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守门员是哪个
李惠堂,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笔者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二、中国足球历届门将都有哪些人
中国足球历届门将包括徐福生、张邦纶、张俊秀、区楚良、江津、刘云飞、曾诚、颜骏凌等。
中国足球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门将,他们在不同时期为国家队贡献了精彩的表现。徐福生作为早期国足的代表性门将,以其出色的选位和判断能力著称,曾在国际比赛中立下战功。张邦纶则是中国40年代的杰出守门员,被誉为“远东第一铁门”,他的勇猛和沉着给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进入现代足球时期,区楚良、江津等门将成为了国足的中坚力量。区楚良在90年代多次获得“优秀守门员”称号,并代表国足参加了多届亚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其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技术赢得了广泛认可。江津则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的主力门将,他在世界杯小组赛中的出色表现,尤其是扑出罗纳尔多的射门,至今仍被球迷津津乐道。
此外,刘云飞、曾诚等门将也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光辉足迹。刘云飞以其出色的门前技术和反应速度著称,在2004年亚洲杯半决赛中扑出伊朗队的点球,帮助中国队杀入决赛。曾诚则是近年来国足的佼佼者,他多次在关键比赛中力保球门不失,为球队赢得宝贵分数。
当前,颜骏凌是中国国家队的主力门将,他凭借稳定的发挥和出色的扑救能力,赢得了球迷和教练组的信任。颜骏凌在多次国际比赛中展现出了世界级门将的风采,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中国足球历届门将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年轻有为的门将能够涌现出来,为中国足球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国足守门员排名
国足守门员排名:1、安琦;2、王大雷;3、刘云飞;4、颜骏凌;5、曾诚。
安琪,中国足球运动员,守门员,曾效力于大连实德足球队、厦门蓝狮足球队、长春亚泰足球队等,也多次当选国家队,2019年1月受邀出任大连千兆足球队青训守门员教练员。王大雷,1989年1月1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是我国足球运动员,是山东鲁能泰山足球队的老板和守门员。
刘云飞,足球运动员,场上的守门员。最典型的比赛选手,门口活动空间非常大,非常容易尽快加入赛事状况。闫俊玲,1991年1月28年出生于上海市长宁区。2014年12月13日,在全球热身赛中,中国国足4-0战胜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队,闫俊玲首次为国家队法律效力。
曾成,1987年1月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是一名岗位足球运动员和一位守门员。2005年,曾成代表武汉光谷参加中超联赛,2006年12月首次当选杜伊国奥队。
球员简介
刘云飞爆发力超强,出击果断,控制范围大,反应迅速,极其符合现代足球对面将位置的要求,效力于天津泰达队的他颇受国家队主教练阿里汉的赏识。刘云飞职业生涯最闪光的比赛无疑是2004年亚洲杯半决赛。在比赛中,国足与伊朗队120分钟难分胜负,点球大战中凭借刘云飞的神奇一扑,中国男足成功晋级亚洲杯决赛。
此役过后,刘云飞成了在中国男足的英雄,在中国球迷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有专家预言,刘云飞将坐稳国足未来十年的主力门将位置。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球迷们认为刘云飞将在职业生涯大展宏图的时候,涉毒事件让刘云飞成了一颗流星,从此一蹶不振,消失在中国球迷的视线当中,无数球迷为之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