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足球十大青训体系?法国足球背后的强大青训体系

来源:24直播网

一、法国足球背后的强大青训体系***中国玩家也有一份功劳

法国足球的辉煌背后,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其中欧塞尔俱乐部的青少年足球成就尤为突出。在2021年欧洲杯期间,欧塞尔U19青年队在与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赛中展现了实力,尽管最终失利,但他们的表现已经赢得了晋级U19青年欧冠的资格,体现了俱乐部青训的传统延续与强大实力。

欧塞尔的成功源自其扎根于文化碰撞的勃艮第地区,俱乐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由神父阿贝·德尚创立,旨在通过足球传递健康。在经历战火后,欧塞尔依靠青训复兴,如20岁的青训小将皮埃尔·马西努的签约,预示着俱乐部的未来活力。奥瑞金集团的投资不仅帮助欧塞尔度过低谷,还加强了青训投入,使其成为法国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塞尔俱乐部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拥有近200万注册球迷和840万粉丝,而且在国际上也有显著影响力。中资背景的奥瑞金集团以长远视角运营俱乐部,坚持平民精神,注重青训与文化的融合,打造了一个全球化的商业体系,期望将欧塞尔提升为顶级俱乐部。通过与上海金山体育局的合作,欧塞尔为中国足球开辟了上升通道,尽管面临挑战,但欧塞尔的坚持和努力为国内青训提供了借鉴。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欧塞尔作为海外中资球队,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一股力量,其成功之路虽然不易,但对足球规律的尊重和长期投入,为国内足球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显示了中国足球走向国际舞台的可能。

二、从亨利到姆巴佩,法国足球为什么总是盛产天

为法国队输送了众多人才的克莱枫丹训练基地。

20年后重夺大力神杯,平均年龄32强中第二年轻的法国队,再次以青训的厚积薄发完成历史性突破。

在姆巴佩、博格巴、坎特等人持续亮眼发挥的同时,作为法国国家青训基地的克莱枫丹的神奇魅力,再度被浓墨重彩地提及。

这支核心球员20岁上下均进入一线豪门担纲主力、国家队经验远比同龄人老成的年轻“雄鸡”,成功背后无一不烙着克莱枫丹印记。

1986年世界杯,普拉蒂尼领衔的法国队输给了前联邦德国队。

30年前的决定

1986年世界杯半决赛法国再次败于前联邦德国队后,“铁三角”普拉蒂尼、蒂加纳、费尔南德斯等名将相继引退。

这一代球员隐退之后,法国队青黄不接,接连缺席了两届世界杯。这也使得身为法国国家青训基地的克莱枫丹,建设日程表迅速进入了快车道。

实际上早在1976年,前法国足协主席费尔南·萨斯特雷就建议在巴黎近郊建立国家足球训练中心。1982年,法国足协从私人手中买下了克莱枫丹,彼时这里仅是一个盛产橡树的千人村落。

3年后,克莱枫丹正式破土动工,1988年6月11日,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为竣工典礼剪彩,这一晃,便是30个年头。

普拉蒂尼球场。

在青训营成立之前,克莱枫丹没有商店和其他公共设施,至今也没有大型商业和娱乐设施,即便在附近获许经营的商店,贩售商品种类也受到严格限制:

许多曾来此集训的球队,都曾有过异口同声的反映——在克莱枫丹,掘地三尺也买不到一瓶碳酸饮料。

与之相对应的,是7片天然草坪、2片人工草坪、60多位常年供职于此的专业教练和理疗师,以及1个体操馆、1个带有桑拿室的健身房、3个网球场。

在雅凯的办公室和从不对外开放的法国国家队集训下塌地旁边,便是国家队的专用训练场——普拉蒂尼球场。

克莱枫丹青训基地的直系领导是法国足协。

克莱枫丹的“铁律”

比起卓越的硬件,更令人称道的是克莱枫丹的精英集训建制:克莱枫丹不属于任何一家俱乐部,它的直系领导是法国足协。

每年法国足协都会安排固定的入学考试(包括文化考试和足球技能测试)招收13岁年龄段的新学员,所培养的人才不归克莱枫丹私有,而是直接向法国各级俱乐部青年梯队输送。

平时基地实行寄宿制,上午学员们到重点中学接受正规文化教育,下午训练,周末回到各自所属地俱乐部参加比赛。

出自克莱枫丹青训的亨利被温格挖掘出了潜能。

“如果一个孩子在12岁以后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术和意识,就很难再在球场上出类拔萃”——尽管并未在克莱枫丹任教,但20余年英超生涯发掘过大量克莱枫丹优秀毕业生的温格,恰恰为克莱枫丹的选材标准做了最言简意赅的概括。

每年10月,成百上千13岁年龄段的孩子会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克莱枫丹,通过几天分组踢比赛的方式,专家们会从中选出20来名学员,其中包括3名守门员。但是从15岁开始,所有的球员都会找到一个让自己能够得到发展的俱乐部。

姆巴佩庆祝进球。

本届世界杯剑指最佳新人的姆巴佩,便是遵循这一铁律的范本。

在他该接受中学教育那年,他父亲觉得自己所掌握的足球知识已经不足以指导他了,他应该去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于是2011年,12岁的姆巴佩被送到了克莱枫丹青训营。

15岁毕业时,包括切尔西在内的多家豪门,都向其伸出了橄榄枝,但姆巴佩最终选择加入摩纳哥青训,以求得到更多成年队出场机会。

事实证明,这一“曲线救国”之路,可谓独具慧眼。

从克莱枫丹到摩纳哥,姆巴佩的“曲线救国”之路走得相当成功。

孩子,离不开家庭

尽管30年来克莱枫丹为法国足球输送了亨利、特雷泽盖、阿内尔卡、本泽马、纳斯里、姆巴佩等优秀毕业生,但在“血统”认定和走训制培养方式上,克莱枫丹始终保持了更令人钦佩的独立性:

多年来,来自西欧,甚至是亚洲的孩子都曾来投考,但往往都会被拒绝。

在克莱枫丹模式中,孩子不能脱离家庭,专家们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必要的土壤,集中营式的青训不利于孩子心智的成长。这与全球撒网、破格录用成为常态的拉玛西亚,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而政府的持续投入,更是克莱枫丹始终保持高频人才输出的保障。

2004年至2008年,法国足协投资900万欧元更新克莱枫丹基础设施,升级配套软件以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2013年至2015年,法国足协又投资了1500万欧元,用于克莱枫丹国家足球学院的整体升级。

克莱枫丹基地只是法国足球青训皇冠上的明珠。事实上,法国青训在整个欧洲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欧洲最好的十大青年足球训练营中,法国独占5席,包括里昂、雷恩、图卢兹、波尔多等俱乐部的青训体系都在欧洲享有盛誉。

姆巴佩拿下最佳年轻球员奖。

而且法国的足球人口还在不断扩大,每年组织的足球比赛数量超过100万场,注册球员数量则超过220万,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

2012-2013赛季,法国足协统计有2035000名注册球员,比法国另外两个体育联盟网球和马术注册人数之和还要多。

足球,是法国当之无愧的第一运动。他们也时隔20年,再次收到了回报。

三、中国足球的青训系统差在哪里

“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烂?”

早些年,我会告诉他们是因为青训水平差,培养不出好球员,但是浏览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了解了越来越多的事情,有一段时期我忽然发觉到,中国足球的问题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像一个人患了重病,不光是因为运气不好,平时的生活习惯、家族的遗传问题或许都有一些关系。中国足球差,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差,而是所有的方面都差,才造就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不管中国足球差到什么样子,我们总需要抓住问题的根源,而今天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事。

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和这个国家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是息息相关的,而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是和每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水平息息相关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缩小到一个人的身上。

如果想把一个小孩培养成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首先我们需要让他接触足球,让他在足球中找到快乐,把他培养成一个爱踢球的小孩,一个日后想要投身于足球行业的小孩;其次我们再把他送到职业正规的青训机构进行培养,经过教练的指导,经过比赛的历练,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然后才能变成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

所以这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普及阶段,把一个小孩培养成一个想投身足球的小孩;第二阶段是青训阶段,把一个想投身足球的小孩培养成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

这是局限于个体的视角,而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大,这里就会出现两个效率:普及成功率和青训成功率。前者决定你能把多少小孩培养成投身足球的小孩,后者决定你能把多少投身足球的小孩变成职业运动员。

这两个效率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职业运动员有多少,自然也就决定着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有多高。

当然了,把一个孩子变成一名球员的过程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效率,这的确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化,但实际上,其实足球中的任何方面都和这两个效率有着关系。

国家队的成绩、职业联赛的兴衰和足球从业者对于运动的宣传关系着普及成功率的高低;青训教练的水平、青训机构的多少和青训比赛的场次质量关系着青训成功率的高低。

日本漫画《足球小将》的风靡帮助了日本足球在普及上的成功,韩国在02年世界杯上的优异成绩帮助了韩国足球在普及上的成功,而日韩两国在青训方面上的正规合理规范帮助了这两个国家在青训上的成功。

所以说,只要能够搞定这两个关键效率,就能提高国家的足球水平。

从数学角度来说,保持其他方面不变,只要能够提高这两个效率中的任何一个,中国足球的职业球员都会增加,顺带着中国足球的水平应该也会得到提高。

虽然中国足球的青训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成功率远低于日韩两国,但只要能够做好普及工作,我们职业球员的数量依旧可以轻松超越日韩,因为我国人口要远远超过日韩两国。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未成年人人数多达3.2亿人,而日本全国只有1.2亿人口,韩国只有5100万。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保持现有的普及率,如果能够提高青训率,我国职业球员的数量也会得到增加。虽然青训成功率总有一个天花板,但只要能够提高,对于中国足球都是一种进步。

上述这些都是从数学角度来考虑,只要提高任何一个效率,最后产出的总数都会增加,但其实在现实情况中,这里是隐含着前后顺序的。

过去几年,中国足球一直在尝试提高青训率,无论是为青训教练办培训班、为青训机构组织赛会制比赛,倒逼顶级联赛俱乐部搞青训,这些都是尝试提高青训率的政策,但说实话,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如果我们把目光瞄准在普及率上,如果我们在普及足球运动上做出更多努力,那么事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毫无疑问,喜欢踢球的孩子将会变多,与此同时,想要以踢球为职业的孩子也会变多。这些孩子接下来将会选择正规的职业青训机构,不管是俱乐部足校也好,还是地方足协的青训营也好,这些青训机构的收入将会增加,青训教练的收入将会增加。市场发现足球青训可以带来收益后,会有更多的机构和教练加入其中尝试分一杯羹,而与之带来的,就是市场中青训机构之间和青训教练之间的竞争。

在竞争当中,某些青训机构脱颖而出,某些青训机构退出市场;某些青训教练名利双收,某些青训教练败下阵来,带动的便是整个基层青训水平的提高。而随着区域内青训机构的增加,互相之间能够进行比赛的可能性开始增加,青训机构不需要把视线只放在中国足协组织的U系列比赛中,省、直辖市、自治区内部或许就可以尝试开展一些小规模的比赛,而随着同级别比赛的增加,孩子的水平便会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当我们提高了普及率,整个青训市场的盘子开始变大,反而在内部形成了对于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和竞争机制,可以随之带动青训率的正常化提高,产出的职业球员数量增加以后,便可以帮助国家队水平继续提高。

这才是足球本身的正常发展道路,因为纵观世界足坛,你无法找到一个民众对于足球无感,但青训成功率很高的高水平足球国家。所有的足球强国,其基层民众对于足球都有很高的热情。

所以在中国,我们首先要解决足球的普及问题。

线头已经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

而很悲惨的是,足球普及涉及到的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足球问题,传统观念、教育体制、社会保障等等很多因素都掺杂在一起,我们必须要正视这里的困难程度。

职业体育的淘汰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现阶段的中国足球的青训环境中,虽然文化课的比重已经增加了很多,但相较于西方国家,我们还是要在踢足球和文化课上做出抉择,而一旦最终在职业体育中被淘汰,孩子能否重新融入社会便成为了一个制约普及率提高的关键原因。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基层民众对于足球甚至体育仍然抱有某种程度的偏见。朴智星足球学校的韩国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从事足球活动中出现受伤,西方国家的家长对于孩子从事足球职业也会有一些担忧,但他们普遍都会认为,体育也是一种教育,而足球恰恰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的一种方式。

而在中国,大部分家长对于“体育是种教育”的理念恐怕还无法接受,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足球可以是一种兴趣,但足球如果影响了学习或者要成为一种职业,想起来还是有些疯狂。

前两年的“校园足球”思路在理论上的确是相当不错的尝试,许多学校也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校园足球队,但还是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校仍然不愿意参加由中国足协组织的U系列比赛,这就使得校园足球脱离了原来设定的轨道。

校园足球无法和职业足球挂钩,那么校园足球作为职业足球的补充的这一核心任务就成为了摆设。

从现阶段来说,历时数年的“校园足球”似乎也走向了无疾而终,而从这件事来看,无法更改社会对于整个足球行业的不信任和不重视,这样的方法能够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当然了,现阶段想要扭转父母对于足球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程度,仍然是非常艰难,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可能。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04、05年龄段的接受职业足球青训培养的适龄儿童远远超过之前年龄段的孩子,而这其实并不是偶然,04、05年出生的孩子,7、8岁时恰逢中超联赛开始高度市场化的时间段。而前两天02国少0-4惨败日本,对手只用了45分钟就解决掉了我们,而02国少的适龄球员在接受职业足球培训时,恰逢中国足球“假赌黑”的最低潮时期。

所以在短期阶段内,我们自己的职业联赛依旧是最容易吸引家长的平台,而新政之后,联赛舞台还能不能吸引家长,就不太好说了...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应该的,因为我们的孩子投入到足球的人数和热度都太低了,这导致我们在此后的所有方面都只能处于一种“矮子堆里拔大个儿”的窘境,而在这样的窘境下,出现任何不职业不正规不合理的现象都不奇怪。

日本足球人口超过100万,职业球员数量达到50万,而中国足球人口不超过4万,职业球员数量不足8000,差距就是这么明显,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下,越南的职业球员数量都已经超过5万了...

所以我一直都说:“中国足球的潜力很大”,但潜力很大可不是什么好话。


24直播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