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美国力对比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wmj007整理------------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wmj007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二战日美军事实力真实对比,看了就知道日本怎么败的
1938年,世界七大强国战争潜力:
美国41.7%德国14.4%苏联14.0%英国10.2%法国4.2%日本3.5%意大利2.5%
超一流强国:美国
一流强国:德国,苏联,英国
二流强国:法国,日本,意大利
不入流强国:中国
空军实力:
部分武器最高年产量:
飞机:美国96318、德国39807,苏联40300,英国26461,日本28180
需要说明:日本最高一年是2.8万架,而二战美国参战后最低一年也是4.7万架,那一年日本飞机产量才0.8万架。
空军实力:美国100分。德国35%,英国35%,苏联15%,日本10%
飞机产量对比(架)
1942年:美国47836,苏联25436,英国23672,德国15409,日本8861
1943年:美国85898,苏联34900,英国26263,德国24807,日本16693
1944年:美国96318,苏联40300,英国26461,德国39807,日本28180
陆军坦克产量,美国比日本高的多,而且1944年德国战败在即,美国武器生产大量降低标准。开始刹车。因此美国武器产量只是一个热身阶段,未达到高峰,日本只能用悲剧来形容了。
坦克年产量:美国3.7万,苏联2.9万,德国1.8万,日本悲剧.
坦克产量对比(辆)
1942年:美国26334,苏联24758,德国3975,日本1165
1943年:美国37148,苏联24227,德国13084,日本776
1944年:美国21267,苏联29029,德国18057,日本342
火炮产量,美国同样强过日本。美国年产最高22.09万,日本仅8.44万,而且这个数字中迫击炮等小口径炮占了绝大多数,重炮寥寥无几。
火炮产量(万门)
1942年:美国18.76,苏联12.71,日本1.34
1943年:美国22.09,苏联13.03,日本2.77
1944年:美国10.3,苏联12.24,日本8.44
机枪产量(万挺)
1942年:美国66.2,苏联35.61,日本7.1
1943年:美国83.0,苏联45.85,日本11.3
1944年:美国79.8,苏联43.91,日本15.6
步枪产量(万支)
1942年:美国154.1,苏联404.9,日本44.0
1943年:美国568.3,苏联343.62,日本63.4
1944年:美国348.9,苏联245.0,日本88.5
舰艇产量(万吨)
1942年:美国86
1943年:美国261
1943年:美国286,日本46(战时最高峰)
商船产量(万吨)
1942年:美国548,日本26
1943年:美国1145,日本77
1943年:美国928,日本170
几组数据,看出邪恶美帝对比德国和苏联,日本的绝对优势!
钢铁产量:美国8132万吨德国3460万吨苏联1800万吨(1940)英国1300万吨日本765万吨
发电量:美国2675亿度德国700亿度苏联323亿度英国382亿度日本386亿度
石油产量:美国22985万吨德国200万吨(最高1000万吨),日本本土几乎不产油(最高700万吨),苏联2000万吨,
(德国,日本含占领区,苏联2000万吨石油产量看似多,但是丢掉煤炭产区后,许多石油当煤炭烧了发电,实际上苏联每年的油料供应与德国差不多,每年大约500万吨。在石油方面,美国石油产量占全世界70%,无其他国家可比的地位。)
石油说明:
德国石油情况最好的一年,
1943年:石油产量约200万吨,煤制油产量约500万吨,进口石油240万吨,缴获石油几十万吨,合计约1000万吨.
1944年:石油产量约170万吨,煤制油产量约200万吨,进口石油约100万吨,合计约470万吨.
日本石油情况:
1940年石油产量约900万吨,足以满足日本的需要.
1942年初日军攻占了南洋油田,在日军到达前当地石油公司将油田和炼油厂进行了破坏,1942年的产量下降到不足400万吨,当年日本实际运回国内约150万吨.
经过修复,1943年产量恢复到约700万吨的战时最高峰,日本实际运回国内约200万吨.1944年产量下降到约500万吨,实际运回国内只有约70万吨.日本之所以运回的不多,一是受运输能力的制约,二是由于美军的袭击使许多石油被摧毁,三是维持东南亚占领区本身也要消耗.到1944年底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已无法运回一船油.
德国在44年:火炮、战车、飞机三个技术装备项目上基本赶上了德国,虽然数量上或多或少还有些差距,但是德国凭借在技术装备领域的“精密追求”,其产能甚至有可能超过了苏联
而在弹药领域,德国则未必落后于苏联,至少炮弹数量上看不出劣势
而在轻武器方面,苏联除了在冲锋枪和机枪项目上占据极大地优势,其它项目倒也和德国相差无多,而德国则凭借着突击步枪和单兵火箭弹两个项目的不对称优势,或多或少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而在这一年,德国的导弹已经开始量产,潜艇也有相当数量的产出,这些都是苏联军工业所没有的
因此综合来看,德国军工业在这一年实际上已经赶上,甚至有可能超过了苏联也未可知
二战时,美国军事工业最高已经可以年产飞机10万架、坦克4万余辆,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8万多辆坦克,其中近半数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军用汽车的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百万辆的规模。海军装备方面,1941-1945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1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要注意的是,这是日本已经战争状态后的数据对抗美国和平状态下的数据。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这只是战斗武器,如果算上军需的话,日本基本上连一丝胜利的曙光都不会有,以硫磺岛为例,不提海空力量,光说陆军,当时日军驻扎了2.3万人,美国投入70000人左右,美国为整个战役准备的各型枪弹平均到每个日本人头上是10000发以上,而相比之下,日本平均到美国人头上不过区区个位数,更不用提美国人吃着想吐的肉罐头和日本人吃个饭团都要搓下来点下顿接着吃的差别,这场仗在开打前结果已经注定了,美国武器生产之外,万吨级的商船两个海岸线平均一周左右就吐出一艘,最短的只有4天,而且全国十数个大小船厂同时开建,就是再强悍的狼群也架不住这种规模的羊群,撑不死也给碾压死了。
煤炭产量比较图:
主要国家钢产量比较图:
发电量比较图:没有德国的,可以以1943年美国发电量为2675亿度,德国(含占领区)发电量约700亿度来参考
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比较图:
铜产量比较图:
...比分分析一览最新 杯荷兰vs美国世界杯球员阵容实力分析
荷兰vs美国开启2022卡塔尔世界杯16进8的大幕,那么荷兰vs美国谁会胜利晋级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荷兰vs美国比分分析一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荷兰vs美国比分分析
北京时间12月3日23:00,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1/8决赛正式打响,“橙衣军团”荷兰将对阵美国。本场比赛的胜者将在1/4决赛中面对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胜者。
荷兰队队史9次世界杯小组赛全部都从小组赛中出线,可见“橙衣军团”系列赛经验非常充足,整体硬实力还是非常令人信服。本届世界杯大放异彩的前锋加克波连续三场小组赛都有进球斩获,目前个人已经打入3球,并列排名射手榜首位,包括曼联、利物浦和阿森纳都有意引进这名荷兰锋线新星。主力前锋德佩目前有伤在身,小组赛阶段他仍然是颗粒无收,可见伤病还是对他造成不小的影响。荷兰队各项赛事已经连续18场比赛保持不败,期间场场都能够取得进球,而且近5场比赛多达4场零封对手,攻防两端都有着上佳的发挥。
美国队阵中拥有多名在欧洲五大联赛效力的球员,包括切尔西前锋普利西奇、米兰边卫德斯特、尤文图斯中场麦肯尼以及多特的雷纳等,整体实力不容小觑。不过主力前锋普利西奇在上轮面对伊朗的比赛中遭遇盆骨挫伤,本场能否出战还是个未知数。要知道球队小组赛阶段的两粒进球都是由普利西奇制造,进攻端极其依赖他的发挥。美国队曾在小组赛当中0-0战平过英格兰,比赛上面并不落下风,具备不俗的硬仗能力。而且他们小组赛3场比赛后防线仅在面对威尔士时丢掉1粒点球,防守能力不错。
荷兰与美国的防守能力都不错,论进攻美国队稍差,他们小组赛阶段只打进两粒进球,所以本场荷兰与美国的1/8决赛较量将以小比分为主,大胆预测1-0,荷兰可能会以一球小胜美国。
杯荷兰vs美国世界杯球员阵容实力分析
荷兰世界杯球员阵容
主教练:路易斯·范加尔
门将:诺珀特(28岁/海伦芬)、拜洛(24岁/费耶诺德)、帕斯维尔(39岁/阿贾克斯)
后卫:范迪克(31岁/利物浦)、阿克(27岁/曼城)、布林德(32岁/阿贾克斯)、邓弗里斯(26岁/国际米兰)、德利赫特(23岁/拜仁)、德弗里(30岁/国际米兰)、廷伯(21岁/阿贾克斯)、马拉西亚(23岁/曼联)、弗林蓬(21岁/勒沃库森)
中场:F-德容(25岁/巴塞罗那)、德容恩(31岁/亚特兰大)、克拉森(29岁/阿贾克斯)、库普梅纳斯(24岁/亚特兰大)、加克波(23岁/埃因霍温)、博古伊斯(30岁/阿贾克斯)、肯尼斯-泰勒(20岁/阿贾克斯)、哈维-西蒙斯(19岁/埃因霍温)
前锋:德佩(28岁/巴塞罗那)、诺阿-朗(23岁/布鲁日)、文森特-延森(28岁/安特卫普)、贝尔温(25岁/阿贾克斯)、L-德容(32岁/埃因霍温)、韦霍斯特(30岁/贝西克塔斯)
美国世界杯球员名单
1、门将:马特-特纳(阿森纳),西恩-约翰逊(纽约城),埃森-霍瓦斯(卢顿)
2、后卫:卡特-维克斯(凯尔特人),德斯特(AC米兰),阿隆-朗(纽约红牛),沙克-摩尔(纳什维尔),蒂姆-里姆(富勒姆),安东尼-罗宾逊(富勒姆),乔-斯卡利(门兴格拉德巴赫),耶德林(迈阿密国际),齐默曼(纳什维尔)
3、中场:阿隆森(利兹联),阿科斯塔(洛杉矶FC),泰勒-亚当斯(利兹联),德拉托雷(塞尔塔),麦肯尼(尤文图斯),于努斯-穆萨(瓦伦西亚),克里斯蒂安-罗尔丹(西雅图海湾人)
4、前锋:热苏斯-费雷拉(达拉斯),乔丹-莫里斯(西雅图海湾人),雷纳(多特蒙德),普利西奇(切尔西),萨尔根特(诺维奇),蒂莫西-维阿(里尔),哈伊-赖特(安塔利亚体育)
主力门将是马特·特纳,虽然在阿森纳机会不多,但在美国队它的位置还是非常稳固。第二门将是霍瓦特,凭借着本赛季在英冠不错的发挥,它在美国队的顺位也是不断晋升。第三门将是纽约城的队长肖恩·约翰逊,虽然在美职联踢的一般,但他还是靠着经验和地位挤掉了斯特芬的位置。
中后卫美国遭遇严重的伤病困扰,麦尔斯·罗宾逊和克里斯·理查兹都因伤无缘世界杯,齐摩尔曼会是主力的右中卫,身高超过1米9的他防空和正面拦截比较出色。左中卫会选择同样在美职联的阿龙·朗,由他来承担更多的补位和出球。此前的热身赛一直是两人搭档,但时隔14个月重新被征召的里姆也有希望竞争左中卫的主力。博哈尔特还是看中他丰富的经验,因而让他回归。
右中卫的替补则是曾经效力热刺的卡特·维克斯,中卫的大面积伤病让这两名世预赛几乎没踢的球员拿到了机会。主力左后卫是安东尼·罗宾逊,它进攻属性非常强势,世预赛有进球有助攻,但这个位置没有正牌替补,如果要轮换就是主力右后卫德斯特来代打。四个右后卫中,德斯特的综合能力还是最出色的,如果他要轮换左后卫,那么右后卫就会使用耶德林,他也是阵容中仅有的踢过14年世界杯的球员,剩下两名右后卫都是能左能右的类型,分别是门兴的小将斯卡利以及在国内踢球的沙克·穆尔,这也算是博哈尔特为只有一个左后卫做的补充备选。
三中场当中,亚当斯是居中拖后的人选,承担主要的拦截工作。在他左侧是麦肯尼,他会更多的前插参与进攻,世预赛也有后插上的得分。右中场的主力是边锋出身的穆萨,在美国队,它被固定在了中场的位置上,以发挥它的带球推进能力。中场最重要的替补是洛杉矶FC的阿科斯塔,左中右都可以胜任中场,无论哪个位置需要轮换,博哈尔特的首选都是他更偏组织型的轮换是德拉托雷在中场有着不错的拿球梳理能力。第六名中场是在国内踢球的罗尔丹,它既能踢右中场的位置,也可以被推上去踢右边锋。但类似的作用边锋阿伦森也具备,所以罗尔丹的机会应该并不多。
边锋方面,左边的主力是普利西奇,它的内切能力是主教练很看重的,变成4231加强进攻,普利西奇也可以打前腰。右路的主力是雷纳,虽然因为伤病错过了大多数的世预赛,但现在它已经恢复健康,均衡的左右脚,让他在右路既能下底也能内切。替补方面,首先是利兹联能阿伦森刚才也说到过,它既能踢边锋,也可以撤回去踢中场,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出色的进攻手。但是踢边锋的话在犀利程度上还是略逊于普利西奇和雷纳。另一个主要的替补就是维阿,它主要是打右边,作为美国对边锋里身体素质最出色的球员,具有替补改变战局的爆点能力。类似的作用,如果想在左路加强突破,博哈尔特则可能使用在国内踢球的乔丹·莫里斯,主力中锋是达拉斯的费雷拉,它是一个脚下出色的技术型中锋。但如果博哈尔特更青睐高中锋的话,可以选择在土超的哈吉·赖特。而第三中锋最终选择了本赛季恢复状态的萨金特,他还是挤掉了世预赛一度发挥很惊艳的小将佩皮,靠萨金特的积极性和可边可中的属性挤进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