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中国足球总是上不去
原因有三:一曰身体不适合,二曰文化不适应,三曰体制不健全。
先说身体因素。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需要强壮的身体素质,与西方人相比较,东方人的生理特点是弱小而不强壮,整体上显然不太适合足球运动。尽管可以勉力而为,但毕竟在身体素质上落了下风,身体对抗中占不到便宜,尤其是下半场常常体力难支,被动挨打,场面难堪。从这个角度看,整个亚洲足球水平较低,都与此有关。
再说文化因素。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以和为贵,强调的是和谐、和气、防御,而不是对抗、竞争、进攻,由这种文化特性造就的国民性格和民族心理,显然不太适应对抗性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即便是身高体壮的中国人,形体与西人不相上下,但内在的对抗性往往不及对方。我们的足球队,遇到大赛、遇到关键场次,常常心理紧张得不行,不要说超水平发挥,甚至连平常的训练水平都发挥不出,这显然和畏惧对抗的心理有关。在对抗性和心理素质方面,我们的球队非但不如欧洲、非洲球队,甚至不如日本、韩国球队――因为日本有强悍的武士道精神,韩国有顽强的“能行精神”――这也是我们的身体条件和日韩相仿甚至有过之,而成绩却等而下之的一个原因。不过,由于身体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日韩足球也只能在现有水平徘徊,而不可能实现大的飞跃。
三说体制因素。既然我们在身体条件和文化心理上有欠缺,那就需要比人家更棒的体制来加以弥补,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联赛体制也乏善可陈。尽管超级、甲级的名称有了,联赛的形式和格局也有了,但这个体制的廉洁性与规范性比欧洲联赛差很多,比之日韩也有所不如,打假球、吹假哨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我们的足球成绩既不如欧洲、也不如日韩的又一个原因。
二、国足归体育总局管吗
1.中国国家足球队,简称国足,原先由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然而,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国足的归属权已经转至各个职业足球俱乐部。
2.在1993年之前,国足归国家体育总局直接管辖,球员均为在编人员,由国家发放工资以及比赛补助。随着足球职业化的推进,国足的队员们逐渐被分配到各个俱乐部。
3.职业足球俱乐部作为独立企业,球员的工资待遇完全由市场决定。因此,许多俱乐部投资足球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
三、中国足球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里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在体操、游泳、排球、乒乓球等很多领域里,都慢慢涌现出许多大放异彩的运动员。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足球,却一直在国内毫无起色,这不禁让人反思,中国足球未来的道路在哪里?
中国足球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里?或者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与困惑。其实自从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朗,我们的联赛引进俱乐部制度,引进外援,引进投资商,这些举措都充分证明了,足球就应该掌握在俱乐部手中,球队由俱乐部自己管理。
中国足协尽管一直都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带头人,但也仅仅只能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如果联赛经常因为足协颁布的某些条例而影响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那改革必将会倒退。
中国足球的成绩之所以一直持续走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青训质量差,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导致的。范志毅,马明宇,李玮峰,郑智等老一辈的球员已经逐渐退出绿茵场,而现如今能让多数球迷熟知的青年运动员,除了留洋的吴磊、也就只有张玉宁了。中国足球的青黄不接,一直都是球迷们心中的痛。
从培养青训的角度来说,中国足球其实是掌握在全国各地的体育局、学校,甚至是家长们手中。与国外完备的青训体系相比,中国足球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可谓是差了一大截。
首当其冲就是国内目前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从懂事起就被强制建立起努力学习长大赚大钱的思维,在培养“德”与“智”的同时,却偏偏忽视了运动。其次便是基础设施与青训体系。国内可供年轻人踢球的场地实在少之又少,青训体系不持久且经常出现断层。
中国的小孩对于足球其实从不缺乏热情,缺乏的一直都是持之以恒地坚持和训练。很多早年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在U17、U18的赛场上大放异彩,却因为家人不支持而中途放弃。中国足球一直被大多数人当成是一种热爱,但很少有人希望将其变成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青训一直不见起色的原因,很多球员经过青训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进入到俱乐部,甚至进入到联赛里。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仅仅是足协要对商业化、市场化进行妥协,俱乐部之间也应该更具开放性,降低球员市场的流动门槛。对于国人体育观念的改变,国家教育局应该逐渐完善青少年的训练体系,真正让体育与学习相结合。
四、中国足球为何走不出亚洲
一、职业联赛起步晚。94年才有。体制建设漏洞很多。很不健全。
二、足球人才培养机构不够健全。缺乏有效挖掘又潜质球员的机制。
三、足球教育只注重竞技能力的提高,缺乏知识素质的培养。导致球员素质低下。约束能力差。同时也形象竞技技术的提高。影响球员职业素质的提高。
四、中国球员人种差异。肌肉纤维没有欧美非洲人粗壮。估身体单薄,对抗能力不足。
五、足球商业运作不够成熟。影响力不足,市场化不够。
六、球队建设体制不够健全。球队易发生花钱买上场时间的现象。包括青训营的优秀球员。没有关系和金钱,不会被提拔。
七、足球教练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培养出优秀的教练。
八、我国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不够普及。人均球场面积不足。
九、我国足球影响力不足。而是多以室内运动为主。
十、球迷素质偏低。国人的劣根性导致足球成过街老鼠。
十一、俱乐部管理混乱。
十二足协管理混乱。
十三、朝廷过分管理。算是外行人管事。
十四、我国经济尚处于小康。足球属于享受层面的物质。群众多为温饱奋斗。
十五、足球理念落后。技战术思想落后。
十六、中外文化差异不同。国人还普遍认为‘足球职业’是末业,不是正道。
五、中国夺得足球世界杯冠军会怎样
要是有球员能带领中国队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个人在中国会有什么地位?
距离2002年中国第一次进世界杯到现在已经过了18年了,当时的韩日世界杯让万众中国球迷所沸腾。本以为这是我们的巅峰的开始,可惜事与愿违,那也是国足仅有的辉煌,到现在我们还在为再一次进入世界杯而努力着。假设一下,如果国足出了一位天才球员或者一个名帅,可以带领中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他在中国会是什么地位呢?
01,国宝级的待遇如果有可以带领中国队夺冠的人的存在,他一定是国家的民族英雄级别的人物。在一些已经获得世界杯冠军国家中,那些冠军队的成员会被本国的总统或者首相所接待,在冠军游行时,也会受到所有人民的欢呼。他们为国家所做的努力,国家都会记得,也会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保证。如果这个在中国出现,他一定会是13亿人民所铭记的人物。
02,最高级别的社会地位这名球员在完成这一壮举后,不管在声望还是利益都是十分高的。比如领域,篮球界的姚明,虽然姚明并没有带领中国男篮获得世界级的冠军,但是他是中国篮球的第一人,现在姚明不仅在篮球领域有着极高的名望,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姚明早已成为中国的英雄和标志。
03,自身的商业价值巨大化既然在世界杯这一世界第一赛事获得了冠军,这名球员一定会被世界所铭记,自然逃不过各个品牌商家的眼睛。不仅仅是中国的品牌,世界的品牌都会邀请这位球员,他不仅带领中国开创了体育界的历史和亚洲足球的里程碑,况且背后还有着巨大的中国市场。代言费,广告费基本上可以随意出价,国外体育品牌更希望去得到这名球员的代言,从世界商业角度来看,中国市场一直是国际商业最想得到的市场。
04,成为一代人的偶像在02年那届世界杯后,当时的那批国足已经成了全中国的骄傲,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踢球,这也极大发展了中国的后备力量。如果真的中国队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他是中国体育界的第一人,毕竟世界杯是世界最受欢迎最引人瞩目的赛事。中国夺得了世界杯,也给了中国体育业极大的信心。在上世纪战争年代,世界杯与政治挂钩,一个国家的实力也在体育方面有所展现,尤其在世界杯上,更多的是政治的较量,一直到现在都有些许关系。中国有世界杯这一重要奖项,一定会成为体育界的超级强国。
以上仅是笔者观点,欢迎留言区评论补充。
六、国足有国家财政拨款吗
1.国足的持续参与国际比赛,体现了中国对足球运动的重视和推广,尽管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这是提升竞技水平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2.国足的经费来源多样,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的财政支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专项拨款,以及商业赞助和市场开发收入等。
3.中国足球协会作为官方组织,不仅管理男足国家队,还负责女足和其他年龄段的国家队,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足球的国家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