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届世界杯的趣闻轶事
1究竟用谁的球?(第1届世界杯 1930年乌拉圭)
决赛开始前,阿根廷要求使用自己带的足球,乌拉圭则坚持用本国的足球。为难的主裁判最后以猜硬币的方式决定,上半时踢阿根廷人带的球,下半时则换成乌拉圭提供的球。结果,上半时阿根廷以2比1领先,下半时乌拉圭连进3球。小小的足球就像被施了魔咒一般。
2墨索里尼私定裁判(第2届世界杯 1934年意大利)
大独裁者墨索里尼不仅凭着自己喜欢地中海,就将意大利队的球衣定为蓝色,而且从阿根廷挖来了蒙蒂等三名球星,让他们改换国籍参赛。他甚至还指定瑞典人埃克伦德执法意大利对捷克的决赛。在墨索里尼的多方干预下,意大利果然最后捧杯。
不过,国际足联在本届世界杯后出台两条“新政”:一是主裁判改由裁委会直接任命,避免东道国控制裁判;二是球员今后只能代表一国参加世界杯,不允许改换国籍重复参赛。
3“10比1”,笑掉牙!(第4届世界杯 1950年巴西)
本届世界杯前,英格兰足协认为,只要派队参赛冠军就非他们莫属。但他们与美国比赛时,却意外地以0比1输了。消息传到英国,后方媒体的编辑不敢相信这一结果,自作主张地认为,英格兰的比分少写了一个“1”,于是发布了英格兰10比1大胜的消息,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一大笑话。美国人则以这场比赛为题材,拍成了一部电影,名为《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比赛》,用以歌颂创造奇迹的美国球员。
4“伯尔尼奇迹”成疑(第5届世界杯 1954年瑞士)
小组赛以3比8惨败于匈牙利的联邦德国,以3比2回敬了实力鹤立鸡群的对手,这场决赛被称为世界杯历史上最神奇的决赛,史称“伯尔尼奇迹”。2003年11月,以此题材拍摄的电影《伯尔尼奇迹》上映,打动了不少球迷的心。可是一家德国电视台在一年后却披露,前西德队在1954年世界杯期间服用药物,靠“注射器”拿到了冠军。一时间,拉恩、瓦尔特这些夺冠功臣是英雄还是骗子,引得舆论沸沸扬扬。
5“第三次足球革命”(第10届世界杯 1974年西德)
1974年世界杯上的“旋风”是橙色的,荷兰队主教练米歇尔斯手下汇聚了一批英才,克鲁伊夫、内斯肯斯、伦森布伦克……全攻全守的大旗迎风飘扬。队员们可以不停地调换彼此位置,只要保证能回来参与防守,他们都可以压上去进攻,这要求队员有很强的个人能力。荷兰队虽然最终屈居亚军,但他们所首创的“全攻全守”踢法成为潮流,被称之为“第三次足球革命”。
6老马的“上帝之手”(第13届世界杯 1986年墨西哥)
本届世界杯,阿根廷以2比1击败英格兰的比赛也许是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天才和争议集于一身。第51分钟,他用手拍进一球,主裁判竟然确认进球有效。后来,马拉多纳回忆说:“当时我管它叫‘上帝之手’,实际上完全是胡说,应该是迭戈的手!那种感觉就像是对英国人进行了扒窃!赛前采访我们都说足球和政治无关,那是谎言,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马岛战争。”
7米拉大叔耍“疯子”(第14届世界杯 1990年意大利)
本届世界杯最闪光的球星是喀麦隆38岁的老前锋米拉,他在所有5场比赛中都是替补出场,但神奇地打进了4球。在小组赛同罗马尼亚的比赛中,米拉替补出场后独中两元,他跑到角旗边跳起了扭胯舞,这成为了那届世界杯的经典镜头之一。小组出线后,喀麦隆与哥伦比亚遭遇,米拉又是替补出场,并打进了关键的2球。加时赛中,他戏耍“疯子门神”伊基塔后破门的镜头堪称经典。
8“乌龙球”引发血案(第15届世界杯 1994年美国)
6月22日,哥伦比亚球员埃斯科巴在以1比2负于美国的比赛中打入了这届大赛中唯一的乌龙球。10天之后,埃斯科巴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被枪杀,凶手对他连开12枪,一边开枪一边高喊“乌龙球”。这是美国世界杯期间最令人震惊的一起事件,面对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足球显得如此微不足道。2005年10月9日,枪杀埃斯科巴的凶手温贝托·穆尼奥斯·卡斯特罗出狱,他在1995年6月被判处43年徒刑,但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
9小贝遇到“老油条”(第16届世界杯 1998年法国)
英格兰对阿根廷一战是本届世界杯经典战役,最终“三狮军团”在点球决胜中惜败。英格兰失利与中场大将贝克汉姆被红牌罚下有直接关系。下半时开场仅两分钟,西蒙尼从背后撞倒贝克汉姆,倒在地上的英格兰人恼羞成怒,撩起小腿踢向了对方,西蒙尼随即仰面朝天极为夸张地向后倒下,主裁判尼尔森认为贝克汉姆是故意报复,亮出红牌!应该说两人接触非常轻微,但贝克汉姆确有报复动机,主裁判的判罚无误。首次参赛世界杯的英格兰初哥要怪只能怪阿根廷的老油条太狡猾了。
10“韩国奇迹”惹争议(第17届世界杯 2002年韩国/日本)
东道主之一的韩国队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的黑马,他们创下亚洲球队征战世界杯最佳战绩———杀入四强。“韩国奇迹”的诞生固然源于主教练希丁克高水平的训练组织、临场指挥及韩国队将士的顽强拼搏,超水平发挥,但裁判的明显偏袒、保驾护航也是重要原因。对意大利的1/8决赛,厄瓜多尔主裁判莫雷诺先是吹掉了托马西的进球,继而又将意大利的王牌托蒂罚下,才使得东道主以2比1涉险过关;对西班牙的1/4决赛,埃及主裁判冈杜尔无情地抹杀了斗牛士的2个合法进球,才使得韩国在点球决胜中再过一关。于是,裁判执法的错漏百出也成韩日世界杯的最大污点。
11齐祖“一顶”震全球(第18届世界杯 2006年德国)
本届世界杯是齐达内的最后一届世界杯,最终告别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以这种方式告别则出人意料。法国对意大利的决赛,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问候”其家人,被激怒的齐达内以头撞向对方。结果,一张红牌令齐祖的职业生涯提前结束。马特拉齐与齐达内的恩怨,在世界杯结束后几年后仍未平息。尽管这张红牌并没有阻止齐达内获得本届世界杯的“金球奖”,但他离开球场时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落寞身影,还是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二、世界杯趣闻
南非世界杯激战正酣,世界杯开赛前,足球专家们像以往那样纷纷预测比赛结果,其中,尤以贝利的“乌鸦嘴”最为出名。世界杯期间,德国动物园的动物们也没闲着,同样在尝试预测世界杯的比赛结果,比如章鱼“保罗”,这个八脚怪预测的德国队的比赛结果迄今一一应验。“保罗”是德国西部城市奥伯豪森海洋馆的一只章鱼,迄今猜对了德国队所有三场比赛结果,让人不得不佩服。水族馆工作人员将贻贝放入玻璃箱中作为诱饵,然后给两个玻璃箱标上对垒双方的国旗。“保罗”首先选择哪只贻贝,意味着贻贝所在玻璃箱的国家队获胜。经过深思熟虑,“保罗”在最新预测中选择了德国队,表明他们将顺利从小组出线,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质疑者虽然不服气,但“保罗”的表现令他们哑口无言,它先是猜对了德国队与澳大利亚队的比赛结果,接着又感觉到塞尔维亚队会给德国队制造麻烦。“保罗”并不是唯一预测世界杯赛果的章鱼,在德国汉诺威海洋馆,另一只章鱼“奥托-阿姆斯特朗”拥有自己的专属“球场”去选择获胜的一方。它每天都会对最热门的比赛进行预测。无独有偶,在柏林水族馆,两只挪威海虾每天用装满沙丁鱼的小足球进行比赛。陆生动物的预测能力显然远不如“保罗”:德国东部城市开姆尼茨动物园的小河马“佩蒂”曾预测德国队会战胜塞尔维亚队,但结果令人失望。饲养人员将苹果放在挂有对垒双方国旗的墙壁下方,“佩蒂”选择吃哪个国旗下面的苹果,表明它支持哪个国家。见“佩蒂”的水平不行,开姆尼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又向别的动物求助,他们的最新顾问“安东”是只绢毛猴。“安东”选择了果实以表示对加纳的支持,这恐怕令德国球迷懊恼不已。德国的其他动物园也在培养动物们对世界杯的兴趣。明斯特动物园则将世界杯比赛用球抛给了两只羚羊,让它们在本土过一把踢世界杯的瘾。而在斯图加特的威廉动物园,大象的尾巴上绘了黑、红、黄这三种德国国旗颜色,以此来表示对本国球队的支持。
三、1974年德国世界杯趣闻轶事
1974年德国世界杯,是一个富有特色和创新的体育盛事。吉祥物是两个德国小朋友——“提普”和“泰普”,代表着友谊与和平,这是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以两个人物作为吉祥物的版本。
标志设计方面,西德世界杯的标志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黑白配色的圆形球和三道弧线,象征精彩比赛和全球传播,上方的白色圆球与三道弧线同时代表了电视转播信号覆盖全球,下方的“WM74”则明确了赛事年份。这是世界杯首次在比赛中推出自己的标志,也是唯一非彩色的LOGO。
在比赛用球上,两款阿迪达斯球“Telstar”和“Chile”沿用了传统材质和技术,但带有时代特色。其中,“Telstar”引入金色标记,而“Chile”则是全白色的球,延续了智利世界杯的传统。
趣闻连连,世界杯首次使用人造地球卫星转播,开创了体育转播的新纪元;全球有10亿观众观看了比赛,创造了当时收视纪录。巴西因保留“雷米特杯”,催生了新的冠军奖杯,意大利雕刻家西尔维奥·加扎尼亚的作品,4970克的18K黄金打造,镶嵌绿宝石,成为了足球界的璀璨瑰宝。
国际足联规定,世界杯奖杯是流动的,每个冠军只能保存四年。这一规则使得比赛更具竞争性。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的“自由人”战术在那届比赛中大放异彩,穆勒则以14球的成绩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轰炸机”,在慕尼黑的决赛中,他的致胜一球尤为瞩目。
扩展资料
第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官方名称:FIFA World Cup 1974)决赛周于1974年6月13日至7月7日在德国举行。本届是德国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杯,联邦德国国家足球队最终夺冠,最佳球员由克鲁伊夫(荷兰)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