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晓勇现在干啥
李晓勇如今的篮球生涯角色转换,担任山西队的助理教练,专注于后卫球员的训练。作为94黄金一代中职业生涯最长的成员,他对篮球的热爱和坚持始终如一。在上世纪90年代,李晓勇以其全面的球技,入选了多次中国篮球明星队,曾效力于辽宁猎人队,多次荣膺助攻王,并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国家队立下汗马功劳,与篮球巨星佩顿和哈达维的助攻表现不相上下。
尽管在2003年面临生涯晚期的选择,李晓勇两次转会,为陕西盖天力队和云南红河队贡献了力量。他的篮球道路充满了起伏,但他从未放弃,甚至在退役后希望回到家乡辽宁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在生活中,李晓勇是个顾家的男人,珍视与家人的时光,尤其是与妻子和儿子的互动。在球场上,他是队友眼中的榜样,他的技术和人格魅力都得到了高度赞扬。这位篮球常青树在退役后依然积极影响着新一代的球员,展现了他的职业精神和家庭责任感。
二、李晓勇的专访
我与篮球恋爱了22年
从13岁正式接触篮球,李晓勇在篮球的赛场上飞奔了22年。在这22年里,篮球像恋人一般始终陪伴在李晓勇的身旁,所有关于篮球的快乐、辛酸、成功、失败都成了李晓勇心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每当有人扣动他记忆的心门时,他便会如数家珍般地道出走上篮球之路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在篮球旅程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那些脚印距离成功或远或近,但是每一个脚印都很深,很深……
小时候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李乃敏指导觉得我有天赋……如果不是李指导的坚持,我也许会与篮球擦肩而过。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篮球专业训练的?你的启蒙老师是谁?
晓勇:应该是在13岁那年。为了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父亲将我送到了丹东市体校接受较为正规的篮球训练。小时候我的身体不太好,许多教练都认为我不是打篮球的材料,但是李乃敏指导觉得我有天赋,再加上我父亲还是篮球运动员,应该不会差,因此就留下了我。如果不是李指导的坚持,我也许会与篮球擦肩而过。
宫指导驳回了别人的怀疑,坚持用我打主力后卫……我们首次打入奥运会八强……宫指导是我一生最感谢的教练。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入选国家队的?
晓勇:第一次入选国家队是在1995年,当时的主教练是宫(鲁鸣)指导。可能是因为宫指导打球的时候也是后卫,因此他对后卫这个位置特别重视。
记者:从一个国家队的新人到奥运会主力后卫,其中的波折很多吧?
晓勇:的确经历了很多事情。当时有很多比我更有优势和资历的球员,比如说阿的江,还有马健。阿的江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组织后卫,而马健在当时很有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入选 N BA的球员,因此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我。但是宫指导驳回了别人的怀疑,坚持用我打主力后卫。正是他的决定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那是一次赌博,后来的事实证明宫指导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首次打入奥运会八强,那也是到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次。因此,宫指导是我一生最感谢的教练。
记者:与他们俩相比,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晓勇:我的优势在于进攻。当时辽宁队出来的后卫都比较擅长进攻,因此我也在组织进攻的基础上学会了适时合理地进攻。阿的江在组织方面好于我,但是进攻上却差了一点。这也是宫指导选择我的最主要原因。至于马健,他是宫指导坚决不用的一个球员。
记者:你一生最难忘的比赛是哪一场?
晓勇:当然是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阿根廷了。当时我们已经战胜了安哥拉,只要拿下阿根廷就能够进入前八。那场比赛我得到了17分,是队中得分第三多的球员。比赛结束锣声一响,宫指导紧紧地抱住了我,当时我们都很激动。那场比赛对我的篮球生涯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记者:你觉得那一届国家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晓勇:主要是当时我们在内线高度方面有了提高,内线高度的提高也给外线防守和进攻减轻了不少压力。在内外线的配合下,我们才能够取得成功。
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家人的支持是我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的妻子和父母组成了我背后强大的推动力。
记者:你觉得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晓勇:首先是个人的努力。我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因此我总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提高自己。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一旦有机遇来临,我就能够第一个冲上去,并且抓住它。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家人的支持是我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早些年,我的父母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遇到挫折时他们的鼓励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后来我认识了我妻子,她和我父母组成了我背后强大的推动力。
一个篮球运动员要德才兼备,但首先是德……将来做教练,我也会这么要求我的球员。
记者:你认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晓勇:一个篮球运动员要德才兼备,但是首先是德,也就是做人。这么多年来我对自己也是这么要求的。一个球员如果不爱国、不爱省、不爱自己的球队,他就绝不可能打好球。另外在与队友的相处上也要宽容,篮球毕竟是一个具有高强度对抗的项目,训练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如果在这些事情上斤斤计较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篮球运动员。
记者:退役之后,除了做教练还想过从事其他行业吗?
晓勇:从来没有。毕竟我从事篮球事业20多年了,对这一项运动感情很深。自己也觉得很适合做这一行。退役后,我想把自己这么多年打后卫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窍门传给年轻球员,多为辽宁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卫人才。
记者:你认为自己距离一个优秀的教练还有哪些差距?
晓勇: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在圈子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亲身经历了许多事情,实践方面并不缺乏。但是在理论方面我还不是很精通,需要好好地研究、学习一下。
三、李晓勇场下生活
当一个曾经在中国篮坛大放异彩的辽宁汉子李晓勇成为了一位父亲,他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身高1.86米的他,虽然岁月带走了曾经的光辉,但作为丈夫和父亲,他肩负责任,变得更加成熟。2003年,妻子临盆之际,他在比赛中表现出坚韧的职业精神,比赛结束后匆匆赶往医院,诠释了男人对家庭的担当。
他的儿子对篮球充满热情,像他一样手大脚大,梦想着长大后加入NBA。李晓勇分享,儿子最爱的玩具就是篮筐,小小的他用尽全力模仿父亲,尽管还不会说话,但进球时的欢呼“好”和没进时的“臭”,让人心疼又温馨。他尊重儿子的选择,表示会支持他追求自己的兴趣。
作为父亲,李晓勇的角色转换为孩子的玩具,他用心挑选玩具,既满足儿子的活泼好动,又关注他的健康成长。他关注儿童服装的质量,选择对皮肤无害且适合孩子活动的简单款式。对于自己的穿衣品位,李晓勇更倾向于成熟内敛的风格,像雅格狮丹这样的经典品牌是他钟爱的。
在婚姻中,李晓勇深情款款,对妻子王冰充满感激,他通过名贵的卡地亚手表表达对她的爱意和弥补不能常伴左右的歉意。而他的爽朗性格也体现在他热爱的保龄球运动中,他把打保龄球视为放松心情的方式,尽管在篮球场上全力以赴,但在保龄球馆则享受轻松的时光。
因为频繁的外出比赛,李晓勇曾面临儿子难以认出他的尴尬,但他通过照片和家人的引导,帮助儿子建立了对父亲的记忆。现在,拍照成了他与儿子之间重要的纽带,记录下儿子的成长点滴。
扩展资料
李晓勇,前国家男篮队员,稳重老练,能传、能突、能投。曾多次入选中国篮球明星队。并获得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最佳助攻奖和助攻王称号。同时入选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最佳阵容。1995年10月入选国家队。辽宁男篮代表人物,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后卫。在200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得分达到5000分的球员。2003年从辽宁盼盼男篮转会陕西东盛盖天力。
四、篮球李楠的老婆
戴珉
李楠的老婆戴珉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北京人,曾在八一女篮效力。两人因为共同的篮球爱好走到了一起。由于长年征战,两人在1999年11月末登记结婚,三年始终未有机会完婚。戴珉在2001年宣布退役,据悉戴珉的身高在1米八五。
年少入伍的李楠和曾经同样是篮球运动员的妻子可谓青梅竹马,15岁相识,20岁相恋,携手编织了一段浪漫而青涩的爱情故事。结婚后,爱妻为他生了个儿子。如今,李楠在拥有辉煌事业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李楠:我们俩从小就在一起,一个大队的嘛,从15岁就互相认识了。大概是20岁出头谈恋爱的吧。我们俩是从那年我过生日大家一起吃饭开始的。后来没事时我就周末约她去看看电影,但平时跑步的时候还是能天天见到的,我们宿舍也在一个楼的不同层。你也知道,这时间长了就那样了呗,哈哈。
五、李晓勇与加代的关系
加代故事里的李晓勇是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效力于CBA辽宁衡业捷豹。
加代里的李晓勇是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效力于CBA辽宁衡业捷豹。如果与篮球无缘,李晓勇多半会进入军队,成为一名带兵打仗的骁勇战将。作为中国队黄金一代的主力后卫,李晓勇即便算不上是天才,也是在儿时就被认定了天生就是运动员的料。
名表诉衷肠:
当李晓勇提起自己的妻子王冰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可爱、懂礼貌、会关心人??”李晓勇这样形容比自己整整小了11岁的妻子。两个人的相识很偶然,1998年的全明星赛在沈阳举行,为了帮同学要签名,还在上高中的王冰结识了李晓勇。
相识之后,两个人私下里开始了恋爱,但当双方父母知道了以后却都对两个人的交往表示极力反对。李晓勇的父母考虑他的年龄比较大,应该准备结婚了,而当时王冰还不到20岁,根本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而王冰的父母也正要把孩子送出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