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化改名麻烦事:足协“一刀切”执行,否决案例屡现争议
近期中国足坛最火爆的焦点莫过于职业化球队改中性名,据中国足协发布的消息称,经过专家讨论决定,在提交申请的58家俱乐部当中,有80%以上的俱乐部提交的更名方案通过审核,此外还有一些球队名称需要进行修改。
目前足协审批意见表已经流出,能够清晰地看到足协对每家俱乐部更名的详细意见,包括哪些未通过的否决原因。但是其中否决原因,难免有些矫枉过正的嫌疑。
更名的“矫枉过正”之嫌
中甲俱乐部淄博蹴鞠被否决的理由是,俱乐部背后股东旗下有家蹴鞠城项目,球队不能与蹴鞠城项目重合,这引起了淄博蹴鞠球迷的不满。蹴鞠是足球的另一种表达,淄博作为蹴鞠的起源地,蹴鞠就是淄博的文化标志,非常符合足球传承的寓意。
更为关键的是,蹴鞠城是当地政府配合淄博蹴鞠俱乐部建设的配套项目,是隶属于淄博蹴鞠俱乐部旗下的全股子公司。所以也就说别家俱乐部是因为和母公司重合被否决,淄博蹴鞠是因为跟子公司重名被否决。总之蹴鞠被否决背后,是中性化改名矫枉过正的反映。
跟淄博蹴鞠遇到类似情况的俱乐部,还有青岛红狮。青岛红狮股东红狮足球推广有限公司,是投资人专门为俱乐部做足球推广的设立的企业。换而言之,否决理由不恰当的表达就是,俱乐部开展与自己同名的足球配套业务,是不被允许的。
更名过程中的打脸现场
新疆天山雪豹名称被否决的案例,则是足协“一刀切”的最好证明。足协主席陈戌源在之前的中性化改名会议中,特别举出了新疆天山雪豹的例子,称赞其名字很好,很有新疆文化特色。但是据悉这次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最早的名字申请也被否决了。
否决的理由是,俱乐部旗下有家天山雪豹酒店,与俱乐部重名,不符合中性化原则。所以天山雪豹俱乐部为了保留现在的名字,选择修改了旗下酒店的名字。综合这三个案例,不难发现足协不仅要求俱乐部名称不能与母公司相同,也不能用来进行开展商业用途。
问题在于,足协要求进行中性化改名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对背后投资公司的依赖,但现在无疑还限制了俱乐部自身经济价值的开发,对于球队自我造血能力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如果不解决球队的自我造血能力,俱乐部怎么能离开对投资公司的依赖。
更名的两难抉择
深圳壆岗足球俱乐部,是我国的首支村级俱乐部,在2019年球队获得了中乙的资格,所以本次深圳壆岗也在更名范围内。深圳壆岗队诞生于壆岗村,从创立到现在近百年都一直叫做壆岗村足球队。但这次足协还是否决“壆岗”这个名称,也是当地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名字。
东沙井壆岗股份合作公司,是壆岗集体村民出资持有的集体企业,是深圳规定下需要设立的企业,是属于村集体的经济合作组织,并不在《公司法》中规定的企业范畴内,所以是否符合足协“控股企业”都存在疑问,并且壆岗还是个行政区划名,现在让俱乐部放弃球队名称或者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都不符合实际。
更名带来的“麻烦事”
北京国安、长春亚泰目前属于一种情况,俱乐部名称已经成为球队传统,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爆发跟建业一样巨大的争议,所以俱乐部想保留目前的名称。两家俱乐部背后投资方都在积极操作俱乐部股份变更。国安背后中赫集团在全部完全收购国安,实现对国安的完全控股而亚泰方面也是在进行同样的操作。
青岛黄海、武汉卓尔更名被否决引起的争议较小,因为两家俱乐部比较明显地违反了足协对中性化更名的要求,所以目前两家俱乐部正在进行更名方案调整。总之足协更名带来的冲击,还在持续影响着中国足坛。
二、中国男足什么时候改俱乐部
12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足协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通知要求中超、中甲及中乙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实行非企业化变更,并应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通知具体要求如下:
《中国足协正式公布俱乐部名称变更通知》
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政策要求,促进俱乐部转变经营模式,推动俱乐部市场化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参加三级联赛在2021赛前开始前完成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具体要求如下
一、俱乐部名称的规范和要求
1.俱乐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官方名称应规范为:行政区划+俱乐部名称+足球俱乐部+企业刑事组织,其中俱乐部长度不超过4个汉字。
2.俱乐部包明明参加联赛的俱乐部简称或球队名称应规范为:行政区划+俱乐部名称。球队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称,也不得使用汉字。
3.俱乐部名称中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操纵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述字号、商号或品牌相似或近似的汉字或字组。
4.俱乐部名称用词或用语健康文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向;各俱乐部应积极在名称中体现地域文化传统、历史风俗、人文精神或俱乐部理念等特色。
5.如俱乐部股东中有非营利性法人教育机构或其下属同名企业的,经中国足协批准,俱乐部可食用该股东名称简称作为俱乐部的名称。
6.俱乐部或俱乐部股东、投资人出资设立的其他企业或俱乐部关联方、未经中国足协或中国足协授权机构事先书面统一的,不得使用俱乐部的全部或部分名称作为该企业或关联方的名称;俱乐部或俱乐部股东、投资人已有符合上述情形名城企业的,原则上应在俱乐部完成2021赛季注册备案后6个月内完成该企业的更名手续。
二、俱乐部名称变更程序
1、各俱乐部应不晚于2020年12月31日将工商部门初步核准的拟定名称、俱乐部所有股东营业执照复印件、俱乐部股东隶属及下属企业名称、工商营业执照编号,报中国足协竞赛部审核。
2、中国足协将不晚于2021年1月15日向各俱乐部书面反馈审核意见。
3、拟用名称初审符合标准的俱乐部,可在收到反馈后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更名手续;拟用名称初审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应于2021年1月31日前提交新拟用名称至中国足协竞赛部,中国足协将于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核意见。
4、各俱乐部不晚于2021年2月28日在中国足协完成2021赛季的注册手续。自2021赛季起,对于俱乐部名称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中国足协将不给予办理注册手续
三、足协一刀切推进中超队名中性化***这样的方式好吗
早在2019年底,中国足协就在投资人会议中提到了队名中性化改革的要求。在那时,中国足协给出了一年的更名缓冲期。如今,一年期限将至,中国足协在最新的投资人会议中明确要求,中超球队必须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中性化更名。这一状况之下,以建业、华夏幸福为代表的球队,开始向球迷征集新队名,他们充分顾及球迷的感受。不过以国安、泰达为代表的球队,依然在全力争取保留原队名。中国足协一刀切的政策,让很多球队无法接受。
中国足协推进队名中性化的改革,初衷确实是好的。近年来,以北京人和为代表的“流浪球队”,伤害了球迷的感情,这样的俱乐部带有浓厚的商业化色彩,不利于俱乐部的持久稳定发展。此外,重庆力帆到底是叫重庆当代力帆,还是重庆斯威?频繁变动的队名,确实令人反感。只不过,相比频繁更换赞助商的部分球队,还是有大量俱乐部有着持续稳定的投入,像鲁能、泰达、申花、国安、亚泰、建业等球队,他们早已成为城市符号。在听到国安、建业的名字时,人们普遍想到的是一家俱乐部,而非他们背后的企业。中国足协一刀切的政策,给人一种极端的感觉——因为腿上长了几颗毒瘤,就要卸掉整条腿。
以鲁能为例,自从1998年投入足球后,鲁能已经成为了济南的城市符号,鲁能足校甚至成为了潍坊市的地标性建筑。诚然,只要保留“泰山”二字,绝大多数山东球迷可以接受。但中国足协可曾想过,一旦鲁能更名为“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鲁能足校怎么办?鲁能足校如果不改名,无法和“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对应。中国足协一刀切的政策,确实是解决问题最便捷且省心的方式,但伤害了太多俱乐部的感情。
放眼国际足坛,队名中性化的模式确实是主流,但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以我们的近邻韩国为例,浦项制铁、蔚山现代、全北现代都不是中性化队名,但这不影响他们的持续稳定发展,他们都是韩国最有竞争力的队伍,他们都是城市符号。以日本球队广岛三箭为例,1992年,球队独立运营企业“广岛三箭株式会社”成立并更名。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这已经是最好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