉3艘战列舰,炸毁大量飞机,自己仅损失飞机9架。7时15分,日本的第二波飞机(54架水平轰炸机、78架俯冲轰炸机和35架战斗机)从航空母舰起飞,但遇到较有力的抵抗。这次攻击持续到9时30分,进一步扩大美军的损失。日军成功奇袭珍珠港后2小时,日本政府才向美国正式宣战。
俄罗斯主要是陆上经典战例较多,海军没什么
日本六大财阀vs中国四大财阀
01.中国招商
四大超级财团之首是招商局。这个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变局”。“变了又变,变了又变”的局面深入人心。一些洋务官员甚至极力主张创办民族企业,以此来对抗洋人在商业领域的蚕食。
在此背景下,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近代历史上第一家航运企业,即招商局的前身。
起初,招商局的作用是改变外国人在中国内河运河和海上几乎垄断河运的统治地位。但在招商局成立后,清政府突然发现,这家企业不仅能“使我得益于内江的内陆水域,以免被外族占据”,还能顺利完成将南方粮食运往北京的任务。同时这个企业是李鸿章创办的,等于朝廷的“亲生儿子”,特别适合用。
由此,招商局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企业,并迅速成长为可以与国外运输公司抗衡的巨型企业。可惜招商局接下大任后并没有反哺华商,反而与外资联手垄断,“争抢一切利益”。因此,中国商人继续遭受缓慢的运输和极其昂贵的运费。
在华商的血泪中,招商局算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历经近百年,招商局将触角伸向香港,成为香港最早的一批中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至今仍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
但招商局爱国的底线一直守在原地。1950年,招商局顺应历史潮流,毅然发动“港航起义”,冲破港英政府设置的重重障碍,重回新中国的怀抱。
从此,招商局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018年,招商局响应“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参与“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中白工业园开发,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投资建设35个港口,极大推动了中外物流的快速发展。
不仅如此,现在招商局的业务还涉及金融、航海、房地产等行业。比如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著名的金融巨头,都与招商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因如此,招商局的财富是惊人的。在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招商局集团以459亿美元的收入和44.68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名第244位,而其子公司招商银行也以550亿美元的收入和121.8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名第188位,帮助招商局集团成为拥有两家500强企业的超级巨头。
02.中国资源
招商局集团凭借漫长的积累,成为中国四大财团之一,另一个超级财团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向世人揭示了它几十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
这就是四大财团之一的华润。现在说起华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商业地产。毕竟在房价屡创新高的时代,人们很难忽视华润地产的掘金能力。
诚然,房地产已经成为华润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所以华润集团甚至成立了华润置地。然而,几十年前华润诞生的时候,它的使命并不是发展业务,而是作为香港的地下交通站。
预计华润作为封面身份的业务,在烟花的岁月里发展得极为良好。新中国成立后,华润从香港搬到内地,全心全意创业。
现在华润的业务除了大家熟悉的房地产之外,还包括很多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比如超市里的怡保矿泉水,就是华润的名品。而且很多人喜欢在炎炎夏日喝一口雪啤,这也是华润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
即使是平日里做一顿饭的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华润贡献利润。因为很多人用的燃气来自一家名为“华润燃气”的公司,这也是华润旗下的一个行业。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做饭,我就去超市买快餐,华润永远也不会给我赚到钱吧?”
当然不是。别忘了华润还拥有一家名为“华润万家”的超市,正好满足了不爱做饭的懒人的诉求。可以说,无论是一线城市的创业者,还是十八线城市的工人,谁都离不开华润。
当然,在无处不在的华润世界,金融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华润旗下的华润置地、华润电力、华润医药、华润水泥、华润啤酒、华润燃气相继上市,帮助华润集团以919亿美元营收、34.74亿美元净利润位列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第80位。
03.聚酯的
在华润在金融和商业领域大展拳脚的同时,四大财团之一的保利集团却在暗中悄悄躲着,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闷声发大财”的路线。
可能有人会说,“保利低调在哪里?保利地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诚然,保利的地产项目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起初,保利地产只是广州本地的一家小地产公司,但保利地产太幸运了,在起步阶段就遇到了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
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东风,保利地产轻松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公司。到2020年,保利地产年营收接近4000亿元,可谓广州房地产行业之光。
不过,保利地产虽然挣钱能力强,但这笔钱对于保利集团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因为保利集团真正赚钱的项目是在军事装备进出口方面与军方合作。
这些神秘且有利可图的项目主要由保利旗下的保利科技完成。这个保利科技一直被称为“国家的亲生儿子,大手大脚”。保利科技虽然是保利的子公司,但由中信集团和原总参共同出资。
保利科技第一批元老的身份更是让人惊叹。他们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当年在“百万裁军”号召下退伍的军人。难怪保利科技对各种武器了如指掌,完全超越了普通企业的认知。
如果你懂武器,就不需要钱。让聚科技买武器,选最好的。黑鹰、苏-27战斗机、S300俄罗斯驱逐舰等国外先进产品。都是通过保利之手进入部队的。当然,偶尔遇到丢失的国宝,保利也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比如2000年,保利豪掷2800多万元买回八国联军劫掠的圆明园珍宝。
如此霸气的侧漏一幕,也让不少网友感慨:保利到底有多有钱?
这个“永恒的谜”终于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揭晓。当年,保利集团以462亿美元的年营收和14.95亿美元的净利润获得第22名,而保利集团的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确实是如临大敌。
04.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超强的实力不禁让网友觉得保利“闷声发大财”。与此同时,他们对保利科技背后的“主人”中信集团也越来越好奇。
诚然,中信可以成为保利科技的创始人之一,但不可能没有两把刷子。中信虽然历史不长,但业务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诸多领域。
更神奇的是,中信集团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企业集团,一级子公司175家,其中不乏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华夏基金等知名企业。
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中信。强大的渗透力也让中信以超过6万亿元的总资产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年收入约7000亿。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大财团中的任何一家,都可以在阿里丢掉三条街。
这种差距是马云谈“富宝”所达不到的。毕竟在这些顶级国企面前,阿里这样的民企,哪里是“大厂”,充其量就是个“暴发户”。
二战前日本的财团被称为财阀,是明治维新后由于政府的扶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垄断性的大型控股公司(又称财阀康曾)。这些结合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财阀,形成于日本工业革命时期。在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下,出现了十几个财团,其中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最有实力,俗称日本“四大财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反垄断为名,对老牌财阀实行抑制政策,解散了日本财阀组织,但保留了其银行机构的存在。1951年以来,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逐渐采取扶持垄断资本的政策,促使日本财阀组织重组。
1953年《垄断禁止法》的修订,放宽了对持有竞争关系的公司的股份和兼职的限制,如对金融机构持有股份的限制从5%扩大到10%,放宽了对卡特尔的限制。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老牌财阀的金融机构对原有的下属企业进行了重组,基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高度融合,在日本演变为一个新的财团。其中三井、三菱、住友、芙蓉、第一劝告银行、三和等六大财团规模最大,从而构成了日本著名的六大财团。三井财团、三菱财团、住友财团是在原三井银行、三菱银行、住友银行的基础上,将原财阀的部分企业与部分新企业合并而成。而芙蓉财团、三和财团、第一全银集团没有之前的银行组织基础,是以富士银行、三和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为中心,联系其他企业的新财团。
经过这次重生,日本财阀的封建性和封闭性被大大削弱了。与旧财阀相比,新六大财团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金融机构为中心,财团内各企业环形持股,即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交叉持股。与此同时,它的民主性、开放性和竞争性得到了增强。各种财团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会长会议”的成立,这是由主要成员企业的最高负责人组成的财团的最高协调机构。其实类似于“大股东大会”。联合体会长会议名称不同,成员企业之间的重大问题由会长会议协商解决。总裁会议也是研究财团重大经营战略的中心组织,但不具有约束力。日本财团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金融制度,主要包括主银行制和相互持股制。这两种制度是在日本特殊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日本财团金融制度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1、主要银行系统
主银行制度是企业与银行长期交易形成的,是银行与企业长期交易形成的惯例。在银企融资交易中,主银行的融资额最大,这是主银行体系的数量特征。这一特点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了重要的交易关系。日本财团中的主银行是借款企业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是企业结算的中央银行,通常也是企业的主要股东,向企业派出身居要职的人员。在主银行体系中,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并不是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的,而是双方默认的。帮助银行稳定经营权。当企业经营业绩恶化时,企业将经营权交给银行,由主银行负责救助。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银行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大,在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相互持股
日本六大财团成员公司抱团持股,前所未有地加强了财团成员公司之间的资本联系,是财团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最有力的组合手段。相互持股比例是衡量财团凝聚力的重要标志。不仅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持有工商企业股票,工商企业也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股票。相互持股比例越高,财团的凝聚力越强。从持股关系来看,财团中所有企业的股票都是相互持股,而不是一方单向持股,这也是日本财团的显著特点。日本财团内部相互持股是日本公司长期被禁止持股的替代形式,由法人控股,而不是过去自然人的家族财阀控股。上世纪90年代,日本6家财团的内部平均持股比例约为55%。
3.人员派遣
日本六大财团除了主银行制和相互持股制外,还具有串联融资和人员派遣的特点,以加强企业间的人员组合。一般银行和综合贸易公司都会派高级职员去各大企业。比如银行向融资额和持股份额高的企业派驻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保护银行的债权和企业的决策权。为了加强与银行的密切联系,保证其资金和贷款来源的稳定,企业愿意接受银行的人员,并将重要任务委托给他们。同时,由于工业企业有时是银行的股东,工商企业也向银行派驻人员,对银行施加影响和控制。
俄罗斯vs各个国家(7)
俄罗斯vs各个国家(7)
1.俄罗斯vs美国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一直存在紧张局势。两个国家之间最大的争端包括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战争。2014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谴责。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实行了对俄罗斯的多项制裁措施。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和美国支持不同的派别和政府,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
2.俄罗斯vs中国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加强。这是由于两国分别试图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而产生的。两国在军事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也在能源和贸易方面进行合作。双方也共同谴责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3.俄罗斯vs欧洲联盟
俄罗斯和欧洲联盟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乌克兰危机开始后,欧洲联盟对俄罗斯实行了多项制裁。此外,欧洲联盟也对俄罗斯的内部政策表示不满,尤其是对于言论自由和人权问题。俄罗斯也对欧洲联盟的行动作出了反制措施,例如禁止欧洲联盟的食品进入俄罗斯市场。
4.俄罗斯vs土耳其
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在2015年激化,当时土耳其击落了一架俄罗斯战斗机,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然而,自那以后,两国已经开始了一些合作,例如在叙利亚战争中进行了一些协调。
5.俄罗斯vs印度
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两国之间的合作包括军事、能源、贸易和科技等多个领域。俄罗斯也曾多次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地位。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友谊之一。
6.俄罗斯vs日本
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争端的主要焦点是两国在二战期间的一些领土争议。例如,俄罗斯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在历史上,这个问题一直是两国之间的关系的障碍。日本一直试图寻求归还这些领土,但是俄罗斯目前没有展现出归还这些领土的意愿。
7.俄罗斯vs伊朗
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对叙利亚政府提供支持,而伊朗是叙利亚政府的盟友。两国在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合作。然而,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一直是稳定的。例如,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期间被指责向叙利亚政府提供各种武器,这引起了伊朗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