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足球的问题
网友:数学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那么,就中国的足球而言,也有一个革命目标,那就是使我国的足球技战术水平能够不断进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所有与足球有关的人,包括足球队员,包括教练,裁判,包括管理人员,包括中国足协,都应当牢记着这个目标才是最根本最根本的目标,其它的所有目标,都是无所谓的,都是为了这个根本目标而构成的一些小目标。因此,大家看似竞争,其实则必须是合作,是大家齐心合力地把中国的足球事业搞上去。
因此,国内的足球队和国内的足球队相互踢,胜败应当是无所谓的,通过比赛提高技战术水平,才是重要的。国内的比赛,每一场球的实质应当是一种练球才是,是通过比赛这种办法来练球才对。只有国内的球队和国外的球队踢时,胜败才是重要的,才是要努力发挥水平的。
如果我是一个足球队员,我就要做到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认真地练球,苦练加巧练。每一次比赛,我都努力发挥我的技战术水平。每一次比赛结束后,我都要问一问自己,通过这场比赛我有所得吗?提高了技战术能力吗?有任何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吗?我的球技是不是又长进了?缺陷在什么地方?如果我在一场比赛中很有收获,则比赛输了我也不在乎,胜亦可喜,败也欣然嘛。
错误的态度就是过于在乎输赢,为此不惜伤人犯规,不择手段。而在比赛之后努力思考的问题是气呼呼地找别人的错,裁判肯定有偏有向啦,对方太不象话就知道犯规啦,中国足球太黑暗啦,总之都是别人的错,而且成天就考虑别人的错,不把最大的精力放在自我检讨自我提高上面。或者过于在乎个人的收入,钱的收入上面,好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并不重要,自己的收入才最重要,成天盯着自己的钱袋斤斤计较,好象就是为了钱而活着。甚至为了钱不惜去赌球,去打假球。这样的态度辜负了全体球迷们的希望,也辜负了全国人民的希望,自己活这一辈子也没有任何可值得夸耀的地方,无非是挣来了不少钱而已。
因此考虑到目前联赛的制度问题,就是国家不出钱,把足球搞成一个挣大钱的生意、一种商业,这种制度的设计者是希望所有的足球从业人员的目标是为了挣大钱,但实际则使中国的足球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也是属于“一私就灵”这种改革开放以来的最普遍的想法的。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角度看,中国的女足在联赛存在之前,是世界第一流强队。但是,中国女足的发起者,就我的消息,一开始是陕西钢厂的一些“疯”女孩子,特别地喜欢玩足球,因此拉起了女子足球队。这些姑娘一开始并没有任何要挣大钱的想法,就是喜欢足球,喜欢这项运动。实际上中国女子足球队在拿到世界很高名次的时候,财政都是相当紧张的,所有的队员的收入是不高的,中国足联是不大肯给钱的。
而女足出名之后,国内也搞起了女足联赛,自从那时起,女足也开始完蛋了。
其实,今年的欧洲杯我们可以看出,商业足球和锦标足球是不同的。后来进入决赛的球队都是国内没有联赛的球队,所有打联赛的那些国家的球队,统统翻身落马。我的看法是,那些进入决赛的球队之所以能够在后来获得欧洲杯的冠军亚军,原因正在于他们没有联赛,所有的足球队员都是为了国家的荣誉而踢,并没有染上铜臭。而且,没有联赛,就是一个国家队在那里训练,大家久而久之磨合得很好,当然取胜的概率就大。足球还是讲究集体主义精神的。但是商业化的足球讲究树立明星。
我以为中国的体育改革和国企的改革类似,都是认为要赚不要亏,认为任何运动项目国家不出钱最好,企业赞助最好。谁挣钱谁英雄,谁赔钱谁狗熊,这种金钱至上主义把所有的从业人员都给腐蚀了,导致丑闻百出。而国家体育总局更是把足球当成了摇钱树,能不能提高水平倒成了不重要的事情。
再说北京现代队的罢赛问题。
我对中国足协的批评就是,为什么不密切联系群众,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一说这些可能就是有人会骂我老套。但是毛泽东管理学的确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曾经让几亿人民齐心协力的管理办法并不应当说丢就丢。我就不认为应当动不动就高喊法治法治,好象一罚就灵的做法成了包医百病的良药。
如果我是足协主席,一听到罢赛的消息,就第一时间赶去找所有的运动员所有的教练员还有教练还有俱乐部总经理去交谈,先把这个话谈起来嘛。
我找北京现代队的所有运动员,开一个会,让大家发言,有什么火有什么气,都说出来,我先听着,当着大家的面,一起把录象看一遍,把裁判也找来,大家当面锣对面鼓,有什么意见都说出来,有话摆到桌面上。
然后我开一个小房间,轮流地把现代队和裁判都一个一个地请到这个小房间,一个一个地交谈,问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就不相信现代队的队员都是铁板一块。有的时候大家齐心合力地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还是有人有一种被迫的感觉的,只不过不想影响哥们之间的感情,因此就只好盲目地跟着大家走。
总而言之,大家的表态都表够了,谈够了,该说的意见都说了,该争论的也争论了,这个时候再酌情处理,也就好得多。
可是我现在就觉得中国足协就一付西方人的面孔那种样子,好象和北京现代队这边也不搞过细的思想工作,也不沟通,不理别人,于是现代队进一步叫板要退出联赛,你怎么办?好象就是两伙子人,没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的样子,楞是使矛盾不断的激化,只能说明中国足协的领导能力差。
二、为什么中国足球在少年队时一般还有些竞争力,越长大越完蛋
以前大家讨论过,争议比较大。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1、队员培养理念差异:在足球先进国家,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都是注重先发展个人技术,发掘个人天赋。等到17-18以后才注重体力、战术素养的培训。我们国家的少年队只注重成绩,拿小队员当成年队员去训练,埋没了队员的天赋和想象力。从小就给定框框。练体力。练战术。在国际青少年比赛中会发现我国的队整体配合战术往往比较成型。而巴西等强国队员的个人发挥比较多。自然占些便宜。得到成年队后,人家有技术、有体力、有战术的时候,我们技术比不过人家,战术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2、急功近利是中国足球的最大顽症。因此,好多队员为了出成绩谎报年龄,以大欺小。成绩自然好些。
3、球员教育引导问题,球员自律不够。部分球员有点成绩,开始吃喝玩乐,不思进取。水平停滞或倒退。
总之问题一箩筐,只要不改革,真改革,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解决的,甚至永远不行。
三、中国足球真的没救了吗
楼主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我是搞足球教育的,说说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粗略的说,中国足球内部管理混乱,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结果都是外行领导内行。
二、中国足球需要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培养梯队。任何国家的体育项目都是从通过培养年轻人,从娃娃抓起,而最终提高自己国家这项运动的水平。这个过程往往是很漫长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提高国家的一项体育运动的水平。
还有要说的是:中国人对足球的认知度太低。记得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在上海东方卫视的一个栏目里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对足球的认知度太低,直接导致国内很少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从事这项运动。中国上亿的孩子里,有的是贝利,有的是马拉多纳,可这些孩子还小,不知道他们有这样的足球天赋,因为他们对足球的接触和了解都很少。这些孩子的家长由于对足球认知度太低,根本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项运动,自然更不会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为中国足球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现在中国足球就是这么一个境遇。
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中国足球发展到现在的这种地步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需要培养年轻人的足球技战术素养,更重要的是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现在国足在大赛上不但输球,关键是他们不能在球场上展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打不出我们中国人的精气神来,这就不只是技不如人那么简单了。难道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缺少拼搏的精神吗??当然不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国足球员这种面貌呢??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解答了楼主的疑问没,楼主能耐心的看完,我就很欣慰了。
四、中国足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体制因素
看看很有意思,足球的历次改革就和清末的洋务运动一个德行
都是坚持原有制度不改变,上层建筑保持原有的态势,仅仅希望引进部分的外国技术进行改良
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好转?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日本足球的崛起和日本明治维新一样,都是全盘西化,从规划开始全部授权国外专家,足协就是保驾护航,无条件支持
时间长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开始自主创新
中国呢?
足协老爷看中的是政绩,哪管长久的规划?
只看眼前,而且觉得自己是领导了,就什么都会,都要下去指手画脚一番
结果就是和洋务运动一个德行,虚火
不按照事务的本身规律去搞,结果就是完蛋
五、中国足球还行吗
中国足球现在的情况是国家队不行,联赛就上了亚洲一流水平,80亿的播放权已经是亚洲最高了;
之所以国家队不行主要原因是
足协的管理层没有顾及国家队的发展,百度也可以搜到入选国足的国脚很多都是靠关系的
国脚们在国家队踢球没有动力,金钱上荣誉上都不能满足国脚(主要原因是足协),踢国家队也是俱乐部发的钱球员肯定是先为俱乐部着想
大量的球迷都认为好的球员踢不上球也选不上国家队,这个问题已经是公认的了,从国家队和中超比赛中就可以对比
技术上不及东亚体能上不及西亚,这也是一种硬伤,当然技术好的还是有的,就要看国家队教练用的是什么球员,可是有技术的往往都不被看中
而联赛可以上亚洲一流主要是
1.俱乐部愿意花钱,无论是外援还是国内球员他们的身价都比其他亚洲国家高,而且还有赢球奖金等方式鼓励球员们,这也是一种质量的体现
2.球员们自身的意识有所提高,在中超比赛中,大部分球员都可以看的出很卖力,这是一个好球队必须要有的精神,这样也能踢出精彩的比赛,比赛精神自然多人观看