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和熊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熊猫和熊区别如下:
1、分布地区不同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熊在北半球分布。
2、体型不同
大熊猫一般体重在80到120公斤之间,可达180公斤。
3、毛发颜色不同
大熊猫的身体颜色是黑白相间的。有圆圆的脸颊和大的黑眼圈。熊体重不足200公斤,有黑色的皮毛和白色的下巴。胸部有v形白点。
熊猫与其他的熊有什么关系
大熊猫在系统进化上和其他几种现代熊类很接近。虽然它们面对食物的压力不同于温带和寒带的熊,——它们一年四季都能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竹子四季长青。但是它并没有采纳其他真胎盘动物怀孕期长度和新生儿的质量,而是沿用了他的祖先熊的生殖习惯。大熊猫雌性妊娠短,新生幼仔体型小,发育程度低,是继承了其熊类祖先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繁殖策略”,而不是“生殖力”下降,和“生殖行为特化”的表现。
地球上现在有8种熊:北极熊、棕熊、美洲黑熊、亚洲黑熊、马来熊、懒熊、眼睛熊,还有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熊猫。它们共有一些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熊类最早的祖先生活在6000万年以前始新世的晨曦熊(Dawn bear,Ursavus elmensis),它的体形与现在的狸差不多,进化到更新世(240万—300万年前)它的后代就已经发展成现在已知的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
熊猫和熊有什么不一样
熊和熊猫的5点区别:
1、分布地区不同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熊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
2、体型不同
大熊猫的体重一般在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北极熊(540千克),棕熊最大(1000/100千克),然后是美洲黑熊(约450千克)、亚洲黑熊(约150千克)、懒熊(140千克)、眼镜熊(约175千克)、马来熊(约45千克)。
3、毛发颜色不同
大熊猫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熊体重在200kg以下,毛漆黑,下颏有一块白色。胸部有“V”形白斑者。如果体重200kg以上,毛棕褐、近黑或棕黄色,有的幼崽自胸向上延伸至颈背,具白色环,而成兽无此环者。
4、食物不同
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熊食性很杂,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藓、浆果和坚果,也到溪边捕捉蛙、蟹和鱼,掘食鼠类,掏取鸟卵,更喜欢舔食蚂蚁,盗取蜂蜜,甚至袭击小型鹿、羊或觅食腐尸。
5、生活习性不同
大熊猫随着气候和食物分布的变化,大熊猫有垂直迁移习性,夏季上移高山、撵笋觅食,秋冬高山积雪则下移到中低山地区。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熊
熊猫属于什么动物熊猫属于猫类还是熊类
熊猫属于熊科。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
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扩展资料:
熊猫的古今命名: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
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
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哺乳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