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里奥·格策个人简介
马里奥·格策,外文名为Mario Gotze,中文名翻译为马里奥·格策,粤语名为马里奥·葛斯。家庭成员包括父亲Jürgen Götze、母亲Astrid Götze、哥哥法比安·格策(Fabian Götze)以及弟弟Felix Götze。祖父为Heinrich Walser。马里奥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桑拿、Playstation游戏机、网球。他喜欢的食物有苹果面条、Vapiano餐厅的通心粉以及法国吐司。在汽车方面,他偏爱奔驰和奥迪。音乐上,他喜欢The Weekend的《Trust Issues》、Black Eyed Peas的《Don't Stop The Party》和Lloyd的《World Cry》。电视剧方面,他欣赏《迷失》、《越狱》、《加州靡情》等作品。对于地点,他向往拉斯维加斯、伊维萨岛、马尔代夫、杜塞尔多夫、米兰和巴塞罗那。在体育明星方面,他钦佩科比·布莱恩特、纳达尔、迈克尔·菲尔普斯、哈维、瓜迪奥拉和齐达内。
马里奥·格策的兴趣爱好、饮食偏好、汽车选择、音乐品味、电视剧喜好、理想地点以及对体育明星的敬仰,体现了他的多面性和广泛的兴趣。无论是从生活还是职业的角度,马里奥·格策都展现出了对生活品质的独特追求和对运动的热爱。
扩展资料
马里奥·格策是一名德国足球新星,效力德甲多特蒙德队,司职中场,拥有极其出色的技术和盘带能力。被广泛赞誉为组织型中场天才,德国未来的一颗璀璨明珠,2010年11月首度入选德国国家队。
二、格策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2009年11月21日,17岁零5个月格策在德甲2009-2010赛季第13轮多特蒙德主场0比0战平美因茨的比赛中首次亮相德甲,于第88分钟替补雅库布·布瓦什奇科夫斯基登场,成为了德甲历史上第9年轻的出场球员。冬歇期,格策正式被提拔到一线队,取代受重伤的香川真司。
2010年8月29日,格策在多特蒙德客场3比1战胜斯图加特的比赛中射入自己在德甲的首例进球。9月16日,格策在欧洲联赛小组赛多特蒙德对阵利沃夫喀尔巴阡的比赛中,攻进2粒进球,再后在伤停补时阶段又射入1记制胜球,帮助球队最终以4比3战胜对手,这是他职业生涯首次梅开二度。10月初,多特蒙德与格策的合同从2012年续约到2014年,年薪从25万欧元提高到100万欧元。
2010-2011赛季,格策共取得8个进球,11次助攻。
2011年12月,格策收到了拜仁、阿森纳、巴萨的报价。其中阿森纳的报价最高为4000万欧元。
2011-2012赛季,格策在多特蒙德取得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德国足球冠军。但他在下半赛季中几乎没有获得出场机会,从第17轮至第31轮比赛期间由于耻骨炎症的困扰。赛季中,格策共取得7个进球及8次助攻。
2012年3月27日,多特蒙德宣布和格策将2014年到期的合同提前续约至2016年6月。
2012-2013赛季,格策成为多特蒙德在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国杯赛,格策在第三轮以5比1战胜汉诺威的比赛中完成帽子戏法。赛季中,格策同德国队友列奥斯组成了搭档组合,其共取得16个进球及13次助攻。
拜仁时期
(2013年-)
2013-2014赛季,曼城以33万英镑周薪、年薪1700万英镑为期5年的合约招揽格策,但被拒接[1]。最后将在7月1日,以3700万欧元的转会费加入拜仁慕尼黑,身披19号球衣。之后格策与拜仁签一份长约,拜仁给格策提供的年薪将达到700万欧元[2]。
2013年4月,在欧冠半决赛对阵皇家马德里的比赛时由于右侧大腿韧带拉伤,无缘参加欧冠决赛。8月24日,格策韧带伤康复,在对阵纽伦堡的比赛中完成了代表拜仁的德甲首秀。8月30日,在欧洲超级杯中对阵切尔西,他于第71分钟替换托马斯·穆勒,但后又拉米雷斯侵犯,造成左脚脚踝关节囊撕裂。10月19日,在对阵美因茨的比赛中在下半场替补复出,参与了3个进球,帮助球队以4比1反胜。10月23日,在对阵比尔森胜利的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中,替补登场进了加盟拜仁后的第一球。10月26日,在战胜柏林赫塔的比赛中,替换托尼·克罗斯出场并射入加入拜仁的第3球。12月17日,格策在对阵亚冠广州恒大的比赛中通过一记远射破门,帮助球队以3比0战胜恒大,并在决赛中以2比0战胜非洲的卡萨布兰卡拉贾,最终夺得2013年世俱杯冠军。
2014年1月24日,格策在2比0战胜门兴格拉德巴赫的比赛中射入下半赛季的首球。3月25日,格策随拜仁在2013-2014赛季德甲的第27轮结束后便夺冠,创造了德甲历史上的最早夺冠纪录。5月17日,格策再随拜仁在德国杯决赛中打满了全部120分钟的比赛,并通过加时赛以2比0击败多特蒙德,从而确保了双冠王头衔。格策在赛季中获得15个进球,14次助攻。9月14日,德甲第三轮对阵斯图加特一役,格策打入首开纪录球[6]。这场比赛是是格策为拜仁出战的第50场正式比赛、第30场德甲联赛,30场联赛中,他打入11球助攻8次,效率接近3场造2球,优于效力多特蒙德时的83场22球32助攻[6]。10月,在首回合对莫斯科中央陆军的欧冠小组赛上,格策稳固了在队内的头号射手位置,其本赛季的总进球数已经达到了12球,排名球队射手榜头名的位置
三、德甲【德甲的诞生】
2012-13赛季,德甲迎来赛事历史的第50季。回眸半个多世纪前,全国性的德甲联赛从无到有,其创建过程背后有着许多的故事可以说。 8月24日晚,卫冕冠军多特蒙德联手不来梅在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为新赛季的德甲揭幕。新科德国足球先生罗伊斯和替补登场的格策各入一球,帮助“黄黑军团”2比1旗开得胜。而就在整整49年前的同一天,正是这两支球队为新生的“德国联邦联赛”(即俗称的德甲)打响了第一枪。其实按照官方安排,德甲史上第一个比赛日的8场比赛应该同时在下午17点开球,但不来梅与多特蒙德一战稍微“抢跑”——比赛开始后仅58秒,国脚科尼茨卡便为黄黑首开纪录,此时时间定格在16点59分……
全国联赛姗姗来迟
德甲如今是欧洲第三大联赛,仅次于英超与西甲。但德甲面世之时,英超的前身英甲已是75岁“高龄”,而西甲和意甲都已经踢了34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沦为最后一个拥有全国性联赛的欧陆国家?首先,德国在欧洲属于幅员较为辽阔的国家。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组织各俱乐部每周奔波作赛实在****,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按照地域组织地区联赛。二战之后,德国最高级别联赛“高级联赛(Oberligen)”分为五个赛区(柏林、北部、西部、西南部、南部),每个赛区的前两名再通过复杂的筛选制度决出8支参加全国锦标赛的球队。
其次,德国人一直崇尚业余精神。尽管在1950年代,受意大利、瑞士等邻国足球职业化的影响,在西德国内已经出现了成立全国性职业联赛的呼声,但大部分足球从业者和管理者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高级联赛早已是半职业性质。1948年8月1日,南部高级联赛率先推出“合同球员”制度,即球员为俱乐部效力是要签订合同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需要填写一份加入俱乐部的表格。
在合同保护下,球员可以合法获得报酬,但官方制定了“工资帽”,将球员每个月的基本工资限制在320德国马克,而比赛奖金限制为80马克。不仅如此,所有“合同球员”都需要有一份固定工作,而且要证明他确实有从事该项工作。不久后,其他各区的高级联赛也相继效仿。
某些雄心勃勃的俱乐部通过各种途径来逾越半职业的限制。普鲁士明斯特就四处招兵买马,成为德国足球史上第一家通过转会来组队的俱乐部。队中“合同球员”之一的兰默斯在就读明斯特大学期间获得400马克的税前月薪。完成学业后,他找到工作,重新成为业余球员。“当然我还是继续拿着400马克月薪,是在桌面底下,还是免税的。”兰默斯后来亲自透露了这个秘密。
“合同球员”制度创立的初衷,是要留住受国外职业俱乐部高薪引诱的本土球星,但历史潮流终究不可逆。1948年帮助纽伦堡闯入全国锦标赛决赛的功勋球员珀舍尔,在1949年3月转会瑞士劲旅苏黎世草蜢,成为二战后首位外流的德国球员。尽管半年后,珀舍尔就回国加盟了不来梅,但他已经被足协拉入了“黑名单”,从未得到国家队录用。同年11月,慕尼黑1860球员扬达签约佛罗伦萨,成为首位征战意甲的德国球员。1860得到3万马克转会费,而扬达的薪水也大幅提升,“如果我们赢球,我一场比赛的收入就相当于在慕尼黑一个月的收入。”
告别清高的业余时代
然而,大部分德国球员还是能抵挡住外面的诱惑。一来成为职业球员就意味着不能为国家队效力,二来当时的西德正凭借职业道德与公共精神,加上“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书写着经济奇迹。因此,成为职业球员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时代精神”,会受到国家和同胞唾弃。
1954年,由业余球员组成的西德队在世界杯上演绎“伯尔尼奇迹”,又让反对职业化的声音占据了更为明显的上风。世界杯夺冠后,德国足坛涌现出乌韦·席勒、施内林格、哈勒等一批青年才俊,以意甲为首的邻国联赛虎视眈眈。西德队时任主帅赫尔贝格并非职业化的拥护者,但同时也要为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队而绞尽脑汁。在他眼中,成立一个全国性联赛来增加球员收入以及提高比赛水平势在必行,对此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科隆俱乐部主席克雷默以及来自萨尔兰的足协官员诺伊贝格,不过他们的力量实在过于弱小。
1958年世界杯,依旧是业余球员为班底的西德队低调出征,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一场充满争议的半决赛中被东道主瑞典淘汰。尽管卫冕失败,西德队的表现依旧在国内得到肯定,赫尔贝格却百感交集,庆幸他的“业余球队”依旧与职业对手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直到4年后的智利世界杯,西德队才终于暴露出业余的劣势,在1/4决赛中被前南斯拉夫击败。而这次失利,随后却产生了正面影响。
1961年,由科隆主席克雷默领导的西部足协向德国联邦足协提出成立全国性职业联赛的动议,一个特别委员会因此成立。而委员会的报告促使德国联邦足协顾问局决定在1962年7月28日召开特别大会,以投票决定是否成立全国性联赛。如果大会是在前半年举行,也许结果将截然相反。但经历了国家队的失利,以及业余时代王者纽伦堡在3个月内连遭重创(先在欧冠两回合被本菲卡7比3淘汰,然后在全国锦标赛决赛被职业化运作的科隆4比0击溃),风向发生明显转变。最终,131个与会代表中有103个支持成立全国性联赛。
不过在是否职业化的问题上,代表们依旧持观望态度。足协将原来的“合同球员”制度改进为“许可球员(Lizenspieler)”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仍然不是完全的职业化,但球员无需再拥有常规工作,最高月薪增加到500马克,外加最高700马克的奖金,月入最高可达1200马克。而像莫洛克、汉斯·舍费尔这样的世界杯冠军功勋球员,最高月收入还可以达到2500马克。制度还规定,每名球员的最高转会费为5万马克,其中20%归球员所有。
首季德甲都有谁?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哪16家俱乐部参加新的联邦联赛,有46家俱乐部提交了申请。经讨论研究,1963年全国锦标赛的两支决赛队伍自动入围,即冠军多特蒙德和亚军科隆。
1963年初,克雷默、诺伊贝格和另外三位足协官员在法兰克福总部开会研究前9个名额的归属。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每个城市只能有一个代表。有6家俱乐部的入围没有异议,分别是北部的汉堡和不来梅,南部的纽伦堡,西部的科隆、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从第7家开始便产生争议,足协官员选择了足协总部所在地的法兰克福。但比较过去10年的战绩,近邻奥芬巴赫显然占优。第8家是来自高级联赛西北区的萨尔布吕肯,但该队的战绩远不如诺伊基兴、皮尔马森斯和沃尔姆斯,当然更加比不上两届全国冠军凯泽斯劳滕。为什么萨尔布吕肯能脱颖而出?因为它是诺伊贝格的俱乐部。柏林赫塔成为了第9个入选者,而这是一个政治上的选择。
1963年5月,足协宣布了剩余7个名额的归属,分别是西部的迈德里希(现在的杜伊斯堡)和明斯特,北部的不伦瑞克,南部的慕尼黑1860(拜仁落选)、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以及西南部的凯泽斯劳滕。有13家落选俱乐部立即提出抗议,这其中包括了拜仁,但并不包括门兴格拉德巴赫,这两家在1970年代统治德国足坛的俱乐部,都是在1965年才成为德甲成员。
德甲第一个比赛日的8场比赛就产生了22个进球,《图片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这个新的联赛。不出意外地,最职业的科隆赢得了第一个德甲冠军,同时推出了奥弗拉特这位天才“10号”。“我们的乌韦”席勒则以30球荣膺射手王,明斯特和萨尔布吕肯降级,取而代之的是汉诺威与诺伊基兴。
德甲前7个赛季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科隆、不来梅、慕尼黑1860、不伦瑞克、纽伦堡、拜仁与门兴轮庄,而门兴在1971年成为德甲史上第一个卫冕成功者。直到1970年代初的假球案之后,德甲才终于实现全面职业化。从1972年起,工资帽摘掉,球员收入不再受任何限制——在职业化的进程中,德国足球经历了两次因祸得福……
四、格策为什么废
格策废的原因是他缺乏强者的心态。
格策缺乏强者的心态正中核心。格策能力有,俱乐部和教练对他的重视也足够,只是他还沉浸在多特时期被队友众星捧月的回忆里,还没做好去迎接更高级挑战的准备。实况2012的时候,大师联赛一进去先签2个人,一个内马尔,一个格策。
现在内少不论巴萨,还是巴西国家队都是核心球员。反观格策,到目前为止,最高光的只有一个世界杯决赛的进球,虽然可以光荣很多年,但是在俱乐部速度不被重用,球越踢越不如意,从替补到现在俱乐部都想放弃他。
马里奥·格策
马里奥·格策Mario Götze,1992年6月3日出生于巴伐利亚梅明根,德国男子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效力于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格策的盘带和传球能力上乘,技术出色。2009年加盟多特蒙德登陆德甲联赛,2013年加盟拜仁慕尼黑。
职业生涯获得了5次德甲冠军、4次德国足协杯冠军等荣誉。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正是格策在加时赛第113分钟的绝杀进球,帮助德国队击败阿根廷捧起了大力神杯。2021年,跟随埃因霍温获2021年荷兰超级杯冠军。
2022年4月17日,跟随埃因霍温2比1战胜阿贾克斯获得2021-22赛季荷兰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