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中国足球老是输
24年前,成都U-17独挡日本U-17,让对手过不了半场24年后,日本U-17胜阿根廷、平法国、扛巴西,中国U-17……
1987年,一支名为“全日本高中”的球队曾造访四川成都,1:0小胜成都体工队。但拥有马明宇、李庆等小将的成都体工队虽败犹荣,因为他们几乎完全控制了局面,日本队靠一次偶然的反击才锁定胜局。日本队的主教练赛后还专门与体工队时任主教练辜建明单独交流半个小时,话题只有一个——“你们,是如何培养出这批优秀球员的?”
1987年,马明宇们年方17,也就是说,成都U-17独挡了日本U-17,比赛中大多数时间内让对手过不了半场……2011年,日本U-17却差一点雄霸天下——世青赛小组赛胜阿根廷,平法国,小组头名出线,继而以2:3惜败给巴西。赛后,日本青年球员们眼中噙满泪水。或许该哭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24年间,中日足球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比方向
部分省市重回“体工制”
24年后,为什么我们的足球与日本足球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市足协办公室,秘书长辜建明先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两个图形——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告诉记者:“这个正三角,是日本足球,倒三角,就是我们中国足球。”
我们对于足球的理解与日本大相径庭,日本把足球当作一种青少年团结协作精神的载体,一种德育方式,而中国很多地方,足球是一门“专长”,为了学好这个“专长”,青少年爱好者甚至放弃了学业。
“青少年学习足球,在13岁至17岁之间,绝对不能放弃学业。非常遗憾的是,据我所知,国内有的省市现在有走回这种‘体工制’的苗头,这绝对是走回头路!”辜建明说。
比人口
足球人口仅日本的1/20
大家普遍疑惑,中国人口最多,为什么却选不出11个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优秀球员?但确凿的数据表明:日本人口1亿2千8百万,其中足球人口在200万左右,约占日本人口1.6%,而这个数字,是中国足球人口的20倍。如此一比较,如果中国足球超越了日本足球,上帝会不会发笑?
具体到四川成都,24年来我们的足球人口为什么每况愈下?对此,辜建明认为,一方面,足球人口的统计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并不是每一位业余球员都会在市足协注册,实际人口因此可能会稍多于“数据人口”;另一方面,成都并没有足够多的足球场地,而这个问题,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更加突出。
比体制
神仙当足协主席也没辙
“其实,就算是请一个神仙来当中国足协主席,可能也无法改变中国足球的根本格局。”多年来,辜建明一直持这个观点。究其缘由,他认为足球是一个很长久的事业,任何一个国家的足球要真正实现腾飞,不做一个很长时间的规划基本不可能。日本足球腾飞计划的跨度长达50年,这些年来他们也是“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才逐渐跃升为一个足球强国。
历届中国足协主席都是有任期的,在现行体制下,此前有哪一任足协主席,会真正用这四五年时间去打造足球的根基?当然,幸运的是,中国足球界如今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王健林重返足坛即是明证。
比硬件
人均场馆面积仅0.1平米
具体到成都,除了足球人口低于大家的想象,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尴尬数据。据一位体育界资深人士透露,前段时间的统计中,成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仅为0.3平方米,考虑到场馆又大多集中在院校,而各院校的体育场馆并不是完全开放的,那么,成都实际的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很可能仅为0.1平方米,连可怜的“立锥之地”都谈不上。
反观日本,人均体育场馆面积高达19平方米,政府的扶持力度之大,同样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欧美一些国家,人均体育场馆面积甚至比日本还高很多。
“我们经常说的‘体教结合’,老外们往往无法理解,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体育和教育本来就是合一的,体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比如南美一些国家,让青少年学习足球,初衷可能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远离毒品;比如在日本,足球是一种德育方式,可以让青少年终生受益,所以如果中学生球踢得好,可以直接进大学或者进职业俱乐部。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从前,我们生硬地分割了体育和教育,而这个问题哪一天能够得到解决,哪一天的中国足球才会有希望。振兴中国足球是个系统工程。只是骂足协、骂国家队,有什么用?”
中国队为什么总是输呢?
(1)草皮不适应 1草皮太硬了 2草皮太软了 3不适应阔叶草及其它一些草(2)天气原因1下雪 2下雨 3下冰雹 4阳光太好了 5冷 6热 7不冷不热(不能给对手造成麻烦)(3)赛前准备 1赛前两个月的封闭集训(长时间封闭训练队员感到精神压力很大)2赛前短期集训(集训时间太短队员之间磨合存在问题)3比赛前一天最后一堂训练课有间谍混入场内(3)赛场因素 1场内因素:A、裁判帮他们 B、裁判不帮我们 C、对手身体太强壮 D、对手技术太细腻 E、门柱帮了他们 F、对方守门员发挥BT+超常 G、补时太短 H、补时太长 2场外因素:A、客场作战,气氛影响 B、主场作战,干扰太大 C、观众不为我们喝彩 D、有人往场内扔手雷(4)抽签抽得不好1同组都是强队踢输了,我靠死亡之组,按惯例当然应该中国队输。2同组都是中等水平队踢输了,主要是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太重了,队员们没能放得开手脚。3同组都是弱队踢输了,对对手不够重视,麻痹大意,一时疏忽。(5)1对亚洲强队踢输了,恐X心理在作怪,走不出阴影。 2对亚洲弱队踢输了,对手进步太大了,太大了,我们对他们已没有秘密可言了。 3对欧洲弱队踢输了,中国队输给了欧洲队。4对欧洲强队(比如意大利队)0:1踢输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队仅以0:1输给了强大的意大利队!!5对欧洲强队(比如意大利队)0:10踢输了,中国队踢出了自已的一惯水平,队员们也努力了,结果也不出全国人民所料。(6)1“海龟派”没回来踢输了,我们雪藏主力。2“海龟派”回来踢输了,时差没倒过来。
二、中国足球这般差原因何在
1.足球的特点
足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力量、技术、体力、技巧、配合结合得完美无缺的运动。如果只拥有其中一方面的实力,是肯定不行的,因此,足球并不好搞上去。所以说,让足球变强是十分有难度的。而且,我们是亚洲人,根本不适合练足球。
举几个中国的传统强项你就明白了。
乒乓球、跳水:
完全的技术活。只要把那个项目的基础技术搞好了就行。根本不需要力量发面有很大的优势。
举重:
完全的力量活。与乒乓球相反。只要把力量方面搞好就行。说白了,这种项目,你找个搬运工训练10年,就是世界第一了。
篮球:
身高优势。其实,中国的篮球水平也不见得有多高,像姚明,10岁之前练球都没碰过。但他有身高优势,球队只管身高,不管技术。有了身高,技术再糙都可以连上去,篮球技术的话,只要有专人教练教,提高的很快的。
你看看这组数据就能明白:姚明:2.26米,NBA第一身高。
易建联:2.13米,跟魔兽霍华德差不多了。
孙悦:2.06米,和好多大前锋一样。
从这组数据不难发现:其实,篮球完全是靠身高。
110米栏:机遇。
不得不说,在黄种人中,刘翔绝对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中国的确捡了个大便宜。
顺便要说一下: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不能像乒乓球一样,是单打运动。必须要有团队配合,不能像乒乓球似的,一个球员好就行了。
2.百年阴影
也许大家你会问了:既然举重这些项目这么好练,为什么外国不发展呢?
因为外国根本不重视。
那中国为什么要重视呢?
说白了,就是永远抹不掉的百年阴影。
一百年前,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经济实力底下,成为别人的殖民地,体育更是差、差、差。这段岁月,着实让中国人感到很没尊严。
但是,乒乓球这些项目容易发展,于是,在中国很快发展起来。
这些项目,又为中国在奥运会上夺金夺牌,这是中国人的自信就找回来了。
于是,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这些冷门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可以为中国夺金。中国人认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只有在奥运会上夺金牌。而跳水这些项目,极容易,项目有很多,可以夺更多金牌。所以更加发展这些冷门项目,就逐渐把足球这个世界地运动忽视了。正是中国对体育带有这种功利色彩的情感,才导致无法夺得金牌的足球项目被忽视,跳水等可以得牌的项目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说白了,政府只是把体育当成向外国炫耀,提高自己国际地位的工具罢了,根本没做到“群众体育”。
3.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足球其实要从娃娃抓起,在外国,从小就接触体育的孩子很多,然而在中国,家长们却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他们看来,只有读书才是孩子未来的出路,没人敢冒险去练体育。其实在国外,孩子们都是一边学习一边读书的。但是中国父母认为,只有读好了才有好出路。于是,孩子们由此变为读书机器,根本难以得到素质教育,锻炼机会少之又少,足球人才大幅度扼杀。
在外国,一般来说4点钟就放学,然后就可以去踢足球了。然而在中国,高中的学生哪个不是上课上到9、10点钟?青少年资源如此枯涸,足球水平又怎么能够提高?
4.文化差异
在巴西,德国等地,足球文化是发展了很久了的,不像在中国,只发展了十几年。至于像冰壶等只发展了几年就成世界强队的问题,我在第一条中就已经说明了。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口的素质问题。其实,中国人口的素质根本提高得不多。比如中国国家队的球员,成天作风懒散,纪律不严。在他们心中,“为国效力”的思想根本没有,踢球为了什么?说白了,MONEY。
5.客观因素
因为足球场的确很大,很难有场地给孩子踢球。而乒乓球、篮球场地小,很方便。久而久之,对足球就有一种疏远感。赞同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