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皮式的中国足球到底是什么风格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凌晨,中国国家队在多哈哈里发体育场2比1战胜卡塔尔队,以一场胜利告别了对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冲击。“我接手球队的时候只有1分,我带队6场拿下11分。我带队的6场比赛,主场面对卡塔尔绝对配得上胜利,我们打了3个立柱。跟叙利亚队客场比赛最后一分钟还是领先,这两场比赛丢掉了4分。今天再回看,我们如果加上这4分将会以小组第二出线。”赛后的里皮坦然而平静,他不去理会“如果当初你早点接手球队”的假设,只总结自己带队六场的得失,与拿到的11分相比,错失的4分更让他遗憾。但大多数球迷已经对“站着死”的国足表达了满意,更多人认可里皮的执教,仍旧是同样的球员,仍旧是同样的对手,仅仅是更换了教练,从4场1分到6场11分,里皮用自己的执教证明了自身价值。
里皮说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着眼未来,让国足在亚洲杯上成为主角,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足协要做的更多。12强赛最后一战前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明确谈到了要履行与里皮的合同,肯定他带队的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从2017年9月到2019年亚洲杯结束,如果想让里皮团队最大程度给中国足球带来贡献,就必须始终保持与本届12强赛一样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就必须一如既往保障里皮的执教权威,甚至,如果亚洲杯带得好,中国足协更要考虑跟里皮续约让他继续带接下来半年之后才开始的世界杯预选赛,这说起来不难,但却又并不容易,因为就在里皮上任后的这半年间,中国足球的生态和管理层也在发生着变化。
里皮建立的标准
从2004年至今,中国足球每次冲击世界杯失败,都伴随着痛苦中的自我否定和仓皇中的推倒重来,不过,里皮带队的这一届应该是例外---从倒数第二战赢球后的“我们还活着”到最后一战赢球后的“站着死不丢人”,球迷和媒体充分肯定国足的进步,有遗憾,但全然没有像以往几届冲击失败时那样绝望和悲愤。
在中超见惯了大牌外教之后,即便是里皮带队,用人和排兵布阵也会有争议,武汉战役,里皮大面积使用了恒大国脚并且使用了小将邓涵文,其中邓涵文的一个失误让对手险些破门,是下半场的及时调整让球队最终拿到了3个积分,谈到自己的调整,里皮说:“上半场场上的形势,如果还是按兵不动的话,我们可能会输掉比赛。球队需要有所改变,需要通过换人增加场上对抗的强度,需要更加组织有序一点。”多哈战役,里皮将中乌之战的首发换了三个,任航替换邓涵文、赵旭日替换蒿俊闵,肖智替换武磊,主攻两个边路,但上半场只打了二十多分钟进攻后就多次被对手反击,下半场开场里皮刚刚用姜至鹏换下任航、做出三后卫调整,就被对手抓住肋部空当先进一球,关键时刻还是里皮的人员调整帮助球队两度进球,完成反超,拿下又一个三分。赛后里皮说:“球队上半时表现有一些紧张,我们在比赛开始之后马上进入状态,并且创造了机会,可惜没有把握住,我们在上半时表现可以说不太尽如人意,但下半时我们表现非常不错,我们在丢掉一球情况下,反超了比分,最终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在以往冲击世界杯的过程中,有太多次教练重用的人出现失误就无法弥补,球迷也见惯了客场先丢球后国脚们的一蹶不振甚至崩盘,但在里皮这里,这一切没有照常发生。
赛后,中超之父郎效农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队以2:1战胜卡塔尔结束了这次世界杯外围赛。在这场比赛落后的情况下,里皮精心地调兵遣将,义无反顾地不断消减后防强化前场攻击力,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反败为胜。我敬佩里皮的勇气、魄力和智慧。我们虽未出线,但应感谢里皮,他为我们把希望延续到最后。我们更要感谢高洪波,是他为我们争得了12强赛的最后资格。”这个说法赢得了大多数球迷的认同,虽然也有人认为,更早一些换上武磊和蒿俊闵,国足可以取得更好的比分,但事实上这种论调能够得到的支持不多,在赛前的一项“国足进附加赛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哪个最可能发生问题”的调查中,有47.2%的网友投票给“国足客场大比分胜卡塔尔”,而“伊朗主场赢叙利亚”和“韩国客场赢乌兹别克斯坦”两项合计才得到了52.8%的票数,这充分证明了虽然赛前卡塔尔已经表示要以锻炼新人为主,但球迷还是觉得国足客场很难大比分取胜。
那么里皮到底做到了什么,让他的每次调整都能见到效果呢?也许再重头去看看他接手国足之初的发言,就能理解他对国足赋予了怎样的能量,“中国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我相信我能够帮助中国足球取得进步,中国拥有很多有能力的球员,他们需要增加责任感、国家使命感。目前国家队的形势很困难,看起来机会也不大,但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尽所有的努力去尝试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然后再去考虑中国足球长远发展的问题。现在我们需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队,他们需要有奉献精神,能够承担起国家足球兴亡的责任。”这是上任发布会上里皮的说法,他所谓的“团结一心”,在中乌之战邓涵文失误、曾诚们安慰邓涵文时可以看到;他所谓的“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在郑智最后两战尽心竭力的表现、为了防住对手的进攻不惜红牌下场可以体现出来;他所谓“奉献精神,能够承担起国家足球兴亡的责任”,从郜林主动站出来主罚重如千金的点球、武磊最后一战的进球、张琳芃的堵枪眼可以体现。同样的国脚,里皮做到了什么让他们有了成长呢?他做到了让球队有魂,而这个魂的产生,就是基于对他执教的信任、对团队的信任。
“我要建立两个团队,一个是上场踢球的球员,一个就是后勤保障团队,去帮助这些踢球的球员。我作为这两个团队的打造者,去帮助中国足球的进步。”这也是里皮上任之初的发言,目前看来,他执教的上场踢球的球员这个团队,达到了他设想的预期;而他引领的、足协辅助的保障和后勤团队,在这次大赛中也经受住了考验。而这两个团队的标准,都高于以往中国足球的任何时期,也都应该和必须坚持下去。很显然,想巩固这些标准,再没有比里皮更合适的人选了。
二、总结一下各国家队球风!!!
意大利:其足球风格——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防守,盛产世界上最优秀的后卫与前锋,但缺少控球能力强的中场球员。意大利足球同样盛产“战术大师”型的教练,优越的战术理念经常使他们在世界大赛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可以突围而出。
德国:打法沉稳,可以90分钟内像台机器般精准的运转,心理素质稳定。历史上人才辈出不过这几年没有以前那么威风,比赛也略显得沉闷,不过一到世界杯那些家伙像变了支球队一样,不愧是大赛型球队,但是我怀疑他们之前的热身赛隐藏实力
捷克:属于东欧力量型和技术型的结合,崇尚进攻,由于盛产高点,攻击喜欢后场调到前场打
土耳其:土耳其足球的不断进步同德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有趣的是,1984年也是土耳其足球新生的一年。这一年,西德足球队教练德沃尔因西德队未能卫冕欧洲冠军而引咎辞职后,来到土耳其执掌加拉塔萨雷俱乐部队教鞭。在德沃尔的调教下,加拉塔萨雷队随即接连两次取得土耳其联赛的冠军。以后的年月,德国教练纷至沓来,一直活跃在土耳其足坛。土耳其的很多球员也到德国踢球~土耳其足球和德国是很像的~
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都是走的技术足球的路子,其中阿根廷注重配合,更多的使用小传递,中路渗透,当然两边也有一定的攻势。2006年世界杯上阿根廷与赛黑比赛是连续23脚传递然后进球就是典型的阿根廷打法。
而巴西讲究的个人能力,通常都是球星出现一次性解决问题,卡卡,小罗就是明证!
对乌拉圭不太了解,不过看乌拉圭国家队的比赛就感觉进攻点多~谁都能拿球~谁都能传球~谁都能前插~谁都能进球
巴拉圭:巴拉圭是南美的一个另类,防守好,在七八年前,奇拉维特时代被称作是世界最佳后防,而在进攻时,则依靠巴尔德斯,圣.克鲁斯的个人能力反击,这两人的能力也是不错的
西班牙:其足球风格为技术细腻,整体配合流畅,盛产中场技术型球员,控球能力极强。可惜长年缺少“战术大师”型的教练,导致其作战风格“偏软”。每逢大赛经常未能更进一步。
英格兰:其足球风格最突出就是“快”,以前“长传冲吊”的年代到现在以“地面进攻”唯一不变就是快节奏。但他们的缺点就是脚下技术差,脚下技术可以说与世界强队们脱节。世界大赛就是经常被巴西等国家队以“技术性”击倒。
葡萄牙: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像,不过由于没有产出很多优秀的前锋,葡萄牙一直打的都是单前锋,这就更加凸显了中场攻击群的强大,葡萄牙边路好,中路拿球分球远射能力强,最近出产了佩佩卡瓦略几个优秀中卫,防守端也大大加强
荷兰:提到荷兰,我们就想到一个词,全攻全守。
荷兰的足球是被很多人喜欢的,喜欢他的橙色,喜欢荷兰足球的桀骜
关于他的风格,荷兰的足球并不能说是拉丁派的,荷兰人的技术很好,尤其荷兰人注重对边锋的利用,荷兰的边锋们很厉害,如以前的岑登,澳维马斯,现在的库艾特,罗本.之所以这样,不得不提一位荷兰的教父,他就是米歇尔,他带来了433阵型和全攻全守得打法,在整个足球界掀起了一场革命!
由于外籍教练一直在变,中国足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进攻基本靠走传球基本靠瞅过人基本靠吼防守基本靠搂停球基本靠手射门基本没有
三、为什么感觉国足没有明确的风格
70、80年代的国足还是很有风格的,有以辽宁足球为首的北派风格,与广东为首的南派风格。
70年代的“南容北迟”便是典型代表。容志行,广东台山人,身高1米72,脚底功夫娴熟,左盘右带,犹如泥鳅,但身体瘦弱,体能素质略差;而大连人迟尚斌恰好相反,1米8的身高不算出众,但极为健壮,力量十足,脚头硬朗,头球功夫出色。二人也正好代表了当时中国足球的两种风格:南派和北派。
后来苏永舜曾带领的那届国家队被称誉为“最具观赏价值”的一届国家队,因为他将南北派足球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创立了“两翼齐飞,中路包抄”的风格打发。
当时南派足球的代表人物是“泥鳅”古广明,他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好的右边锋,他带球突破起来就像只滑不溜秋的泥鳅,谁也别想抓住他。他的传中非常精准,每次都恰到好处。
柳海光是当时中国足坛首屈一指的高中锋,身高1.86米的他跑动积极,活动范围大,门前的抢点攻门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古广明与柳海光的组合成为了当时国足的杀手锏,古广明的突破传中,柳海光的门前强点成为了很多亚洲球队的噩梦。他们联手打进了1988年的汉城亚运会足球项目决赛,让中国足球第一次实行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他们这个组合还被高桥阳一给塑造成了漫画人物,被画入了他的代表作《足球小将》当中。
后来的国足渐渐的变的越来越没风格,因为这与中国足协制定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中国足协每四年一换届。换届一次,政策也就变一次。可以说上届学巴西,下届学英国。西班牙学四年,意大利再学四年。
不像邻国日本,他们脚踏实地的制定了足球项目的百年计划。坚持学习巴西足球,明确走脚下,所以日本球员的传控能力都非常出色。这与如今的中国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球员最终几乎把每个足球强国都学遍了,但都只学到皮毛而已,所以最终把自己弄成了四不像。所以大家会觉得如今的国足根本没有明确的风格。
关于这一点,我有个很有道理的“个人见解”。我觉得所有的大国,足球运动成绩都不是很好,反而是一些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足球运动成绩非常好,令人刮目相看。这样说大家会以巴西为例子进行反驳,实际上,巴西的国土上有面积非常大的热带雨林不宜居,高原面积也很大,人烟稀少,足球运动也只有在两个州(圣保罗州和里约州)开展得非常好。
以我们国家为例,国土面积大,各个地方人的身材、性格都有较大区别,把这些身材和性格的人再糅合到一起,很难会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我国北方的人身材相对高大,南方人身材相对矮小;北方人相对粗犷、豪放一点,南方人相对含蓄、内秀;北方球员偏重用身体长处踢球,南方球员偏向用技术、脚法。这样的局面,形成统一、明确的风格比一些小国更处于一种劣势。
怎么会呢?当然有风格了。
一身肥肉,香车美女。
射门无数,基本不进。
遇强必败,弱旅不赢。
明确的风格需要技术作为基础,更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的。如果技术很差,不要说风格了,现在的队员连自己怎么踢都要想半天。能看到的是球员,背后的足协和教练更是重要。
中国足球在国家足坛也算一个特例了,急功近利的典范,这样的环境不可能有自己明确风格的。先说说足协。
每届主席几乎都是外行,不要说踢球了,平时看不看球都要打问号。这样的人物怎么能领导中国足球有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能会有其他因素,但是至少要懂业务吧,要了解足球发展的规律吧。政策一天三变,职业俱乐部忙于应付,来不及有持续的球队建设,结果各顾各的,矛盾重重。明确的风格就早早下岗了。
再看看教练。
国足的教练(外教)除了收入巨高,好像很少有真正为中国足球上心的。卡马乔就是一个怪胎,眼里只有钱。当然不能全怪他,王健林好心办坏事和足协没有原则,只顾眼前,都有很大责任。最近的里皮,居然还有二进宫的闹剧!在成绩和风格面前,都输给了金钱。所以风格就是随意踢了。
该评评球员了。
中国球员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钱拿的多。豪宅,名车,漂亮老婆。一年上千万收入,还有什么动力去增长自己的球技呢?赌球,醉驾,喝酒,抽烟,太多的球场外的新闻。很少有哪个球员加练的。从青年队开始,不自律,有点成绩头都不知道怎么放了,就是有冒尖的球员,很快就磨圆了。到了国家队还有怕受伤,本来技术就差,在要求明确的风格就太难了。要说风格明确的有,全是球场外的风格了。
就上述原因,国足没有明确的风格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