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威科姆流浪者足球俱乐部球队资料
威科姆流浪者足球俱乐部,以其英文名Wycombe广为人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足球组织。这家俱乐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7年,见证了英格兰足球历史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证明了其在英国足球领域的持久影响力。
俱乐部的主场位于风景优美的亚当斯公园球场,这里不仅是球员们挥洒汗水、展现技艺的舞台,也是球迷们聚集,共同为球队加油的圣地。球场的氛围和设施无疑为俱乐部的比赛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威科姆流浪者足球俱乐部目前的竞技状态是参加英格兰足球乙级联赛,这标志着他们在英国足球金字塔中的位置。尽管乙级联赛竞争激烈,但俱乐部始终保持着对提升和发展的追求,希望能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向更高的联赛层次迈进。
二、足球流氓的英国
英国足球流氓最为著名。足球流氓造成了许多足球场上的惨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足球流氓在全球范围内声名狼藉。英国国内媒体将其喻为“英格兰的灾难”。从8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英国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与足球相关的暴力活动。90年代之后,足球流氓活动在欧洲其他地区呈现逐渐蔓延的趋势,但英格兰国内的足球流氓则得到了大规模的镇压,这也极大改善了英国球迷在欧洲的声誉。尽管关于英国足球流氓发生暴力冲突的消息依然不时见诸报端,但多数暴力事件仅限于足球流氓自行组织的打架斗殴中,比赛日当天球场周边地区的暴力活动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鉴于过去英国足球流氓的不良记录,欧洲其他地区在承办大型赛事时往往与英国警方合作,将犯有前科的足球流氓列入监控名单,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予以严密监视,甚至禁止其进入境内。有人认为足球流氓是被社会排斥的弱势群体的一种反抗。英国警方的调查则发现,足球流氓的行为大多是心理因素所致,例如家庭关系破裂,发泄不满等。专门研究足球流氓的心理学家沃尔格雷夫则认为这是种族主义和右翼狂热主义的表现。英格兰最早的足球流氓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同城德比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暴力冲突。尽管当时前往客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数量有限,但仍不时发生主队球迷攻击当值主裁判和客队球员的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为避免引起警方注意,足球流氓开始穿着高档名牌时装出现在球场周边和酒吧,这种现象被称作“便装”(Casual),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具有完善组织形式的足球流氓团伙(Firm)开始形成。下表罗列了知名的英格兰足球流氓团伙:支持的俱乐部团伙名称埃弗顿郡路刀手(County Road Cutters)阿森纳枪迷(Gooners)、兽群(The Herd)阿斯顿维拉维拉青年(Villa Youth)、C帮(C-Crew)、维拉硬核(Villa Hardcore)伯明翰城祖鲁(Zulus)、祖鲁战士(Zulu's Warriors)、祖鲁军(Zulu's Army)、祖鲁人(The Zulu)德比郡德比狂热分子(Derby Lunatic Fringe)切尔西猎头者(Headhunters)利兹联利兹服务帮(Leeds Service Crew)米德尔斯堡米德尔斯堡战线(Middlesborough Frontline)纽卡斯尔联格雷姆林斯(Gremlins)曼联红军(Red Army)朴茨茅斯 6.57帮(6.57 Crew)谢菲尔德联刀锋业务帮(Blades Business Crew)托特纳姆热刺犹太军(Yid Army)狼队地铁军(Subway Army)西汉姆联城际帮(Inter City Firm)布莱克浦无赖(The Muckers)考文垂城古罗马军团(The Legion)米尔沃尔游击队(Bushwackers)桑德兰沃科西人(The Vauxies)、西伯恩便装(Seaburn Casuals)斯托克城顽劣四十人帮(Naughty Forty) 1973年两起恶性的球场暴力冲突导致英格兰的足球场开始全面设置护栏以分隔双方球迷。
曼联降入英乙联赛当年,由曼联足球流氓组成的“红军”即在全国各地频繁滋事。在一场英乙联赛中,一名博尔顿足球俱乐部的球迷在布鲁姆菲尔德路球场的科普看台后将一名年轻的布莱克浦足球俱乐部球迷刺死。
1975年,托特纳姆热刺与切尔西的保级大战开始之前,双方的足球流氓在球场内大打出手,这则新闻轰动了整个英伦。冲突的画面甚至出现在了英国的电视媒体上。
1978年3月,米尔沃尔与伊普斯维奇在足总杯四分之一决赛中相遇。在米尔沃尔的主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力冲突。斗殴首先发生在球场的看台上,随后就迅速蔓延到了内场和球场周边狭窄的街道。一时间,酒瓶、小刀、混凝土板漫天飞舞。多名无辜球迷甚至因此而遭殃。1985年3月,同样是米尔沃尔的足球流氓在卢顿再一次卷入了一起大规模骚乱中。当时两队同样是在足总杯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碰面。时任英国首相的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甚至设立了“作战内阁”来制定镇压足球流氓的对策。1985年5月29日,39名尤文图斯球迷在欧洲冠军杯利物浦与尤文图斯的比赛中殒命。灾难发生在布鲁塞尔的海瑟尔球场,史称“海瑟尔惨案”。
1985年5月11日,伯明翰城主场与利兹联的比赛开始前,一名14岁的男孩在圣安德鲁斯球场当场殒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足球流氓推倒了警方设立的隔离墙,最终酿成惨剧。随后,大法官博珀维尔介入调查。调查委员会将足球流氓活动形容为:“与其说是足球比赛,倒不如说更像阿金库尔战役。”1986年,足球流氓活动仍未有停歇的迹象。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各地的足球流氓活动已呈燎原之势。调查委员会做出的中期报告中甚至得出“基于现状,足球运动恐怕不能长久。”的结论。一时间足球运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足球流氓活动的威胁,甚至有人建议英国政府禁止球迷前往客场看球以最大限度地遏制足球暴力活动。
为彻底镇压足球流氓,撒切尔夫人表示将动用严厉的司法手段打击国内的足球暴力活动。这一提议得到了公众的热烈回应。时任体育大臣科林·莫伊尼汉引入球迷身份证制度来对足球流氓进行管制。
1988年1月,阿森纳的海布里球场,米尔沃尔的足球流氓卷入了其80年代第三次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兽群”与“游击队”的斗殴中,共计有41名肇事者被警方逮捕。
1989年“希尔斯堡惨案”(并非足球流氓活动酿成)之后,《足球观众法案》的出炉以及《泰勒报告》的问世加速了球场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但足球流氓活动依然在继续。1995年,英格兰与爱尔兰的比赛进行过程中,英格兰足球流氓向下层看台投掷杂物,并拆毁了球场的座椅。随后足球流氓与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共有50人受伤。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格兰与德国的球迷之间不时发生冲突。96年欧锦赛半决赛英格兰被德国淘汰之后,两队的足球流氓在特拉法尔加广场大打出手,多人因此受伤。甚至有一名俄罗斯青年在布莱顿被人误认作德国人后被刺伤。英格兰与其他国家的足球流氓冲突也不时发生。1998年世界杯期间,英格兰足球流氓与马赛当地的北非移民爆发冲突,造成了至少100人被捕。
进入21世纪,“便装”文化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部分时装品牌逐步成为了足球流氓的首选。甚至发生部分时装品牌为与足球流氓活动划清界限,将足球流氓热衷的款式从货架上撤下的现象。论坛、手机网站以及聊天室逐步成为足球流氓策划和组织斗殴的新渠道。部分足球流氓通过互联网在线互相挑衅。
英格兰球场周边的暴力冲突伴随着球场安监设备的完善而逐步减少。21世纪之后的足球流氓活动主要发生在远离球场的地点和国际大型赛事中。2000年欧洲杯,英格兰由于其足球流氓的斑斑劣迹一度甚至被威胁将禁止其参加决赛阶段比赛。2002年韩日世界杯和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英格兰足球流氓有所收敛。这也极大地改善了英国球迷的形象。2006年德国世界杯,出于预防足球流氓活动的需要,超过200名英格兰球迷在斯图加特被逮捕(其中仅有3人被指控参与了暴力活动)。而另外的400名球迷则处于警方的严密监控之下。根据当时警方的调查报告,这批球迷平均每人消费了至少17公升的啤酒。
尽管国内的足球流氓活动呈现日渐衰退的趋势,但死亡威胁已经成为足球流氓博取公众关注的全新手段。转投曼联的里奥·费迪南德和时任利兹联主席的彼得·里兹代尔都曾收到利兹联足球流氓的死亡威胁。瑞典籍主裁判安德斯·弗里斯克由于在欧洲冠军杯中充满争议的判罚收到了切尔西足球流氓的死亡威胁。2006年,雷丁的伊布拉西马·松科以及史蒂芬·亨特也同样成为切尔西足球流氓威胁的目标。索尔·坎贝尔和费尔南多·托雷斯都曾因为转会而收到死亡威胁。2004年9月,阿斯顿维拉和女王公园巡游者足球流氓的斗殴酿成了一人死亡的恶果。
在20年时间内,英格兰再未发生大规模的足球流氓暴力冲突。但2009年8月25日,这一切戛然而止。联赛杯第二轮,伦敦地区的一对死敌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相遇。比赛进行过程中不时有足球流氓冲入场内,而球场周边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斗殴,造成了一人被刺伤的后果。
2010年世界杯期间,英格兰1比4惨败于德国险些酿成了大规模暴力冲突。一名英格兰足球流氓在莱斯特广场点燃了一面德国国旗。一家冰淇淋专营店遭到了足球流氓的破坏。一名德国球迷在人群中被英格兰足球流氓发现,但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2010年12月1日,阿斯顿维拉和伯明翰城在联赛杯中碰面,共计有14人在暴力冲突中受伤,此时距离英格兰申办2018年世界杯投票不到24小时。足球流氓向球场内投掷焰火。英格兰足球流氓活动正在逐渐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009—10赛季,共计发生103起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足球流氓活动,而上个赛季这个数字仅为38。前足球流氓卡斯·彭南特认为英国经济衰退造成失业率上升、贫困和青年对社会的不满是造成足球流氓活动有所反弹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便装文化在苏格兰得到广泛传播。阿伯丁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流氓最先吸纳了便装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光头和朋克文化元素也逐渐融入足球流氓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艾尔德里足球俱乐部足球流氓组成的B区(Section B)。之前在全国占据优势的哈茨和流浪者的足球流氓逐渐受到了便装足球流氓团体(苏格兰本地称“暴走族”Mobs)。之后便装文化在苏格兰多支足球流氓团伙中开始蔓延。
80年代,阿伯丁和爱尔兰人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流氓团伙成为苏格兰最骇人听闻的便装足球流氓,其中尤以爱尔兰人的首府服务帮(Capital City Servise,简称CCS)为甚。进入21世纪,苏格兰的足球流氓活动呈现逐步衰退的趋势。但仍有部分地区的足球流氓依然在积极活动。
三、为什么英格兰很多球队都叫“流浪者”或“
足球周刊506期有写到
在此摘录部分
流浪者(Rovers、Rangers、Wanderers)一词是源于这些俱乐部在创立之初没有自己固定的主场,队伍只能“流浪”与别人约战,包括狼队,布莱克本,博尔顿,布里斯托尔等多家英格兰俱乐部均是如此。此外,在爱尔兰,苏格兰,甚至阿根廷,乌拉圭,智利也有以此原因在球队名字中加上流浪者的球队。而苏超的格拉斯哥流浪者并非如此,该队一名叫摩西麦克尼尔的创始人从一本书中受到启发,最终将球队命名为流浪者,这里的流浪者一词还有“不惧艰难,长途跋涉追寻梦想”有关
我还真不知道
不过英国人的性格就是很喜欢游荡的
而且游荡在外面都很自在、不喜欢抱群,喜欢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
小岛人民的特点吧
否则也不会游荡成日不落
mlb有个球队叫德克萨斯游骑兵
这才是对rangers最正确的翻译
流浪者听起来像讨饭的
Albion就叫阿尔比恩,凯尔特词根,来自于不列颠的古称Alba。苏格兰盖尔语就管苏格兰叫Alba,词根是“白”的意思,大概是第一批凯尔特垦殖民渡海在英国南部看到白色的白垩山崖取的名字
四、流浪者队是哪国的
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队苏超的一支劲旅(另一支传统劲旅是凯尔特人队)
但苏格兰不是国家,只是英国的一部分,他以独立的身份加入国际足联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