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男足和西班牙男足差距在哪里
就先天条件来讲,西方人的身高可能会更占优势,在足球这类体育竞技之中身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技术方面西班牙也会更胜一筹,毕竟国足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期,大赛经验也少,在国外踢球的国足队员也少,缺乏一种长期稳定的经验交流。不能很全面的接触新的技术,对少儿培养的不够注重等等都是差距存在的原因。
不过可喜的是国足现今的变化已越来越好,我相信我们的国足还是能迎头挺近的!
二、同属中国足球,为何女足比男足要争气
男足和女足的强烈反差,引发大家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男足到底差在哪儿?你说球员不行吧,那就换球员,还不惜花天价引进归化球员;教练不行吧,那换教练,从里皮、斯科拉里,到卡佩罗、希丁克,请过多少个国际大牌教练了;甚至足协主席都换过多少轮了,为啥还是不行?
万维钢老师有个观点,他认为,问题不是出在个人,而是出在青少年足球的培训体系上。中国没有按照现代足球打法,来打造一套科学的青训系统。万维钢老师的观点有道理,这能解释中国男足为什么挤不进亚洲一流强队,不过,好像无法解释中国男足处于亚洲三流、世界末流的水平。毕竟,连伊拉克都排在中国男足前面,总不能说伊拉克的青训系统比中国更好吧。
男足的职业联赛再僵化,好歹也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而女足没法依靠市场养活,花的是国家财政的钱。
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关于中国男足的新理论:他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这种巨量的人口规模,其实是不利于联赛制足球运动的发展的?
毕竟联赛制比赛制度决定了每个联赛容纳的球队数量是固定的,一般就是16~20支球队。
世界上那些最成功的职业联赛,对应的人口规模基本上是在5000万~1亿的区间。比如,德甲对应的德国人口是8200万,英超对应的英国人口是6600万,平均下来,是从每250万~500万人口中选拔一支球队。
再来看中超,也是16支球队,但对应了14亿人口,算下来,是从8000万人口中选拔出一支球队。有人会说,人口基数大,更有利于选拔出天才球员。但是,发现天才球员的几率并不直接取决于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足球职业运动员的数量;而足球职业运动员的数量,取决于足球运动的参与率。
要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投入的时间多钱非常多,肯定是要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人口基数越大,运动员能踢进顶级联赛的几率就越低。这也就意味着,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投资风险越大,愿意让自家孩子选择这条路的人也就越少。
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当总人口规模超过了5000万~1亿这个最佳区间以后,人口规模越大,选择成为足球职业运动员的青少年就会越少。这就是赵燕菁教授所说的“规模的诅咒”。
那怎么克服这个“诅咒”?教授确实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联赛扩容。模仿美国NBA东西部联赛的做法,把中超改为多个区域联赛+总决赛的方式。要注意,这种赛制和甲级、乙级、丙级联赛的分类方法不同,各个区域联赛平起平坐,都是顶级赛事。每个区域联赛,都可以拥有16~20支球队。这就相当于是给联赛扩容了,有更多的球员能够参加顶级比赛,从而提高中国足球运动的参与率。
以上,就是赵燕菁教授提出的中国足球与“规模诅咒”的猜想。这只是一个开脑洞的猜想,是对中国足球的众多解释之一,但不能够解释中国足球的所有问题。不过,赵燕菁教授的这个思考视角很特别,也是值得参考的一种可能。
总之,回到正题,并不是中国女足比男足强,把女足和男足比较,是一个认知错误。女足和男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项目,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应该归同一个部门管。而事实是中国女足远远不如中国男足。
类似的认知错误还有把盲人足球、残奥会足球跟男足比。其实把足球跟跳水、包括乒乓球相提并论,都是认知错误。我们唯一要知道的就是:在中国足球的不断磨合中,肯定是会越来越好。
三、中国男足与女足的年薪是多少呀高分悬赏!
从99年铿锵玫瑰捧得世界杯亚军后,有关女足生存环境恶化的新闻就没有停歇过。从后备力量薄弱到待遇极差,相关人士呼吁了多年,可惜却无相关部门做出解决。同她们令人心寒的待遇相比,却是中国女足连年的好成绩,几乎成了中国足球唯一拿得出手的队伍。反观中国男足却拥有着令人艳羡的收入,可惜他们的成绩却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王坤签约河北队,河北体育总局给出的工资是每月707元,老将张欧影队龄高,获得最高工资1100元(还停薪了一年),其余刘亚莉,张娜都是700,800元的收入。
韩端的收入较高,一个月有3000元,但是这3000元是她家庭的全部收入。父母下岗,全家就靠这3000多元过活
昨天我看韩端blog上写她笔记本坏了,网友告诉她屏幕坏了不能修了,让她买一个,她说要等年底再买,看看到时候有没有打折的,
我当时还纳闷,觉得这运动员真勤俭节约,现在才知道一年都攒个笔记本就不错了,我真想把我的笔记本给她
看到王坤说,想用奖金给爸爸买件好衣服,不用去地摊买,要去商场买的时候,我看的快哭了
这么一帮可爱的孩子,可爱的球员,中国足协和体育总局怎么就这么吝啬呢,707元的工资,可能还不够男足队员洗一次脚吧
当然是我们球迷出的钱啦,羊毛出在羊身上,哎~~~~~~~女足的薪水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男~~~~~~~~~喂猪了....
知道中国足球队为了小组垫底,花掉了多少人民币吗?你不要惊诧:足足1350万人民币!
为了这次小组赛,国足先后四次出访打热身赛,机票、住宿、伙食、球员补助以及日常开支,就用去232万。
为了这次小组赛,为郑智、邵佳一、孙继海三名海归球员支付来回机票和巨额补助为:17万元。
为了这次小组赛,为杜伊为首的教练组,支付美元达130万,合人民币910万。
为了这次小组赛,球员集训期间,包括工作人员,合计36人,每人每天伙食费达到400元,住宿费达到280元。一共62天,这笔支出共计150多万元。
为了这次小组赛,中国足协有关和无关的工作人员,在国足备战期间,每人的待遇与国足一视同仁,共花费人民币21万元。
为了这次小组赛,三个客场共花去人民币11万元人民币(函客场去澳大利亚的费用)。
中国男足,投入与产出成为了负数,这本来就在球迷的意料之中。但巨额赤字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面:中国足协,中国体育界的首富,实在不珍惜纳税者的汗水。他们挥霍,全然忘记抗震救灾。
当国内许多男足运动员的转会费和年薪动辄达到数百万元的时候,或许没有多少人会知道,我们的绝大多数女足运动员是处在怎样的艰难困境中。日前,新赛季的女超联赛已经全面展开,《京华时报》昨天公布了一份关于女足运动员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中提到的某些女足运动员的贫穷现状令人震惊。据了解,这种状况在女足地方队中相当普遍,随着赞助商的撤退,女足生存状况处于不断恶化中,贫穷正加速吞噬着中国女足运动的发展。
北方某女足球队的一名主力给记者讲述了一件心酸往事。有名女足队员会在每次训练结束后,都要收集大家喝完的矿泉水瓶,攒满一个月以后卖钱。球队没有赞助商,发不出工资,队员只能这样去赚点钱。后来因为要供妹妹读书,这名女足队员离开了球队,据说现在在一家菜市场帮别人卖菜。
而在她的资助下,懂事的妹妹前年考上了师范本科。现在这名队员依然留恋球队,表示从来没有后悔从事女足运动,只是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踢过一脚球。
应该说,女足地方队解决温饱靠的是有关体育部门,有赞助商赞助的球队凤毛麟角,跨入小康的队员少而又少。
退役找不到工作
退役后如何生存更是困扰着女足姑娘。除了个别较有名气的队员可以去足协或体育局上班外,其他队员都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又不了解社会,大部分女足队员退役后找工作四处碰壁。
记者曾经接触过一名退役球员,当时已退役半年的她正赋闲在家,因为根本找不到工作。“每个人就给了几千块钱退役费。我们队没有在国内比赛中获得过前三名,所以也没有健将证,也不能去上学,我们只能自觅出路。”记者曾经造访她的家,全家5口人就挤在一个30平方米的屋子里,父母全下岗,身体也不好。她告诉记者,在刚刚退役时,曾经有人为她介绍了一份工作,在当地一家超市门口看自行车,虽然薪水不多,但还可以养活自己。可惜还没上班,就被人托关系给顶了。“我们没上过什么学,不踢球,就什么都没有了。”
寒酸现状
住宿简陋
前几天,记者在一家西部女超球队看到让人触目惊心的情形。所谓的球员宿舍不过是8到12人住一间房,睡的是硬板床,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澡堂,每次训练完只能排队到公共澡堂洗澡。宿舍里能看到的只有一些必备的洗漱用具,男足队员宿舍里必备的大彩电和电脑在这里则更是看不到。因为没有独立卫生间,女足姑娘们早上起来上厕所都必须排队。
伙食糟糕
伙食方面更是令人心酸,记者在这支女超球队的食堂看到,每张餐桌上只有3个菜,两个青菜,剩下一个是青菜上面撒点肉末的荤菜。米饭也不是敞开供应,去晚了就只能就着白菜汤吃个馒头。而中超球队的伙食主要以自助餐为主,花样挺多。肉、蛋、蔬菜的供应量非常丰富,想吃多少不限量,每天菜谱不断变换,每餐一般都有10个以上的菜肴,而且还有鲜榨果汁敞开供应。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女足队员都穷怕了。有队员甚至笑言有时候连卫生巾都买不起。“我连手机都不敢开,这个手机还是二手的,平时也就当个闹钟用。出去买东西也要精打细算,有特价了才敢看看。说难听一些,连卫生巾有时候都买不起。”一名女足队员这样告诉记者。
与男足的差距
女比男气死人
同样是踢球,男足队员收入最高的一年接近400万元,而女足队员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孙雯算个异类,不过个人总资产也不过百来万元。一支中超队伍,一年的运营费最少3000万元。而中国全部14支女足俱乐部队全年经费合计也达不到一支男足俱乐部队的投入。
“选择了女足也就等于选择了清贫!”一名教练这样告诉记者。因为热爱足球事业,所以很多队员们还在坚持。情况最糟糕的甚至连吃、住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其中一部分。有些球员不仅没有收入,甚至还要倒贴伙食费。她们苦苦训练所等待的,只是为了获得正式的体工队编制,包吃、包住。更好的期待是,每个月能够有数百元的训练津贴。而且这还不算最低的,有些球队由于没有商家投入,经费紧张,有的球员月薪只能领到90元,生存都成了问题。相比之下,前一些日子上海联城球员所说的“月薪一万多元怎么活”的待遇,对所有女足姑娘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富豪过的日子。
据《京华时报》
近年来,足球男球员的收入除了每月几千元的固定薪金,还有更大一笔的出场费和奖金,男足运动员在收入十倍八倍地增长之后,成绩还是停留在亚洲三流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足球运动员,她们虽然成绩有所下滑,可实力依然是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她们一个月拿不到男足月薪的十分之一,,马晓旭1500块的封顶工资{据说她为此曾经想过接拍广告}让我们真是难以接受,老天爷,中国男足是不是真成了中国的国耻了
我现在要说的是:为什么男足垃圾的要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工资...
而女足的姑娘们那么出色.却还要生活的那么艰苦,而且条件那么恶劣.
男足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了..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支持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